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对耶鲁越来越失望?

s
sodaa
楼主 (北美华人网)
看到的故事,与大家分享
受访人:高文斌,1995年出生于山东省青岛市,2014年毕业于青岛二中,同年被美国耶鲁大学录取,目前学习意大利语专业,侧重宗教研究。2019年起在该校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图片本书作者林世钰(右)在纽约中央火车站采访高文斌。

(一)从上蹿下跳到日渐失望
我的留学经历和别人可能有点不一样。
2011年,我来美国住过两周,当时我是学校英文辩论队队员,来美国参加模拟联合国活动,在纽约和新泽西的普林斯顿大学都做了短暂停留,大开眼界。
我对美国的第一印象非常好,市容市貌比国内好,街道干净,绿化很好,人民友善,食品也很安全。当时国内路边摊卖的食品卫生很差,是不敢吃的,但美国路边卖的食物很干净,可以放心吃。光看表面,我当时觉得美国环境挺好的。
2014年,我被耶鲁录取了,只身来到美国。当时整个人处在一种特别沸腾的状态,困惑、叛逆、激动,各种心情夹杂在一起。说到青春期的叛逆,其实我很少在家庭意义上与父母对着干,我所说的“叛逆”是针对整个大环境:你即便是一个学生,也要学会说违心话,这让人感觉很不舒服。高中三年我很不爽,老想逃课。我父母都是知识分子,他们也觉得在国内念书没啥意思,就建议我出去。
我接到耶鲁的offer(录取通知)后很兴奋,心想,终于可以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了!
当年8月末,我只身赴美读书。飞机在纽约落地后,看着舷窗外的蓝天白云,我很兴奋,有种“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的感觉。我在普林斯顿朋友家住了一周,然后自己去了耶鲁所在的小镇New Heaven。
一开始,觉得耶鲁什么都好,同学,老师,图书馆,环境,各方面都很完美。回望当时的自己,特别上进,接近上蹿下跳的状态,而且课堂表现十分活跃,提很多问题(当然现在不是这样了),而且说话口无遮拦,说很多饱满的话。当时可能有新鲜感吧,看什么都好,现在不会是这样了,看问题比较客观,不再把美国理想化了。
这种盲目乐观的情绪大约持续了一年。到了第二年,最初欢快的情绪过去后,骨子里头中国的东西又出来了,逐渐感觉到了中美文化的差异,觉得美国人与人之间的界限感很强,人情淡薄。与我关系好的同学,要么是中国人,要么是别的国家来的,几乎没有美国人。
我对美国失望也好,焦虑也好,只是一种很宏观的感觉,觉得自己与这个国家有一定疏离感,而不是在具体事情上和谁有矛盾。
我其实更希望生活在北京上海这样的中国大城市,而不是陌生的纽约。我来美国留学,失去了在中国继续探索的机会。我喜欢读中国的古诗词和古典小说,虽然没有去过苏州,但会想象江南的样子。在中国古典文化里,我能找到自己的根,感觉很自如,虽然有时惆怅,有时愤怒。
而在美国,我觉得自己只是个过客,和这个国家没有本质的关系。虽然我的英文比一般人好,对美国历史文化的了解甚至比一般美国人还多,但依然感觉与这个国家不契合。理智上,我希望自己能做一个世界的人,但情感上真的很难做到,我骨子里头还是一个中国人。
到了耶鲁后,我基本是晚睡晚起,有时熬夜赶作业和论文,到凌晨一两点才睡。早上9点多上课,一般上三四个小时,晚上到图书馆自习。耶鲁的图书馆馆藏很丰富,这点让我很满意。第一年,我读了大量国内不容易看到的中文书,这些书对我触动很大,让我很困惑也更加有动力去探求历史的真相。
(二)给校长写信,痛陈耶鲁弊病
很多家长,特别是中国家长对美国藤校很迷信,把藤校理解为另一个时空,觉得藤校什么都好,孩子一旦上了藤校就万事无忧了。但以我个人的体会,藤校确实比其他学校多一些资源,毕竟它有钱有人脉嘛。但千万别把它过度理想化了!
刚考上耶鲁的时候,老实说我有点小得意,但我爸批评我,说不要觉得自己有多了不起,比你了不起的人多去了。我得意了一阵,很快就没有感觉了。(笑)我此后也尽量回避这个问题,与国内不认识的人聊天,尽量不说自己是耶鲁的,免得他们预设立场。
刚去耶鲁不久,我发现之前对耶鲁学生的两大预设都错了。第一,耶鲁学生没有我想象得那么用功;第二,他们也没有我想象得那么有社会责任感。所谓Make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让世界变得更好)绝不是大多数人的理想。对于很多耶鲁学生来说,party(派对)比academics(学业)更重要,酒吧经常人满为患,而图书馆冷冷清清。我在图书馆苦读的时候,身边经常空无一人。
而更要命的是,很多耶鲁学生出身优渥,对物质很不爱惜。走在耶鲁校园里,随处可见吃剩的食品。惊人的物质浪费完全和常春藤标榜的价值观背道而驰。而校方的很多做法助长了学生的豪奢之风。比如宿舍区的休息室装修得如同十八世纪的巴黎沙龙,地下室里的健身游乐设施一应俱全,耶鲁学生出行都有免费的专车接送,这种专车我就坐过好几回……对于我这种来自落后地区普通家庭的学生来说,耶鲁简直就是物质天堂。但是享受后我不禁自问:这一切真的有必要吗?我们是否占用了本来属于他人的资源?难道我们真的应该在非洲饿殍遍地的时候心安理得地享受这一切吗?
出于对耶鲁物质主义的忧虑,我给耶鲁校长Peter Salovey写了一封信。我提出耶鲁应该顺应环保主义的潮流,在校园里厉行节约,把钱花在刀刃上。校长几天后就给我回信了,信写得非常客气。而且他还特意通知我所在学院的院长Dean Hill,让她好好跟我谈一谈。这并不是要请我去“喝茶”的,而是让她介绍我去耶鲁的社会正义中心从事校园改革工作。我想这种奇遇在清华也不会发生吧。(笑)


