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坐飞机是8个月,有近4个小时,托他的福,我们坐在第一排, 下飞机的时候,后面的人经过我们的时候,好几个停下来说:我们都不知道这里有个Baby 他是全程一点也没有闹,自己玩,很安静 人的性格,我觉得一大半是天生的,后天的影响很有限。 虽然这个孩子现在8岁了,几乎没有操过任何心,到点(不超过8点)很早就睡觉,睡不着,就自己讲故事给自己听,哪怕最喜欢吃的东西,也绝不会多吃。生病的时候,说可以吃任何想吃的不健康的食物,人家主动说,我生病就是只吃健康的。心地善良,能换位思考,每次说最不喜欢Zoo,说这对动物不公平,如果动物把我们人关进动物园,我们会如何。除了水和牛奶,不喝其他的饮料。知道甜点不好,很少吃。和我们在一起,不时问,我overwhelm 你了吗? 但是,有一个让人担心的缺点:过于敏感。 前几天,还把pre-school 说一个老师,这是一个代课老师,怎么rough, 说说还哽咽起来· 不就前,和我谈到,2年前,有一个小朋友,说他的last name 太短,说着说着,又哽咽起来 前几天遇到一个邻居一家,他们家小朋友问我们 ”what is his name"? 他很快不高兴,自己一个人慢慢走开,我们一头雾水,慢慢问他,为什么? 他说问名字 说” what is his name"是treat 他 like a dog. 我们还真没有想到这一出。 在家里,就算我们对他,声音不高,也会哽咽泣不成声。 感觉性格这是天生一大半,不知道后天会能影响和改变多少。感觉他也特别想我小时候的性格,自己也深受这种性格的苦。自己经历了不少事,加上读了一些中国古书修身养性的书,自己有了不少改变。
the whole brain child这本书我看过,现在还在书架上。不记得有这个观点了,你给我指一下哪一章,第几页,我去看看。 WaveletLiu 发表于 2023-04-20 21:02
我听的有声书,chapter 2 two brains better than one. 14分钟左右讲到右脑思维帮着putting things in context, 15 分钟开始,作者举了一个有趣的例子,when the left brain takes over too much.例子是关于cup cake的,让店员在cupcake上写孩子的名字JP,店员就写了“JP on the cup cakes.” This is when a person becomes too left brain literal. 这个例子你肯定记得。 看到“看”字就理解为baby看老人,也是一样的,左脑在运行,字面理解没问题,逻辑也没有问题,但是没有putting things in context。只是这里没有那个店员的错误那么明显而已。
我听的有声书,chapter 2 two brains better than one. 14分钟左右讲到右脑思维帮着putting things in context, 15 分钟开始,作者举了一个有趣的例子,when the left brain takes over too much.例子是关于cup cake的,让店员在cupcake上写孩子的名字JP,店员就写了“JP on the cup cakes.” This is when a person becomes too left brain literal. 这个例子你肯定记得。 看到“看”字就理解为baby看老人,也是一样的,左脑在运行,字面理解没问题,逻辑也没有问题,但是没有putting things in context。只是这里没有那个店员的错误那么明显而已。 jeweljewel 发表于 2023-04-20 22:51
三岁以上如果还大哭大闹是有家教问题了吧?
大家都是几岁开始让娃坐飞机?
Same here. 另外反驳一下楼主,不是旅游而是刚需回国见见外公外婆,
小孩子没有见外公外婆的“刚需”,甚至不认得外公外婆。他们要会说话,会告诉你,相比外公外婆,他们更喜欢一块钱的橡皮鸭子。
这话说的,要是一出生就遗弃,小小娃甚至没有见亲生父母的刚需呢。 只要航空公司还给婴幼儿卖票,那小娃就能坐飞机,不管是谁设立的“刚需”标准还是爹妈憋太久想出门旅游,长辈想见娃,都行。
对娃意义不大,但对外公外婆意义重大。我大女儿过了百天第一次坐飞机,去给生病的曾祖母看看,几个月后老人去世了,死前看到了四世同堂。不如给老人买个鸭子吗?
你真的觉得那些在飞机上三岁以上又叫又跳,踢椅子,抓头发的小孩,不是教养问题?
这些我都见过,那些爸妈就坐在旁边管都不管的。
你管的是不是有点宽?婴儿坐飞机是他的人权,航空公司都卖票给他,你反对什么?要不然你去航空公司抗议?
果然是没孩子的人才能说出来的屁话。
这些更大可能是神经发育有问题吧 忍受不了噪音什么的
中老年男性是中国人吗。。 我不想歧视同胞,但是迄今几次被完全不认识的陌生人唧唧歪歪我该怎么带娃,都是中国大爷大妈,50往上那种年纪的。 国内40岁以下的群体,明显素质高的多。只会帮忙不会嘴碎。
赴美产子的都是两三个月就回国了。没啥。
踢椅子抓头发跟哭闹不是一回事吧? 小孩哭闹更多的是停不下来但也不干别的,就是哭。
Exactly, 三岁以下的娃没有travel的必要,谁给它权利规定的?
