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 einzigartig das Streckennetz der RhB ist, so imposant und wild ist die Landschaft, durch welche sich die RhB täglich schlängelt. Martina Sättele, Projektleiterin Naturgefahren, kümmert sich um rund 2500 Schutzbauten, welche die Strecken schützen. Hier geht's zum Blog: https://www.rhb.ch/de/blog
Jetzt Tickets sichern. Fahre am 26. August 2022 mit dem Genussexpress von Chur nach Arosa und geniesse ein 3-Gang-Menü. https://www.rhb.ch/.../kulinarische.../arosa-genussexpress
Zürich, Lugano, Tirano, Chur und wieder zurück nach Zürich und das alles an einem Tag?! Mit der Gotthard-Bernina-Rundreise ist dies machbar! Buche jetzt dein Ticket: www.rhb.ch/gotthard-bernina
Die Davoser Dampffahrt vom nächsten Samstag wird aufgrund der anhaltenden Trockenheit von der legendären Kult-Lokomotive «Krokodil» 6/6 415 gezogen. Auch so ein besonderes Erlebnis - es gibt noch freie Plätze unter www.rhb.ch/dampffahrten
Unser Tipp für heisse Tage: Eine Fahrt in den offenen Aussichtswagen! Fahrtwind, Frischluft und himmlisches Vergnügen sind inklusive. Davos - Filisur, Erlebniszug Rheinschlucht, Bernina- oder Arosalinie... Auf welcher Strecke bist du mit dabei? www.rhb.ch/aussichtswagen
Mit der Brunch Rundfahrt startest du entspannt in den Tag. Neben einer wunderbaren Aussicht gibt es zahlreiche Köstlichkeiten, die zu einem ausgedehnten «Zmorga» dazugehören. Jetzt Plätze sichern: https://www.rhb.ch/.../kulinarische.../brunch-rundfahrt
Attraktivere Anreise ohne Stau ins Skigebiet Davos Klosters! Mit der Park & Rail Aktion der SBB erhaltet ihr bei jeder Buchung eines Skitickets für die Davos Klosters Mountains einen Rabatt von 50% für die P+Rail Stationen. Jetzt buchen: https://www.davosklostersmountains.ch/.../e-mobilitaet
Mit dem Hund auf Reisen - Stress pur oder gemeinsamer Spass? Lies mehr darüber in unserem heutigen Blog: https://www.rhb.ch/.../mit-dem-hund-auf-reisen-stress-pur
Am 29. Mai 1902 gelang der lang ersehnte Durchstich am Albulatunnel. Mit einer Abweichung von nur 5 cm seitlich und 2 cm in der Höhe glückte ein Meisterwerk und dieser Moment wurde gross gefeiert.
Am 29. September 1889 fuhr der allererste Zug im damaligen Sackbahnhof Klosters ein und die beiden Lokomotiven G3/4 Nr. 1 und 3 kamen zu ihrem ersten Einsatz. Weisst du, wer die damalige «Schmalspurbahn Landquart - Davos AG» gegründet hat?