我还写了篇杂文,反复批评耶鲁学生对社会的冷漠,对学业的怠惰和对自己精英身份的自大。但是,任何对美国消费主义稍有常识的人都会明白,耶鲁校园内令人发指的铺张浪费不过是美国社会一大顽疾的典型缩影。
说实话,以我在耶鲁的实际体会,我对耶鲁学生的整体能力是比较失望的,而且时间越长越失望。他们确实很优秀,但这种优秀是被规定的优秀,没有什么深度。他们可以把简历写得很漂亮,善于表现自己,善于在正确的时间和正确的地方做正确的事情,但用钱理群的话说,他们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或者如毛泽东所说的“孔学名高实秕糠”(笑),但实际上内在是很空虚的。这与美国文化有很大关系,美国的文化是由资本主导的,资本讲究流通和兑现,很难产生深层次的价值。我们中国人所看重的慎独、忠信等品质对他们来说没有什么意义,所有的东西必须是外在的、可见的才有意义。
高文斌为本书作者林世钰的新书分享会充当翻译。
我承认,美国大学有相对规范的操作,可以保证底线,极少出现学术造假的现象。他们确实对教学质量把控得比较好,很少出现丑闻。环境也相对宽松,给学生比较大的自由空间,只要不违法,基本想干啥都可以。但不能因此说明美国校园文化就有多好,学生素质就有多高,千万不要神话美国高等教育。
很多人非常推崇美国的主流文化,但我个人认为,美国的主流文化未必就是对的,它反智的特征很明显。比如你努力学习,但不会因此在同龄人当中赢得尊敬。相反,很多人认为知识越多越“反动”(笑)。
有意思的是,出于自卑和对中国大学的不满,中国很多知识人拼命吹捧西方大学,对西方教育预期过高。于是我们从小就知道哈佛图书馆凌晨四点灯火依然通明,可是后来才知道哈佛图书馆凌晨四点根本不开门。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反哺了一种病态的民族主义情结:原来他妈的常春藤也没什么了不起!“理想”破灭之后,转而将曾经的偶像变成发泄幻灭感的泄愤工具,就开始批判美国大学,这实在是今天中国很多民族主义者共同的话语方式。在崇洋与仇洋,自贬与自夸之间作剧烈的过山车运动,这种文化疟疾症说明了我们还是多么幼稚。
(三)两边“夹生”:土不土,洋不洋
留学5年,我的最深体会是,第一,留学确实苦。这里面学习的苦简直可以忽略不计。一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要想照应周全,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练习。而且很多事情根本是不可控的。比如恋爱,你只能控制你这一半。至于小偷、车祸、航班晚点等等,那更只有听天由命了。
第二,别太把自己当回事。我自己的精神气质一向是偏向紧张的,但是最近也在学着放松。我之前崇拜印光大师,当头悬一个“死”字,激励自己去做事。现在我赞成饶宗颐讲的话: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人放松了,心地宽了,很多事情就好办了。
当然这种“自在”不是仗势欺人无所顾忌,也不是宰予昼寝行尸走肉。人贵有自知之明,自知是自在的基础。对当代人来说,还包括对自己的家庭、阶层、教育背景的自觉,对背景不同的人报有同情心和同理心。
一些中国媒体经常报道中国留学生泡夜店、飙车、生活奢靡,给人感觉留学生都很坏。其实这与他们不了解美国文化、心存偏见有很大关系。就我观察,中国留学生整体风貌还是比较保守,学习还是比较努力的。而且大部分留学生都知道,异国生存压力很大,如果你有犯罪记录,立刻要被遣返的,所以一般不敢干太出格的事。去夜店在欧美文化中是一种正常的社交方式,几乎所有年轻人都去夜店。另外,吸大麻在美国一些州是合法的,用社交软件“约炮”也是美国主流文化的一部分,不是媒体报道得那么可怕。
中国的主流文化是鼓励学生好好学习,但美国的主流文化刚好相反。所以,中国留学生被那些不了解美国文化的中国媒体一丑化,给人感觉他们普遍有问题,这是一种偏见。我所知道的一些报道北美留学生生活的自媒体很没有节操,基本都在说假话。比如某自媒体,经常报道假新闻。美国总统大选的时候,他们发的那篇希拉里有恋童癖的稿子,就是从美国一个极右的网站翻译过来的。这种信息在美国都没有几个心智正常的人会关注,他们为了求爆款,翻译过来制造严重的信息污染。
在美国这些年,还有一个很深的体会:美国主流文化对亚裔不是特别友好,这种歧视是隐蔽的,但你能感觉到。从人的特性来说,美国人和亚洲人是有很大差异的,美国人与人交往很自然,很热情,很外向,但亚洲人待人接物是含蓄内敛的。孔子曾经说过“狂”和“狷”,但这里的“狂狷”是对儒家文明的反叛,与美国人的率性是不一样的。美国的身体文化对亚裔也是不友好和不利的,比如美国人对健身很狂热,gym culture(健身房文化)非常流行,如果一个男性没练出六块腹肌,在很多女生眼里是毫无魅力可言的。但亚洲人并不这么认为,我们觉得一个人去健身房只是正常健身,而不是非要在里面泡三四个小时,直到练出一身肌肉。
我本人没有经历过明显的歧视,从学业角度上说,如果我用功,没有什么障碍。但进入个人层面时会有一些困扰。每个人都希望别人欣赏自己,但是美国主流文化对亚裔男性尤其不友好,这对很多亚裔男生造成困扰。一次,我与一个美国女生谈话,能明显感觉到我在她眼里是没有任何吸引力的,这很让我受伤。这是美国主流文化对亚裔男性的普遍偏见导致的。
但美国文化对亚裔女性比较友好,看我身边,很多亚裔女生进入跨族裔婚恋比男生容易。但据我观察,很多美国人与亚裔女性交往,有的可能是真正喜欢东方文化,但有的对亚裔女性怀着一种情色的想象,交往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求。可能很少有亚裔女性意识到这一点。
美国的主流文化就是反智,如果说一个人越有知识越值得尊重,大家并不认同。他们认为社交广泛、体育水平高的人才有魅力。
在美国,比较左的高校,骂政府是政治正确,有时是乱骂、瞎骂,它只是痉挛式的自我厌恶。比如他们认为吸大麻是张扬个人主义,抨击美国政府的禁毒政策。但在我看来,大麻也是被资本定义的,你吸大麻醉生梦死并不能说明你多么先锋,只能说明你愿意乖乖地给大麻贩子送钱(笑)。
什么是真正的有个性?我认为是有独立的思想。但周围的同学思想都差不多,基本一个标准,所以有时候美国挺让我失望的。
在美国遇到问题,与中国人交流也未必有人理解你。这不是一个特别好的时代,在大陆成长起来的人有另一套偏见,有时我觉得莫名其妙。我曾经与一个从大陆来的女生出去玩过两三次,她在纽约读研究生。像她这样的留学生基本上只与中国人呆在一起,与外界是隔离的,这更强化了中国人不好的社交习惯。
她朋友到她所住的公寓吃火锅,几乎天天如此,一次玩五六个小时。他们管这个叫“约局”。一次我看不惯,就说了一句:天天玩这些有啥意思嘛?她很生气,说我不应该批评她的闺蜜。我说这只是我的个人观感,不是批评。她不高兴,此后七八天对我采取社交冷暴力,发信息不回,打电话不接。过了很长时间,我才知道怎么回事,心里不太能接受。可能我在美国呆的时间比较长,一定程度上受到美国文化的影响,觉得大家都可以批评别人,被批评的一方不应该有这样激烈的反应。
我和父母交流,他们说中国式谈恋爱就是这样,女生可以耍情绪,可以不讲理,必须男生去哄。我不明白,是人都得讲理,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这是最基本的,为什么中国女生就有不讲理的特权呢?反正我搞不懂中国女生的心理。我现在对自己的评价是,土不土,洋不洋,两边都夹生。(笑)
(四)美国再好,也找不到自己的根
高文斌(右一)与朋友聚会。
留学这些年,有时看微信朋友圈,小学同学后来的人生轨迹各不相同。有的南下打工,有的留在家乡早早结婚生子。我看到他们的消息就会想,人生有那么多条路,谁敢说自己走的那条路就一定是对的呢?那些人即便走的不是和我同一条路,但他们有自己的快乐,比如说当丈夫和当父亲的快乐,或者留在家乡照顾父母享受天伦之乐。每个人都愿意相信自己的道路是必然的,会找很多证据证明自己的选择是对的,这是由人的自由意志决定的。但我认为,很多时候人选择一条道路,是在某个重要关口由一个外力推动而成的。一半是必然,一半是偶然。我也曾经尝试走另一条道路,但不可能。
硕士毕业后,我想继续读博士,然后看是否可以去哪个大学教书,当学者。我希望自己将来可以译著,把一些好的作品介绍到中国去。暂时还是先留在美国吧,在中国现行体制下,喜欢思考的人会很痛苦的。我天性不善逢迎,回国估计要受很多苦。但是在遥远的将来,还是想回国的。

