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帖神器
北美华人网
追帖动态
头条新闻
每日新帖
最新热帖
新闻存档
热帖存档
文学峸
虎扑论坛
未名空间
北美华人网
北美微论坛
看帖神器
登录
← 下载
《看帖神器》官方
iOS App
,体验轻松追帖。
这事有说过吗?华人小伙来美发展因沟通不畅被关进精神病院31年!
查看北美华人网今日新帖
最新回复:2022年10月16日 18点55分 PT
共 (2) 楼
返回列表
订阅追帖
只看未读
更多选项
阅读全帖
只看图片
只看视频
查看原帖
P
Pamper
2 年多
楼主 (北美华人网)
搬一个过来,这种被关31年,没疯也疯掉了
好莱坞70年代的经典电影
《飞越疯人院》
,讲述了一个魔幻又惊悚的故事。 智力正常的主人公被关进了精神病院,他为追求自由进行了一系列反抗,最终还是败给了黑暗的体制,以自己的脑叶被切除而告终。 而早在电影问世的20年前,相似的情节早已在现实生活中上演。
一位来自中国的小伙儿因沟通不畅,被粗暴的关进了精神病院31年!等到错误被发现时,他的精神真的出了大问题...
这个悲伤的故事源于年轻人的一次冒险。 他叫
蔡绍华(英文名David Tom)
,来自广州。1950年左右,他和弟弟一起来到旧金山,想要在美国寻求更大的发展机会。 他在旧金山的中餐馆打了一年的工,然后辗转来到芝加哥,在另一家中餐馆继续打工,并住在唐人街。 但很不幸,来美国还不到3年的时间,1952年,才20岁出头的蔡绍华,在一次工作中
感染了肺结核
,并被送往疗养院接受治疗。 在那个年代,肺结核在人们眼中是相当恐怖的传染病,因此在入住医院后,按规定他被立刻要求和家人朋友们隔离。 而就在医院里,出现了个大问题。 彼时蔡绍华一直在华人圈生活,因此他无法用英语交流,也不会讲普通话,只会用家乡话与人沟通。而他的家乡话在当时的美国,能听懂的人寥寥无几。 在刚住院时,一名女护士试图给他清洗身体的举动吓坏了他,他把床单从身上扔了下来,赤身裸体地跑过大楼,不理解地大喊大叫,这样过激的举动让医院的工作人员也非常害怕,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威胁行为。 因此在沟通无效后,
医院人员直接认定他患有精神疾病,并不由分说的将他送往西北区的一家州立精神病院
,在那里他被诊断出患有“精神病反应,未分类类型”。
这一关,就是31年。
这期间,他不是没有过反抗。据说他刚被送进去时,医院里的一名护士注意到他“英语说得很差,很难听懂。但听他说到过:
‘这是个疯人院,我为什么在这里?’
他还会用英文表达:
“我,没有疯。”
但没有人再认真听他说话。
Patrick Murphy
是当时的库克县公共监护人,他在工作中发现了蔡绍华的病例,越看越觉得蹊跷。 在查看了蔡绍华的全部档案后,Patrick Murphy 认定这完全就是一场人为造成的事故,因此他开始了一场历史性的法庭斗争,帮助蔡绍华讨回公道。 据法庭记录显示,到 1970 年代后期,蔡绍华将地板当厕所用,经常脱光衣服,除了躺在地板上之外什么也不做。 是啊,
一个正常人已经被关在疯人院20多年了,他怎么可能不疯!
另据文件显示,其实蔡绍华能流利地说台山话和粤语,但不幸的是,他的语言能力似乎被忽视了,或者被没有寻求中文翻译帮助的伊利诺伊州心理健康部忽视了。 此外,院方没有为他提供任何诊断、治疗、咨询,
事实上,在他长达 31 年强制住院期间,没有工作人员或患者用他自己的语言与他交谈。
在Patrick Murphy为蔡绍华的自由辩护时,一位医生也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并写道: “从没有人跟他说过话,因为没有人知道他说的是什么汉语方言。目前没有办法记录他的精神病,也没有办法记录或排除智力低下。我发现这是一个非常不舒服和不幸的情况。我的印象是,在这段时间内让一个人住院,而没有人能够与他交流,这涉及到一个法律问题。” 该案件在当年因为过于离奇,引起了社会各方的关注。
最终,在Patrick Murphy等好心人的努力下,官司打赢了!