这样也蛮好的,你心里压力还小一点。成年人至少解决办法比小孩子多。
lol 一样的。我们是飞机上吃吃睡睡很安稳,只有在厕所换尿布时哭了两声。到了浦东机场,坐上摆渡车,娃估计一辈子也没见过这么多人,吓得大哭。这一哭就吸引了很多目光,娃于是哭得更凶了。。。一路哭到下车还是一副惊恐的样子。
第一次坐飞机是8个月,有近4个小时,托他的福,我们坐在第一排, 下飞机的时候,后面的人经过我们的时候,好几个停下来说:我们都不知道这里有个Baby 他是全程一点也没有闹,自己玩,很安静
人的性格,我觉得一大半是天生的,后天的影响很有限。
虽然这个孩子现在8岁了,几乎没有操过任何心,到点(不超过8点)很早就睡觉,睡不着,就自己讲故事给自己听,哪怕最喜欢吃的东西,也绝不会多吃。生病的时候,说可以吃任何想吃的不健康的食物,人家主动说,我生病就是只吃健康的。心地善良,能换位思考,每次说最不喜欢Zoo,说这对动物不公平,如果动物把我们人关进动物园,我们会如何。除了水和牛奶,不喝其他的饮料。知道甜点不好,很少吃。和我们在一起,不时问,我overwhelm 你了吗?
但是,有一个让人担心的缺点:过于敏感。 前几天,还把pre-school 说一个老师,这是一个代课老师,怎么rough, 说说还哽咽起来· 不就前,和我谈到,2年前,有一个小朋友,说他的last name 太短,说着说着,又哽咽起来 前几天遇到一个邻居一家,他们家小朋友问我们 ”what is his name"? 他很快不高兴,自己一个人慢慢走开,我们一头雾水,慢慢问他,为什么? 他说问名字 说” what is his name"是treat 他 like a dog. 我们还真没有想到这一出。 在家里,就算我们对他,声音不高,也会哽咽泣不成声。
感觉性格这是天生一大半,不知道后天会能影响和改变多少。感觉他也特别想我小时候的性格,自己也深受这种性格的苦。自己经历了不少事,加上读了一些中国古书修身养性的书,自己有了不少改变。
小婴儿的时候坐飞机,喂奶可以很好缓解耳压,备个布和夹子,在两排椅子间搭个帘子,baby基本就是吃了睡,睡醒了玩一会儿接着吃了睡
娃再大一点,备好几个新玩具带上飞机
再大一点,平时要控制时间的游戏时间敞开,提前下载个喜欢的电影/书
更何况,现在很多航空公司在飞机上可以购买网络服务,花钱买安静
老实说我目前还没见过这样的熊孩子
我从小不听话干扰到其他人会被我妈骂死。
小娃哭闹我是同情的。但是作为高敏感的乘客,小娃一路上不断哭闹真的是特别特别特别的崩溃。我在飞机上戴耳机也没用。我也是人啊,为什么要为了其他人的娃忍啊忍,娃爸妈也没说过一句抱歉或者谢谢。
每个人都有权利做任何法律允许的事情。你可以带娃旅游啊,娃也可以哭啊。但是你影响到我了,我也没处躲,还要把我抱怨的权利剥夺走,对我公平吗?
我支持多交税给小娃提供好的day care,教育和基础设施,因为这些是多数父母无法控制的。不但带着爱哭闹的娃出去旅游干扰其他乘客是父母可以决定或者防止的。觉得自己有娃,其他人就一定要理解和accommodate 的是entitlement。
我愿意交税去给这些小宝宝提供好的教育和成长环境。但是凭什么惯着娃爸妈带着爱哭娃到处飞,扰我清净?
不哭娃我不烦,哭一会儿也没关系,一直哭绝对是爹妈的问题。
我有什么权利剥夺你抱怨的权利啊 我又不是警察。我的发言针对的是“三岁以下小孩不该旅行” 我的point是小孩有很多情况需要出行。我不需要其他人的理解和accomendate。如果别人能理解和accomendate, 我表示衷心感谢。如果不能 那就不能呗 我还是得带娃出行。
别这么说,人活着没有几件事是刚需。但是人有情感需要。 你可以让你的娃只玩橡皮鸭子不见家人亲戚。但是那是人家家的娃。
你旅行没问题。那能不能照顾好娃,别打扰其他乘客?打扰到了,人家抱怨,你能不能至少道个歉?
好大的口气啊。你准备怎么不惯着?阻止航空公司卖票给小孩啊?还是飞机上见到哭的就开骂啊?
