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爱和别人“比”什么?你给自己的“自信”打几分?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楼主 (北美华人网)
我自己感觉还算是一个比较知足的人。给自己的自信打6分吧。 你呢?
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说法,人是“社会性动物”。我觉得这个是否天生无所谓,事实即是如此,想想自己出生时的无助就知道了。每一个人都会以某种方式影响他人。那么,如果人和人之间的比较无法避免,那么,到底应该比什么呢?我想这个标准应该是永远处于理想状态的,但是,我觉得虽不能至,也必须知道这个理想吧。
 “Man is by nature a social animal; an individual who is unsocial naturally and not accidentally is either beneath our notice or more than human. Society is something that precedes the individual.”--Aristotle
孟子应该是在中国的教育发展思想史上,第一个明确了古代学校的教育目的是“明人伦”吧。 ******
你若自信,何须比较。 作者 | 蒋勋
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定位
人有时候也很奇怪,会倚靠外在的东西,让自己有信心。
,譬如说我小时候,大部分的孩子经济条件不好,营养也不好。但有一个同学长得特别高大、壮硕,他走起路来就虎虎生风,特别有信心。 人类的文明很有趣,慢慢发展下来,你会发现,人可以有各种不同的方式使自己有信心,但前提是要有一个比较成熟。比较丰富的文化支持。譬如说我虽然很矮,可是我在另一方面很高大,可能是在心灵方面,或者精神方面,或者有某一方面特殊技能。我很期盼有这样的一种社会,这样的文化出现,让每一个人有他自己不同的价值。
我们的社会的确已经在走向多元,举例来说,现在有很多地方都要求“无障碍空间”的设计。我小时候哪里有这种东西?残废就残废嘛。可是我们现在也不用这样的称呼了,因为他并没有废。这不只是一个名称的改变,而是人们重新思考,过去所做的判断对不对?过去的残就是废,就是没有用的人,但现在发现他不是,他可能有其他很强的能力可以发展出来。
我想这就是多元社会一个最大的基础,人不是被制化的。
制化,就是用英文分数、数学分数就决定这个学生好或不好。不把人制化,才能让人身上的其他元素有机会被发现,丰富他的自信。 我们的社会是慢慢地往这一个方向在走,但同时有一些干扰,例如重商主义、唯利是图的价值观,又会让多元趋向单一。单一化之后,就会出现这样的声音:“考上大学有什么用,歌手接一个广告就有数百万人口袋,那才实在。”
所以,价值的单一化,是我们所担心的。
一个成熟的社会,应该是每一个角色都有他自已的定位,有他不同的定位过程,每个人都能够满足于他所扮演的角色。这个观念在欧洲一些先进国家已经发展得很成熟,他们长期以来重视生命的价值,所以他们的自信,不是建立在与别人的比较上。 一味地跟别人比,迟早都会走向物化。
“够了”的快乐哲学
许多人喜欢比较,比身上是不是穿名牌的服装,开的车子是不是BMW,或是捷豹:也有人是比精神方面的,最近上了谁的课,看了哪一本书。听起来是不同的比较,精神的比较好像比物质的比较还高尚其实不一定。我认为,有比较之心就是缺乏自信。有自信的人,对于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是一种充满而富足的感觉,他可能看到别人有而自己没有的东西,会觉得羡慕、敬佩,进而欢喜赞叹,但他回过头来还是很安分地做自已。
其实不一定。我认为,有比较之心就是缺乏自信。有自信的人,对于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是一种充满而富足的感觉,他可能看到别人有而自己没有的东西,会觉得羡慕、敬佩,进而欢喜赞叹,但他回过头来还是很安分地做自己。
就像宗教或哲学里所谓的“圆满自足”,无欲无贪,充分地活在快乐的满足中。
这和“禁欲”不一样。好比宗教有成熟的和不成熟的宗教,不成熟的宗教就是在很快、很急促的时间内,要人做到“无欲无贪”,所以提倡禁欲。成熟的宗教反而是让你在欲望里面,了解什么是欲望,然后你会得到释然,觉得自在,就会有新的快乐出来,这叫做圆满自足。
西方的工业革命比我们早,科技发展比我们快,所以他们已经过了那个比较、欲求的阶段,反而回来很安分地做自己。他不会觉得赚的钱少就是不好,或是比别人低贱,也不会一窝蜂地模仿别人.复制别人的经验。在巴黎从来不会同时出现四千多家蛋塔店,这是不可能会发生的事。可是,你会在城市的某一个小角落,闻到一股很特别的香味,是咖啡店主人自己调出来的味道。二十年前,你在那里喝咖啡,二十年后,你还是会在那里喝咖啡,看着店主人慢慢变老,却还是很快乐地在那里调制咖啡。
这里面一定有一种不可替代的满足感吧!
我觉得每一次重回巴黎最大的快乐,就是可以找回这么多人的自信。每一个角落都有一个人的自信,而且安安静静的,不想去惊扰别人似的。
譬如冰淇淋店的老板,他卖没有牛奶的冰淇淋,几十年来店门前总是大排长龙。但他永远不会想说多开几家分店。他好像有一种“够了”的感觉,那个“够了”是一个很难的哲学:我就是做这件事情,很开心,每一个吃到我冰淇淋的人也都很快乐,所以,够了。 这种快乐是我一直希望学到的。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我自己感觉还算是一个比较知足的人。给自己的自信打6分吧。 你呢?
******
你若自信,何须比较 作者 | 蒋勋
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定位
人有时候也很奇怪,会倚靠外在的东西,让自己有信心。
譬如说我小时候,大部分的孩子经济条件不好,营养也不好。但有一个同学长得特别高大、壮硕,他走起路来就虎虎生风,特别有信心。 人类的文明很有趣,慢慢发展下来,你会发现,人可以有各种不同的方式使自己有信心,但前提是要有一个比较成熟。比较丰富的文化支持。譬如说我虽然很矮,可是我在另一方面很高大,可能是在心灵方面,或者精神方面,或者有某一方面特殊技能。我很期盼有这样的一种社会,这样的文化出现,让每一个人有他自己不同的价值。
我们的社会的确已经在走向多元,举例来说,现在有很多地方都要求“无障碍空间”的设计。我小时候哪里有这种东西?残废就残废嘛。可是我们现在也不用这样的称呼了,因为他并没有废。这不只是一个名称的改变,而是人们重新思考,过去所做的判断对不对?过去的残就是废,就是没有用的人,但现在发现他不是,他可能有其他很强的能力可以发展出来。
我想这就是多元社会一个最大的基础,人不是被制化的。
制化,就是用英文分数、数学分数就决定这个学生好或不好。不把人制化,才能让人身上的其他元素有机会被发现,丰富他的自信。 我们的社会是慢慢地往这一个方向在走,但同时有一些干扰,例如重商主义、唯利是图的价值观,又会让多元趋向单一。单一化之后,就会出现这样的声音:“考上大学有什么用,歌手接一个广告就有数百万人口袋,那才实在。”
所以,价值的单一化,是我们所担心的。
一个成熟的社会,应该是每一个角色都有他自已的定位,有他不同的定位过程,每个人都能够满足于他所扮演的角色。这个观念在欧洲一些先进国家已经发展得很成熟,他们长期以来重视生命的价值,所以他们的自信,不是建立在与别人的比较上。 一味地跟别人比,迟早都会走向物化。
“够了”的快乐哲学
许多人喜欢比较,比身上是不是穿名牌的服装,开的车子是不是BMW,或是捷豹:也有人是比精神方面的,最近上了谁的课,看了哪一本书。听起来是不同的比较,精神的比较好像比物质的比较还高尚其实不一定。我认为,有比较之心就是缺乏自信。有自信的人,对于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是一种充满而富足的感觉,他可能看到别人有而自己没有的东西,会觉得羡慕、敬佩,进而欢喜赞叹,但他回过头来还是很安分地做自已。
其实不一定。我认为,有比较之心就是缺乏自信。有自信的人,对于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是一种充满而富足的感觉,他可能看到别人有而自己没有的东西,会觉得羡慕、敬佩,进而欢喜赞叹,但他回过头来还是很安分地做自己。
就像宗教或哲学里所谓的“圆满自足”,无欲无贪,充分地活在快乐的满足中。
这和“禁欲”不一样。好比宗教有成熟的和不成熟的宗教,不成熟的宗教就是在很快、很急促的时间内,要人做到“无欲无贪”,所以提倡禁欲。成熟的宗教反而是让你在欲望里面,了解什么是欲望,然后你会得到释然,觉得自在,就会有新的快乐出来,这叫做圆满自足。
西方的工业革命比我们早,科技发展比我们快,所以他们已经过了那个比较、欲求的阶段,反而回来很安分地做自己。他不会觉得赚的钱少就是不好,或是比别人低贱,也不会一窝蜂地模仿别人.复制别人的经验。在巴黎从来不会同时出现四千多家蛋塔店,这是不可能会发生的事。可是,你会在城市的某一个小角落,闻到一股很特别的香味,是咖啡店主人自己调出来的味道。二十年前,你在那里喝咖啡,二十年后,你还是会在那里喝咖啡,看着店主人慢慢变老,却还是很快乐地在那里调制咖啡。
这里面一定有一种不可替代的满足感吧!
我觉得每一次重回巴黎最大的快乐,就是可以找回这么多人的自信。每一个角落都有一个人的自信,而且安安静静的,不想去惊扰别人似的。
譬如冰淇淋店的老板,他卖没有牛奶的冰淇淋,几十年来店门前总是大排长龙。但他永远不会想说多开几家分店。他好像有一种“够了”的感觉,那个“够了”是一个很难的哲学:我就是做这件事情,很开心,每一个吃到我冰淇淋的人也都很快乐,所以,够了。 这种快乐是我一直希望学到的。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发表于 2023-06-29 12:59