Patrick Murphy 宣布自己成为了蔡绍华的法定监护人,并向美国地方法院提起诉讼,指控该州侵犯了蔡绍华的公民权利。 1983 年 5 月,陪审团判给蔡绍华 40 万美元。Patrick Murphy
同意接受 205,000 美元以避免该州提出冗长的上诉。
在被关进精神病院31年后,蔡绍华重获自由,然而,失去的东西再也回不来了。一位年轻人背井离乡来到陌生的国度,还没来得及适应语言和环境,就强行跟熟悉的朋友分开,并被关进了精神病院,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个巨大的心理创伤,特别容易引发早期的精神疾病。 在重获自由后,经过全面评估,因为在他被监禁期间缺乏适当的诊断和治疗,
蔡绍华
此时表现出全面的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脑损伤和失语症
,他的行为和认知能力仅有两三岁儿童的水平。 他患有严重的脑损伤,除了有限的词汇和短语外,他失去了说话的能力和与人正常交往的能力。几十年来,他被喂下了各种有毒高剂量精神药物,副作用巨大,让他失去了自理能力。 蔡绍华的精神分裂症状到底是完全由监禁造成的,还是他本人初到医院时已有征兆?因为出院时很多卷宗都记录不详,很多事情已经无从查证。 还有一种说法称他的精神衰退原本是由于一系列误诊造成的,而这些误诊可能已经被口译员清除了。 时间太过久远,这已经成了一笔糊涂账。但各种人为因素造成的痛苦是巨大的。蔡绍华和他的看护人每时每刻都面临着艰巨的挑战。Patrick Murphy 曾在一封邮件中写道,“每一位作证的心理健康专家,包括我们自己的,都认为,由于蔡绍华在被囚禁中发生的事情,他永远不能住在机构之外。现在(重获自由后)他已经五十多岁了,尝试任何新的东西都是不可能的。” 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其他组织、个人、家人或朋友愿意或能够承担照顾他的重担。 之后,公共监护人办公室联系了一对芝加哥夫妇,
Peter Porr 和San O
,看看他们是否能提供帮助后,事情迎来了转机。 这对夫妇在Uptown/Edgewater 地区经营着一个社区住宅,他们自愿提供帮助,并让蔡绍华和他们一起生活。 这对好心的夫妇在北百老汇 4707 号经营的社区住宅中,为他贴心的安顿了一个两居室,蔡绍华的生活终于步上了正轨。
Peter Porr、San O和蔡绍华
图片来自se-asiacenter.org,版权属于原作者
在这里,蔡绍华再次能够听到他熟悉的乡音,享受到他心心念念的中国菜肴,Peter Porr 和San O像家人一样无微不至的照顾,给他悲惨的人生,增添了难得的暖色。 Porr 说,蔡绍华不仅适应了他的新环境,而且多年来他恢复的也很不错。 “他是我们家的珍贵成员,他教会了我们很多东西,最重要的是,他告诉我们,他和其他人一样,有感情、欲望、和需要。他会感到高兴和兴奋、悲伤和沮丧。他会笑、会哭、开始有了表达欲。”
“他身上有一种难得的善良和纯真,他有一种不可思议的交朋友的能力。”
“我认为,我们将逐渐能够重新教他一些东西,让他不那么害怕这个世界,”Peter Porr 在蔡绍华搬进他们家后不久1983 年告诉论坛报,“这就是他应该待的地方。”
图片来自Wally Rozak-Uptown United/SSA 34,版权属于原作者
在接下来的 30 年里,蔡绍华成为了社区里备受喜爱的人物。 在闲暇时分,他喜欢开着“Oldsmobile”在城里兜风,特别喜欢参观唐人街。周末时,他喜欢开车带大家进行短途观光旅行,最远一次开到了加拿大新斯科舍省。 在一次去伊利诺伊州罗克福德的山丘旅行中,他还大声脱口而出,“Heem-a-laya San”(喜马拉雅山) 花了一些时间,Peter Porr 和San O最终能够带他去餐馆,在那里的大部分时间,他终于能够安静地吃饭,而不会像以前那样神经质。 蔡绍华对婴儿也非常的喜爱,每次只要看到母亲怀里的婴儿或婴儿车经过,他的脸上就会露出孩子般的笑容。 他还是古典粤剧以及1950年代和60年代老歌的粉丝,偶尔他还会哼歌。他曾经唱过“站在街角看着所有的女孩路过……”(1956 年音乐排行榜上的第 3 名),和“Que Sera Sera”(翻译为“What will be, will be”,在 1956 年也很有名)。 一次在市中心的街道上行走时,蔡绍华认出了Patrick Murphy ,并向他打招呼并握手。看着昔日被病痛折磨的蔡绍华变得开朗和健康,Patrick Murphy也是激动不已。 在Peter Porr 和San O 夫妇和许多其他员工和朋友的帮助下,蔡绍华幸福的度过了余生。
