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给父母养老的不要太多啊,还有兄弟姐妹互助的,这边虽然没有孝道一说,但是也是极其重视family value的。倒是华人曲解了西方价值观。一些人一方面孩子小的时候光顾推academic, 推各种兴趣班,忽视了family value 的教育,孩子小的时候参与家务了吗,参与家庭规划了吗,参与各种house maintenance, yard work 了吗?这些都是很好的家庭责任感的培养,说实话一个well-rounded child比上个藤校重要
我没指望孩子为我做什么,我会把自己照顾好,不想成为任何人包括孩子的负担。所以我25 岁就定好了living trust, and life insurance. 但是我真希望孩子对自己态度好点。我觉得她对我很mean。 去看她都要预约,还限制时间。所以我不去看她了。为此我还看了therapist. 最后的最后觉得钱还是留给自己花吧。
对的。爱文化强调的感情,孝文化强调责任。 所以爱文化下如果孩子照顾父母,都没有太大怨言,因为有感情在,是自愿的。孝文化下如果迫于各种压力即使承担了照顾父母的责任, 也会怨气冲天。
😄女娃男娃啊
”从来如此,便对么?”
你都说给你养老是你孩子的义务了,怎么还说“不要求他什么“,不然你还想要求他什么?卧冰求鲤,郭巨埋儿?
那人是拿啥发帖带节奏的,去看他的旧贴就知道了。根本不值得理。我直接拉黑他了。
现在不过是美国文化pua父母,哪个比哪个强似的
这个必须手动点赞👍。指望不是完全依赖也不是道德绑架,尤其是在这边经济上基本不用依靠子女,虽然可能也有些人会这样那样 ——但是这世界上啥人没有?能因噎废食?作为一个正常人,希望自己老了,娃有时间多看看自己,有什么问题?理想情况下住在同一个城市或者小区大家就近互相照顾最好。
这两点可不矛盾哦,反哺父母是广义的义务,让父母老有所依,对我个人来说我不需要孩子履行这样的义务,因为我就算老了也能过得很滋润,我不愿意给孩子增添负担。如果你们这类人非要理解成你们想的那屌样也随便吧,我不介意的
自己的生活自己做主吧,无论是自己还是孩子。看看周围,真的好多华人的孩子长大后就和父母远离,悲伤。。。
说的太好了。养孩子本身就是快乐。
养孩子是父母自己的决定,凭什么要求孩子报答;孩子照顾父母是孩子自己的决定,他们愿意,父母应该appreciate,不愿意,好像也没什么办法。 另外,美国孩子照顾衰老父母的很多的,中国孩子啃老的也不在少数,人的本性到哪里都一样
你最需要陪伴的是老的时候。年轻的时候有自己朋友,工作,整天忙忙碌碌,有没人陪真无所谓。
一個朋友就代表所有的ABC.?我所認識的ABC或各色的小孩,只要是自己養大的都是對父母好。
呵呵,这拨人青年到中年阶段指望父母,老年了指望孩子,反正自己这辈子有上下两代人cover
本来就不应该指望孩子养老啊。
需要定义啥叫“指望”。如果是希望孩子在我七老八十瘫在床上的时候、给我端屎端尿,那肯定没戏,我也不会这么要求。
如果是指逢年过节,娃能来看看我,肯定可以期望啊。我那天跟老公开玩笑,说年纪大了一定要少唠叨, 多尊重孩子的意愿,给他自由。等有了孙辈,咱们大方点, offer带着娃全家一起去迪斯尼玩,我就不信孙子不愿意。
说得太棒了
说得很好
父母真心付出感情的自然会得到感情回报 父母养个孩子是为了“指望”的,那只能靠PUA了
你举的例子里面,这些孩子不是被“教好”的,而是成长过程中被爱包围的,被爱包围的孩子,长大后也有能力付出爱。没有能力付出爱的父母,没有能力维持和子女健康关系的父母,不尊重子女意愿和界限的父母,就只能靠”教好“来道德绑架孩子照顾自己,说到底,是无能的表现。
自己自立,尽量不麻烦别人是我做人的原则。如果老的时候需要人贴身伺候,可以绝食。
国内的父母,精神上指望下一代很多很多,而且一直没有独立的思考。 楼主的问题,其实也是精神上指望,物质上一般不会。
是不是从小也要灌输点要孝敬父母赡养老人的观念啥的
所以还是要自己挣钱,到时候出手大方,儿孙们才会多愿意来找你玩
用老人和照顾老人完全是两回事。 就我在华人看的例子,老人用的越狠的,照顾的越少。
+1
你是拼图姐吗?
