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最后一部武侠是1970年。之后他其实一直风生水起,做了很多产业。张不是老年穷苦老搬家什么的。不似当初那个在半岛喝下午茶的光景了。 claireliu 发表于 2022-10-20 16:39
张的性格孤僻,留在中国,尤其是那个时代的中国,死得要惨得多,跑来美国还是好多了。 lambofgod168 发表于 2022-10-20 16:56
是,看看当初49年时对中共心怀幻想的人后来的结局,不说像张那种性格,就是像老舍那么与世无争的人又如何?结局不是一样悲惨,大家都希望历史不要重复,可看看封控期间的各种乱象,只能说现实往往是不以人们的美好愿望而改变的。 Hughes 发表于 2022-10-20 17:21
张老年不停的搬家不是因为穷苦,而是因为皮肤病,她晚年其实稿费的收入不错的,她和金庸没有可比性,况且金庸在香港办报,写小说都是在英国冶下的香港,看看最近几年的香港的报业,出版业的情况,你觉得香港还回得去金庸办明报的时候吗? Hughes 发表于 2022-10-20 17:13
华人一提就是夹边沟不看看老杨100了。丘成桐也回了。要参考华人网这俩都是傻子。 claireliu 发表于 2022-10-20 17:36
这俩没有经过夹边沟的时期啊。杨肯定不会回美国了,已经是symbol了。丘难说,可以等几年看看。关键他们都是美籍,孩子也不在国内,随时可以走人 shubashuba 发表于 2022-10-20 17:41
你是说华人都可以和老杨相提并论?确实好像钱学森也没有被整,可是你能保证自己会是钱学森的命运而不是老舍的命运吗? Hughes 发表于 2022-10-20 17:45
保护啥老人,上海很多独居老人没人照顾,被逼打疫苗,被逼天天验核酸,我家亲戚,80几岁的老太太被扔去方舱 红茶玛奇朵去冰三分甜 发表于 2022-10-20 16:02
如果放开得多少老人被感染去世?清零政策只是影响极少部分老人的不便而已,这个帐不会算吗? 游戏人生 发表于 2022-10-20 18:21
我倒是好奇,共产党怎么可以把政权丢掉啊?丢给谁?谁来接手?除非是内部演变成两个派别,不然外部我是在看不到任何最微弱的可能性啊。 SalinaMing 发表于 2022-10-20 14:31
老杨和丘成桐是什么时候回国的啊?他们可都是在美国功成名就之后才回去的,老杨那时都八十多了,丘成桐现在要看势头不对想跑随时能跑。而且你就看到这两个,解放后三反五反和文革期间迫害了多少人啊。 lambofgod168 发表于 2022-10-20 18:25
五毛老是用这样的未知死亡率搞疫情恐怖主义,合理化文革2.0。 toulan 发表于 2022-10-20 18:28
作为普通人,确实很难看得清世界将来的走向,但是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去决定自己应该如何走,就像上面那个网友说的她觉得现在和97年香港很像,出来就意味着失去将来二十年发展的大好机会,而我觉得现在更像49年的大陆,能润就润,我国内有润不了的亲人,我就希望他们能有一份政府或者事业单位的工作,不看好囯内私营企业。 当然大家有持不同观点的权利,也希望大家都心口一致,能为自己的观点买单,而不是人为地误导别人, 总之时间可以证明一切。 Hughes 发表于 2022-10-20 14:56
张爱玲多厉害,早就看出来香港都靠不住,要一路跑到美国才放心,虽然她也没活到香港变天的时候。 iloveGelato 发表于 2022-10-20 15:55
什么后来办报,金庸就是办了明报,在自家报纸上连载武侠小说,靠笔头子挣下身家的。哪个大作家没有才思枯竭的时候,他有十几部作品,几乎本本精品,靠版权随便吃好吧。 张爱玲晚景也没什么凄凉的,她要在国内早就关牛棚被剃阴阳头游街批斗,受尽屈辱死掉了。 lambofgod168 发表于 2022-10-20 16:26