美国再好,也找不到自己的根。

 

🔥 最新回帖

墨西哥辣椒
202 楼
yale 商法可以去,其他都是智商税。
birdffly 发表于 2022-08-22 22:25

和耶鲁没关系吧
这个男生到任何地方都郁闷
墨西哥辣椒
201 楼
AGREE
他做宗教研究,卻沒有理解宗教大愛的包容含義, 還是停留在文字層面.
自己對自己不接納認可,無論到哪裡看到都是問題.
指責和批評的初衷應該是基於想要幫助, 如果自己不知道該做什麼, 那就成了尋找天堂無力的牢騷.

singingIris 发表于 2022-08-22 23:00

不喜欢这种男生
s
singingIris
200 楼
这个人不是对耶鲁失望,他本是想找到一个完美理想国,但现实告诉他那样的地方不存在。他失望之余只能投射到耶鲁身上。
你看他写美国也很多问题,但说到国内,又是不了解美国,问题也一堆。总之就是哪里都不好。
理想国不存在难道是新闻吗?他没有那么特殊,必须有个完美地方才配得上他。
saynomore 发表于 2022-08-21 21:29

AGREE
他做宗教研究,卻沒有理解宗教大愛的包容含義, 還是停留在文字層面.
自己對自己不接納認可,無論到哪裡看到都是問題.
指責和批評的初衷應該是基於想要幫助, 如果自己不知道該做什麼, 那就成了尋找天堂無力的牢騷.
a
archerzhao
199 楼

问题是 欧美社会是关系社会.
你说亚洲男生到哪里拉关系?
佩罗西那样的女生, 年轻的时候那么美丽, 家庭富有 , 社会关系当然多了, 亚洲男生怎么和她比?

edeka 发表于 2022-08-22 13:17

所有社会都是关系社会,只是表现形式差异。 男性是一种地盘动物,即使到了别的社会都有我要做主的潜意识。这也是为什么女性更容易融入的一个原因。 这位小哥得及时调整心态,做点实际的事情,宗教读下去不乐观。
b
birdffly
198 楼
yale 商法可以去,其他都是智商税。

 

🛋️ 沙发板凳

N
NeweTowne
T5迟早变T3
b
boxwood

.
L
Laughaway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
T
TitanicZz
翻到最后一句很感慨: 美国再好,也找不到自己的根
问题是,美国也不咋样啊
x
xiaoywz
作者这种人就不应该出国。
w
wudadan
翻到最后一句很感慨: 美国再好,也找不到自己的根
问题是,美国也不咋样啊
TitanicZz 发表于 2022-08-21 21:22

如果说完这话,买张机票回国,还值得感慨一下 但是前面说了,还是要留在美国,这就很矫情了
特立独行的猫
写得不错
s
saynomore
这个人不是对耶鲁失望,他本是想找到一个完美理想国,但现实告诉他那样的地方不存在。他失望之余只能投射到耶鲁身上。
你看他写美国也很多问题,但说到国内,又是不了解美国,问题也一堆。总之就是哪里都不好。
理想国不存在难道是新闻吗?他没有那么特殊,必须有个完美地方才配得上他。
1
180maidenlane
看他这张脸,二十几岁像五十几的,我一个亚裔女性,也会觉得他魅力全无啊。和人种无关。 亚裔男性hot的没有白人多,但是还是有的啊。
s
shaohuacrystal
看他这张脸,二十几岁像五十几的,我一个亚裔女性,也会觉得他魅力全无啊。和人种无关。 亚裔男性hot的没有白人多,但是还是有的啊。
180maidenlane 发表于 2022-08-21 21:29

re
a
apple-bee
作者这种人就不应该出国。
xiaoywz 发表于 2022-08-21 21:22

没出国前谁也不知道哪种人应该或者不应该出国吧,有了经历有了比较,可以留下也可以回去。我倒是觉得有条件的话,年轻人可以出国看看
m
manduka
作者这种人就不应该出国。
xiaoywz 发表于 2022-08-21 21:22

作者简介:林世钰,福建土产,但有北方性情。读过中文、新闻、法律三个专业,从事过公务员、记者、教师等职业。2013年起旅美,写作,读书,当家庭煮妇。喜欢旅行、摄影、逛跳蚤市场、收集手工艺品。钟情口述实录,2016年出版《美国岁月:华裔移民口述实录》。

家庭主妇的见识而已
N
NataliePortman
这个人本身也没什么深刻的思想啊,就是把美国当理想国然后破灭了呗 看到批评女性朋友火锅局那里笑了,人家爱组火锅局关他什么事啊。年龄不大倒爹味十足
b
bud
在耶鲁学意大利语偏宗教专业,听上去很偏门。除非对早期宗教很热衷,那也应该学希伯来亚兰拉丁语。 耶鲁出自教会大学,但早已世俗化了,还不如去人大马列主义专业。感觉上是为回国铺路。
b
bluecrab
年轻人的心里想法,只对同龄人和更年轻的人有用,涉及到个人选择,一些老年人看了只能讽刺骂娘。
D
DDee
耶鲁这是录取错人了。他根本应该上北大。

boxwood 发表于 2022-08-21 21:20

他很可能考不上北大
扛麦郎
很正常啊,留学生之间肯定有相互比较,有做得相对好点的,就有相对不那么好的。最后不那么好的没办法留下来,只能回去了。你猜他回去以后会说是自己的问题,还是美国的问题?
A
Allendfijos
各人有各人的想法,我们理性评价
1
180maidenlane
作者简介:林世钰,福建土产,但有北方性情。读过中文、新闻、法律三个专业,从事过公务员、记者、教师等职业。2013年起旅美,写作,读书,当家庭煮妇。喜欢旅行、摄影、逛跳蚤市场、收集手工艺品。钟情口述实录,2016年出版《美国岁月:华裔移民口述实录》。

家庭主妇的见识而已
manduka 发表于 2022-08-21 21:35

家庭主妇比上班族妈妈有主见的多了去了。关键他们不用辛苦谋生,有很多时间用来思考。 也就不到100年前,之前的女性都是家庭主妇,人类祖祖辈辈也是她们这些“没见识”的人养育出来的。没有她们,也没有今天这个世界。
w
wenhaoduoduo
是这位吗? https://www.linkedin.com/in/wenbin-gao-335614116
f
firstautumn
研究生同学有个来自Yale的犹太人,超级能说,可是说了一堆之后都忘了他说什么,完全废话。
c
claireliu
我觉得写的挺好的,本来就没有什么地方是完美的。这种心里落差很多人都有。但是也是毫无新意就是了。
e
eragshs
文科生老是这样,思想又多又潮,干事p用没有
h
hshshshs
文科生老是这样,思想又多又潮,干事p用没有
eragshs 发表于 2022-08-21 22:05