我还在想这个问题,所以刚才就看到了蒋勋的散文”真正的自信,是不惊扰别人 ”。上网一查,说是原来的题目是“你若自信,何须比较”:
发表于:2023-04-06 10:12 为什么有的人好和别人攀比呢?像我这样的人--毛不易
我天性比较喜欢追根溯源。老是幻想着对这个问题也能找到根本原因,然后找出可行性的解决方案,因为我感觉人的许多烦恼好像都源于此。可是至今好像还是找不到根源。愿网友启发我。 人为什么要“事天”呢? “当仁不让于师”怎么做呢?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VVfVrZZ7fU
毛不易:像我这样的人
阿宇
读书的时候,喜欢比成绩 清北和常青藤的title,让我一度很有虚荣心,实话实说 可是,慢慢发现,没啥意思,一辈子太长。单拎任何一项出来,即使再牛逼,也是寡淡的。 我希望自己可以有更宽广的人生经历,就好像打游戏一样,相比于把某个角色玩到满级,我更想每个角色都尝试一下。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读书的时候,喜欢比成绩 清北和常青藤的title,让我一度很有虚荣心,实话实说 可是,慢慢发现,没啥意思,一辈子太长。单拎任何一项出来,即使再牛逼,也是寡淡的。 我希望自己可以有更宽广的人生经历,就好像打游戏一样,相比于把某个角色玩到满级,我更想每个角色都尝试一下。