口气不大,别的我也干不了,只能在网上骂你这样觉得自己有娃全世界都要让着你的不良父母。
也真是新鲜了。我以为理解其他人都是自愿的说明人家心地善良。没见过这样,我有娃,娃哭闹你就要忍着。
我还没因为别人娃哭闹说过一个字,但是下次坐飞机看到不管娃,任娃哭闹的八成就是你。
真是的 为啥还有人给他点赞?见面是双向的好吗?小孩没有刚需老人有刚需啊!我也在妈妈去世前带着一岁多的孩子给她看上一眼,容易吗我。为了不想影响别人我来去都坐最后一排靠着厕所。小孩不小心踢到前面座位,小青年就教训我要教好小孩子。道歉人家根本不接受。还好别人都安慰我让我不要理他。
我刚好在看一本书叫the whole brain child. 从大脑发展的角度,那种小孩不用“见”老人的说法就是典型的左右脑没有协调好的表现。
实在忍不住抱怨一句 有些人真的是自我中心习惯了,对外部世界缺乏理解能力。
第一次飞俩小时,八个月大,娃乐呵呵的,见谁都笑,空姐送了枚航空标志的胸章。第二次九个月大,四个小时,娃也是吃喝玩乐睡,啥都不耽误。11个月大,坐了十几个小时的飞机去中国,路上吃的好,玩的好,睡的香,又被空乘赏了枚胸章。见了亲友,办了周岁酒,姥姥娘很开心,四世同堂。之后常飞,绕地球好多圈儿了😄
这个最近几年的都不太有代表性,我们娃出生在疫情开始的时候,一直没机会坐飞机,大人也好多年没坐飞机。
the whole brain child这本书我看过,现在还在书架上。不记得有这个观点了,你给我指一下哪一章,第几页,我去看看。
孩子不舒服的事情多了 别动不动就本质现象的 你要这么说去daycare也是为了方便父母白天不用看娃
对啊,不就是priority的问题吗?工作赚钱和带娃,哪个更重要啊。觉得工作赚钱重要,就送daycare。不然就辞职带娃。坐飞机也一样啊,大人需求重要还是小孩舒服重要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priority,这里没有judge好吗。
exactly 带娃出行的父母的priority就是出行。下一题。
孩子6个月的时候带回国给家里人看,长途飞行期间没啥声音,下飞机的时候后面几排惊呼才发现居然前面还有个小娃娃!
我听的有声书,chapter 2 two brains better than one. 14分钟左右讲到右脑思维帮着putting things in context, 15 分钟开始,作者举了一个有趣的例子,when the left brain takes over too much.例子是关于cup cake的,让店员在cupcake上写孩子的名字JP,店员就写了“JP on the cup cakes.” This is when a person becomes too left brain literal. 这个例子你肯定记得。
看到“看”字就理解为baby看老人,也是一样的,左脑在运行,字面理解没问题,逻辑也没有问题,但是没有putting things in context。只是这里没有那个店员的错误那么明显而已。
这位层主,你的原观点我给你引用在下面了,你再品品,自己觉得有道理就好,我就不浪费时间了。
“我刚好在看一本书叫the whole brain child. 从大脑发展的角度,那种小孩不用“见”老人的说法就是典型的左右脑没有协调好的表现。
实在忍不住抱怨一句 有些人真的是自我中心习惯了,对外部世界缺乏理解能力。”
唧唧歪歪教我该怎么带娃的也都是中国人。不同的是还有几个是同年纪妈妈,见过一次再也不见了
问题是家长不管吗?特别是中国爸妈不管的很少吧。
小孩哭闹有各种情况,我觉得一个成人去找别人爸妈本身就很极品,不能去找空姐换个位子或者让空姐去找爸妈说吗,空姐是用来解决conflict的干嘛自己气势汹汹上。我是爸妈碰到你这种也不会理睬
这么一说,我还真的很少见到中国爸妈带着娃,娃不停哭闹的。印象中的很多都是白人带娃还不怎么管的。
飞机上有娃哭闹,我能理解娃难受娃爸妈不容易,从来没说过什么。就算说了有什么用?娃什么也不懂,也不是不让哭就不哭了的。但是作为乘客真的很烦,会焦虑,娃爸妈可不可以也理解一下?😢
我家孩子第一次坐国内航班是8个月,国际航班是9个月。说来挺有意思的,我当时有一个去欧洲出差的机会。那时孩子还没断奶,犹豫再三,决定带着老公孩子一起去。为了让孩子适应一下,先找了个周末飞去西雅图玩儿了一趟。孩子在飞机上表现还不错,增加了我的信心。在欧洲就是我开会,老公带着孩子逛公园逛博物馆,玩儿的还挺开心。
真的有!大娃嚎了七个小时,落地过海关等行李都在嚎。他妈(好像是法国人)连和娃的互动都没有。旁边小娃乖乖的不出声。我就好奇这是个什么家庭?!
我娃第一次做飞机兴奋死了,一点也不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