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可惜了,这么年轻……我其实真的很想知道是什么病,癌症的话不太可能有突发疾病抢救一说,也不会就一个月已经考虑后事了。说真的隐瞒病情太缺德了,国内当个病人真是一点人权都没有 snowpenguin 发表于 2023-03-16 09:50
刚刚开始看翦商,太可惜了! huanongying 发表于 2023-03-16 09:46
bless 好奇,为啥去清华读硕博啊? Cinderella_smile 发表于 2023-03-16 12:14
也感叹一下,这么好的学历,学历史的能找到的工作在只能在新疆,和家人分开……太不容易了,短短一生献给学术工作,真的没有享受过什么啊 snowpenguin 发表于 2023-03-16 11:19
不是“能找到的工作只有新大”吧。我觉得如果在中国做历史、考古、环境之类的研究在新疆是非常好的呀,中国别的地方很少多文化多民族的情况吧。 92m 发表于 2023-03-16 17:51
请问哪里买的这本书,我也想看看 巧克力泡芙 发表于 2023-03-16 12:08
据说这本书很好很震撼,我也想拜读呢。 驫龘麤靐 发表于 2023-03-16 17:59
里面有什么新观点吗? shanggj 发表于 2023-03-16 18:05
为什么后世会有史家来扒他的小秘密?史学家都很闲吗 .岸. 发表于 2023-03-16 10:22
是啊,常凯申的笑话不就是清华历史系出来的 驫龘麤靐 发表于 2023-03-16 17:50
同感,为什么病人对自己的病情没有知情权?而且还没有权力决定自己要不要插管抢救。真的很不合理。 gabegabe 发表于 2023-03-16 11:15
因为清华好呗 这还用问 Cumberbitch 发表于 2023-03-16 20:35
呵呵,不解释,懒得码字 Cinderella_smile 发表于 2023-03-16 20:40
好像主要观点是商是一个可怕的大规模人殉祭祀的宗教国家,周代商以礼和人文教化代替人殉,是中国走向文明的一个至关重要的转变。不过这个观点我在几年前就已经看到过,不知道是不是其实也是李硕提出来的 驫龘麤靐 发表于 2023-03-16 18:21
李硕直言,面对惨死尸骨的照片,尝试还原人祭杀戮现场,是一场无法解脱的恐怖之旅,犹如独自走过撒满尸骨的荒原。 可是,“仅凭千载之后的残骨照片、发掘线图和文字描述,做一点设身处地的想象,就已经如此不堪重负,那个时代的亲历者又会如何?” 全文在此: https://mp.weixin.qq.com/s/FId20hzYzcHVp8kW1qaAKQ 想读这本书的同学,做好心理准备了吗? 天妒英才,惜乎哉痛惜!!! 江湖夜雨十年灯 发表于 2023-03-16 18:47
我是在西塞罗的一篇文章里第一次看到这个说法, 很震惊, 不知道是谁/谁们提出的、是不是考古界的定论了 qqyxgz 发表于 2023-03-16 22:02
我怀疑商可能类似美洲的几个文明,特别喜欢搞人祭,但是出于宗教原因,有些人牲可能是自愿的,比如这个武士。 驫龘麤靐 发表于 2023-03-16 23:08
指的是扒历史,不是扒他。 题外话,是天机泄露太多了吗 luzhen 发表于 2023-03-16 18:22
李硕希望朋友们别发信息、打电话给他,他已无力回复;同时又用玩笑的口吻说道:“除非,是我欠您钱,或您欠我钱的。”
李硕在朋友圈透露,“从2月18日,在巴基斯坦的巴瓦小城首次发病倒下,我在当地医院躺了四天被抢救回来。之后,在全球通学弟等帮助下,于2月25日回国,之后近半个月里我被隐瞒了病情,不然处理后事的时间可能更从容一些。相比人各种死法,目前应该算是最好的结局,不需要开大刀受大罪,一切医学手段都已经失去作用。我最满意。大块劳生,息我以死,我活着也很少能享受生活,总忙忙乱乱操心下面写个什么,现在总算能休息了。”
李硕谈到自己的身后事:“我会授权一个实体接手我死后的著作权事务,及幼儿老人的扶养。当然也没多少钱,但一个平生没房没车不着家的无赖汉,留个这种名目也挺酷的。”
“如果能多活一两周,我会把部分文章收拢一下,弄个自选集。这东西唯一的特点就是跨度太大,有些单篇文章后面是写成一本书的想法。所以我活几辈子也忙不完,赶紧死了算了。生平还有些小秘密,从未想写成文字也许再活三四十年、时过境迁之后才会想写。现在就带到火化炉子里去了。也许后世会有史家来扒吧。我考证的历史,总有人骂脑洞太大,其实现实这东西真比文书脑洞更大,虚构作家的想象力都是很有限的。”
“老友们聊起我时,应该都是开心的吧。李硕这破人,不长的一辈子,趣事还不算太少。开心就好,不必伤悼。当下的期望,请朋友们别问候我,甚至不必评论,因为我已经没有心力回复。”
最后,李硕还表示:“目前有大学旧友们帮我料理生前身后事,一切完满具足,无劳挂念。”15日晚间,记者从多位知情者处证实,李硕确实已身患重病,目前正在成都休养。对于李硕在朋友圈发文公布病情,其友人表示尊重李硕的意愿。