夹边沟是一个时代的代表,老杨也是,如果坚持事情只往一个方向发展肯定偏颇啊。但与时俱进,近几十年是好的,所以很多人回去了。 claireliu 发表于 2022-10-20 17:52
自古以来帝国的坍塌都是一瞬间的,等到多数人都能看清的时候早就回天无力了。 seventen 发表于 2022-10-20 18:32
张晚景多凄凉,也没啥作品了,看看金庸其实也是吃老本,后来又办报又讲学,邓接见时说往前看。他真放下了,后来总忘内地跑。名利双收,和老哥几个游戏人间。 claireliu 发表于 2022-10-20 16:08
对香港和大陆可能都不是坏事。 对香港而言,少了很多不稳定因素,以后的政治会越来越稳定。至于少了15的青壮年,香港总共才700万人,出走了十几二十万青壮年,它只需要稍微给内地开点人才引进的口子,乌央乌央的高素质高学历人才就会补充进来,甚至不用内地,一个深圳就能满足。 对大陆而言,香港稳定有利于他招商引资。 qy9527 发表于 2022-10-19 23:11
中国再重回夹边沟的可能性,应该也是很低的了。 国内有些状况我确实也是不解。人口问题不知道有没有办法解决,以及影响会多大。不过这些年看着,想着,从以前的看国内啥都看不上,也慢慢改观了一些,开始意识到不是绝对的好和坏。每个制度都有很复杂的适合不适合的情况。 xdsqc 发表于 2022-10-20 19:02
文革没开始, 估计就把她批成 XXX 了...... Biden 发表于 2022-10-20 19:06
我是已经为自己的选择买单了,错过了国内的20年。不过呢也不知道自己如果留在国内,现在能否像国内那些朋友一样财富自由,也只是个问号。毕竟没法把自己放回那个时间段去了。人和人的性格命运也都不同。只能安慰自己,在美国也还可以,没有多富裕但是过得去。金钱方面确实差不多就得了。 但是让我觉得不太舒服的,是美国社会的走向。越来越分裂。极右势力越来越大声。当然极左也一样,我都很讨厌。我家的ABC男娃要上同一个学校,比其他肤色的孩子难得多。婚恋市场也是很强烈的对于A BC男娃的stereotype。这些,都是年轻的时候意气风发的来到美国的时候远远不能够想象得到的事情。也是靠个人努力很难改变的现实。 回去也不可能。孩子根本适应不了。我们自己也思维和文化各方面不可能适应得了国内的社会。国内现在的一些变化也是挺难接受的。 xdsqc 发表于 2022-10-20 18:56
说张爱玲是因为有个ID说她聪明离开香港到了美国。其实聪明个啥。不如像倪匡“晚节不保”。 文革历史说明无论如何一定要坚持活下去,像丁玲,英若诚这种活下来的,最后还是可以的。老舍,傅雷这些就不行了。还有这种清洗也不仅仅是中国有,历史上很多国家不同政治都有过,也许这就是人性。 claireliu 发表于 2022-10-20 19:34
回复 1楼majia1zqa的帖子 更刺激的来了 香港创业板跌到33点 2007年还有1800点 majia1zqa 发表于 2022-10-20 21:28
可是她人在美国,最后也挺凄凉。 xdsqc 发表于 2022-10-20 18:58
我没觉得她死得有多凄凉,我反而觉得她死得很有尊严,在美国活得也很有尊严。不靠四处演讲抛头露面赚钱,专心研究学术。老了自己照顾自己,大限将至冷静地走向人生终点,我认为很让人敬佩 芷若魔头 发表于 2022-10-20 21:37
我就不希望有这样令人敬佩的死法。我会希望最后的日子温暖平和,有亲人在旁。如能在没有病痛的梦中安然去世,那就是最好的。 jiajia2018 发表于 2022-10-20 21:42
回复 241楼芷若魔头的帖子 完全同意,她翻译了海上花,以上下两本出书,海上花开,海上花落。 秧歌也很不错啊,不过不符合大陆政治宣传,就刻意说她不好就是了 yiyayiya 发表于 2022-10-20 21:46