还喜欢自我感动,今天这主义,明天那思想的,后天再弄出一百个性别来,反正总是有理。
Z
ZHC
人又不是植物,怎么会有根?
b
baobao557
他要是码工的话,估计对美国牢骚没那么大。他去耶鲁读书固然是看着光鲜荣耀,但是他所读的专业来说,将来在美国的出路很小,估计挣钱工作很不容易,就算回国也没有多少发展前景。本身他选得冷门文社科,家里又不是有矿,在现在那么浮躁的物质社会,不能安于清贫平淡,就会很痛苦,但是又因为自己有耶鲁的光环,又不甘心,老觉得生不逢时吧。藤校冷门文社科,那都是家里特别有钱的不愁衣食的二代们去消磨时间的
b
baobao557
家庭主妇比上班族妈妈有主见的多了去了。关键他们不用辛苦谋生,有很多时间用来思考。 也就不到100年前,之前的女性都是家庭主妇,人类祖祖辈辈也是她们这些“没见识”的人养育出来的。没有她们,也没有今天这个世界。
180maidenlane 发表于 2022-08-21 21:45

100年前的有见识的家庭主妇,其实相当于现在的ceo,至少是部门director。那时候的当家主母,管理少则几十大则上百的奴仆佣人,每天在家里上班管理各种大家族的运作,设计各种收支统计,统筹安排预算。
l
llily
他要是码工的话,估计对美国牢骚没那么大。他去耶鲁读书固然是看着光鲜荣耀,但是他所读的专业来说,将来在美国的出路很小,估计挣钱工作很不容易,就算回国也没有多少发展前景。本身他选得冷门文社科,家里又不是有矿,在现在那么浮躁的物质社会,不能安于清贫平淡,就会很痛苦,但是又因为自己有耶鲁的光环,又不甘心,老觉得生不逢时吧。藤校冷门文社科,那都是家里特别有钱的不愁衣食的二代们去消磨时间的
baobao557 发表于 2022-08-21 22:13

Exactly
c
crystal1108
回复 21楼180maidenlane的帖子
你也知道那是100年前,那会都是家庭主妇,哪有上班妈妈,能跟现在比吗?社会是在进步的,女性能参加工作是多少人多少年努力斗争的结果,还拿100年前来说事就没意思了。现代社会见识可不是在家想想就有的,谋生是辛苦,但是在职场里面摸爬滚打积累的知识经验人脉以及对个性的磨炼都是增长见识的一部分。
c
cafe1123
看到的故事,与大家分享
受访人:高文斌,1995年出生于山东省青岛市,2014年毕业于青岛二中,同年被美国耶鲁大学录取,目前学习意大利语专业,侧重宗教研究。2019年起在该校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图片本书作者林世钰(右)在纽约中央火车站采访高文斌。

(一)从上蹿下跳到日渐失望
我的留学经历和别人可能有点不一样。
2011年,我来美国住过两周,当时我是学校英文辩论队队员,来美国参加模拟联合国活动,在纽约和新泽西的普林斯顿大学都做了短暂停留,大开眼界。
我对美国的第一印象非常好,市容市貌比国内好,街道干净,绿化很好,人民友善,食品也很安全。当时国内路边摊卖的食品卫生很差,是不敢吃的,但美国路边卖的食物很干净,可以放心吃。光看表面,我当时觉得美国环境挺好的。
2014年,我被耶鲁录取了,只身来到美国。当时整个人处在一种特别沸腾的状态,困惑、叛逆、激动,各种心情夹杂在一起。说到青春期的叛逆,其实我很少在家庭意义上与父母对着干,我所说的“叛逆”是针对整个大环境:你即便是一个学生,也要学会说违心话,这让人感觉很不舒服。高中三年我很不爽,老想逃课。我父母都是知识分子,他们也觉得在国内念书没啥意思,就建议我出去。
我接到耶鲁的offer(录取通知)后很兴奋,心想,终于可以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了!
当年8月末,我只身赴美读书。飞机在纽约落地后,看着舷窗外的蓝天白云,我很兴奋,有种“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的感觉。我在普林斯顿朋友家住了一周,然后自己去了耶鲁所在的小镇New Heaven。
一开始,觉得耶鲁什么都好,同学,老师,图书馆,环境,各方面都很完美。回望当时的自己,特别上进,接近上蹿下跳的状态,而且课堂表现十分活跃,提很多问题(当然现在不是这样了),而且说话口无遮拦,说很多饱满的话。当时可能有新鲜感吧,看什么都好,现在不会是这样了,看问题比较客观,不再把美国理想化了。
这种盲目乐观的情绪大约持续了一年。到了第二年,最初欢快的情绪过去后,骨子里头中国的东西又出来了,逐渐感觉到了中美文化的差异,觉得美国人与人之间的界限感很强,人情淡薄。与我关系好的同学,要么是中国人,要么是别的国家来的,几乎没有美国人。
我对美国失望也好,焦虑也好,只是一种很宏观的感觉,觉得自己与这个国家有一定疏离感,而不是在具体事情上和谁有矛盾。
我其实更希望生活在北京上海这样的中国大城市,而不是陌生的纽约。我来美国留学,失去了在中国继续探索的机会。我喜欢读中国的古诗词和古典小说,虽然没有去过苏州,但会想象江南的样子。在中国古典文化里,我能找到自己的根,感觉很自如,虽然有时惆怅,有时愤怒。
而在美国,我觉得自己只是个过客,和这个国家没有本质的关系。虽然我的英文比一般人好,对美国历史文化的了解甚至比一般美国人还多,但依然感觉与这个国家不契合。理智上,我希望自己能做一个世界的人,但情感上真的很难做到,我骨子里头还是一个中国人。
到了耶鲁后,我基本是晚睡晚起,有时熬夜赶作业和论文,到凌晨一两点才睡。早上9点多上课,一般上三四个小时,晚上到图书馆自习。耶鲁的图书馆馆藏很丰富,这点让我很满意。第一年,我读了大量国内不容易看到的中文书,这些书对我触动很大,让我很困惑也更加有动力去探求历史的真相。
(二)给校长写信,痛陈耶鲁弊病
很多家长,特别是中国家长对美国藤校很迷信,把藤校理解为另一个时空,觉得藤校什么都好,孩子一旦上了藤校就万事无忧了。但以我个人的体会,藤校确实比其他学校多一些资源,毕竟它有钱有人脉嘛。但千万别把它过度理想化了!
刚考上耶鲁的时候,老实说我有点小得意,但我爸批评我,说不要觉得自己有多了不起,比你了不起的人多去了。我得意了一阵,很快就没有感觉了。(笑)我此后也尽量回避这个问题,与国内不认识的人聊天,尽量不说自己是耶鲁的,免得他们预设立场。
刚去耶鲁不久,我发现之前对耶鲁学生的两大预设都错了。第一,耶鲁学生没有我想象得那么用功;第二,他们也没有我想象得那么有社会责任感。所谓Make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让世界变得更好)绝不是大多数人的理想。对于很多耶鲁学生来说,party(派对)比academics(学业)更重要,酒吧经常人满为患,而图书馆冷冷清清。我在图书馆苦读的时候,身边经常空无一人。
而更要命的是,很多耶鲁学生出身优渥,对物质很不爱惜。走在耶鲁校园里,随处可见吃剩的食品。惊人的物质浪费完全和常春藤标榜的价值观背道而驰。而校方的很多做法助长了学生的豪奢之风。比如宿舍区的休息室装修得如同十八世纪的巴黎沙龙,地下室里的健身游乐设施一应俱全,耶鲁学生出行都有免费的专车接送,这种专车我就坐过好几回……对于我这种来自落后地区普通家庭的学生来说,耶鲁简直就是物质天堂。但是享受后我不禁自问:这一切真的有必要吗?我们是否占用了本来属于他人的资源?难道我们真的应该在非洲饿殍遍地的时候心安理得地享受这一切吗?
出于对耶鲁物质主义的忧虑,我给耶鲁校长Peter Salovey写了一封信。我提出耶鲁应该顺应环保主义的潮流,在校园里厉行节约,把钱花在刀刃上。校长几天后就给我回信了,信写得非常客气。而且他还特意通知我所在学院的院长Dean Hill,让她好好跟我谈一谈。这并不是要请我去“喝茶”的,而是让她介绍我去耶鲁的社会正义中心从事校园改革工作。我想这种奇遇在清华也不会发生吧。(笑)