公开资料显示,李硕,1977年生,河北保定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本科,清华大学历史系硕士、博士,从事过新闻记者、编辑工作,此前供职于新疆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李硕著有《南北战争三百年》《孔子大历史》《楼船铁马刘寄奴:南北朝启幕战史》等,在《学术月刊》《历史地理》《敦煌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让他真正走向大众并为人熟知的,还是那部读之让所有人震惊不已的《翦商:殷周之变与华夏新生》。也正是这部《翦商》,让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一位“天才型青年历史学家”。
2020年左右,因为女儿在成都出生了,李硕辞去了在新疆的工作,回到成都和家人在一起。当时因为还没有找到下一份工作,有了一个窗口期开始写作《翦商:殷周之变与华夏新生》。
2022年10月,李硕撰写的《翦商:殷周之变与华夏新生》引发国内社科界高度关注。知名学者许宏评价《翦商》一书时曾表示:“这书读起来就放不下,我要用’震撼‘来形容自己的感觉和心情了。”
《翦商:殷周之变与华夏新生》一书是“李硕中国史”开篇之作,主要讲述华夏文明的萌生与转型。从距今四千年前夏朝(二里头文化)的出现,到三千年前商朝的灭亡、西周建立,时间跨度一千余年。李硕从考古成果中,重新看待夏商周的变革,讲述华夏文明的萌生与转型。
2022年,《翦商:殷周之变与华夏新生》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一页folio出版,这也是李硕最出圈的作品。出版半年来,在豆瓣网有3300多人评价这本书,打出了9分的高分。与他有过联系的出版社编辑表示,目前不太清楚李硕的病情,希望他安心养病,大家不要打扰他。
消息传出后,微信朋友圈被李硕和他的史学书《翦商》刷爆了。很多人得知这个消息难以接受,纷纷感慨“天妒英才”。
保佑他的家人们,尤其是年幼的女儿!
同感,为什么病人对自己的病情没有知情权?而且还没有权力决定自己要不要插管抢救。真的很不合理。
请问哪里买的这本书,我也想看看
MM好!
Galois 是很可惜。他真是位天才数学家。他的手稿第一次交给柯西,被遗失; 第二份交给傅立叶,傅立叶不久去世,手稿再次遗失;第三次交给泊松,泊松看后完全不能理解...他的思想是如此超前。( 柯西,傅立叶,泊松都是数学史上鼎鼎大名的人物啊)。他临死前对他弟弟说: 不要哭,我需要足够的勇气在20岁的时候S 去...他可以选择不去决斗的,但他把爱情看得比生命更重要。
李硕是没有选择啊,更悲壮,更是命运多舛...我同意病人应该有知情权,好在有限的日子里安排自己的事情。
保佑他的家人和年幼的女儿!
是啊,常凯申的笑话不就是清华历史系出来的
不是“能找到的工作只有新大”吧。我觉得如果在中国做历史、考古、环境之类的研究在新疆是非常好的呀,中国别的地方很少多文化多民族的情况吧。
的确,新疆因为干燥,所以文物容易保存,而且因为人烟稀少,被人为破坏的更少,还因为丝绸之路和远古商路,有很多非常非常有趣的文化交流的历史遗存,李硕这样醉心上古史的人,新疆还真是个好地方。
据说这本书很好很震撼,我也想拜读呢。
里面有什么新观点吗?
好像主要观点是商是一个可怕的大规模人殉祭祀的宗教国家,周代商以礼和人文教化代替人殉,是中国走向文明的一个至关重要的转变。不过这个观点我在几年前就已经看到过,不知道是不是其实也是李硕提出来的
指的是扒历史,不是扒他。
题外话,是天机泄露太多了吗
是的。我觉得去新疆是他的个人选择,而不是不得已。 bless他最后的日子里少些痛苦。
可是,“仅凭千载之后的残骨照片、发掘线图和文字描述,做一点设身处地的想象,就已经如此不堪重负,那个时代的亲历者又会如何?”
全文在此:
https://mp.weixin.qq.com/s/FId20hzYzcHVp8kW1qaAKQ
想读这本书的同学,做好心理准备了吗?
天妒英才,惜乎哉痛惜!!!
·
那位也是北大历史本科的
隐瞒病情的应该就是他老婆吧
因为国内孩子生病一般都不告诉父母,怕父母承受不住,不存在父母知道但本人不知道的情况
因为清华好呗 这还用问
希望他的病情可以好转!但是好像他把生死看淡的样子,也不愿意去打听别的国家对这种绝症有没有办法
呵呵,不解释,懒得码字
千万别解释
我是在西塞罗的一篇文章里第一次看到这个说法, 很震惊, 不知道是谁/谁们提出的、是不是考古界的定论了
之前看到这篇文章就很震惊了
震撼
我怀疑商可能类似美洲的几个文明,特别喜欢搞人祭,但是出于宗教原因,有些人牲可能是自愿的,比如这个武士。
与层主想的一样。
神明的力量,在那个时代就是上层建筑。祝巫的权力通天,是城邦的精神领袖。美洲、商的活人祭祀,是真诚的,诚心诚意的;觋巫会常常把自个给牺牲了。
按大历史说法,私兵为主人殉葬基本是游牧民族传统吧
殷商人殉之盛早就有很多考古证据定论了。只是中学历史教科书不讲,一般历史科普也不大提而已。
可惜啊,我们在某些方面又要多懵懂一些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