网上搜到的 准确性代考 “ 1995年9月8日,中午12点左右,洛杉矶地产商人林式同接到一通电话,是一个女人打来的:"你是我知道的唯一认识张爱玲的人,所以我才打电话给你,我想张爱玲已经去世了!" 打电话的是张爱玲的伊朗房东。 林式同不敢相信,但还是赶紧朝张爱玲寓所赶去。 洛杉矶警察已经在那里处理相关事宜。 验明正身后,警察放林式同走进张爱玲房间。 张爱玲是躺在行军床上去世的。行军床靠在墙边。她面朝房门,身下垫着一床蓝灰色的毯子,手和腿都很自然地平放。她的遗容很安详,出奇地瘦,保暖用的日光灯在房东发现时还亮着。 据殡仪馆的人说,张爱玲已经去世三四天了。 也就是说,张爱玲去世的时间,大约是1995年的9月5日或4日。 张爱玲晚年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她不与任何人接触,别人也不知道她的行踪。在搬到林式同建造的公寓前,曾有3年时间,张爱玲过着都市流浪生活:她自称患了严重的皮肤病,因为一种南美洲的虱子很厉害,为了躲避虱子,张爱玲就不停地搬家,住在廉价的汽车旅馆里。照林式同的说法,洛杉矶的汽车旅馆几乎都被张爱玲住遍了,她几乎每星期都要搬家一次。 后来有一天,张爱玲给林式同打电话,说自己的皮肤病已经好了,让林式同给她找房子。恰好林式同刚建好一批公寓,张爱玲看过后十分满意,于是立即搬了进去。从此,林式同成为张爱玲的房东。张爱玲在林式同公寓住了3年时间,后来因为公寓住进很多南美洲人,治安恶化,张爱玲又拜托林式同给她找房子。林在离他家不远的10911 rochester AVe,los Angeles,找到了这家伊朗人管理的公寓。这是1991年。张爱玲在这里度过她生命的最后4年。 张爱玲与伊朗房东的关系并不好。倒不是张爱玲欠租,而是她的生活习惯令伊朗房东很不适应。有一次,房东给林式同打电话,说等房租到期后,不准备租给张爱玲了,因为张爱玲房间里的卫生状况很不好,房东几次三番让张爱玲把房间清理一下,但张爱玲都完成地不彻底,尤其是卫生间的瓷砖长久不清理,上面都落了一层黑锈。由于张爱玲没有正常收入,她租房的担保人是林式同,在林式同再次做出保证后,伊朗房东才没有与张爱玲解约。1995年,张爱玲的房子到期,伊朗房东又与张爱玲签订了2年合同。谁能想到,张爱玲竟在这里去世。 作为张爱玲的遗嘱执行人,林式同送张爱玲走过最后的路。他叫来自己的学生朱谜,一同清扫张爱玲的房间。 这是林式同第2次走进张爱玲的家。 第1次是在警察处理张爱玲遗体时。 张爱玲的家可以用家徒四壁来形容。周围的墙上没有任何装饰。地上铺着灰色地毯。她虽然是作家,但连一张像样的写字桌都没有,平常写作,她都是靠在窗前的几个纸盒子上。她房里没有什么家具。只有一张行军床,一张折叠桌。一个小型衣柜。她甚至连电话都不想装,后来考虑自己年龄已大,需要向超市预定食品,以及与少数的朋友们联系,所以才安了一台电话,放在一张小型人字梯上。房间里的电器,除了电视冰箱外,就是照射皮肤病的日光灯。 ” https://www.sohu.com/a/389591686_120433769 还有些图片。我觉得也真的算不上太有尊严的最后日子了。哎,这样才华横溢的女性。 jiajia2018 发表于 2022-10-20 21:49
你怎么推测张爱玲最后的日子不温暖平和呢?她工作/做文学研究到几乎生命的最后一天,没人虐待没人气她,怎么就平和呢?有亲人的陪伴:配偶也许会行而去,儿女也不一定会陪在自己身边。情感独立的人不靠把温暖的来源寄托在子女身上。没有病痛:人要是活得足够长,长寿约等于疾病缠身。 芷若魔头 发表于 2022-10-20 21:48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为什么颜回安贫乐道大家就赞扬她。而张爱玲主动选择过低物欲的生活大家就觉得她无尊严?张爱玲死的时候账户里有32万美元存款,惨个屁呀。她有皮肤病是挺倒霉的。人老了都是疾病缠身。 芷若魔头 发表于 2022-10-20 21:55