我还写了篇杂文,反复批评耶鲁学生对社会的冷漠,对学业的怠惰和对自己精英身份的自大。但是,任何对美国消费主义稍有常识的人都会明白,耶鲁校园内令人发指的铺张浪费不过是美国社会一大顽疾的典型缩影。
说实话,以我在耶鲁的实际体会,我对耶鲁学生的整体能力是比较失望的,而且时间越长越失望。他们确实很优秀,但这种优秀是被规定的优秀,没有什么深度。他们可以把简历写得很漂亮,善于表现自己,善于在正确的时间和正确的地方做正确的事情,但用钱理群的话说,他们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或者如毛泽东所说的“孔学名高实秕糠”(笑),但实际上内在是很空虚的。这与美国文化有很大关系,美国的文化是由资本主导的,资本讲究流通和兑现,很难产生深层次的价值。我们中国人所看重的慎独、忠信等品质对他们来说没有什么意义,所有的东西必须是外在的、可见的才有意义。
高文斌为本书作者林世钰的新书分享会充当翻译。
我承认,美国大学有相对规范的操作,可以保证底线,极少出现学术造假的现象。他们确实对教学质量把控得比较好,很少出现丑闻。环境也相对宽松,给学生比较大的自由空间,只要不违法,基本想干啥都可以。但不能因此说明美国校园文化就有多好,学生素质就有多高,千万不要神话美国高等教育。
很多人非常推崇美国的主流文化,但我个人认为,美国的主流文化未必就是对的,它反智的特征很明显。比如你努力学习,但不会因此在同龄人当中赢得尊敬。相反,很多人认为知识越多越“反动”(笑)。
有意思的是,出于自卑和对中国大学的不满,中国很多知识人拼命吹捧西方大学,对西方教育预期过高。于是我们从小就知道哈佛图书馆凌晨四点灯火依然通明,可是后来才知道哈佛图书馆凌晨四点根本不开门。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反哺了一种病态的民族主义情结:原来他妈的常春藤也没什么了不起!“理想”破灭之后,转而将曾经的偶像变成发泄幻灭感的泄愤工具,就开始批判美国大学,这实在是今天中国很多民族主义者共同的话语方式。在崇洋与仇洋,自贬与自夸之间作剧烈的过山车运动,这种文化疟疾症说明了我们还是多么幼稚。
(三)两边“夹生”:土不土,洋不洋
留学5年,我的最深体会是,第一,留学确实苦。这里面学习的苦简直可以忽略不计。一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要想照应周全,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练习。而且很多事情根本是不可控的。比如恋爱,你只能控制你这一半。至于小偷、车祸、航班晚点等等,那更只有听天由命了。
第二,别太把自己当回事。我自己的精神气质一向是偏向紧张的,但是最近也在学着放松。我之前崇拜印光大师,当头悬一个“死”字,激励自己去做事。现在我赞成饶宗颐讲的话: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人放松了,心地宽了,很多事情就好办了。
当然这种“自在”不是仗势欺人无所顾忌,也不是宰予昼寝行尸走肉。人贵有自知之明,自知是自在的基础。对当代人来说,还包括对自己的家庭、阶层、教育背景的自觉,对背景不同的人报有同情心和同理心。
一些中国媒体经常报道中国留学生泡夜店、飙车、生活奢靡,给人感觉留学生都很坏。其实这与他们不了解美国文化、心存偏见有很大关系。就我观察,中国留学生整体风貌还是比较保守,学习还是比较努力的。而且大部分留学生都知道,异国生存压力很大,如果你有犯罪记录,立刻要被遣返的,所以一般不敢干太出格的事。去夜店在欧美文化中是一种正常的社交方式,几乎所有年轻人都去夜店。另外,吸大麻在美国一些州是合法的,用社交软件“约炮”也是美国主流文化的一部分,不是媒体报道得那么可怕。
中国的主流文化是鼓励学生好好学习,但美国的主流文化刚好相反。所以,中国留学生被那些不了解美国文化的中国媒体一丑化,给人感觉他们普遍有问题,这是一种偏见。我所知道的一些报道北美留学生生活的自媒体很没有节操,基本都在说假话。比如某自媒体,经常报道假新闻。美国总统大选的时候,他们发的那篇希拉里有恋童癖的稿子,就是从美国一个极右的网站翻译过来的。这种信息在美国都没有几个心智正常的人会关注,他们为了求爆款,翻译过来制造严重的信息污染。
在美国这些年,还有一个很深的体会:美国主流文化对亚裔不是特别友好,这种歧视是隐蔽的,但你能感觉到。从人的特性来说,美国人和亚洲人是有很大差异的,美国人与人交往很自然,很热情,很外向,但亚洲人待人接物是含蓄内敛的。孔子曾经说过“狂”和“狷”,但这里的“狂狷”是对儒家文明的反叛,与美国人的率性是不一样的。美国的身体文化对亚裔也是不友好和不利的,比如美国人对健身很狂热,gym culture(健身房文化)非常流行,如果一个男性没练出六块腹肌,在很多女生眼里是毫无魅力可言的。但亚洲人并不这么认为,我们觉得一个人去健身房只是正常健身,而不是非要在里面泡三四个小时,直到练出一身肌肉。
我本人没有经历过明显的歧视,从学业角度上说,如果我用功,没有什么障碍。但进入个人层面时会有一些困扰。每个人都希望别人欣赏自己,但是美国主流文化对亚裔男性尤其不友好,这对很多亚裔男生造成困扰。一次,我与一个美国女生谈话,能明显感觉到我在她眼里是没有任何吸引力的,这很让我受伤。这是美国主流文化对亚裔男性的普遍偏见导致的。
但美国文化对亚裔女性比较友好,看我身边,很多亚裔女生进入跨族裔婚恋比男生容易。但据我观察,很多美国人与亚裔女性交往,有的可能是真正喜欢东方文化,但有的对亚裔女性怀着一种情色的想象,交往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求。可能很少有亚裔女性意识到这一点。
美国的主流文化就是反智,如果说一个人越有知识越值得尊重,大家并不认同。他们认为社交广泛、体育水平高的人才有魅力。
在美国,比较左的高校,骂政府是政治正确,有时是乱骂、瞎骂,它只是痉挛式的自我厌恶。比如他们认为吸大麻是张扬个人主义,抨击美国政府的禁毒政策。但在我看来,大麻也是被资本定义的,你吸大麻醉生梦死并不能说明你多么先锋,只能说明你愿意乖乖地给大麻贩子送钱(笑)。
什么是真正的有个性?我认为是有独立的思想。但周围的同学思想都差不多,基本一个标准,所以有时候美国挺让我失望的。
在美国遇到问题,与中国人交流也未必有人理解你。这不是一个特别好的时代,在大陆成长起来的人有另一套偏见,有时我觉得莫名其妙。我曾经与一个从大陆来的女生出去玩过两三次,她在纽约读研究生。像她这样的留学生基本上只与中国人呆在一起,与外界是隔离的,这更强化了中国人不好的社交习惯。
她朋友到她所住的公寓吃火锅,几乎天天如此,一次玩五六个小时。他们管这个叫“约局”。一次我看不惯,就说了一句:天天玩这些有啥意思嘛?她很生气,说我不应该批评她的闺蜜。我说这只是我的个人观感,不是批评。她不高兴,此后七八天对我采取社交冷暴力,发信息不回,打电话不接。过了很长时间,我才知道怎么回事,心里不太能接受。可能我在美国呆的时间比较长,一定程度上受到美国文化的影响,觉得大家都可以批评别人,被批评的一方不应该有这样激烈的反应。
我和父母交流,他们说中国式谈恋爱就是这样,女生可以耍情绪,可以不讲理,必须男生去哄。我不明白,是人都得讲理,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这是最基本的,为什么中国女生就有不讲理的特权呢?反正我搞不懂中国女生的心理。我现在对自己的评价是,土不土,洋不洋,两边都夹生。(笑)
(四)美国再好,也找不到自己的根
高文斌(右一)与朋友聚会。
留学这些年,有时看微信朋友圈,小学同学后来的人生轨迹各不相同。有的南下打工,有的留在家乡早早结婚生子。我看到他们的消息就会想,人生有那么多条路,谁敢说自己走的那条路就一定是对的呢?那些人即便走的不是和我同一条路,但他们有自己的快乐,比如说当丈夫和当父亲的快乐,或者留在家乡照顾父母享受天伦之乐。每个人都愿意相信自己的道路是必然的,会找很多证据证明自己的选择是对的,这是由人的自由意志决定的。但我认为,很多时候人选择一条道路,是在某个重要关口由一个外力推动而成的。一半是必然,一半是偶然。我也曾经尝试走另一条道路,但不可能。
硕士毕业后,我想继续读博士,然后看是否可以去哪个大学教书,当学者。我希望自己将来可以译著,把一些好的作品介绍到中国去。暂时还是先留在美国吧,在中国现行体制下,喜欢思考的人会很痛苦的。我天性不善逢迎,回国估计要受很多苦。但是在遥远的将来,还是想回国的。

