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医将不医”,基础医学的老师多是生物学背景,没见过尸体的讲解剖,做耗子的讲病理。药学院的老师多是化学背景。公卫也不关心公共卫生[尴尬] https://mp.weixin.qq.com/s/xW4FgeuWR3IUMSSzkGa7Tg Wavelets 发表于 2022-11-03 08:02
饶老师,我们国家已经在纳米生物医学方面走到了世界前沿了!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已经很少能看到国外的研究成果了,肿瘤研究院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我相信有国家经费不断的投入支持,生物医学家解决不了的癌症,终有一天会被我们的化学材料学家解决!实际上肿瘤早就不是问题了,建议生物医学家好好去知网看看我们的硕博论文就行了。 Wavelets 发表于 2022-11-03 08:07
学科之间本来就没有明确的界限,何必这么偏激?诺贝尔医学奖一群生物学家化学家拿,化学奖一群物理学家拿,有谁觉得那些拿奖的不是实至名归吗? 85打酱油 发表于 2022-11-03 08:06
美国的医学院里也一大堆做基础科研的教授和大把的生物博士生博士后。我的博士就是排名前几的医学院里拿到的,当时上的有些基础课是跟医学生同学一起上的。我们博士班的学生也可以申请转成MD/PhD连读,不仅不用交学费,还可以领奖学金。我同导师的一个加拿大白人师姐就转了,后来做了医生。 ca563 发表于 2022-11-03 08:15
他自己是首都医科大学校长, 胜任吗? hudrum 发表于 2022-11-03 09:07
这针对的是谁啊? 能老师吗?还是别人? pianomastro 发表于 2022-11-03 08:30
饶毅连着3天关于这一主题发文了 qqyxgz 发表于 2022-11-03 08:08
他还挺会找软柿子捏的 学医的就能搞药了?对钟南山之流一个P都不放 strawberrykiwi 发表于 2022-11-03 09:28
re,真正适合这个位置的是md,phd,可惜国内没有这个track。我倒是觉得国内反着做的太过了,医生就好好治病救人,现在整的评职称涨工资全看论文,一群医生门诊上就够累了,还得泡实验室,真正医术高的医生越来越少了,以前看专家门诊,都是些医术高明的,现在的专家门诊,内行都知道是些擅长灌水的 85打酱油 发表于 2022-11-03 08:28
没有几个真的泡实验室的,医生发的论文很多是花钱雇人写的或是通过关系挂名的。 六月天 发表于 2022-11-03 10:20
真够狭隘的,还以为是李时珍尝百草 的年代呢啊,自己单打独斗的,人家学生物化学的,最后将自己所学贡献到医学研究中,各种病理研究,分析,最后都是造福病人,你就以为你提个手术刀,背几本书,考个board 就是医学啊?有能耐你就自己一个人 拿把刀,别的各种辅助仪器,分析都别用,你试试。对了,刀你也别用,那是铁匠打出来的。你不自己能么。 maidouzhu 发表于 2022-11-03 09:42
饶毅教授有良心!再看看汪建和尹烨😓 咖啡和茶 发表于 2022-11-03 08:18
药企里CMO必定是 MD,PhD不qualify 主持临床实验。CMO 比只有PhD的 CSO 工资地位高。 flipping 发表于 2022-11-03 11:05
李时珍是收集各类方子的,尝百草的是神农氏。 generalB 发表于 2022-11-03 11:04
临床试验的时候药已经都做出来了,真正创新的研发阶段几乎都是phd做的。你说医学科学院是该研究新药新疗法,还是研究有了药怎么做trial啊? 85打酱油 发表于 2022-11-03 11:13
我本人就是细胞生物学博士, 在药企做研发, 起码我在美国接触的在药企工作或者合作的医生, 还有参加制药会议遇到的医生, 基础的生物化学, 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有机化学包括统计他们都很熟悉。我们研发过程中临床前研究就要开始跟医生合作讨论, 一起交流能提供不同的思路. PhD制药往往容易只看那一点分子通路信号, 缺乏对其他器官系统的判断, 学医的更有大局观。中国的医生训练和科研和美国医生不同,不好评价。至于做结构研究的, 在制药业往往是边缘的支持性工作。 flipping 发表于 2022-11-03 12:26
https://mp.weixin.qq.com/s/xW4FgeuWR3IUMSSzkGa7Tg
真有种啊。。这肯定得罪人了吧
老饶说的是对的,现在国内没有医学训练, 对医学狗屁不懂,做生物和化学的,开始喜欢挂上医学的名头
根本原因是占山头 -- 原来的生科,生命, 化学,药学,纳米, 生物工程等山头都已经被天坑专业先行者占满了
他们只能去占医学的了
关键词是 : 国家经费不断的投入支持
恩, 就这样, 俺们需要的就是这个
美国的医学院里也一大堆做基础科研的教授和大把的生物博士生博士后。我的博士就是排名前几的医学院里拿到的,当时上的有些基础课是跟医学生同学一起上的。我们博士班的学生也可以申请转成MD/PhD连读,不仅不用交学费,还可以领奖学金。我同导师的一个加拿大白人师姐就转了,后来做了医生。
re,真正适合这个位置的是md,phd,可惜国内没有这个track。我倒是觉得国内反着做的太过了,医生就好好治病救人,现在整的评职称涨工资全看论文,一群医生门诊上就够累了,还得泡实验室,真正医术高的医生越来越少了,以前看专家门诊,都是些医术高明的,现在的专家门诊,内行都知道是些擅长灌水的
完全同意,美国的化学和材料科学确实一直处于世界前沿。
他和施一公是对头吗?
