我就喜欢这样儿的,哈哈 他老喜欢点睛之笔,然后财大气粗弄一屋子点睛之笔的红花,结果现在衬的素色绿叶异常美丽高档,简直了…. feifeiduan 发表于 2023-07-06 12:20
我是觉得他品味挺俗的,整得跟村里的暴发户土财主一样,真是白读许多圣贤书了。。。他爹的品味要清雅多了吧 Tina_tgif 发表于 2023-07-06 12:24
乾隆帝就是非常接地气的农家乐审美啊,偏偏要自诩自己品味高雅,喜欢在名人字画上盖章题字,可怜王羲之 的《快雪时晴帖》被他狂盖170个章,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被他视若珍宝,时时把玩共题了55处阅画心得,结果最后发现居然是赝品,差点儿要了他的老命。前几年"国家宝藏"节目有个小品很有趣,王凯演的乾隆帝,雍正帝,王羲之,黄公望都被他粗俗的审美气得从棺材板里跳出来了🤣🤣🤣 焱焱 发表于 2023-07-06 13:59
他还是中国最高产的诗人, 平生作诗4万多首。 GABA 发表于 2023-07-06 14:41
楼主贴的这些比哪种五颜六色的大花瓶好看很多了,而且造型也雅致秀气精致很多了。再看看下面两个大花瓶,这颜色才一言难尽吧! 简 发表于 2023-07-06 13:36
乾隆帝其实非常残暴。乾隆53年有这么一件事,湖北一个姓邓的秀才,老婆和婆婆吵架,还打起来了。这事被好事的人报了官,湖广总督写了个折子告诉乾隆。那时候乾隆比较老了,提倡孝道,你看看他咋判的啊: 秀才夫妻不守孝道,当众剥皮处死。秀才家里的叔伯之类管教不严,全部绞死。左邻右舍知情不报,每人80大板然后充军,秀才的老师教导不严,抓起来流放3000里,当地县官革职,子孙永不录用。女方母亲教女无方,脸上刺字去看城门。秀才家全拆了掘地三尺不许住人。秀才妈就是打架的婆婆没罪,湖北一个月2两银子国家供养到死。 小喵呜 发表于 2023-07-06 14:59
乾隆自己喜欢农家乐是他自己的事儿,也就算了。喜欢盖章这个真心不能忍!!!好好的字画被他毁成什么样了!!! kdhgle 发表于 2023-07-06 15:05
清朝的服装上的绣花样就是繁琐的,花团锦簇,据说服装上花样的繁琐和仪式上的繁琐才能显出尊贵等级。 chiffongirlx 发表于 2023-07-06 17:44
我觉得那个紫色的瓶子,还有那个蓝金的杯子和碟子,都挺好看的啊,是我的审美太低级了吗? Himmelsong 发表于 2023-07-06 18:10
对于细节的过分的注意,为这一时期的服装的要点。古中国衣衫上的点缀品却是完全无意义的,若说它是纯粹装饰性质的罢,为什么连鞋底上也满布着繁缛的图案呢?鞋的本身就很少在人前漏脸的机会,别说鞋底了。高底的边缘也充塞着密密的花纹。 这里聚集了无数小小的有趣之点,这样不停地另生枝节,放恣,不讲理,在不相干的事物上浪费了精力,正是中国闲阶级一贯的态度。惟有世上最清闲的国家里最闲的人,方才能够领略到这些细节的妙处。制造一百种相仿而不犯重的图案,固然需要艺术与时间;欣赏它,也同样地烦难。 --张爱玲 焱焱 发表于 2023-07-06 18:16
回复 31楼lyksj的帖子 是的,第一个是乾隆三十年粉彩镂空鱼戏水纹瓶。第二个我在维基百科上找到的介绍: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的故宫底账名为乾隆款多色地青花斗彩什锦双耳大瓶,全国馆藏文物数据库登记名称为各色釉彩大瓶,1995年出版的《故宫珍藏》一书称之为各色釉大瓶[1],该瓶还被称为多色彩釉大瓶、各种釉彩大瓶等。该瓶有“瓷母”之称,该名最早出自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文物鉴定专家耿宝昌所著的《明清瓷器鉴定》一书。 简 发表于 2023-07-06 21:44
他老喜欢点睛之笔,然后财大气粗弄一屋子点睛之笔的红花,结果现在衬的素色绿叶异常美丽高档,简直了….
