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有个性和勇气。人生上班朝九晚五40年也是活,出山入海40年也是活,只是适合不同的人。我也见过一个白女有相同的经历。父亲是national geographic的记者,母亲是瑜伽老师。从小没上过一天学,跟着父母跑遍世界各地。现在的生活依旧是冲浪极限运动出书拍电影各种各样的精彩。就是那种典型的I live vicariously through you的例子。
很有个性和勇气。人生上班朝九晚五40年也是活,出山入海40年也是活,只是适合不同的人。我也见过一个白女有相同的经历。父亲是national geographic的记者,母亲是瑜伽老师。从小没上过一天学,跟着父母跑遍世界各地。现在的生活依旧是冲浪极限运动出书拍电影各种各样的精彩。就是那种典型的I live vicariously through you的例子。 iopener 发表于 2022-11-19 07:56
到底被世界之大、自然之美、父母之爱滋养长大的辛巴,会长成一个怎样的孩子? 在这个因为疫情出门困难的当下,我们到底可以如何开拓孩子的视野?让他们变得不狭隘,不被眼前的困难击败,永远都有勇气追逐梦想。 *本文用第一人称叙述
我叫徐承华,因为热爱极限运动,大家都称呼我为老极。
我和太太是在旅行路上认识的,她是工程师,我是摄影师,我们都爱好旅行,原本想做自由自在的丁克,但一次去非洲的旅行后,有了辛巴。
我当时特别懵,不知道怎么做爹,花了好长时间看各种育儿的书,思考该如何教育我的孩子。
后来我得出的结论是,小朋友既然出生在一个旅行者的家庭,那就顺其自然,跟着我们去旅行呗。
旅行3年,我们一共花掉了90万,这还是“穷游”的结果——几乎一半的旅行都是骑着三轮摩托,风餐露宿。
从8岁起,在教育辛巴的事情上,我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有很多东西已经教不了他了。我希望更多有能量的人,出现在辛巴的生活中,从精神和行为上去引导他。父母再厉害,也是片面的。
所以,我请到了河流探险家王冰,和辛巴一起漂流。他曾在中国的七八十条河流上划船探险,并且从事生态环境的保护; 请到了中国著名的野生动物摄影师奚志农,让辛巴跟着他学习野保摄影,奚志农从事野外拍摄近40年,首次报道了藏羚羊被大肆猎杀的危机,促成可可西里藏羚羊保护区、白马雪山滇金丝猴保护区、绿孔雀保护区的建立; 还有植物学家彭建生,带着辛巴辨认高原上的珍稀植物。
他们都是真正的民族脊梁,非常有能量。辛巴有幸能和他们有一段共同的旅行,是他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感同身受的辛巴开始有了自己的梦想——立志成为一名野生动物摄影师,让大家了解动物,保护动物。 这才是真正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陪伴辛巴的这几年,我也在学着做一个好爸爸,学习处理和孩子的关系。 孩子爬山坚持不下去了,我该怎么鼓励?孩子想摘野草莓,我想让他抓紧赶路,应该怎么协商?孩子“不讲理”,我要怎么和他沟通?…… 辛巴一直是一个特别具有独立意识的家伙,虽然有时候我也会抱怨,孩子大了怎么那么不听话,但我把他养大,难道只是为了去掌控他吗?不是的。 我不喜欢很乖的孩子,也不希望孩子什么都要听我的。孩子没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选择,一切都是爸妈安排好,孩子只要好好学习,这是很可怕的事情。 现在的孩子,讲道理他们早就不愿意听了,只能让他们自己去经历,才会感悟出道理。就像辛巴在旅行中,自己学会了坚持、勇敢的意义,比我强行灌输给他要好得多。
最后我搜集了一些家长的疑问,抛给老极,非常实用! Q:这样的教育,真的要花很多钱吗?如果我不是旅行家,也没有那么多资源,可以怎样给孩子做户外教育和自然教育? A:如果你认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户外教育,认同陪伴和爱的教育理念,你可以不用去南极北极,去中国的新疆、西藏、青海、甘肃也是一样,花费可能只有十分之一。 哪怕去不了外地,其实你只要一出家门,就已经来到了户外。大城市的郊区和周边有很多地方可以探索。比如我们现在住在杭州,周围有山有湖,一个短短的周末就可以带着孩子去爬山、徒步。 这几乎是一件0成本的事情。 所有的经验都是累积起来的,我们也一样。从一天的旅行,到两天、一个月,再到一年,逐渐积累经验。 走出去一点都不难,最难的一步是心里认可这样的理念。千万别被思维惯性限制住,觉得只有别人可以,自己做不到。
三岁一年带一两次出去旅游淡然是啥也记不住,如果一直是在旅游途中,怎么可能什么都记不住
能记住 我娃刚会连说两三个单词的时候带去巴黎看了埃菲尔铁塔 估计有震撼到 之后很长一段时间看到像塔的东西都会说eiffel tower!