瑞士德语 瑞士德语和德国德语有很大区别吗?说起德语,一般人会理解为德国人的母语,迄今为止瑞士的徳语教学仍是德国的徳语,照此推理下去,认为瑞士人使用的德语也就是德国的徳语, 这就有点误解了。 说有点“误 解”,并不是您的理解完全错。因为用德国的徳语在瑞士徳语区是完全能够与人交流的。 所谓的“误解” 说是“误解”,就是这样理解并不完全正确,因为在交流过程中会碰到一些与德国的徳语不同的地方,令人费解,甚至不知所云。 瑞士的徳语有它自己的特点,即“瑞士性”。例如,徳语教师在讲解gehen和fahren时,一般都强调gehen是用脚走。如:Ich gehe nach Hause (我步行回家),而fahren是乘车而行;又如:Ich fahre mit dem Bus nach Hause (我乘公共汽车回家)。但在瑞士却可说:Ich gehe mit dem Bus nach Hause。 在瑞士,gehen可以与多种交通工具连用,如 mit dem Zug(乘火车);mit dem Velo(骑自行车)等。那么在瑞士如要表达zu Fuss gehen(步行)用什么词呢?他们使用laufen(跑)。 如果问一个德国人Wo wohnen Sie(您住在哪儿)?得到的回答将是:Ich wohne in der Berliner Strasse(我住在柏林大街)。同样的问题去问瑞士人,他的回答则是:Ich wohne an der Berliner Strasse。使用的介词不同,句子的意义就完全相同。 提到瑞士徳语,可能有人会立刻想起瑞士方言。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方言”在瑞士的地位与在其他国家不同,几乎每个国家都有它的方言,但在官方场合、国家机关、报刊、电视、广播、学校等处都使用标准语。甚至在某些国家,中上层人士只使用标准语,他们瞧不起说方言的人,认为他们文化层次低下。 在瑞士却不同,一般瑞士人(指徳语区的瑞士人,以下同)不论他是官员还是老百姓,无论他是教授、医生还是工人、农民,都使用双言:标准语与方言(称为书面语和口语)。即使在政府机构中也如此。 瑞士人认为,在有些情况下非用方言表达不可,否则会使人感到可笑。因此,方言在瑞士有其特殊地位。但是瑞士的方言不能等同于瑞士徳语。 方言因地区不同而种类繁多,特别在语音和词汇方面有着各种差异。而瑞士徳语是指瑞士人较普通常用的口头语言,也即便(dialektal gefärbte Sprache(带有方言色彩的语言),它既不是标准语,也不是某一地区的方言,而是为大多数徳语区的瑞士人所使用的一种语言,可以说它是人们在交际中形成的一种混合体。 造成瑞士徳语与徳语差异的因素 同一语言中的差异是由诸多因素造成的:如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地域因素、社会团体(不同的阶级、阶层、不同的职业等)等因素。 1. 受法语影响:我们在比较瑞士徳语与徳语差异时,会发现,瑞士徳语受法语影响很大,因为徳、法这两种语言的使用地区占瑞士国土的83%以上。瑞士人旅游、求学、经商经常来往于徳语区和法语区之间,这样就出现了社会中某一部分人在日常交际中使用两种语言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第二语言会对使用双语者的母语产生某些影响。这就是语言间的相互影响。 语言相互影响的范围很广,而语言成分(每种语言都包含一定数量的外来成分、外来词、外来音位、音节、构词词素和句子结构规则等等)的相互吸收是语言间相互影响中的一种普通现象,而词汇的吸收又是语言成分吸收中的最普通现象。 徳、法语区瑞士人来往的结果是一些法语词汇进入了徳语区,另外,法国是瑞士的邻国,两国历史上的交往,特别是法国大革命都促进了语言的相互影响,致使现在瑞士徳语有别于德国本土的徳语。 2. 受德国南部方言的影响:翻开瑞士地图,我们可以看到瑞士北部与德国的巴符州接壤,在历史上阿雷曼人从德国西南部侵入瑞士北方,因此,瑞士徳语与德国南部的方言有许多相同之处。 3. 保留了古徳语的痕迹:有些词的出现和使用还可以从词源学中求到解答或与民间习俗有关,如徳语中的Kuchen,瑞士人除了用它表示糖、饼、点心外,还同时使用带属印度日耳曼语词根的词。 瑞士徳语与德国徳语的差异 瑞士徳语的差异反映在发音、书写、词汇、语法等各个方面。现分别举例如下: 1. 语音:瑞士徳语与德语的发音有许多不同之处,它的历史可追溯到一千多年以前,瑞士徳语中长、短元音的发音与徳语不同。在徳语中开元音发短音,闭元音发长音,而这对瑞士人来说始终是个问题。瑞士徳语中一般发的元音都比徳语短,只有巴塞尔地区人的发音与德国人相同。 2. 语法上的某些差异:瑞士徳语在语法中一个很重要的差异在于前者没有过去时(Imperfekt)和将来时(Futur),瑞士人一般用现在完成时(Perfekt)和副词dann分别替代过去时和将来时。因此瑞士儿童要在学校里接受徳语的“过去时”教育。 3. 词汇方面的差异:名词的性不同、名词后的介词不同、复数不同、变格不同、词汇还有各种差异。 综合以上情况可以看出,瑞士徳语区使用的徳语几乎在语言的各个方面与徳语都有这样那样的差别,但总的说来,基本语法和基本词汇差别并不是太大。
世界最长!瑞士长近2公里的火车打破世界记录
在风景如画的一条瑞士铁路线上,一辆长长的火车完成了一段旅行。这辆总长度达到1.9公里的列车由100节车厢组成,它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是世界上最长的客运列车。
蜿蜒穿过阿尔卑斯山
瑞士雷蒂亚铁路公司(RhB)是瑞士最大的私营铁路运营商,该公司为创造世界纪录开出了这辆由一百节车厢组成的超长客运火车。列车总长度为1910米,像一条灵巧的蛇一样,在阳光明媚的秋日,蜿蜒穿行在阿尔卑斯山脉。
打破世界纪录
这列载着150名乘客的列车从普雷达(Preda)开往大约25公裡外的阿尔瓦诺伊(Alvaneu),车程大约1个小时。沿途有许多民众驻足观看。
兰德瓦瑟高架桥
列车行驶的阿尔布拉/贝尔尼纳铁路线历史悠久。它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这条线路总长130公裡,贯穿瑞士东南部,铁路线与其所穿越的丰富文化风景结合为一体,被称为是世界上最壮观的路线之一。这辆长度创世界纪录的列车在这条铁路线上穿过兰德瓦瑟高架桥。这座有120年历史的大桥长约140米,高65米。
颇具挑战的旅程
总共需要7名火车司机来驾驶这列超长火车。加速或其他操作都得同步进行。为了确保通信畅通,瑞士军方提供了一部电缆野战电话。由于隧道众多,无线电和移动电话都无法确保同时接收信息通讯。
一切都值了!