2014年8月16日,
蔡绍华
因中风,在家中去世,享年84岁。
图片来自se-asiacenter.org,版权属于原作者
在他走后,他所在的住宅被正式更名为
David Tom Settlement House
,以纪念这位在异乡艰难度过一生的华裔老人,也警醒着后来人,希望这样与种族间误解有关的类似不公正现象,不要再发生了
f
florenced
2 年多
2 楼
好惨
请输入帖子链接
收藏帖子
好莱坞70年代的经典电影《飞越疯人院》,讲述了一个魔幻又惊悚的故事。 智力正常的主人公被关进了精神病院,他为追求自由进行了一系列反抗,最终还是败给了黑暗的体制,以自己的脑叶被切除而告终。 而早在电影问世的20年前,相似的情节早已在现实生活中上演。 一位来自中国的小伙儿因沟通不畅,被粗暴的关进了精神病院31年!等到错误被发现时,他的精神真的出了大问题...这个悲伤的故事源于年轻人的一次冒险。 他叫蔡绍华(英文名David Tom),来自广州。1950年左右,他和弟弟一起来到旧金山,想要在美国寻求更大的发展机会。 他在旧金山的中餐馆打了一年的工,然后辗转来到芝加哥,在另一家中餐馆继续打工,并住在唐人街。 但很不幸,来美国还不到3年的时间,1952年,才20岁出头的蔡绍华,在一次工作中感染了肺结核,并被送往疗养院接受治疗。 在那个年代,肺结核在人们眼中是相当恐怖的传染病,因此在入住医院后,按规定他被立刻要求和家人朋友们隔离。 而就在医院里,出现了个大问题。 彼时蔡绍华一直在华人圈生活,因此他无法用英语交流,也不会讲普通话,只会用家乡话与人沟通。而他的家乡话在当时的美国,能听懂的人寥寥无几。 在刚住院时,一名女护士试图给他清洗身体的举动吓坏了他,他把床单从身上扔了下来,赤身裸体地跑过大楼,不理解地大喊大叫,这样过激的举动让医院的工作人员也非常害怕,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威胁行为。 因此在沟通无效后,医院人员直接认定他患有精神疾病,并不由分说的将他送往西北区的一家州立精神病院,在那里他被诊断出患有“精神病反应,未分类类型”。 这一关,就是31年。 这期间,他不是没有过反抗。据说他刚被送进去时,医院里的一名护士注意到他“英语说得很差,很难听懂。但听他说到过:‘这是个疯人院,我为什么在这里?’ 他还会用英文表达:“我,没有疯。” 但没有人再认真听他说话。 Patrick Murphy 是当时的库克县公共监护人,他在工作中发现了蔡绍华的病例,越看越觉得蹊跷。 在查看了蔡绍华的全部档案后,Patrick Murphy 认定这完全就是一场人为造成的事故,因此他开始了一场历史性的法庭斗争,帮助蔡绍华讨回公道。 据法庭记录显示,到 1970 年代后期,蔡绍华将地板当厕所用,经常脱光衣服,除了躺在地板上之外什么也不做。 是啊,一个正常人已经被关在疯人院20多年了,他怎么可能不疯! 另据文件显示,其实蔡绍华能流利地说台山话和粤语,但不幸的是,他的语言能力似乎被忽视了,或者被没有寻求中文翻译帮助的伊利诺伊州心理健康部忽视了。 此外,院方没有为他提供任何诊断、治疗、咨询,事实上,在他长达 31 年强制住院期间,没有工作人员或患者用他自己的语言与他交谈。 在Patrick Murphy为蔡绍华的自由辩护时,一位医生也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并写道: “从没有人跟他说过话,因为没有人知道他说的是什么汉语方言。目前没有办法记录他的精神病,也没有办法记录或排除智力低下。我发现这是一个非常不舒服和不幸的情况。我的印象是,在这段时间内让一个人住院,而没有人能够与他交流,这涉及到一个法律问题。” 该案件在当年因为过于离奇,引起了社会各方的关注。最终,在Patrick Murphy等好心人的努力下,官司打赢了! Patrick Murphy 宣布自己成为了蔡绍华的法定监护人,并向美国地方法院提起诉讼,指控该州侵犯了蔡绍华的公民权利。 1983 年 5 月,陪审团判给蔡绍华 40 万美元。Patrick Murphy 同意接受 205,000 美元以避免该州提出冗长的上诉。 在被关进精神病院31年后,蔡绍华重获自由,然而,失去的东西再也回不来了。