张爱玲是自己选择离群索居的生活,有她自己的追求,一般人追求的是她前夫前夫胡兰成的活法,脸皮厚,交友,教学,追女人,一辈子活得热热闹闹,到老了还有女学生为他争风吃醋,只是这种日子不是张爱玲要的。 你理解不了她,她也看不上你,如此而已。 yiyayiya 发表于 2022-10-20 21:58
看看最后的那些图片吧,就真的很心酸。 连桌子都没有。电话放在梯子上。睡在新军床上。垃圾可能都没有力气丢出去。吃的都是罐头和外卖。 虽然她到人生最后应该什么都看穿了,但还是有点心酸的。 jiajia2018 发表于 2022-10-20 21:59
你怎么推测张爱玲大限将至还能那么冷静呢?和她通过电话是吗?哈 说话真是逗,只知道推敲别人,不知道审视自己 PS 我也喜欢张爱玲,洞悉人性够深刻 bilibili321 发表于 2022-10-20 21:59
张爱玲提前两三年就已经写好了遗嘱,选择好了遗嘱执行人。断气之前几天就把自己的资料打包好放在门口,方便收尸的人和处理文学遗产的人收拾。包括她有死之前和人的通信。这些都是证明 芷若魔头 发表于 2022-10-20 22:07
再怎么着,也比在国内被关牛棚剃阴阳头脖子挂破鞋游街批斗屈辱而死强得多了。 lambofgod168 发表于 2022-10-20 22:09
贤你个头啊。你要愿意这样凄凉困顿的走完最后的路,那祝你求仁得仁好了。 jiajia2018 发表于 2022-10-20 22:01
不算坏事,这个年龄段的很多黄丝,润出去一些对香港没啥不好,以后打砸烧也少点 果小小 发表于 2022-10-19 22:51
不阴阳怪气说话会死是吗? jiajia2018 发表于 2022-10-20 22:16
张爱玲晚年潜心研究《海上花》,张爱玲30多岁的时候就和胡适写信,说“自己有一个志向,把海上花翻译成白话”。张爱玲对《海上花-》和红楼梦的研究研究给汉语文化带来了巨大的贡献。 张爱玲肯定是不喜欢名利双收的生活的…更不用说 张爱玲死得时候有32万美元存款。她活得一点都不惨 芷若魔头 发表于 2022-10-20 21:40
别人让她回大陆养老她回的“我不会去,喜欢这里,虽然不得志,从来没懊悔过。” 她赴美之后真的过的蛮苦的,先是嫁了个很穷年纪很大的文人,孩子也打掉了。一直很傲娇一直很坚持也很努力。她潜意识里感觉她是不得志的。但她喜欢自己的生活。她自己就是她的小说。 claireliu 发表于 2022-10-20 22:40
对 张爱玲来美国后一直不得志。她还给友人写信说“我去看了(手相),说我至少到40岁才能转运,这岂不是不得等死我”。 我觉得这很正常啊,不会做生意不愿意和人周旋的人,尤其是文人,来美国后,找工作就是很艰难,这是很正常的。。。怎么就会被攻击为过的惨呢。 芷若魔头 发表于 2022-10-20 22:49
觉得她过得惨是个人感受,何来攻击的之意?再说张自己又不觉得。 claireliu 发表于 2022-10-20 22:59
张老年不停的搬家不是因为穷苦,而是因为皮肤病,她晚年其实稿费的收入不错的,她和金庸没有可比性,况且金庸在香港办报,写小说都是在英国冶下的香港,看看最近几年的香港的报业,出版业的情况,你觉得香港还回得去金庸办明报的时候吗?
是,看看当初49年时对中共心怀幻想的人后来的结局,不说像张那种性格,就是像老舍那么与世无争的人又如何?结局不是一样悲惨,大家都希望历史不要重复,可看看封控期间的各种乱象,只能说现实往往是不以人们的美好愿望而改变的。
华人一提就是夹边沟不看看老杨100了。丘成桐也回了。要参考华人网这俩都是傻子。
你非想当然也没有办法。香港报业没怎么样,和全世界的报纸都一样。苹果日报台湾的比香港的关的还早,也经营不下去。明报也还在。明报上市91年,后面那么多年和英国有啥关系。
这俩没有经过夹边沟的时期啊。杨肯定不会回美国了,已经是symbol了。丘难说,可以等几年看看。关键他们都是美籍,孩子也不在国内,随时可以走人
你是说华人都可以和老杨相提并论?确实好像钱学森也没有被整,可是你能保证自己会是钱学森的命运而不是老舍的命运吗?
