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钱就不要读私校啊,私校是奢侈品,不是必需品。 就像爱马仕香奈儿包或者Tesla 奔驰车一样,没有必要,但你能买得起愿意买就去买呗。你要是觉得不值那就不买。 另外私校固然有很多巨富家庭,但其实基本盘是父母双方都工作的中产家庭。私校对他们来说是 they can afford it, but not easy. 还有很多是祖父母付钱的。 所以其实楼主这种情况的家庭去私校的很多。
对,其实美国学校选择特别多。 本地有学区的公立学校(就是住哪就上附近的学校),有各种choice school (公立,谁都可以申请,但要靠抽签才能进), 还有magnet school (公立,但需要考试加面试择优录取,哪怕是读 K 也要考试)。 有各种各样的private school,有比如天主教的,便宜而且质量很好;有比较传统的;有非常diverse很liberal的;有重视学业的;也有不那么卷的,好处是私校学生少,理论上对每个娃都能有更多的individual attention,跟学校精神不符合的就劝退了。 我们本地的顶私,把一个富豪的娃给开除了。富豪一怒之下告了顶私,官司一直打到本州最高法院,富豪花了好几十万律师费。最后顶私赢了。 还有一个顶私的一个senior class president 有反对同性恋的言论(他认为学校某老师是同性恋,针对那个老师有一些不好的举动),网上穿得沸沸扬扬,当然马上就不能当president. 关键是这个学生已经被某藤校录取了,顶私竟然告诉藤校撤销offer。这个学生的家长怒了,找律师告,后来和解了,顶私又给藤校去信说不需要撤销offer。 我就是很震惊,顶私和藤校招生办关系很好啊,藤校录了的它还能让人撤销。。。 另外就是senior也不能放肆啊,那个娃也是的,就差几个月了,就板不住了,唉。
对,其实美国学校选择特别多。 本地有学区的公立学校(就是住哪就上附近的学校),有各种choice school (公立,谁都可以申请,但要靠抽签才能进), 还有magnet school (公立,但需要考试加面试择优录取,哪怕是读 K 也要考试)。 有各种各样的private school,有比如天主教的,便宜而且质量很好;有比较传统的;有非常diverse很liberal的;有重视学业的;也有不那么卷的,好处是私校学生少,理论上对每个娃都能有更多的individual attention,跟学校精神不符合的就劝退了。 我们本地的顶私,把一个富豪的娃给开除了。富豪一怒之下告了顶私,官司一直打到本州最高法院,富豪花了好几十万律师费。最后顶私赢了。 还有一个顶私的一个senior class president 有反对同性恋的言论(他认为学校某老师是同性恋,针对那个老师有一些不好的举动),网上穿得沸沸扬扬,当然马上就不能当president. 关键是这个学生已经被某藤校录取了,顶私竟然告诉藤校撤销offer。这个学生的家长怒了,找律师告,后来和解了,顶私又给藤校去信说不需要撤销offer。 我就是很震惊,顶私和藤校招生办关系很好啊,藤校录了的它还能让人撤销。。。 另外就是senior也不能放肆啊,那个娃也是的,就差几个月了,就板不住了,唉。 apple44 发表于 2023-04-11 17:05
对,其实美国学校选择特别多。 本地有学区的公立学校(就是住哪就上附近的学校),有各种choice school (公立,谁都可以申请,但要靠抽签才能进), 还有magnet school (公立,但需要考试加面试择优录取,哪怕是读 K 也要考试)。 有各种各样的private school,有比如天主教的,便宜而且质量很好;有比较传统的;有非常diverse很liberal的;有重视学业的;也有不那么卷的,好处是私校学生少,理论上对每个娃都能有更多的individual attention,跟学校精神不符合的就劝退了。 