美国再好,也找不到自己的根。
sodaa 发表于 2022-08-21 21:13

也认识一些华人二代上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的,都是相当低调,没有人太当一回事。
墨西哥辣椒
为啥 去美国 学习 意大利语
干脆 去 越南 学习 德语文学?
千渔千寻
回复 33楼墨西哥辣椒的帖子
耶鲁大学白人学生就是你们虚伪欧美白左的写照。

系统提示:若遇到视频无法播放请点击下方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embed/bHzNFQXTUOQ?showinfo=0
b
bluecrab
这就是个年龄鉴定贴,还愿意去思考反思的人至少脑子还是open 年轻的。
r
redcy
典型的书呆子发牢骚
千渔千寻
回复 35楼bluecrab的帖子
属实。
我小时候,就对欧美社会有深深地疑美情结,倒不是因为共产党的反帝反资教育。当年能搞到法轮功的材料,当时李洪志已经移民美国了,在讲法材料里面有一句话,让我深深牢记至今。
“欧美社会在表面的文明外衣下面,甚至没有人伦”。
j
jianiao96
如果说完这话,买张机票回国,还值得感慨一下 但是前面说了,还是要留在美国,这就很矫情了

wudadan 发表于 2022-08-21 21:24

你觉得矫情 是你太肤浅 我觉得 他说出大多数 留美中国人的心声
l
ljj1218
和我一个高中的,突然觉着我们高中还挺盛产这种文人的,可能再过个几年社会打磨一下就没这么矫情了,有没有吸引力真的看长相和谈吐,这个不能怨别人。
f
flipping
我家的传统是天天看新闻联播。所以我来美国是带着“我不入地狱 谁入地狱”的的勇气来的。来了以后发现人间炼狱没想象的可怕,就留下来了。
t
tubage
耶鲁在的城市是 new haven 不是 new heaven
平心静气
mark~~
b
bear2012
他读的什么鬼专业啊,靠这个能在美国找到工作?
小青龙
本来不就是过客,还又焦虑又失望的,学完就回去就好了嘛。什么英文比别人好,历史文化比美国人还知道的多,不都是书本知识,又不是在美国长大的,本来也不是自己的文化呀。就是一个take it for granted的理想主义者,不满意现状却又要找根也是莫明其妙
上下九
个人形象欠缺魅力,首先他应该摘掉眼镜戴隐形,健身练起来,不需要六块腹肌但需要肩宽挺胸,现在的形象的确是一言难尽的
墨西哥辣椒
他读的什么鬼专业啊,靠这个能在美国找到工作?
bear2012 发表于 2022-08-22 00:44

可以教 美国人意大利语
千渔千寻
回复 45楼小青龙的帖子
有人来美国读书是上大学,有些人来美国读书是被大学上了。估计父母也是老将那类型的,盲目崇拜西方,以为读个藤校垃圾专业出来都能成人上人。

墨西哥辣椒
回复 45楼小青龙的帖子
有人来美国读书是上大学,有些人来美国读书是被大学上了。估计父母也是老将那类型的,盲目崇拜西方,以为读个藤校垃圾专业出来都能成人上人。


千渔千寻 发表于 2022-08-22 00:57

不如读个 职业学校
学门手艺
墨西哥辣椒
回复 45楼小青龙的帖子
有人来美国读书是上大学,有些人来美国读书是被大学上了。估计父母也是老将那类型的,盲目崇拜西方,以为读个藤校垃圾专业出来都能成人上人。


千渔千寻 发表于 2022-08-22 00:57

欧洲这里 很多工匠 巧夺天工
美国和中国 没人 学习 工匠 , 缺少 精工雕刻的技能
a
anotherdoor
看完有点想笑。应该是个自认为很有思想很有深度的“少年”,离开高中封闭的环境之后被现实打了一棒子。社会责任感到最后抱怨的也还是找女朋友如何费劲。他这些问题换了哪国都无解。
l
llwwy
很显老呀
S
Stella
95年的?看着像75年的
w
whatif9999
还是挺肤浅的。他还是不了解美国虽然表面上大众文化反智但却是精英治国的;表面社会虽然追名逐利,但是支持infrastructure的是宪政和宗教。
m
mermaidyuu
“一次,我与一个美国女生谈话,能明显感觉到我在她眼里是没有任何吸引力的,这很让我受伤,” 很受伤,很受伤。。。
夕梨本梨
这人好别扭,在中国觉得没自由,到了美国又要对别人指指点点。
z
zoelee
一次,我与一个美国女生谈话,能明显感觉到我在她眼里是没有任何吸引力的,这很让我受伤。这是美国主流文化对亚裔男性的普遍偏见导致的。
这话归因有问题。怎么知道不是因为对他个人没兴趣?还是人家有男朋友不愿意跟他多说?也可能他吃了大蒜?可能性太多了,作者武断地归因为歧视亚裔男性。还要读博士,逻辑这么明显的漏洞怎么写论文?
m
mermaidyuu
一次,我与一个美国女生谈话,能明显感觉到我在她眼里是没有任何吸引力的,这很让我受伤。这是美国主流文化对亚裔男性的普遍偏见导致的。
这话归因有问题。怎么知道不是因为对他个人没兴趣?还是人家有男朋友不愿意跟他多说?也可能他吃了大蒜?可能性太多了,作者武断地归因为歧视亚裔男性。还要读博士,逻辑这么明显的漏洞怎么写论文?
zoelee 发表于 2022-08-22 01:16