在一份声明中,雷蒂亚铁路公司宣布,吉尼斯世界纪录已经收录这份新的世界纪录。首席执行官法斯西亚蒂(Renato Fasciati)开心地说,开通这列火车是为了庆祝瑞士铁路成立175周年,并也以此向外界展示瑞士在铁路运输技术上的成就。
雷蒂亚铁路(德语:Rhätische Bahn、意大利语:Ferrovia Retica、罗曼什语:Viafier Retica、缩写RhB)是一家瑞士运输公司,拥有瑞士最大的私营铁路网络。
该公司主要经营格劳宾登州的铁路线路,仅有东南部几公里的铁路穿过国界进入意大利境内;原本在西南部另有一条独立路段由梅索科穿越州界通往提契诺州的首府贝林佐纳,但已于2003年售予一个私人组织SEFT。
雷蒂亚铁路为许多主要的旅游中心服务,包括圣莫里茨和达沃斯。其中一个线路贝尔尼纳铁路穿越贝尔尼纳山口到达意大利边境伦巴第大区蒂拉诺,与意大利铁路连结。
2008年,雷蒂亚铁路在阿布拉/伯尔尼纳景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单。
雷蒂亚铁路是第一条出现在Google街景的铁路。
雷蒂亚铁路网络
系统提示:若遇到视频无法播放请点击下方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embed/krABn9jJFF8?showinfo=0
Bernina Express 伯尔尼纳快车
伯尔尼纳快车是连接瑞士库尔(或达沃斯)与波斯基亚沃及意大利蒂拉诺的列车,从北到南穿越瑞士阿尔卑斯山脉。其大部分路线经过世界遗产雷蒂亚铁路阿尔布拉/伯尔尼纳路段风景。
伯尔尼纳快车由雷蒂亚铁路公司营运,虽然列车名为快车,但并不是高速火车,主要作观光用途。伯尔尼纳快车的全景观车厢设有大窗户,并提供英语、意大利语和德语导赏。该列车很受旅客欢迎,在蒂拉诺可以转乘邮政巴士经过意大利的科莫湖往瑞士卢加诺。
伯尔尼纳快车路线中的阿尔布拉和伯尔尼纳路段于2008年被列入世界遗产。该路段乘坐时间为4小时,经过196座桥梁,通过55条隧道,最高处海拔为2253米[1]。
阿尔布拉铁路线于1898年至1904年建造,一直由雷蒂亚铁路公司营运。伯尔尼纳铁路线于1908年至1910年建造,并独立营运直到1940年代被雷蒂亚铁路公司接管。
手机基站太少
Bernina Express 伯尔尼纳快车
伯尔尼纳快车是连接瑞士库尔(或达沃斯)与波斯基亚沃及意大利蒂拉诺的列车,从北到南穿越瑞士阿尔卑斯山脉。其大部分路线经过世界遗产雷蒂亚铁路阿尔布拉/伯尔尼纳路段风景。伯尔尼纳快车由雷蒂亚铁路公司营运,虽然列车名为快车,但并不是高速火车,主要作观光用途。伯尔尼纳快车的全景观车厢设有大窗户,并提供英语、意大利语和德语导赏。该列车很受旅客欢迎,在蒂拉诺可以转乘邮政巴士经过意大利的科莫湖往瑞士卢加诺。
伯尔尼纳快车路线中的阿尔布拉和伯尔尼纳路段于2008年被列入世界遗产。该路段乘坐时间为4小时,经过196座桥梁,通过55条隧道,最高处海拔为2253米[1]。
阿尔布拉铁路线于1898年至1904年建造,一直由雷蒂亚铁路公司营运。伯尔尼纳铁路线于1908年至1910年建造,并独立营运直到1940年代被雷蒂亚铁路公司接管。
世界最长! 瑞士长近2公里的火车打破世界记录
世界最长! 瑞士长近2公里的火车打破世界记录
世界最长! 瑞士长近2公里的火车打破世界记录
世界最长! 瑞士长近2公里的火车打破世界记录
世界最长! 瑞士长近2公里的火车打破世界记录
世界最长! 瑞士长近2公里的火车打破世界记录
世界最长! 瑞士长近2公里的火车打破世界记录
So einzigartig das Streckennetz der RhB ist, so imposant und wild ist die Landschaft, durch welche sich die RhB täglich schlängelt. Martina Sättele, Projektleiterin Naturgefahren, kümmert sich um rund 2500 Schutzbauten, welche die Strecken schützen.
Hier geht's zum Blog: https://www.rhb.ch/de/blog
平均每节车厢才不到两个乘客?
Jetzt Tickets sichern. Fahre am 26. August 2022 mit dem Genussexpress von Chur nach Arosa und geniesse ein 3-Gang-Menü.
https://www.rhb.ch/.../kulinarische.../arosa-genussexpress
Zürich, Lugano, Tirano, Chur und wieder zurück nach Zürich und das alles an einem Tag?!
Mit der Gotthard-Bernina-Rundreise ist dies machbar!
Die Davoser Dampffahrt vom nächsten Samstag wird aufgrund der anhaltenden Trockenheit von der legendären Kult-Lokomotive «Krokodil» 6/6 415 gezogen. Auch so ein besonderes Erlebnis - es gibt noch freie Plätze unter www.rhb.ch/dampffahrten
Unser Tipp für heisse Tage: Eine Fahrt in den offenen Aussichtswagen! Fahrtwind, Frischluft und himmlisches Vergnügen sind inklusive. Davos - Filisur, Erlebniszug Rheinschlucht, Bernina- oder Arosalinie... Auf welcher Strecke bist du mit dabei? www.rhb.ch/aussichtswagen
Mit der Brunch Rundfahrt startest du entspannt in den Tag. Neben einer wunderbaren Aussicht gibt es zahlreiche Köstlichkeiten, die zu einem ausgedehnten «Zmorga» dazugehören. Jetzt Plätze sichern: https://www.rhb.ch/.../kulinarische.../brunch-rundfahrt
Attraktivere Anreise ohne Stau ins Skigebiet Davos Klosters! Mit der Park & Rail Aktion der SBB erhaltet ihr bei jeder Buchung eines Skitickets für die Davos Klosters Mountains einen Rabatt von 50% für die P+Rail Stationen. Jetzt buchen: https://www.davosklostersmountains.ch/.../e-mobilitaet
Mit dem Hund auf Reisen - Stress pur oder gemeinsamer Spass? Lies mehr darüber in unserem heutigen Blog: https://www.rhb.ch/.../mit-dem-hund-auf-reisen-stress-pur
主要是为了创 世界记录, 纪念瑞士铁路 175 周年.
Am 29. Mai 1902 gelang der lang ersehnte Durchstich am Albulatunnel. Mit einer Abweichung von nur 5 cm seitlich und 2 cm in der Höhe glückte ein Meisterwerk und dieser Moment wurde gross gefeiert.
Das Ausnahmetalent Richard Coray aus Trin begann im Jahr 1901 mit dem Bau des Solisviaduktes. Die Bogenspannweite beträgt 42 Meter.