我们本地的顶私,把一个富豪的娃给开除了。富豪一怒之下告了顶私,官司一直打到本州最高法院,富豪花了好几十万律师费。最后顶私赢了。 还有一个顶私的一个senior class president 有反对同性恋的言论(他认为学校某老师是同性恋,针对那个老师有一些不好的举动),网上穿得沸沸扬扬,当然马上就不能当president. 关键是这个学生已经被某藤校录取了,顶私竟然告诉藤校撤销offer。这个学生的家长怒了,找律师告,后来和解了,顶私又给藤校去信说不需要撤销offer。 我就是很震惊,顶私和藤校招生办关系很好啊,藤校录了的它还能让人撤销。。。 另外就是senior也不能放肆啊,那个娃也是的,就差几个月了,就板不住了,唉。 apple44 发表于 2023-04-11 17:05
对,其实美国学校选择特别多。 本地有学区的公立学校(就是住哪就上附近的学校),有各种choice school (公立,谁都可以申请,但要靠抽签才能进), 还有magnet school (公立,但需要考试加面试择优录取,哪怕是读 K 也要考试)。 有各种各样的private school,有比如天主教的,便宜而且质量很好;有比较传统的;有非常diverse很liberal的;有重视学业的;也有不那么卷的,好处是私校学生少,理论上对每个娃都能有更多的individual attention,跟学校精神不符合的就劝退了。 我们本地的顶私,把一个富豪的娃给开除了。富豪一怒之下告了顶私,官司一直打到本州最高法院,富豪花了好几十万律师费。最后顶私赢了。 还有一个顶私的一个senior class president 有反对同性恋的言论(他认为学校某老师是同性恋,针对那个老师有一些不好的举动),网上穿得沸沸扬扬,当然马上就不能当president. 关键是这个学生已经被某藤校录取了,顶私竟然告诉藤校撤销offer。这个学生的家长怒了,找律师告,后来和解了,顶私又给藤校去信说不需要撤销offer。 我就是很震惊,顶私和藤校招生办关系很好啊,藤校录了的它还能让人撤销。。。 另外就是senior也不能放肆啊,那个娃也是的,就差几个月了,就板不住了,唉。 apple44 发表于 2023-04-11 17:05
🔥 最新回帖
说的是K-12。波士顿地区的寄宿高中是另一个category. 这里说的卷是说当地父母为了小娃卷。 寄宿高中那是全国甚至全世界人民想申请的,不是当地父母在卷。
以好私校多著称的大波士顿地区整个消失了, 哈哈哈
NYC的私校基本都是6万+
🛋️ 沙发板凳
另外小学教育其实也挺重要的,学校又不是只学加减乘除和认字这种扫盲
另外还有些人读了私校就不用买几个米的学区房了。读私立未必更花钱
房子是需要不要再换的问题
K的话只要娃面试表现灵光,老师推荐信极好。 比初中高中容易多了。
k要照顾sibling legacy 教职工以及其他各种关系户。其实普娃录取率比公布的要低不少的
中产进私立假设两条路,砸钱占坑vs孩子优秀考进去,感觉还是后者概率较大。当然需要接受两个都是小概率的前提。
收入够板上贫困线一半的话就没奖了,但苛捐杂税交完,供房加私立还是要吃力的,再存个401k估计差不多月光。
5-6万基本是那几个全美众所周知的传统顶私和少数几个新贵二线私
中产没必要,不缺钱送。很多人以为去私校培养娃好的举止等,实际上还是靠家长
对,我本来也以为应该容易,结果我娃去面试本地顶私的时候,等着的家长互相自我介绍,我发现一半都是Legacy / sibling / staff, 说是招32个,其实一多半都被那些名额占了。
在剩下的名额里,还有一半是那些之前被waitlist的娃 -- 我娃报的Pre-K 4 (入学时四岁),有很多娃去年申请pre-k 3 被waitlist 了,今年又来申请pre-k 4。 你想啊,既然被waitlist 没被据绝就说明那些娃已经通过了基本要求,比我们这种没有connection 第一次申请的概率上来说机会大多了!