阿宇 发表于 2023-06-29 16:41

看来你是清北和常青藤的毕业生,先佩服一下。
虚荣心人皆有之,就像人人都会自卑一样。人非圣贤,偏离精神正道之时常有。我觉得如果能在此生中的某个阶段有机会觉醒,用真诚来安顿自己的生命,就可以说此生无憾了吧。
“一辈子太长”这个说法不错。不过你想体验每个角色,我倒是没想过。我心中有个排序,主要是专注于家庭,能够尽心尽力去做,我就心安了。
你的经历让我想起了张朝阳的视频,印象深刻。我觉得他的自述还是挺真诚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T7Xa_NobKc&t=205s 张朝阳特辑:从“有钱有名第一人”到“better person”
你信吗
自信就是自信,怎么还能有分数?有个分数的目的是啥? 自信就是接受自己不满意的地方
没事去逛街
读书的时候,喜欢比成绩 清北和常青藤的title,让我一度很有虚荣心,实话实说 可是,慢慢发现,没啥意思,一辈子太长。单拎任何一项出来,即使再牛逼,也是寡淡的。 我希望自己可以有更宽广的人生经历,就好像打游戏一样,相比于把某个角色玩到满级,我更想每个角色都尝试一下。

阿宇 发表于 2023-06-29 16:41

说说看哪些角色?
含不含这几天热议的多种性别?
你信吗
自信也不用去巴黎看别人,在哪儿都有自信的人。巴黎的咖啡馆可以很好喝,老板可能自己并不开心,想干些别的,但没有出路,中国的咖啡馆可能失败,但老板可能难过了,又自信的继续创业。
自信是看自己,不是靠枉猜别人在做什么来加强自己的”自信”
你信吗
这篇散文,从头到尾的崇洋媚外的比较,什么叫每次回巴黎的快乐,是能找到很多人的自信啊。。。。这同一页上,就有巴黎暴动的新闻。。。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自信就是自信,怎么还能有分数?有个分数的目的是啥? 自信就是接受自己不满意的地方
你信吗 发表于 2023-06-30 10:56

我比较喜欢听不同的意见或观点,因为别人的问题常常可以提醒自己的盲点。谢谢你。
你说的对,自信就是自信。如果你不问,我也不想为何打分数;你一问,我想了想,觉得可能因为自信是一点点建立起来的,是个动态的延展过程吧。同时,我想可能觉得打个分数是对自己自信的一个大概描述,就像去医院给自己的疼痛什么的选一个分数一样,好让医生对病人心里有数吧。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自信也不用去巴黎看别人,在哪儿都有自信的人。巴黎的咖啡馆可以很好喝,老板可能自己并不开心,想干些别的,但没有出路,中国的咖啡馆可能失败,但老板可能难过了,又自信的继续创业。
自信是看自己,不是靠枉猜别人在做什么来加强自己的”自信”
你信吗 发表于 2023-06-30 11:00

你说的很对,我也这样认为。老子所言“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我比较喜欢的观点,当然是按照自己的主观理解。康德一生不出小城,但知天下事。我越来越相信“道在是矣。” 在自己心里。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这篇散文,从头到尾的崇洋媚外的比较,什么叫每次回巴黎的快乐,是能找到很多人的自信啊。。。。这同一页上,就有巴黎暴动的新闻。。。
你信吗 发表于 2023-06-30 11:17

是不是也可以理解成作者在心平气和地叙述个人的经历,然后与人类共同的人性部分做个连接以猜测人共同的心里部分呢? 哦,我不太看新闻。 我的关注范围比较窄,主要是自己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