Am 29. September 1889 fuhr der allererste Zug im damaligen Sackbahnhof Klosters ein und die beiden Lokomotiven G3/4 Nr. 1 und 3 kamen zu ihrem ersten Einsatz. Weisst du, wer die damalige «Schmalspurbahn Landquart - Davos AG» gegründet hat?
欧洲还这么长的客车是打算纯拉椅子吗?
世界文化遗产
瑞士由于地理位置居数个欧洲主要文化体的交会地带,因而在语言及文化上接受大幅影响。
瑞士设有三种官方语言,分别为:瑞士德语(占63.7%人口;若包含外国居民则占72.5%)、瑞士法语(20.4%;21%)、意大利语(6.3%;4.3%);德语区位于中部及东部,西部为法语区,意大利语区主要分布于南部提契诺州,罗曼什语则通行于采行三语的格劳宾登州的部分地区[134]。
联邦宪法第4条规定罗曼什语与德语、法语及意大利语同样具备国语地位;同法第70条规定于通知罗曼什语使用者时罗曼什语为官方语言,但法律及公务文件并不须译为罗曼什语发布,而联邦政府有义务以其他三种官方语言发布,
联邦议会备有德语、法语及意大利语三语同步翻译。
在游客区,英语甚为普遍。
瑞士人约有三分之二至四分之三居住于都市地区[148][149]。
不仅在瑞士高原有城市蔓延现象发生,汝拉及阿尔卑斯山山麓地区也存在同样现象[150],进而对土地使用的疑虑也有增加[151]。于21世纪初,城市的人口增长率高于乡村地区[149]。
瑞士都市网络相当密集,大型、中型及小型城市间相互支援[149]。
瑞士高原人口密集,人口密度约每平方公里450人,几乎找不到未开发的地区[152]。
苏黎世、日内瓦-洛桑、巴塞尔及伯尔尼等主要都会带仍持续扩张[149]。
多语作为瑞士身份的标志
针对瑞士的多语性,瑞士国家研究项目《瑞士人的语言多样性和能力》调查得出这样的结果: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需要完美地掌握语言。语言是一种活着的文化财富,它就象山、银行和巧克力一样与瑞士密不可分。
语言的多样性不仅只是交流的“资源”,也是一种民族之间的粘合剂。多语不一定是瑞士的“特产”,但却也令瑞士有些与众不同。尽管讲各种语言的人数不同,但每种语言都被定为瑞士的官方语言。
这说明,瑞士少数民众所讲的语言也受到重视,属于瑞士及瑞士文化的一部分。现在移民和全球化正在向这个国家提出新的挑战,其中之一就是:瑞士讲西班牙语、葡萄牙语人逐渐多于讲列托罗曼语的人。
多语性作为粘合剂
日内瓦大学的Sandro Cattacin告诉swissino.ch:“多语性在瑞士被视作‘资源’,而不是负面问题。”他负责一个小组专门对讲多语的人进行研究,其中包括瑞士少年足球队U18、军队和联邦管理机构。 不同的语言代表着一个团体的特性,“军队中指挥官要用不同的语言发号施令,因为士兵们来自瑞士的不同语区。” 当最后指挥官命令队伍“开火”时,用的则是意大利语"Forza ragazzi!”(伙计们,来吧!)因为意大利语的感染性较强。”
怎样学习语言?
瑞士人被誉为“精通语言”。的确在这项研究中发现,瑞士人平均每人掌握两门外语。但据负责该项研究的弗里堡大学的Walter Haas就此表示:“但是这里不存在什么语言天赋,因为所有人都能学语言,瑞士人学语言,因为‘必须’要学。” 这项研究现在得出了一个新的结论,这对于那些在课堂上绞尽脑汁学习语法,到头来依然写不出完整句子的人来说,不失为一个好消息。 Haas表示:“我们了解到,人与人之间完全可以自由交流,就算他们并未完美地掌握语言。当然学校有义务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教育,但是问题在于达到什么程度。”
意大利语速成
另一个由伯尔尼大学Bruno Moretti发起的项目,算是抓到了问题的重点:因为英语越来越受欢迎和变得重要,导致意大利语在瑞士学校中越来越不受重视。 Moretti因此开发了一个针对12-13岁学龄儿童的意大利语速成项目,让他们在一周之内能够用意大利语交流。就算说错了,也没问题,重要的是,他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表达自己的意思。 其用意在于宁多勿精:宁可让瑞士人每种都能够讲一点,也不要只能讲一、二种,虽然可以讲得很好。 一周之内学生们的意大利语水平能够达到在学校中学18个月英语的程度,Moretti这样告诉swissinfo.ch。
尽管这不是一个让人能彻底掌握一门语言的项目,但是许多学习能力稍差的学生却能在这个试点项目之后用意大利语交流。 这种方法,似乎也能够用于瑞士其他濒临消失的国家语言上。现在正在检验将其用于第四种国家语言-列托罗曼语的速成教育上。
实践中学习
但是任何人,包括瑞士人都不喜欢学习外语。“如果有人不愿意学,则永远也学不好。”Cattacin说:“所以用政策要求国民必须掌握国家的所有官方语言,毫无疑义。我们必须用各种项目将人们聚在一起,在共同做事的基础上,相互学习。” 在各种研究项目进行的同时,建立起新的规则,但是谁也不能肯定,这就是最后的答案。 “语言的需求和社会的意识形态一直在变化,语言也随之不断变化。”Haas最后说:“检验语言和语言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长期的项目,我们的结果只是一个临时的结果。”