当时我心就凉了一大截。说是32个名额,其实我娃竞争的就只有两三个名额吧。。。果然,我之后一打听,两年还是三年前,这个学校Pre-K 连一个没有connection的都没录。。。
家长主要也是和学校里面其他的家长互相影响和带动。上哪个学校也会很大程度的shape家长的育儿信息,育儿观。
另外私校固然有很多巨富家庭,但其实基本盘是父母双方都工作的中产家庭。私校对他们来说是 they can afford it, but not easy. 还有很多是祖父母付钱的。 所以其实楼主这种情况的家庭去私校的很多。
其实初中,高中一样照顾LEGACY 的, 特别初中这一片。感觉K蹲的话老钱特别多
达拉斯是有点黑马。可能是群众基础很大, 当地early education也很强。
嗯没错,而且我知道的几个学校,这些名额里本来中国人名额就不多,一班也就那么几个,这个比例早就定好了。而有高年级sibling的,很可能差不多就那个数,最多多出来个别位置给其他华人家庭,而华人家庭申请数量又很多,华人申k年级真的不是一般的卷
比如你说的这个招32,华人算20%也就6个,录取的sibling可能4个说不定5个,对外的华人名额也就1-2个,但申请的华人孩子指不定有100…
投资房已经有了,没太多兴趣。主要觉得这小学能不能学到点啥,娃爹心疼娃每天要早起少睡个把小时
你是已经申到了还是没申到?如果没申到,那钱是你最后才需要纠结的。先看看k能不能进
如果已经申到了那几所顶私,就去吧,你自住房投资房都有了,有余钱也该投资在教育上。另外有些私校记仇,申到了不去以后再申不容易进了。
哈哈,看你觉得”学到点啥“ 里头的 “啥” 到底是啥。 如果你觉得是学高级数学之类的,那肯定不是在学校学的,嘿嘿。 而且私校学生一样要上补习班,写作啦,数学啦,演讲啦。
如果你娃在公立里面能鹤立鸡群,去考私立把握还比较大。 如果没有在公立stand out,你去顶私读也做不到名列前茅,你打算怎么申请大学呢。
不缺钱的可以K就去占坑。一般人用不着吧。
确实 顶私校外补课更严重 竞争太决裂
是的,就是如果娃在公立小学初中也不能出头,那么就是资质不行,哪怕从小去私校占位子也是陪跑的。
如果你评估读私校是否值得,是以上好大学,特别上藤校为标准,那么最好不要上私校了,大概率要后悔。顶私也只能说保障垫底的学生去的大学差不到哪里去,比如哪怕垫底的学生也能有top50. 相比大公校来说,最好的公校垫底的学生还是有不上大学或者不少去community college的。但要追求藤校top10什么的,没有哪个学校能保证。纠结学费的会后悔
我持保留意见。小升初至少有考试,小孩可能有专项比赛成绩等等。
这年头,申请K都有拿小学数学竞赛成绩出来的了……
当然要去,
这是个面子问题,
钱就是用来花的
是啊 两个娃 本来每年湾区地产税就几万了,够一个私校了 确实要考虑 中产又不是富人
公立,确保名列前茅很难的啊,😂
哪有什么确保录取?捐1000万美元确保录取,一般人哪里有这种财力。
"... 并确保名列前茅。"
按比例不大吧只有10%,孩子优秀确实公立可以了。
大学录取两百万捐款不太有用?不能确保录取吧。如果能一定冲啊。
这个方案太多运气成分了。还有即使孩子小时候优秀,青春期也变数很大,叛逆或其他问题。碰上9,10年纪来问题,公立竞争太激烈了。
不说这个是正解吧,但是和我观察到的挺一致的。或许我们在类似地方? 我住在算是蛮top的小学学区,high-income professional很多,有从小送私校的,但是还是很多上公立10分小学,这个小学毕业生大部分初中开始去了私校。
同意,和我观察一致。所以K以上的年级优秀无connection娃反而机会更大,因为有可以量化的背景了,而这些申请K的时候是没有的。
这话说的,身价上亿的富人孩子读社区大学也无所谓啊
问题是你们花光了钱,推进藤校,毕业了还不是得给人家娃打工