哈哈哈哈哈万红丛中一点绿
是他把这些很难烧的烧的太多了,后世仿造存留的也太多,只存世一二十件的话,件件惊为天人
很不喜欢这些,颜色款式都不喜欢
明朝的物件好看多了
他还是中国最高产的诗人, 平生作诗4万多首。
乾隆帝其实非常残暴。乾隆53年有这么一件事,湖北一个姓邓的秀才,老婆和婆婆吵架,还打起来了。这事被好事的人报了官,湖广总督写了个折子告诉乾隆。那时候乾隆比较老了,提倡孝道,你看看他咋判的啊: 秀才夫妻不守孝道,当众剥皮处死。秀才家里的叔伯之类管教不严,全部绞死。左邻右舍知情不报,每人80大板然后充军,秀才的老师教导不严,抓起来流放3000里,当地县官革职,子孙永不录用。女方母亲教女无方,脸上刺字去看城门。秀才家全拆了掘地三尺不许住人。秀才妈就是打架的婆婆没罪,湖北一个月2两银子国家供养到死。
平均每天作诗超过一首 😱
是的,其实前面那几个除了最后一个挺好看的。有一个展品的介绍说是可能是受到了洛可可风格的影响
这两个也是乾隆的?!
这有据可考吗?如果真是这样,那确实非常残暴。
啪一个章: 朕的。他觉得是他的私产吧,和珅就四处张罗些字画讨他欢心。
对于细节的过分的注意,为这一时期的服装的要点。古中国衣衫上的点缀品却是完全无意义的,若说它是纯粹装饰性质的罢,为什么连鞋底上也满布着繁缛的图案呢?鞋的本身就很少在人前漏脸的机会,别说鞋底了。高底的边缘也充塞着密密的花纹。 这里聚集了无数小小的有趣之点,这样不停地另生枝节,放恣,不讲理,在不相干的事物上浪费了精力,正是中国闲阶级一贯的态度。惟有世上最清闲的国家里最闲的人,方才能够领略到这些细节的妙处。制造一百种相仿而不犯重的图案,固然需要艺术与时间;欣赏它,也同样地烦难。 --张爱玲
那俩蓝金的确实好看,但架不住那是个例啊。大多数都是花里胡哨的。。。
点缀的意义又不单纯是为了美,而更是彰显地位的手段之一。如果花钱点缀是为了让别人羡慕和看到,生怕锦衣夜行,只能说还不算是真富豪。
欧美宫廷不也这样吗,怎么说中国有闲阶级专有呢。再说了,有闲阶级也可以极简主义,极简风格不代表不费精力不花钱啊。
当然不会啊,我虽然不能get这种繁复的堆砌和色调,但美本来就是主观的,没有什么高下之分。
儿子惨死,自己孤独到老,这个婆婆也不算什么好运吧
是的,第一个是乾隆三十年粉彩镂空鱼戏水纹瓶。第二个我在维基百科上找到的介绍: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的故宫底账名为乾隆款多色地青花斗彩什锦双耳大瓶,全国馆藏文物数据库登记名称为各色釉彩大瓶,1995年出版的《故宫珍藏》一书称之为各色釉大瓶[1],该瓶还被称为多色彩釉大瓶、各种釉彩大瓶等。该瓶有“瓷母”之称,该名最早出自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文物鉴定专家耿宝昌所著的《明清瓷器鉴定》一书。
赞 👍👍
有道理。。。洛可可是1730-1760,乾隆是1711-1799。那时中国和欧洲有通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