瑞士人之间应该用什么语言交流
众所周知瑞士是一个实行直接民主的国家,讲四种语言,为了不忽视任何一种语言,瑞士拥有四种官方语言。约三分之二人讲德语、20%讲法语、6.5%讲意大利语还有0.5%人讲列托罗曼语。
瑞士人一向以他们的语言多样性感到自豪,但是这种语言的多样性也不只是优势,瑞士人之间应该用什么语言来交流,这个问题越来越多地骚扰着瑞士人的日常生活。 瑞士德语区占全国的比例最大,他们的母语其实是瑞士德语-一种德语的方言。
日常生活中,电视节目和许多公众活动使用的语言都是瑞士德语。德语区的人在家里讲方言,各德语州之间的方言还各不相同,但德语区各州人之间能够相互理解。而对于法语区和意大利语区人来说可就没那么简单了。
在瑞士学校中,学生们学的第一门外语是另一种国家语言,比如德语区学校中,学生们接触的第一门外语是法语,而法语区学校中的第一门外语,则是德语。近几年来,瑞士各州也在讨论,将英文作为小学生的第一门外语。
虽然,因瑞士是一个多语国家,瑞士人大多有一定语言天赋,一般瑞士人都会讲至少两门外语。但当具体到遇到本国其他语区的人应该讲什么语言,人们还是不很肯定。
现在日内瓦国民院议员Antonio Hodgers提出,瑞士应该在私人领域避免使用方言,让标准德语成为公众语言。然而这个提议马上遭到瑞士德语区人的反对。
对于瑞士人来讲瑞士德语到底有多重要,瑞士不同语区的人是否不得不用英语交谈,甚至是否应该将英语也纳入官方语言?针对这些问题,瑞士电视台专门制作了一个讨论节目。
法语区人的困难
瑞士讲法语的人比讲德语的人少,一般情况下,人群中“有势力”的一方掌握谈话中的语言。当法语区人来到德语区,就遇到了语言问题。因为在德语区人们大多讲瑞士德语,而法语区人在学校中费尽“千辛万苦”学来的标准德语根本派不上用场。
就像参加讨论的Antonio Hodgers所说,他在学校中学了德语,但当他去圣加仑参加冰球比赛时,对方队员说的话一个字都听不懂,因为他们讲圣加仑德语。
而德语区人根深蒂固地热爱着他们的方言,如果有其他语区人或者外国人在场,他们会讲标准德语,但一旦有机会他们马上会改成方言。
就此作家及方言诗人Petro Lenz在讨论节目上说:“对于德语区人来说,讲标准德语有点麻烦,但是如果法语区人请我们讲标准德语,这就是礼貌问题,我们讲标准德语。在几分钟之后我们又下意识地转成瑞士德语,这也是有可能发生的。”
瑞士人用英文交流?
有些时候当法语区人遇到德语区人时,人们会用英文交流,对此参加电视讨论会的人都有些不能接受。毕竟英文不是瑞士的语言。
Pedro Lenz表示,学校中还是应该推广德语和法语。而在法语区工作的德语老牌记者Peter Rothenbühler举例说,当一个苏黎世公司在洛桑用英文介绍产品时,令洛桑人感到反感。这位记者表示,问题在于苏黎世人的英语居然比标准德语还好,连瑞士德语区的人都不再重视学好德语,这是问题所在。
伯尔尼大学的语言学家Iwar Werlen表示,英文是一种国际语言,在特定的场合是无法避免的。但在瑞士还是应该使用德语和法语,瑞士德语也是可以学会的,他表示:“许多人认为,瑞士德语似乎像母奶一样,只能被自然吸入。但其实不是这么回事。瑞士德语一样可以学习,虽然现在还几乎没有这方面的教材,但可以通过听和说学会。”
促进瑞士人用本国语言交流
在节目的最后,参加讨论的人达成一个共识,就是瑞士人还是应该尽量用本国的语言进行交流,无论是德语、法语还是瑞士德语。
然而又怎样能促进瑞士人使用本国语言进行交流呢?Iwar Werlen认为应该在法语区鼓励人们学习瑞士德语。
Peter Rothenbühler认为应该像以前一样,创造条件,让德语区的人有机会去法语区生活一年,而法语区人在德语区生活一年。只有这样才能加深了解,促进语言交流。
而另一位参加讨论的Jean-Frédéric Jauslin-联邦文化局局长则表示,瑞士人应该利用语言优势,积极看待语言的多样性,而不要把它当成问题。他也认为瑞士德语并不比标准德语难懂难学。
一个国家的人讲自己本国的语言,听起来似乎天经地义。而对于生活在瑞士,尤其是德语区的外国人则意味着,不仅要学好德语,还要学会方言,才能更好地融入。
因为就连讲法语或意大利语的瑞士人都要面对不懂瑞士德语带来的不便,就更别说外国人了。
瑞士德语:从幼儿园抓起
瑞士德语还是标准德语?虽然在苏黎世州的全民投票中,在幼儿园中用瑞士德语授课的动议得到通过,但在瑞士这一题目依然是一个不朽的话题。
在全民投票之前,苏黎世三分之一的幼儿园使用瑞士德语执教,三分之一标准德语,另外三分之一由教师根据情况自行决定。
赞同“在幼儿园中用瑞士德语授课”动议的人一直担心官方会将瑞士德语从幼儿园中全部取消。 瑞士德语,在瑞士人的家庭生活和日常生活中被广泛运用,它与标准德语有着很大的区别,无论在语法和发音上这两种语言都有许多不同之处,因此只讲标准德语的人根本听不懂瑞士德语。 德语区将标准德语作为书面和官方语言。在其他语区的学校中,学生们也要学习标准德语。 来自德语区的孩子需要掌握两种语言,这在瑞士是无可争议的,而一直在争论的是,孩子们应该从几岁起开始学习标准德语。
建立基础
生理学教授Allan Guggenbühl是苏黎世这项动议的支持者,他对swissinfo.ch表示:“要想提高人的语言能力,必须从自己的第一语言学起,而不是从一种陌生语言开始,这在全世界都一样。” “目标是提高孩子们在瑞士德语和标准德语两种语言上的语言能力。问题在于怎样做到这一点,更好、更有效的做法是,先学会一种基础语言,再学其他语言,”他继续说。 标准德语到处都可以听到,电视里也能听到,因此很小的孩子就能接触到标准德语。但是开始学习一种语言还是最好等到7岁,入学年龄以后。这位心理学家对此深信不疑。