起码人家看好大陆,觉得有用武之地吧。大陆也接纳了他们为了icon也好提高影响力也好,起码出了钱出了力,希望提高国内基础学科的水平。这不是很正面的事情吗。老年人在大陆起码这几年挺好的,对比傅聪在海外就新冠去世了。
夹边沟是一个时代的代表,老杨也是,如果坚持事情只往一个方向发展肯定偏颇啊。但与时俱进,近几十年是好的,所以很多人回去了。
挺好。各取所需
如果放开得多少老人被感染去世?清零政策只是影响极少部分老人的不便而已,这个帐不会算吗?
老杨和丘成桐是什么时候回国的啊?他们可都是在美国功成名就之后才回去的,老杨那时都八十多了,丘成桐现在要看势头不对想跑随时能跑。而且你就看到这两个,解放后三反五反和文革期间迫害了多少人啊。
五毛老是用这样的未知死亡率搞疫情恐怖主义,合理化文革2.0。
自古以来帝国的坍塌都是一瞬间的,等到多数人都能看清的时候早就回天无力了。
这一二十年回国的比建国初期只多不少。要不哪来的百度拼多多。毕竟出国的也多。你就抱着三反五反不放吧,干嘛不说秦始皇还焚书坑儒呢。
这都是有科学根据的,香港医疗资源已经非常好了吧,按香港的数据,中国放开的话至少死三百万老人,但是大陆有几个城市能赶得上香港的医疗资源,广大中西部怎办,一个小县城加上周边农村,那么多老人,就一个小破医院,到时候还不是大多只能在家等死,农村留守老人那么多
我是已经为自己的选择买单了,错过了国内的20年。不过呢也不知道自己如果留在国内,现在能否像国内那些朋友一样财富自由,也只是个问号。毕竟没法把自己放回那个时间段去了。人和人的性格命运也都不同。只能安慰自己,在美国也还可以,没有多富裕但是过得去。金钱方面确实差不多就得了。
但是让我觉得不太舒服的,是美国社会的走向。越来越分裂。极右势力越来越大声。当然极左也一样,我都很讨厌。我家的ABC男娃要上同一个学校,比其他肤色的孩子难得多。婚恋市场也是很强烈的对于A BC男娃的stereotype。这些,都是年轻的时候意气风发的来到美国的时候远远不能够想象得到的事情。也是靠个人努力很难改变的现实。
回去也不可能。孩子根本适应不了。我们自己也思维和文化各方面不可能适应得了国内的社会。国内现在的一些变化也是挺难接受的。
可是她人在美国,最后也挺凄凉。
留国内肯定对张爱玲是最糟糕的选择。她是聪明人。
也许留香港对她更好一点。美国,对她这样的中文写作人,文化上就是淹没掉的。
中国再重回夹边沟的可能性,应该也是很低的了。
国内有些状况我确实也是不解。人口问题不知道有没有办法解决,以及影响会多大。不过这些年看着,想着,从以前的看国内啥都看不上,也慢慢改观了一些,开始意识到不是绝对的好和坏。每个制度都有很复杂的适合不适合的情况。
三反五反也是70年以前的事情了。70多年以前美国黑人女性还没有投票权呢。
希望两个国家都可以向前走,而不是退回去。
中国里成为帝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说帝国,现在只有美国可以算得上。其他的,算哪门子的帝国,脸那么大么?
张爱玲 起码比留在大陆强些吧.
如果她在大陆, 文革没开始, 她可能就活不下去了.
文革没开始,
估计就把她批成 XXX 了......