一位年轻人背井离乡来到陌生的国度,还没来得及适应语言和环境,就强行跟熟悉的朋友分开,并被关进了精神病院,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个巨大的心理创伤,特别容易引发早期的精神疾病。 在重获自由后,经过全面评估,因为在他被监禁期间缺乏适当的诊断和治疗,蔡绍华此时表现出全面的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脑损伤和失语症,他的行为和认知能力仅有两三岁儿童的水平。 他患有严重的脑损伤,除了有限的词汇和短语外,他失去了说话的能力和与人正常交往的能力。几十年来,他被喂下了各种有毒高剂量精神药物,副作用巨大,让他失去了自理能力。 蔡绍华的精神分裂症状到底是完全由监禁造成的,还是他本人初到医院时已有征兆?因为出院时很多卷宗都记录不详,很多事情已经无从查证。 还有一种说法称他的精神衰退原本是由于一系列误诊造成的,而这些误诊可能已经被口译员清除了。 时间太过久远,这已经成了一笔糊涂账。但各种人为因素造成的痛苦是巨大的。蔡绍华和他的看护人每时每刻都面临着艰巨的挑战。Patrick Murphy 曾在一封邮件中写道,“每一位作证的心理健康专家,包括我们自己的,都认为,由于蔡绍华在被囚禁中发生的事情,他永远不能住在机构之外。现在(重获自由后)他已经五十多岁了,尝试任何新的东西都是不可能的。” 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其他组织、个人、家人或朋友愿意或能够承担照顾他的重担。 之后,公共监护人办公室联系了一对芝加哥夫妇,Peter Porr 和San O,看看他们是否能提供帮助后,事情迎来了转机。 这对夫妇在Uptown/Edgewater 地区经营着一个社区住宅,他们自愿提供帮助,并让蔡绍华和他们一起生活。 这对好心的夫妇在北百老汇 4707 号经营的社区住宅中,为他贴心的安顿了一个两居室,蔡绍华的生活终于步上了正轨。 Peter Porr、San O和蔡绍华
在这里,蔡绍华再次能够听到他熟悉的乡音,享受到他心心念念的中国菜肴,Peter Porr 和San O像家人一样无微不至的照顾,给他悲惨的人生,增添了难得的暖色。 Porr 说,蔡绍华不仅适应了他的新环境,而且多年来他恢复的也很不错。 “他是我们家的珍贵成员,他教会了我们很多东西,最重要的是,他告诉我们,他和其他人一样,有感情、欲望、和需要。他会感到高兴和兴奋、悲伤和沮丧。他会笑、会哭、开始有了表达欲。” “他身上有一种难得的善良和纯真,他有一种不可思议的交朋友的能力。” “我认为,我们将逐渐能够重新教他一些东西,让他不那么害怕这个世界,”Peter Porr 在蔡绍华搬进他们家后不久1983 年告诉论坛报,“这就是他应该待的地方。”
在接下来的 30 年里,蔡绍华成为了社区里备受喜爱的人物。 在闲暇时分,他喜欢开着“Oldsmobile”在城里兜风,特别喜欢参观唐人街。周末时,他喜欢开车带大家进行短途观光旅行,最远一次开到了加拿大新斯科舍省。 在一次去伊利诺伊州罗克福德的山丘旅行中,他还大声脱口而出,“Heem-a-laya San”(喜马拉雅山) 花了一些时间,Peter Porr 和San O最终能够带他去餐馆,在那里的大部分时间,他终于能够安静地吃饭,而不会像以前那样神经质。 蔡绍华对婴儿也非常的喜爱,每次只要看到母亲怀里的婴儿或婴儿车经过,他的脸上就会露出孩子般的笑容。 他还是古典粤剧以及1950年代和60年代老歌的粉丝,偶尔他还会哼歌。他曾经唱过“站在街角看着所有的女孩路过……”(1956 年音乐排行榜上的第 3 名),和“Que Sera Sera”(翻译为“What will be, will be”,在 1956 年也很有名)。 一次在市中心的街道上行走时,蔡绍华认出了Patrick Murphy ,并向他打招呼并握手。看着昔日被病痛折磨的蔡绍华变得开朗和健康,Patrick Murphy也是激动不已。 在Peter Porr 和San O 夫妇和许多其他员工和朋友的帮助下,蔡绍华幸福的度过了余生。 2014年8月16日,蔡绍华因中风,在家中去世,享年84岁。
在他走后,他所在的住宅被正式更名为 David Tom Settlement House,以纪念这位在异乡艰难度过一生的华裔老人,也警醒着后来人,希望这样与种族间误解有关的类似不公正现象,不要再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