语言知识
Iwar Werlen是伯尔尼大学语言科学系教授,他告诉swissinfo.ch,许多德语区的人遇到瑞士其他语区的人,无法用瑞士德语交流时,往往宁愿讲英文和法语,而不喜欢讲标准德语。 他说:“这也是因为,在学校中,标准德语是作为书面语言来学习,而并未关注在日常生活中的口语对话。” “尽管瑞士德语区的人并不喜欢德国人,但是他们依然对德国人不无羡慕之情,因为德国人的德语比他们好。瑞士人总是自卑地认为,他们不可能讲这么好的德语,因此对他们来说,最好不讲德语。” 这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因此州教育委员决定,要在学校中促进标准德语的口语普及。但该教育机构不负责幼儿园的教育。一些州还是受到鼓励,在幼儿园中推行标准德语教学。 “最基本的想法是,在学校中更多地讲标准德语,这样能让人及早地学习在口语中运用德语,而不是只是阅读和书写。”Werlen这样说。
变化
Werlen也坚信,孩子越早开始讲标准德语,对他们越有好处。 “在巴塞尔和Liestal幼儿园中的试验表明,孩子们没有不适应问题。因为他们大多数在电视中熟识德语,开口不难。如果他们不知道一个标准德语的词汇,他们就直接用瑞士德语。他们不觉得困难,反而觉得好玩。” 很多时候,是幼儿园老师不能严格地将这种语言区分开来。他继续说:“只有当老师毫无理由地从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时候,学生们才会不适应。” 而生理学家Guggenbühl强调,孩子们应该首先打好瑞士德语的基础,这种语言有其自己的语法结构、词汇和常用语,老师们应该对此加以注意。 但是Werlen指责,在师范教育中,很少对瑞士方言加以关注,这是一个很大的漏洞。
融入和民族凝聚力
而卢塞恩心理学教授Allan Gugenbühl,也是一项“保护方言”动议的发起人,他这样说:“在瑞士,如果不说瑞士德语,只讲德语则很难被接受。”在这一动议委员会的网站上写着:“瑞士德语对于外国人的融入起着很大的作用。” 这是瑞士德语区的问题,而瑞士还有三种其他的官方语言,分别是法语、意大利语和列托罗曼语。 一项由瑞士Helveticum联盟几年前进行的“关于瑞士公众问题”调查显示,瑞士人非常注重自己的本色和民族凝聚力。因此瑞士人努力维护方言。但是“民族凝聚力”也不容忽视。 该联盟主席Paolo Barblan表示:“很多其他语区的瑞士人表示,现在的情况与20年前完全不同了,那时候德语区人遇到其他语区的人,会主动讲标准德语,而现在他们总是用瑞士德语侃侃而谈,而丝毫未觉察,对方根本听不懂。” “其中的一个原因是,瑞士德语区人不再像以前那样有把握讲标准德语。”
瑞士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融多种文化为一体的国家。它有四大国语,分别是: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和罗曼语(又称列托罗曼语)。
瑞士人在欧洲被公认为最有语言天赋。大多数瑞士人皆通晓多种语言。在学校,孩子除了自己的母语外还必须选修一到二种别的语言。 众所周知,瑞士是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它有四种国语: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和罗曼语。其中,以德语为母语的人最多占了瑞士总人口的63.7%,法语人口约占20.4%,6.5%的人说意大利语,0.5%的人说罗曼语(2002年的统计数据)。
在语区的划分上,一般来说, 瑞士中部及毗邻德国的北部和东北部是德语区;与法国接壤的西部和西南部是法语区;南部的提契诺州和格劳宾登州的一部分地区属意大利语区。只有少数说罗曼语的瑞士人散居在格劳宾登州的东部地区。
早在19世纪中叶瑞士就用法律保障了多语种的合法性,当时的宪法规定德语、法语和意大利语是民族语言和官方语言。1938年罗曼语也被列为民族语言。
在瑞士,孩子在学校除了母语之外最少还要学习德、法两种中的一种民族语言。此外,所有的官方文件、法律条文和政府公告等都必须用德、法、意三种官方语言颁布。
在瑞士,除了瑞士的意大利语基本和意大利本土的语言差别不大外,瑞士的德语和瑞士法语都分别和其邻国的语言有出入。
瑞士德语和标准德语
在瑞士,通常人们说的标准德语一般是指“普通德语”(Hochdeutsch), 而瑞士德语区人说的德语则被称为“瑞士德语”(Schweizerdeutsch)。它和标准德语的差异很大,尤其在发音上相差悬殊。
原因在于瑞士德语更接近中古时期的德语,一些常用词汇的主音和普通德语不同;在语法上,瑞士德语的动词没有过去时态。此外,它还吸收了不少法语和意大利语的字词。比较常用的词如:“你好、再见”(ciao)和“谢谢”(merci)一个出自意大利语一个则出自法语词汇。
其实瑞士并没有统一的瑞士德语,它被分为了无数的方言,按照地区的不同每个州甚至每个乡镇都有自己的语音。一般只要开口说上一、二句话别人就能知道这个人来自何方。
