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了一眼老大出书的作者简介,并不是单身家庭。一句不提妈妈,服了。 Vick Liu is a student at MIT. He has two inspirational younger brothers and two loving parents. He loves finding ways to make the people around him laugh and smile. guogai 发表于 2022-11-21 22:19
兴趣爱好 Vick在他写的书《Points of You: Four Friends from MIT on Growing Up》里写道:“只有两种情况下,你才会快乐:做你喜欢做的事,或者喜欢你正在做的事”。 (老大写的书) 做为父母,我们应该尽早地去帮助孩子挖掘能让他们感兴趣的爱好和兴趣。三个孩子从小就尝试过不同的体育活动,最后确定足球和橄榄球是他们的最爱。他们另外一个爱好就是科学实验。从初中起,他们就在做不同的科研项目,三个孩子先后在UCI、USC、CDU、MIT等大学和不同的教授做实验,而且可以做到夜而忘寝的境界。 做为父母,一个最佳育儿方法就是:如果你希望他做一件事,一定要想办法让他觉得做这件事是他自己的主意,而不是父母的主意。无知的父母会奴役孩子学习,并且毫不自知,开明的父母则擅于引导孩子,给予充分的尊重与自由。
这家娃只是沾了家庭的光, 能力各方面应该比指甲店的差,要是指甲店家的也是男孩,指甲店家的以后会更厉害,起点只是一回事,后面混还得看个人能力,冲劲
你说的对。但是阶级壁垒不是一代人破的了的。他起点就是CEO。只要不是太差,就可以用剥削方式继续滚大公司。另一个,起点就是打工,大概率终于打工,小概率破壁
这两句话有啥不同吗?
这不是同一种情况吗?所以会忽悠是保证不会差的条件吗?
公司做大一样不容易,一次经济危机就可以打回原形的,能力是打回原形后,能够再次做起更大的。但能力不行也就这样
搞明白那娃的背景,还需要纠结他说啥是啥意思吗?都是忽悠人的鬼话或是废话而已。
同感
我瞎猜,娃爸是大学教授,没少给娃发论文
确实,十几岁娃搞的p的science,高中娃根本不可能搞出什么有意义的课题,根本不具备基本的知识储备,都是爸妈代劳找资源,就是给大学教授娃们开的后门。
熟练使用这种话术,头头是道却又似乎什么没说的人,一定是超级大忽悠
大妈好酸
这个回复说到了要害。他爸是UIUC medical professor, 所以能给他们找到那么多牛校实验室做项目。说白了还是拼爹。大妈们别眼馋了,还是推自己吧。
他妈只管生,养都是爸爸的事
这种startup的CEO有什么了不起?哪里就算阶级跃迁了?何况他还是做核算检测的,算是站在风口上了。
谢谢分享,转发中难得见到干货很多的。
也谢谢高赞回答中的一些深入挖掘的层主们,有助于有一个多面的判断
这种我觉得没什么好佩服的,那些拿了奥赛奖牌的才是有真本事
对对对
对的 想跟踪研究这些上名校的孩子们后来都怎么样
我有些疑惑,他的意思是说,大学选高中,是从每个高中里面选最好的吗?
同一个高中里面的才是竞争者? 而不是全国不同高中的一起竞争?
不然为什么说,私立学校因为生源好,所以小孩你跟同校其他背景好的竞争不过?
还是爸爸最牛。自己的起点低,一路打拼出来开公司。三个儿子都是站在爸爸的肩膀上, 被扶上青云梯的。
他们家为什么这么高调,到处发这种广告文啊?网友随便找一找,就看出了其中的奥妙。 说实在,不如爸爸自己出一本书,介绍自己的人生经历。
牛校一直在研究这个。所以他们喜欢X二代。不喜欢之后做quant的奥赛娃
不懂得低调发大财
一般贴出来的都是为了割韭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