其实现在学科间的界限越来越不明显了,特别是做基础研究的,学科交叉是太常见不过的事。 比起以前国内行政岗位上坐的大多是对理论和技术一窍不通的人,现在让一个相邻学科的人挂帅,未必不是好的尝试
至少比那些学纯生物出身的人胜任。饶毅本科室江西医学院的,研究生是在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美国的医学院里面固然有一大堆做基础研究的生物博士博后,但是担当主力的是MD, 或者MD/Ph.D. 绝大多数正经医学院的头都有MD头衔。 而且绝大多数“有大群生物博士博后做基础研究的 医学院,是不会给基础研究博士生们转MD的机会的,否则medical school就多了条后门了
大多数 MD / Ph.D.双料学位在每一届医学生中都是稀少而抢手的,都是精英,都是首先能考上医学院的学生,而且课业压力极大。 这种双料跟你说的 “医学院里也一大堆做基础科研的教授和大把的生物博士生博士后” 压根没有可比性。
现在国内的问题是 做基础科研的教授的生物博士生博士后背景的担纲医学院,这是搞笑。
任何重大科学发现和进展的概率都远远小于得癌症得概率。
暗讽最近要回国建医学院的那位?
饶毅教授是自我批评,高风亮节啊。
他还挺会找软柿子捏的 学医的就能搞药了?对钟南山之流一个P都不放
他关于“中国不尊重医学科学”的主题第一片发文的确是点名了高福担任CDC主任不合适
国内三甲医院评职称就是个坑,非要多少多少文章。医生就好好当医生,写什么文章呀。美国的MSTP (medical science training program) 就是楼上说的 md/phd track, 8年免费,专门有nih 提供学费和生活费。
治疗癌症的不少药都是化学家和生物学家研究出来的。
没有几个真的泡实验室的,医生发的论文很多是花钱雇人写的或是通过关系挂名的。
是的, 现在医生的评价标准都扭曲了, 买文章才能提职称, 才能当主任, 当了主任科室的油水才能拿大头…. 谁傻呀还吭哧吭哧看病人
MD 和 PHD 从来都是瞧不起 对方的。
这俩本来就不是科学家,民科差不多
李时珍是收集各类方子的,尝百草的是神农氏。
re啊,你说要是这种人领导研究院,能研究出个啥来?现代医学早就进入细胞分子层面了,研究者问没问过诊,上没上过手术台有什么关系。什么基因突变就用什么药,哪怕你心脏长在右边,也还是这个药
临床试验的时候药已经都做出来了,真正创新的研发阶段几乎都是phd做的。你说医学科学院是该研究新药新疗法,还是研究有了药怎么做trial啊?
李时珍也尝了, Google 一下 李时珍尝百草
我本人就是细胞生物学博士, 在药企做研发, 起码我在美国接触的在药企工作或者合作的医生, 还有参加制药会议遇到的医生, 基础的生物化学, 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有机化学包括统计他们都很熟悉。我们研发过程中临床前研究就要开始跟医生合作讨论, 一起交流能提供不同的思路. PhD制药往往容易只看那一点分子通路信号, 缺乏对其他器官系统的判断, 学医的更有大局观。中国的医生训练和科研和美国医生不同,不好评价。至于做结构研究的, 在制药业往往是边缘的支持性工作。
说的非常到位,解晶体结构的就是支持性的一门技术,经常一个成功的新药研发公司可能连一个解晶体结构的员工都没有的,外包就好了。
全世界最新醫學統計:女性每三人就有一人在其一生中會得到至少一種癌症,男性則是每兩人就有一人會得癌症。
這機率這麼大 ....
现在药物开发就是南辕北辙,癌症本来就是身体发炎的表现,结果一帮人非要受体,通路,从微观入手,每年癌症年会上的令人欢呼的新药能延长survival几个月都是优秀的
貌似有些肿瘤科医生不用这些先进疗法
不过呢,癌症马上要有疫苗了
想起今年单位涨工资,某一愣头青问主任: 这钱哪来的?不是上半年还亏本么?
主任说下半年小绿,但是有的饭考题自己开实验室拿的是系里临床赚的钱,这个是不行的,养lab 自己申请funding去,这些钱要回来就给大家发工资啦
作为知名教授还是前辈,有看法为啥不光明正大地直接提,这种拐弯抹角阴阳怪气的,形象很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