瑞士德语其实是瑞士人较普通常用的口头语言,而标准的普通德语才是瑞士的书面语言。孩子在学校里必须学习标准德语。
瑞士法语
瑞士和法国的法语虽也不尽相同,差异却不像两种德语之间那么大。和瑞士德语一样,瑞士的法语也受到了德语的影响并吸收了很多德语字词。
此外,两种法语在数字的说法上有较大的差别。比如法语中的数字从70开始其表达方式就很复杂。70的说法是60+10,80是4x20,90则是4x20+10。而在瑞士法语中,这些数字的说法就简单得多了分别是7、8、9的字根再加上一个“10”作后缀。
濒临灭绝的罗曼语
虽说罗曼语早在1938年就被认可为第四种民族语言,但由于使用这种语言的人太少,不到全国总人口1%,且都居住分散,所以至今没有形成一个以它为主的文化中心。
另外,罗曼语还分为五大方言,各种方言又都各有差异,给交流增加了不少的障碍,再加上受周围邻近地区的德语和意大利语的影响,说罗曼语的人正在逐年减少。瑞士政府正在设法加强对其的保护和扶持。
虽说瑞士的四个语区在人口和经济的发展上都不一致、不平衡,难免会产生一些矛盾但却并没有造成民族之间的问题。这也正好体现了瑞士人的共处和包容精神。
但是随着与法国的交流的增加,瑞士法语正在慢慢向法国法语靠拢,它们之间的差异也在逐渐减小。
瑞士德语和德国德语有很大区别吗?说起德语,一般人会理解为德国人的母语,迄今为止瑞士的徳语教学仍是德国的徳语,照此推理下去,认为瑞士人使用的德语也就是德国的徳语, 这就有点误解了。 说有点“误 解”,并不是您的理解完全错。因为用德国的徳语在瑞士徳语区是完全能够与人交流的。 所谓的“误解” 说是“误解”,就是这样理解并不完全正确,因为在交流过程中会碰到一些与德国的徳语不同的地方,令人费解,甚至不知所云。 瑞士的徳语有它自己的特点,即“瑞士性”。例如,徳语教师在讲解gehen和fahren时,一般都强调gehen是用脚走。如:Ich gehe nach Hause (我步行回家),而fahren是乘车而行;又如:Ich fahre mit dem Bus nach Hause (我乘公共汽车回家)。但在瑞士却可说:Ich gehe mit dem Bus nach Hause。 在瑞士,gehen可以与多种交通工具连用,如 mit dem Zug(乘火车);mit dem Velo(骑自行车)等。那么在瑞士如要表达zu Fuss gehen(步行)用什么词呢?他们使用laufen(跑)。 如果问一个德国人Wo wohnen Sie(您住在哪儿)?得到的回答将是:Ich wohne in der Berliner Strasse(我住在柏林大街)。同样的问题去问瑞士人,他的回答则是:Ich wohne an der Berliner Strasse。使用的介词不同,句子的意义就完全相同。 提到瑞士徳语,可能有人会立刻想起瑞士方言。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方言”在瑞士的地位与在其他国家不同,几乎每个国家都有它的方言,但在官方场合、国家机关、报刊、电视、广播、学校等处都使用标准语。甚至在某些国家,中上层人士只使用标准语,他们瞧不起说方言的人,认为他们文化层次低下。 在瑞士却不同,一般瑞士人(指徳语区的瑞士人,以下同)不论他是官员还是老百姓,无论他是教授、医生还是工人、农民,都使用双言:标准语与方言(称为书面语和口语)。即使在政府机构中也如此。 瑞士人认为,在有些情况下非用方言表达不可,否则会使人感到可笑。因此,方言在瑞士有其特殊地位。但是瑞士的方言不能等同于瑞士徳语。 方言因地区不同而种类繁多,特别在语音和词汇方面有着各种差异。而瑞士徳语是指瑞士人较普通常用的口头语言,也即便(dialektal gefärbte Sprache(带有方言色彩的语言),它既不是标准语,也不是某一地区的方言,而是为大多数徳语区的瑞士人所使用的一种语言,可以说它是人们在交际中形成的一种混合体。 造成瑞士徳语与徳语差异的因素 同一语言中的差异是由诸多因素造成的:如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地域因素、社会团体(不同的阶级、阶层、不同的职业等)等因素。 1. 受法语影响:我们在比较瑞士徳语与徳语差异时,会发现,瑞士徳语受法语影响很大,因为徳、法这两种语言的使用地区占瑞士国土的83%以上。瑞士人旅游、求学、经商经常来往于徳语区和法语区之间,这样就出现了社会中某一部分人在日常交际中使用两种语言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第二语言会对使用双语者的母语产生某些影响。这就是语言间的相互影响。 语言相互影响的范围很广,而语言成分(每种语言都包含一定数量的外来成分、外来词、外来音位、音节、构词词素和句子结构规则等等)的相互吸收是语言间相互影响中的一种普通现象,而词汇的吸收又是语言成分吸收中的最普通现象。 徳、法语区瑞士人来往的结果是一些法语词汇进入了徳语区,另外,法国是瑞士的邻国,两国历史上的交往,特别是法国大革命都促进了语言的相互影响,致使现在瑞士徳语有别于德国本土的徳语。 2. 受德国南部方言的影响:翻开瑞士地图,我们可以看到瑞士北部与德国的巴符州接壤,在历史上阿雷曼人从德国西南部侵入瑞士北方,因此,瑞士徳语与德国南部的方言有许多相同之处。 3. 保留了古徳语的痕迹:有些词的出现和使用还可以从词源学中求到解答或与民间习俗有关,如徳语中的Kuchen,瑞士人除了用它表示糖、饼、点心外,还同时使用带属印度日耳曼语词根的词。