我们握个手
c
cacyeon
他要是码工的话,估计对美国牢骚没那么大。他去耶鲁读书固然是看着光鲜荣耀,但是他所读的专业来说,将来在美国的出路很小,估计挣钱工作很不容易,就算回国也没有多少发展前景。本身他选得冷门文社科,家里又不是有矿,在现在那么浮躁的物质社会,不能安于清贫平淡,就会很痛苦,但是又因为自己有耶鲁的光环,又不甘心,老觉得生不逢时吧。藤校冷门文社科,那都是家里特别有钱的不愁衣食的二代们去消磨时间的
baobao557 发表于 2022-08-21 22:13

真想找工作读完本科再读一个法律/mba就是了。
l
lizissmiling
看他这张脸,二十几岁像五十几的,我一个亚裔女性,也会觉得他魅力全无啊。和人种无关。 亚裔男性hot的没有白人多,但是还是有的啊。
180maidenlane 发表于 2022-08-21 21:29

真的,别说米国人觉得亚男没吸引力了,呵呵,笑死了,基本盘在那摆着呢
l
lizissmiling
翻到最后一句很感慨: 美国再好,也找不到自己的根
问题是,美国也不咋样啊
TitanicZz 发表于 2022-08-21 21:22

亚男哪有在米国能找到根的。。。
M
MiuuiM
作者简介:林世钰,福建土产,但有北方性情。读过中文、新闻、法律三个专业,从事过公务员、记者、教师等职业。2013年起旅美,写作,读书,当家庭煮妇。喜欢旅行、摄影、逛跳蚤市场、收集手工艺品。钟情口述实录,2016年出版《美国岁月:华裔移民口述实录》。

家庭主妇的见识而已
manduka 发表于 2022-08-21 21:35

这个家庭主妇,采访这个耶鲁的男的,文章是男的口述内容
男女都分不清。。。
h
hualihu
这个作者很不简单了 这个岁数
不过对美国邪恶方面认识基本还不入门
k
kaka924924
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失望和抨击 我觉得说得很好啊 为什么讽刺和阻拦别人说真话 哲学家都是痛苦的 人性不完美 美国也不完美 但是美国允许大家指出来这种不完美,hopefully,那就还有希望
攻击外表和轻视专业的回复,简直是low到爆 能转的了码的绝对转不了他的专业
h
happylife115
一个极度自我膨胀的人,看了一天外面就想改变世界的人,整体属于井底之蛙!
公用马甲27
长真吓人 我宁愿找长的还可以的超市打工的,也不找这种
G
GrandTeton
关键的几点造就了这篇“灵魂自述”:1、小市民階层出身,没见过世面 ,读书偏门,普世文学修养极度缺乏 ,对事物没有深度和超越的洞查和理解力。 2。身高相貌在59分左右(100分为满分),成天愤世嫉俗有余,幽默风趣全无,因此对女性的渴望得到的总是失望 ,这点对男性来说是最可怕的 ,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想想当年的那位unibomber是怎样长成的就明白了。 3。 学的专业太偏了,如果在中世纪,也许可已到欧洲的某个修道院谋个修道士的位子,和他的 性格专业倒很嵌合。
k
kinston
说实话感觉他讲得基本没问题,也很真实,当然有些地方肯定有不同看法。 对言之有理的东西,虽然未必都认可,但至少会表示尊重。 最怕就是没有任何逻辑或逻辑混乱的东西。
h
hellokitty00
对美国社会和文化的肤浅认识。比如去图书馆学习是中国学生的喜好,多数人包括其他外国学生都没这习惯,不代表别人不学习。Elite学校很多party是社交场合,认识人建立network的,当然也兼找对象。学校当然有富家子弟混学位的,也有很多自律学生想做精英的。 自己进不了人家圈子就妄加评论。对亚裔女性在美国的评价,我都不说了,买买提wsn的一致腔调。
m
maidouzhu
从年轻人的角度看,他说的大部分都是实话。只不过经历过太多的我们不再会这么直白的表达罢了。建议他翻译成英文,可以发表了。并且希望他一直保有这种犀利的态度,持续发声,华裔未来可期。
马兰开花
愤青一个,感觉在国内国外都不会混得好。找女朋友也难
点苍鹤云
“暂时还是先留在美国吧,在中国现行体制下,喜欢思考的人会很痛苦的。我天性不善逢迎,回国估计要受很多苦。”
小粉红呆久了就会变成老将。 这个小粉红才刚刚硕士毕业就已经明确地感受到美国VS中国,他还是呆在美国更少“受苦”。继续留在美国,变成老将指日可待。
x
xxhz0909
有啥可大惊小怪的,上藤又不是为了学习。所谓改变世界,不过是为了录取的说辞,谁信谁傻
卡多司基
这人,到哪儿都会越来越失望。
h
huaren_2018
也是一种人生经历和感触
G
GrandTeton
其实耶鲁对他很不错了,他给校长写信指点耶鲁的江山,校长马上回了信,介绍他去一个社会正义的组织去尝试一下,看看有没有可以給他发展的机会,可貌似他在那里也没有什麽做为呀。这点上我也不得不佩服耶鲁的教育果然名不虚传,毕竟历史上出了多少总统,大法官,还有那些著名的”fake news" 主持人和撰稿人 (尽管这些人成天唯恐天下不乱地搅浑水,带风向,但毕竟在社会上也掀起了不小的波澜)。然而这位同学只会动嘴皮,没有把他的理念付诸于实践。清谈误一生。希望将来回自己的祖国后,能够学以致用,将自己的高詹远瞩化为可操作的具体行动,为中国人民造福。
a
awesomeiris
一半儿显摆,一半儿矫情。志大才疏的典范
t
tlybt
看到他用毛泽东语录批判资本主义这段我就笑了。回国绝对是马列主义博导人才啊
m
maidouzhu
其实耶鲁对他很不错了,他给校长写信指点耶鲁的江山,校长马上回了信,介绍他去一个社会正义的组织去尝试一下,看看有没有可以給他发展的机会,可貌似他在那里也没有什麽做为呀。这点上我也不得不佩服耶鲁的教育果然名不虚传,毕竟历史上出了多少总统,大法官,还有那些著名的”fake news" 主持人和撰稿人 (尽管这些人成天唯恐天下不乱地搅浑水,带风向,但毕竟在社会上也掀起了不小的波澜)。然而这位同学只会动嘴皮,没有把他的理念付诸于实践。清谈误一生。希望将来回自己的祖国后,能够学以致用,将自己的高詹远瞩化为可操作的具体行动,为中国人民造福。
GrandTeton 发表于 2022-08-22 09:17