片面的表述,经不起推敲 极端的文字,缺乏辩证思维,当然极端的思维永远只看自己想看的内容
过去一百多年来,香港本来就是大量一代大陆移民逃难的地方 现在这一代有排外情绪的年轻人在历史上才是少数
同意,中国再回夹边沟的可能性几乎不可能了,就算中国愿意,美国也不会同意的,前些天美国芯片禁令一出,一夜间二百多国内芯片行业的高管辞职。
国内的情况一直在变化,现在和二十年前不可同日而语,习刚上台时,大家都还对他抱有幻想,后来的十九大修宪应该觉醒了一批人,香港反送中和国安法实施可能又觉醒了一部分人,到这次二十大开之前,大家还幻想“习下李上”, 到如今发现不过是黃梁一梦,我想这次二十大的终身执政应该是大概率奔老毛的路径走下去了……
不知道上面有些发言的人是不是觉得自己比任志强还牛,任作为实打实的红二代现在还在牢里呢……
说张爱玲是因为有个ID说她聪明离开香港到了美国。其实聪明个啥。不如像倪匡“晚节不保”。
文革历史说明无论如何一定要坚持活下去,像丁玲,英若诚这种活下来的,最后还是可以的。老舍,傅雷这些就不行了。还有这种清洗也不仅仅是中国有,历史上很多国家不同政治都有过,也许这就是人性。
我是在国内职场混了两年的,如果继续留在国内的话,不要说财富自由,恐怕一辈子都是在职场底层,到现在两口子面临35岁职场危机,不知道得多彷徨。而现在在美国,虽然远远没有财富自由,但是已经比绝大部分国内的同学朋友富裕了。我们同学里面真正实现财富自由的很少,有的也已经举家移民美国了。
美国问题很多,但是国内问题也很多,相对来说,我还是觉得这边好一点。
作为超级大国,拥有庞大的行政体系,在进展中出现多或多或少的错误,简直是再平常不过的, 中美都一样 中美的竞争也无非各自忌惮对资源的再分配,毕竟体量也是一种威胁
所以重要的是个人的选择,香港这些人润就润吧,这么点事就唱衰,那就尽情发挥想象力吧,自我陶醉也是一种快乐 翻了不少页才知道润是啥意思
这倒也是。之前读一本书里讲到西班牙内战,感觉和文革好相似啊 。
更刺激的来了 香港创业板跌到33点 2007年还有1800点
还不跑等着归零么?
我没觉得她死得有多凄凉,我反而觉得她死得很有尊严,在美国活得也很有尊严。不靠四处演讲抛头露面赚钱,专心研究学术。老了自己照顾自己,大限将至冷静地走向人生终点,我认为很让人敬佩
张爱玲晚年潜心研究《海上花》,张爱玲30多岁的时候就和胡适写信,说“自己有一个志向,把海上花翻译成白话”。张爱玲对《海上花-》和红楼梦的研究研究给汉语文化带来了巨大的贡献。 张爱玲肯定是不喜欢名利双收的生活的…更不用说 张爱玲死得时候有32万美元存款。她活得一点都不惨
还可以在哪里?捧你的时候,夸你是昨日文小姐今日武将军,批斗你的时候,说你是反革命集团,劳改监狱都去体会一遍。
英若诚熬过去了,检举揭发出卖了自己的哥哥,他熬过去了,他哥哥倒是死了。
到你这儿,轻飘飘一句熬过去,就好了,熬过去,经历了那样的苦和人性的折磨,几个人熬得过去?熬得过去,不仅是受苦,还要出卖自己的人格,哪是一句轻飘飘的熬过去就结了
我就不希望有这样令人敬佩的死法。我会希望最后的日子温暖平和,有亲人在旁。如能在没有病痛的梦中安然去世,那就是最好的。
她那性格在中国真活不过文革
完全同意,她翻译了海上花,以上下两本出书,海上花开,海上花落。
秧歌也很不错啊,不过不符合大陆政治宣传,就刻意说她不好就是了
你怎么推测张爱玲最后的日子不温暖平和呢?她工作/做文学研究到几乎生命的最后一天,没人虐待没人气她,怎么就不平和呢?有亲人的陪伴:配偶也许会行而去,儿女也不一定会陪在自己身边。情感独立的人不靠把温暖的来源寄托在子女身上。没有病痛:人要是活得足够长,长寿约等于疾病缠身。