孩子年龄这么小的时候,生育带娃,到处颠沛流离,太苦太累了。 这种娃娃年龄小的时候最好是在熟悉的环境,有很多亲人朋友支持。
主要就是男的玩。
很多男人在结婚之后会改变生活状态,更加顾家,
文中这家是选择了不改变生活状态。 有了娃之后,还继续尝到过男的单身时候过的那种生活。
想想在旅途中要喂奶,洗奶瓶,娃生病看病,就头大。
我娃5岁时在埃菲尔铁塔一游,他只记得当时肚子疼,各种慌乱找厕所拉翔😂
看过照片也会这样
这样颠簸,眼睛身体会出毛病吗?
前面不是有人回帖说他以儿子名义出书了嘛,什么旅行者辛巴,还有公众号流量什么的,当真以为人家花了90万积蓄一分不剩一分不赚呢?喝西北风嘛
旅途中看到过很多背着几个月大婴儿旅行的夫妻,有个妈妈说,孩子小的时候带出去比大一些的更容易,很多人会把这件事想得太复杂了。
我家只会惦记2 days 1 night, 3 days 2 nights, 4 days 3 nights...出去玩的意义更在于在家以外的地方过夜。。。觉得还不如就近找个旅馆过夜算了
经历是他的 书是不是他写的,就不好说了
是呀, 90 万人民币 能环游世界?
每个人想的不一样,比如很多人想娃几个月的时候养成好的作息,对以后也是受益匪浅的
我家也是一岁多去的夏威夷,回想起来就有些后悔,因为去之前娃作息很好,早早一个人在crib里一觉睡到天亮,跑一趟作息打乱了,从旅馆开车去珍珠港,上车一会儿就睡了,看着挺心疼的,实际上没有enjoy,在旅馆喜欢的也主要是楼梯和沙滩冲脚的水龙头,对沙滩视而不见,可能是天生的土人。。。
她们要靠这个赚钱吧, 开社交账户分享旅游经历, 靠流量赚钱, 要不如何担负旅游的费用。
就是父母自己喜欢, 她们孩子小时候也没过过正常上幼儿园上学的日子, 怎么知道不喜欢呢。
几个月大的娃往身上一背就走了,反正背着也能睡觉,按时换尿布和喂奶就行,其实不麻烦。我们家就是几个月大的时候去欧洲玩的,上飞机睡觉,酒店里也是一放下就睡觉,一点不吵。但是这是娃陪着大人玩,对他自己是没啥特别的好处的。现在完全不记得了。
我家孩子三岁以前旅游也很喜欢,挖沙子啊,坐在小车里面四处看看,只要跟父母在一起,天天都是开心的,但是我从来不会拉什么给娃增长见识的幌子,是我们大人想玩,顺便带上他而已。这些经历他零星记得一点碎片。
现在六岁了,感觉他的认知有很大的提高,开始有增长见识的苗头了。这次从冰岛回来,写小作文讲他看极光看鲸鱼走冰川各种经历,能看出来他比以前明白多了。至于以后能记住多少,也不知道。
我们出门旅游都尽量按作息时间安排,中午要么在酒店睡觉,要么找个地方睡觉(比如吊床)。我们在旁边喝点小酒,聊聊天,等他醒过来。
应该是想炒作赚些钱吧
大人自己爱干嘛干嘛无所谓,但这样剥夺孩子将来选择自己人生的很多机会。
炒作赚钱。 名气大了可以上更多采访节目, 然后自己的社交账号流量更大赚很多钱。 我记得有一对夫妻哪里危险去哪, 做了很多站地报道, 说是抖音那些的收入都过亿了。 只是也别说为了孩子, 等于父母把孩子生活方式谋生方式都决定好了。 这种孤注一掷路太窄了。
什么vision? 还不是要靠炒作上节目赚钱, 不走寻常路就一定是好的吗? 孩子能看多远? 就是到处旅游写游记开社交账号分享旅游经历为生吗? 怎么就比按部就班读大学参加工作的高大上哪里去了?