不能這麽說, 我們普通中產要留養老的錢啊。 孩子長大賺再多也不會給多少錢父母啊。至少我們不能把錢花光了再問小孩要,成了負擔
就是就是
我们住在好学区,本来是打算公立到高中毕业的。 小学我觉得还不错,老师挺好的,我娃不算外向但是碰到理解她鼓励她的老师。 所以叫娃申请私立她不积极。 初中就出现娃肉眼可见的师资良莠不齐,文科老师有热情教的不错,理科老师混日子教的没意思。 娃要求换,我才发现很多本镇邻居也换了,考进去的并不少。
我们本地的顶私,把一个富豪的娃给开除了。富豪一怒之下告了顶私,官司一直打到本州最高法院,富豪花了好几十万律师费。最后顶私赢了。
还有一个顶私的一个senior class president 有反对同性恋的言论(他认为学校某老师是同性恋,针对那个老师有一些不好的举动),网上穿得沸沸扬扬,当然马上就不能当president. 关键是这个学生已经被某藤校录取了,顶私竟然告诉藤校撤销offer。这个学生的家长怒了,找律师告,后来和解了,顶私又给藤校去信说不需要撤销offer。 我就是很震惊,顶私和藤校招生办关系很好啊,藤校录了的它还能让人撤销。。。 另外就是senior也不能放肆啊,那个娃也是的,就差几个月了,就板不住了,唉。
公立学校老师质量无语了,美国最可怕的是老师出题不用统一,班级与班级之间出题难易很容易影响孩子Gpa。为了保险起见只能读私校了
这个顶私是谁啊?就为了个小孩的不合群的观点,居然要大学撤别人的藤校offer, 有点缺德。
一句话,所有的benefits得落在你娃身上才是真有用的,普娃到底能take到多少,这些boost对他的人生到底有多大帮助,全靠家长自己来判断
看小红书发现湾区这边很多让娃考私校,包括一年四五万刀私校的,都是没有买或买不起学区房的。刷新了我对“私校”的认识。我一直以为私校是有钱人才读的,在湾区好像反过来。
十几年前不是这样的,我舅舅家的孩子十几年前在h,他说班里多数孩子家都是中上产,cfo,cto,ceo这种,他们家属于班里仅有几个普通中产的。现在都是年轻一代父母,观念也变了,虽然买不起豪宅,但还是有底气把娃送进好的私立。
感觉怎么是我自己写的。从两岁我和娃爸就意识到这娃脾气和主意都大,家长完全无法左右。SEL才是当务之急。进了学校之后果然长进太多了。看我暴怒都知道让开给我空间,过一阵再来问我感觉冷静点了没有。我都从娃那儿学了不少。这种就是要从小进去教育才管用呀,到初中可能都晚了。
是的 :))
我知道周围高中申请到顶私的都去了,当然那些能申请到的娃本身都很牛,估计在公校也能爬藤那种。所以如果只在乎结果的话不一定值那个钱,但是大部分人在乎的是受教育的过程吧。
是的,每年藤校会跟顶私打招呼,说今年我打算在你那儿招几个学生,你给推荐几个。顶私的counselor也会直接打电话给藤校招生办的,问我们这个学生怎样怎样,你们目前什么情况,到底行不行,不行的话能不能调剂一下其他专业。
低年级人家看娃吗? 我以为看的是父母。 就算你鸡娃到能K就做3年级算数, 私校也不看这个啊。
只要会考虑钱的问题,答案就是不需要。我见过小学就上私校的都是不把公校作为一个Option的。
我其实很疑惑这个。我们这里私校学费我觉得很正常,不如小时候childcare cost高,所以负担是没问题的。但是私校选项很有限,离家二十分钟车程以内,非宗教,diversity不错,这就筛掉了很多。如果再要求niche排名之类的,就不剩几个。这几个也得看考不考得上。
智商分数就是靠娃吧 我们这top私就是要求wppsi各项superior同时social above average。对于没有connection的家庭,感觉娃的因素更重要。
考智商就能进算简单明确的。我们这边好像没有用这个标准。
不是考了智商高就能进 我感觉对没有connection的家庭这个只是基本要求