瑞士徳语与德国徳语的差异 瑞士徳语的差异反映在发音、书写、词汇、语法等各个方面。现分别举例如下: 1. 语音:瑞士徳语与德语的发音有许多不同之处,它的历史可追溯到一千多年以前,瑞士徳语中长、短元音的发音与徳语不同。在徳语中开元音发短音,闭元音发长音,而这对瑞士人来说始终是个问题。瑞士徳语中一般发的元音都比徳语短,只有巴塞尔地区人的发音与德国人相同。 2. 语法上的某些差异:瑞士徳语在语法中一个很重要的差异在于前者没有过去时(Imperfekt)和将来时(Futur),瑞士人一般用现在完成时(Perfekt)和副词dann分别替代过去时和将来时。因此瑞士儿童要在学校里接受徳语的“过去时”教育。 3. 词汇方面的差异:名词的性不同、名词后的介词不同、复数不同、变格不同、词汇还有各种差异。 综合以上情况可以看出,瑞士徳语区使用的徳语几乎在语言的各个方面与徳语都有这样那样的差别,但总的说来,基本语法和基本词汇差别并不是太大。
标准德语(德语:Hochdeutsch或Standarddeutsch),是德语的标准语,作为书面语使用,并作为不同方言区的交流语使用。
德语是一种多中心语言(有多种标准语的语言)。根据不同国家,标准德语有三个不同主要分支,包括:德国标准德语,瑞士标准德语以及奥地利标准德语。
标准德语并不是作为特定地区的传统方言而产生的。它是作为一种书面语而产生,有着数百年的发展史,期间作家们试图利用它来写作,以使尽可能多的地区能够看明白。直到1800年间,标准德语几乎还仅仅是书面语,对当时德国北部说低地德语(与标准德语差距甚大)的人来说,学习标准德语几乎像是学外语。之后标准德语北部发音被作为标准发音并向南北方扩散,以至于有些地区(如汉诺威周边地区)的本地方言已全部灭绝了。
为了保持书面语的一致,德语正写法协会负责发布一致性的德语正写法。
在绝大多数区域,视具体情况的不同,德语使用者使用的德语属于连续体,这种连续体是一种混合物,可从更多的方言变体到更多的标准德语变体。 在瑞士的德语区,方言和(瑞士)标准德语之间则没有这种连续体。标准德语的使用几乎仅限于书面语。这种现象因此被称为“中间双语制”或“功能双语制”。在瑞士,人们往往只和完全听不懂瑞士德语的人才说标准德语,标准德语只被预期在学校中使用。
雷蒂亚铁路 (Rhätische Bahn)
雷蒂亚铁路是一家瑞士运输公司,拥有瑞士最大的私营铁路网络。该公司主要经营格劳宾登州的铁路线路,仅有东南部几公里的铁路穿过国界进入意大利境内;原本在西南部另有一条独立路段由梅索科穿越州界通往提契诺州的首府贝林佐纳,但已于2003年售予一个私人组织SEFT。
雷蒂亚铁路为许多主要的旅游中心服务,包括圣莫里茨和达沃斯。
瑞士联邦铁路(德语:SBB, Schweizerische Bundesbahnen;法语:CFF, Chemins de fer fédéraux suisses;意大利语:FFS, Ferrovie federali svizzere;罗曼什语:Viafiers federalas svizras,通常连写作SBB-CFF-FFS)是瑞士联邦的国营铁路公司,总部设在首都伯尔尼。从前是一个政府部门,1999年以来,成为瑞士联邦与各州共有的股份公司。
总运营里程量(2006年):2.851亿公里 货运总量:六千万吨 路网长度: 准轨(轨距1,435mm):3,069 公里 米轨(轨距1,000mm):74公里(2005年) 车站总数:824 对乘客开放的车站总数:760 承担货运的车站总数:452 私人公司及工厂连结侧线的数目:约2500处 车站停靠机车能力:23,685辆 雇员:28,143人 列车正点率(2006年):列车总数的96.2%,工作日列车总数的95.9%晚点不超过5分钟
铁路网络全部完成电气化。
瑞士联邦铁路(德语:SBB, Schweizerische Bundesbahnen;法语:CFF, Chemins de fer fédéraux suisses;意大利语:FFS, Ferrovie federali svizzere;罗曼什语:Viafiers federalas svizras,通常连写作SBB-CFF-FFS)是瑞士联邦的国营铁路公司,总部设在首都伯尔尼。从前是一个政府部门,1999年以来,成为瑞士联邦与各州共有的股份公司。
瑞士联邦铁路(德语:SBB, Schweizerische Bundesbahnen;法语:CFF, Chemins de fer fédéraux suisses;意大利语:FFS, Ferrovie federali svizzere;罗曼什语:Viafiers federalas svizras,通常连写作SBB-CFF-FFS)是瑞士联邦的国营铁路公司,总部设在首都伯尔尼。从前是一个政府部门,1999年以来,成为瑞士联邦与各州共有的股份公司。
瑞士联邦铁路(德语:SBB, Schweizerische Bundesbahnen;法语:CFF, Chemins de fer fédéraux suisses;意大利语:FFS, Ferrovie federali svizzere;罗曼什语:Viafiers federalas svizras,通常连写作SBB-CFF-FFS)是瑞士联邦的国营铁路公司,总部设在首都伯尔尼。从前是一个政府部门,1999年以来,成为瑞士联邦与各州共有的股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