这个可能跟小孩儿性格有关,我家没有那么flexible,从小的routine就是洗澡喝奶睡衣crib,改了程序换了环境就不行了。。。
且不说多数炒作不成功了,就算可以靠炒作赚很多钱,这孩子以后很难跟他合得来的朋友圈子。缺失与人打交道社会经验,就属于钱多人傻,很容易被人骗的那种。
好大的戾气
也许你以为这世界你最聪明眼光最高远
可以离啊。女人想穷游, 还不容易。 没有所谓得底线,极端‘自由’得生活,看个野生动物有啥难得。
神烦明明一眼就看出是炒作还要当拖的。 忽悠别人跟风毁一生不伤人品吗?
我肯定不是最聪明最有眼光的,但看不出这家长这么做有问题的肯定是傻缺
带小孩旅行,探险,只要年龄合适都可以。
但脑子有病才会让一个脚都疼了的人(无论大人小孩)四肢并用去登顶一个无名雪山。承认自己作为大人准备不充分,选了不合适的挑战,是不是很丢脸?
所谓的跟当地小孩玩,你试试“到一个地方,找到年龄相仿的,不去daycare也不上学的小孩”,人还愿意跟你们家的小孩语言不通背景不明的一起玩的概率有多大。人当地小孩爸妈是傻子么?
他为了拍各种大片,基本就是要起早贪黑各种调试,当中谁带小孩?
这类的槽吐不玩。这人就是极端自私。
有人是一样的自我中心,带着孩子游山玩水,玩完归来,自己的人生够浪漫够丰富了。
对于孩子来说,然后呢?11岁回来,不上学了?还是从1-2年级重新上?差那么多岁,还怎么交同龄朋友。
Yes
对啊, 把孩子当幌子, 实际自己想躺平到处玩,探险
这叫记住了吗?
我碰上蛮多人都说 我很大气,也比较勇敢,精神独立,也挺乐观 有些品质不太像一个典型的印象里的女孩子 我实在琢磨不出我父母到底对我教育哪里不同 就是在我上小学前 带我走了大江南北 我父母出差培训去欧洲也顺带着我 现在想来 这一段经历虽然啥也不知道 但是对性格影响还是蛮大的
我说这个意思不是表白啥 版上小时候比我走得多得不在少数 只是想表明我得一个观点 娃娃在认识这个世界得时候 思维还不能抽象化得时候 多走多看,对一个人的智商和性格养成是由好处的
这个自然。劳逸结合,学习旅游都兼顾最好。 完全不上学去旅游,还八年。文化教育不够,走再多地方也开不了智。就是吉普赛人似的流浪。
三岁困难,反正我自己四岁旅游都还记得。
有种叫home school的,家长工作到处跑,孩子至少也要在家上学。
成天在路上外边跑和玩的,字都认得不多,能写出啥书。还有各种活动拍电影,钱是那而来的?
不上班,以后的medical insurance 和以后的养老金都是自己挣得吗?自己孩子学费想买的东西想去的地方都能自己负担吗?还能有钱照顾父母吗?
这种靠家里别人支持过的“潇洒”生活,都是啃老族寄生虫的楷模,羡慕投个好胎,一辈子连孩子养老自己老爸老妈都能给包了。或是自己只要做个最基本的工作,管自己一时吃喝玩乐花销,概不操心其他人。
在美国,还可以靠其他纳税人的钱付自己的账单和帮养孩子。屁勇气,这种所谓活的自由,就没见过得病钱不够就不治的,不是要减免就要捐钱,要么就是要家里人倾家荡产去救她。
还是得有点家底才能这么折腾。
这不是开始营销了么。
不全都是只考虑自己吗?小孩呢,干嘛呢?在家等着他们营销成功后,躺着花一辈子? 如果不成功,过两年长点个到餐厅刷盘子工地扛包啥的打工? 然后可以跟工友说一辈子自己人生前八年的旅游生活,如果还记得的话。
跟钱没关系。
知道地球板块运动的能看到岩层断裂形成的纹路和不同时期的矿物质沉淀,不知道的看到的就是两块大石头; 知道宗教历史的能分辨出不同教堂雕像绘画的特色,不知道的看到的就是有人有画的高顶房子。
旅游前了解一下所在地背景文化,做做攻略都比啥也不知道跟着别人瞎跑感悟多呢。
我就不爱出去跑,看看油管就得了
这也没啥。见多了,多数地方也就那样,大同小异。
有些又懒又蠢的人就喜欢把旅游神化,等同于素质教育。
知识积累和skill training和都是一个长期且需要持续努力的过程。那么多武功不用练,上个天山,看两行秘籍,吃个仙丹,或遇到高人直接真气注入,马上就能当盖世英雄情节,可见俗人的捷径心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