对,要看排名的都不知道能不能申请上,所以我知道不少人是大范围申请,然后申上好的就搬家
我和一所私立学校的学生聊过, 他说本校一些去藤校的是家里有人在board里面做member的, legacy的孩子。 还有就是捐得起一栋楼的主儿。 很多藤校的学生家里都比较殷实的, 那些孩子有钱又努力加上才华出众才行。
孩子自己聪明好学, 家里还有钱支持就去。 不然何必去那里陪跑? 是金子在哪里都发光的。
真的,我看着我家傻小子发愁。家门口一条路三个顶私,要是考不上还怪头疼的还得送远一点的公校
私校一些体育活动比较特别的, 例如有的有马术, 据说是校友捐款支持的项目。 有的地方开展水球和台球? 知道的来说说。
娃比较优秀的, 会有一些私校来抢着给奖学金的。
好的私校k都很难进。你要不申请下来了再纠结吧。现在就好像问"我赚了一千万会不会还是不幸福。" 容易进的私校也不是什么好私校
选择私校, 首先是私立学校的孩子小班上课, 而且名牌私立找的老师付的工资比 公立学校更多, 开展的课外活动多样,而且那里的升学顾问人数也多, 服务的孩子总量还比公立的少,当然对孩子更加有利了。有的私立学校是 从孩子14到15岁就开始升学咨询了, 因为一些专业要加试项目的。11到12岁这样 更加小的孩子就做过一些兴趣测试。 或者一些课外的班上了以后, 老师会告诉家长哪些是孩子擅长的项目, 就让学生挑那些winnable 的项目专攻。就算私立学校的老师工资比公立略低, 但是学生少啊, 有的一个班上就10个学生, 改的作业也少。 他们还能够 组织长途的旅游, 出国的学习, 等等公立学校不太开展的项目。
其次,有的学科例如数学, 棋类, 音乐美术和语言, 孩子的天赋展现得特别早, 6到8岁就可以看出来, 那么当然早早培养比错过黄金时段好得多。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 从K开始也可以, 只要家长负担得起就行。 不一定是孩子长大了一定学这些为生,但是擅长语言的人更善于沟通,读法学, 医学或者商科都有优势。 擅长棋类的人会算, 记忆力好, 这种人学啥都占便宜的, 是一些大学的抢手货。 擅长音乐的人很多阅读速度也快,因为要sight reading, 那么学其它科学也有优势。 美术好的人有的去做整容, 投资艺术品,建筑和房地产都需要会数学和分析, 或是会设计和鉴赏的人吧? 如果是卖艺术品, 拍卖行的佣金是古董的50%。 我看有的家长连2岁的孩子就往画廊里面带, 那样环境熏陶 出来的孩子自然会鉴赏, 有的私立学校就是有一些名家名作挂在那里(哪怕是临摹的), 这种美好的气氛和环境对拓宽孩子的眼界, 陶冶情操很有帮助。很多校长或者医院院长的一部分工作是筹款, 但是好像筹款活动很多是以开音乐会, 芭蕾舞, 戏剧和艺术品拍卖活动的形式进行的。 所以组织者自己懂得多一点高雅艺术没坏处, 等到要筹款了连请谁来表演啥剧目都不知道才有趣。有的时候就是组织者自己也是表演中的一员。
最后,外界的环境是对孩子有推动的力量的, 不然我们送孩子进名校拜名师为了啥? 但是名校也很挑剔, 非得要可造之才的。 不然都是一群平庸的纨绔子弟又有啥校友来给学校的将来铺路呢? 有的学校还是给一些奖学金的, 所以要提早准备。 不提倡临阵磨枪,尤其是孩子小, 学语言真的很有优势的。不少学科都讲究童子功的, 高中去学就太晚了。
大部分私校申请也不看才艺和数学吧,我感觉是看娃social emotional方面是否成熟,换句话说就是看是不是听话懂事情商高。
同意!
买了房子,房子是资产呀,学费可完全是花费
其实应该看自己的娃,去了私立和在公立比,哪个能发展的更好,但是这是永远没有明确答案的题,因为一个人不可能同时走2条路,然后比较结果,所以还是量力而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