你这个还是有点贪心。成年人攒点假期不容易,儿媳或者女婿肯定还是希望和自己小家一起放松,而不是和不熟的长辈一起。你就是出全款收买人家,人家肯定也不情不愿。跟你讲一下我婆婆的处理方式吧。我公公婆婆在某旅游城市有一个度假屋。如果我们愿意到那里去度假,我婆婆会给我们出全部费用。我们在那个度假屋里时候,我婆婆自己也会去那个城市,但是她会自己去住旅馆,不和我们住一起。她时不时过来看一下我们,其余的时间我们和她是分开行动的。所以我并不觉得我的假期很压抑。以后我也打算用类似的方式收买我的孩子们。
子女應該對父母如何 這種事不可能有一個標準道理 但對個人而言 在父母都是盡心盡力的情況下 自己怎麼對父母你心裡有個期望孩子就怎麼對你 至少算是比較公平點的想法
这不就是标准的中国父母的说法吗,从小就听这句话。有一点你忘了,父母怎么对待自己的孩子可能更关键
果然,做好婆婆的bar又默默提高了。咱还是闷头挣钱吧,没钱老了肯定不行的。
哈哈,不要有压力。我婆婆是一个特别会做人的人(褒义),她深深地掌握了做好婆婆的精髓,就是光给钱,不说话。我有时幻想自己将来和儿子的家庭相处,希望能处成我婆婆和我们家这样就行了。
还真是,版上都是中国养大的孩子,都多久没去看望父母了?比美国养大的能好到哪里去?
我已經說了是在父母都盡心盡力的情況下 當然父母盡心盡力不表示方式都是合適的 這直接影響了父母和子女的關係 因此是有很多不同的情況要考慮 但我只是要強調一件事 不少人考慮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想 覺得自己對子女這麼好 希望子女怎樣 但同樣的事情自己對父母卻做不到 比如常常能有機會陪伴
孝道如果是糟粕,那真为你父母感到悲哀。
这应该是原本母女关系就有问题吧?通常都是儿子娶了媳妇忘了娘,好像跟女儿大多会走得近些
不同人不同家庭不同而已,跟国家,民族无关。人性是一样的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一直被人说成是儒学教义,常常被某些人义愤填膺的用以揭批宋明理学,当作讨伐孔孟儒学的把柄。但是这本来就是一句古戏文。出处已经难以找到了。 君要臣死,臣不死是为不忠;父叫子亡,子不亡则为不孝。于封建修社会中所谓的“三纲”之一,三纲指君臣、父子、夫妻。古时孔子有言:“君待臣有礼,臣事上以忠”,后来就被孔后(孔子之弟子或后人)演变成:“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最早记载(出处)这句话的是董仲舒的“三纲五常”的具体内容了。
以你之见,郭巨埋儿不如郭巨埋母?
想起来前两天我说了一句有没娃的区别是遗产有没人继承。这就是个 fact, 如果不在乎没花完的财产给外人,有没娃也无所谓。居然有个 Id蹦出来说了一大堆莫名其妙的,什么我看不起丁克,嘲笑丁克没财产。我的天呐,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那种智商低的,我都懒得解释,直接拉黑了。希望她也拉黑我了。
我一回去,我们家里就是瓜瓜,天天开心聊天烧菜,我爸说,让我们几个人轻声点,邻居在楼梯等电梯听到我们笑声了
的确如此。前面有人说只要有爱就有亲情维系,不为义务,不为责任。 但好笑的是一大家子人,父母最宠爱的孩子通常是最不孝的,而父母忽略且不爱的,到头来成了最孝顺那个。 我爷爷家七八个孩子,外婆家九个孩子,都是如此。 所以用爱来跟孝绑上关系,依我看是最大的笑话。
这种孩子就是养了块叉烧肉,您还是自己保重吧。
不指望当然就是自己提早做好全部的退休规划,不把孩子算在内。指望有人听你的吗?到时候就怕你想不腰疼也做不到。
去看预约很正常,限时也不奇怪,可能她忙?想开点,孩子肯跟你约肯见你就很好了。放低期望值才能开心。
犀利
这位朋友说的是,那些说父母有毒的人,也不问问自己怎么到这个世界上来的,父母不管怎样给了生命,没把你送孤儿院,没饿死就应该心有感恩,而不是把自己人生的失败归根于毒父母的过错。居然很多大妈附和那个可悲的不知感恩的楼主,可见三观多么不正。 我也有子女,他们也做过很伤我心的事情,但我不怀疑他们是爱我的,我不指望他们回报,因为18年的陪伴给我带来的欢乐已经很多了,其他的我感恩吧。自己70后,对父母我尽孝,不为他们指望我什么,只为自己心里踏实,做人心安。
你要转变思想啦,不要像中国人一样,想着什么天伦之乐之类的,父母孩子之前保持正常的社交距离是应该的啊,不然就是干扰对方的生活了
那就奇怪喽,为什么美国白人不这样,中国本土也不这样?到底是什么问题?
那是有女儿的,女儿普遍心软,而且女婿没那么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