我倒是觉得这种生活真是精神丰富。海上花的难度虽然不算是巅峰级别的,但是也可以说是汉语言文学的巨峰了。自己年轻时许下的志向,老年时候,在一个安静的无人打扰的情况下完成了,这是多么圆满的人生啊……大家说到男人说到科学家的时候赞誉人家安贫乐道,赞扬颜回,赞扬男科学家潜心学术,到了张爱玲这就变成“真倒霉”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为什么颜回安贫乐道大家就赞扬她。而张爱玲主动选择过低物欲的生活大家就觉得她无尊严?张爱玲死的时候账户里有32万美元存款,惨个屁呀。她有皮肤病是挺倒霉的。人老了都是疾病缠身。
你理解不了她,她也看不上你,如此而已。
看看最后的那些图片吧,就真的很心酸。
连桌子都没有。电话放在梯子上。睡在新军床上。垃圾可能都没有力气丢出去。吃的都是罐头和外卖。
虽然她到人生最后应该什么都看穿了,但还是有点心酸的。
你怎么推测张爱玲大限将至还能那么冷静呢?和她通过电话是吗?哈
说话真是逗,只知道推敲别人,不知道审视自己
PS 我也喜欢张爱玲,洞悉人性够深刻
贤你个头啊。你要愿意这样凄凉困顿的走完最后的路,那祝你求仁得仁好了。
是的,不是一种境界的人。
她有32万美元,她想买桌子买椅子自然会买,她有足够的钱想雇人来她家伺候她完全可以做到,是她自己选择的不要。 垃圾扔不动,人老了健康变差了都这样,每个人都会有仍不动垃圾的那一天。 她选择不生孩子,不让孩子伺候自己,这一点,就很让人佩服
张爱玲提前两三年就已经写好了遗嘱,选择好了遗嘱执行人。断气之前几天就把自己的资料打包好放在门口,方便收尸的人和处理文学遗产的人收拾。包括她有死之前和人的通信。这些都是证明
再怎么着,也比在国内被关牛棚剃阴阳头脖子挂破鞋游街批斗屈辱而死强得多了。
呵呵,她离群索居,这些事当然要自己提前安排好了,这不是很正常吗?
喜欢一个人可以,神化就没必要了
我也是闲的,个人喜欢,个人喜欢
不阴阳怪气说话会死是吗?
我说过了,我不认为张爱玲晚年凄凉困顿。而且我的确希望以这样的方式结束人生。有大笔存款,死之前还在工作,不要求孩子伺候自己,和好朋友通信了一辈子,死之前还和毕生知己联系,自己处理自己的一切事情,不道德绑架自己的子女伺候自己。我认为这就是高质量的晚年生活
寄希望于自己之外的别人,尤其是孩子,以寻求温暖的,大概率会失望的
说实话,张爱玲已经够不错了,没有受太多病痛折磨就去世了,不像有的人瘫痪在床大小便失禁,长期卧床长褥疮,或者病魔缠身痛不欲生受尽折磨。
呵呵,打砸烧里的police 及它的黑社会buddy不少,尤其是地铁里的,连港台记录片都被删了,真正回归了!
这叫阴阳怪气?多少人那个年代受尽这样的侮辱死去呢,彭德怀刘少奇王光美新凤霞孙维世等等,是阴阳怪气?你天天死死声,就祝你早日去死吧。
别人让她回大陆养老她回的“我不会去,喜欢这里,虽然不得志,从来没懊悔过。” 她赴美之后真的过的蛮苦的,先是嫁了个很穷年纪很大的文人,孩子也打掉了。一直很傲娇一直很坚持也很努力。她潜意识里感觉她是不得志的。但她喜欢自己的生活。她自己就是她的小说。
对 张爱玲来美国后一直不得志。她还给友人写信说“我去看了(手相),说我至少到40岁才能转运,这岂不是不得等死我”。 我觉得这很正常啊,不会做生意不愿意和人周旋的人,尤其是文人,来美国后,找工作就是很艰难,这是很正常的。。。怎么就会被攻击为过的惨呢。
觉得她过得惨是个人感受,何来攻击的之意?再说张自己又不觉得。
我没说你攻击她,我是说好多人笑话她过的凄凉困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