耶鲁学生都这个习惯,喜欢 “指点江山”, 校长早就习惯了。在美国现实生活中,华裔不能出头的原因,就是缺少敢“指点江山”的特点。
w
welkin25
真是爹味十足
s
spring21
他是个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 责任感很重, 所以爱思考活的累, 轻松点就好了。
墨西哥辣椒
他是个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 责任感很重, 所以爱思考活的累, 轻松点就好了。
spring21 发表于 2022-08-22 09:57

这和耶鲁 美国没啥关系吧
他到欧洲学意大利语
估计更惨
e
edeka
这个人不是对耶鲁失望,他本是想找到一个完美理想国,但现实告诉他那样的地方不存在。他失望之余只能投射到耶鲁身上。
你看他写美国也很多问题,但说到国内,又是不了解美国,问题也一堆。总之就是哪里都不好。
理想国不存在难道是新闻吗?他没有那么特殊,必须有个完美地方才配得上他。
saynomore 发表于 2022-08-21 21:29


这和美国有关系吗?
去其他国家, 估计更难
起码美国三教九流的华人还比较多, 还有人理会他
去其他国家, 估计都没人理他
h
hw3699
他是耶鲁的一个例外
e
edeka
他要是码工的话,估计对美国牢骚没那么大。他去耶鲁读书固然是看着光鲜荣耀,但是他所读的专业来说,将来在美国的出路很小,估计挣钱工作很不容易,就算回国也没有多少发展前景。本身他选得冷门文社科,家里又不是有矿,在现在那么浮躁的物质社会,不能安于清贫平淡,就会很痛苦,但是又因为自己有耶鲁的光环,又不甘心,老觉得生不逢时吧。藤校冷门文社科,那都是家里特别有钱的不愁衣食的二代们去消磨时间的
baobao557 发表于 2022-08-21 22:13


文科专业 也不难找工作啊.
尤其是 欧美白人 读个文科专业, 他们可以找 政治界工作,
还可以转 社会工作者, 教师 , 博物馆 等等方面的工作.
德国这里文科专业 一般必须同时修 2个专业.
母语德语的人, 很容易转到教师类的工作的.
z
zhangxx818
其实这孩子说的没错,就是以前国内把美国神话了,他出国一看神话破灭了。。
e
edeka
他是耶鲁的一个例外
hw3699 发表于 2022-08-22 10:19


这和 耶鲁, 美国没啥关系吧.
他就是到 欧洲读 意大利专业 或者 德语专业, 也不容易啊

这种专业 几乎全是 清一色的 强势 欧洲女生, 一个比一个语言好.

和欧洲人拼语言 和拉丁语, 不是搞笑吗?
e
edeka
其实这孩子说的没错,就是以前国内把美国神话了,他出国一看神话破灭了。。
zhangxx818 发表于 2022-08-22 10:21


没人把美国神话吧.
德国这里的媒体, 各种批判美国社会问题的电视节目多如牛毛.
而且都是一系列的节目.

比如 揭露美国治安, 黑帮, 暴力犯罪的问题的节目, 叫罪恶之城, 整个一个系列节目, 专门批判美国各个城市的暴力犯罪问题.
还有专门批判美国贫富差距的问题, 叫 美国的贫困 , 专门揭露美国黑人区, 穷人区的社会问题. 也是整个系列的节目.

类似的节目 在德国很多很多.
没事去逛街
这人吧,通俗点说就是管的宽。 大学生不挑灯夜读也关他事,他爱咋样就咋样,耶鲁judge他了么?总拿国内的一套来衡量美国的事物,和我老爸差不多。 人应该适应社会和环境,而不是人家适应他,这个道理不懂么? 找不到对象也怪人家白妞看不上他,那找国女呀,就他这愤世嫉俗,不接地气的样子,谁都不会要他,嫁给自认为怀才不遇的人婚姻将是悲剧。 藤校change the world是让你学成归国去影响你的国人影响你的国家到更好,并成为你的国家的leader,不是让留学生对美国指手划脚,不是土生土长的,对美国文化根本不了解,如何指点? 当然,2019年读博到现在估计要毕业了,只能回国,在给自己回国找工作铺路有可能,国人爱看这样的小作文
m
montecarlovegas
“ 他们确实对教学质量把控得比较好,很少出现丑闻。环境也相对宽松,给学生比较大的自由空间,只要不违法,基本想干啥都可以” 既然耶鲁能够得到他这样的评价,他还想要怎样?大学生还期待被当小学生一样管着吗?
R
RedCrayon
学文史哲的去读law school问题解决一大半,学宗教的就更适合做律师了。
m
magnoliaceae
到美国学意大利语专业,这脑子也是没谁了
e
edeka
“ 他们确实对教学质量把控得比较好,很少出现丑闻。环境也相对宽松,给学生比较大的自由空间,只要不违法,基本想干啥都可以” 既然耶鲁能够得到他这样的评价,他还想要怎样?大学生还期待被当小学生一样管着吗?
montecarlovegas 发表于 2022-08-22 10:34


美国大学 已经 比 欧洲大学 管制的严格的多的多了.
美国还有学校的校园, 还有学生集中住的宿舍. 另外还有大学里各种运动社团组织等等.
这在欧洲 根本无法想象的.
欧洲的大学就是马路边 零零星星 几个楼, 分散在市区各个地方.
欧洲大学更没有什么 学生宿舍之类的.

学生宿舍, 食堂, 图书馆 不属于某个大学, 属于整个城市管理, 任何学校的学生都可以申请. 和大学根本无关.
e
edeka
到美国学意大利语专业,这脑子也是没谁了
magnoliaceae 发表于 2022-08-22 10:38


可以教 美国人 意大利语 和拉丁语.

p
pearlgirl
这人上个耶鲁,以为各国漂亮妞随便泡了。对自己的自知之明都没有,还怪种族。亚裔帅气男孩子多的去了。
自己气质不男不女的,一点男性荷尔蒙都没有,这种在国内也找不到女朋友。
还批判这个批判那个,说对这个失望那个失望,不就是想显得自己多高深, 优秀,“慎独”。
来美国念个本科,对于美国的了解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就敢口放狂言,教育别人。
最好笑的是批评耶鲁的物质环境,迂腐的可以。以为物质条件好就代表浪费。
在纽约火车站随便找个桌子和朋友聊个天,就是“被采访”。
中国一部分男孩子类似这个,被古人占了身体,侵犯了大脑,白白浪费了自己的新生命。

太极世界
回复 28楼baobao557的帖子
你说到点子上了!
s
spring21
这和耶鲁 美国没啥关系吧
他到欧洲学意大利语
估计更惨
墨西哥辣椒 发表于 2022-08-22 10:02

所以说啊, 他心理负担重, 就看耶鲁不顺眼, 活的累。
s
spring21
这人吧,通俗点说就是管的宽。 大学生不挑灯夜读也关他事,他爱咋样就咋样,耶鲁judge他了么?总拿国内的一套来衡量美国的事物,和我老爸差不多。 人应该适应社会和环境,而不是人家适应他,这个道理不懂么? 找不到对象也怪人家白妞看不上他,那找国女呀,就他这愤世嫉俗,不接地气的样子,谁都不会要他,嫁给自认为怀才不遇的人婚姻将是悲剧。 藤校change the world是让你学成归国去影响你的国人影响你的国家到更好,并成为你的国家的leader,不是让留学生对美国指手划脚,不是土生土长的,对美国文化根本不了解,如何指点? 当然,2019年读博到现在估计要毕业了,只能回国,在给自己回国找工作铺路有可能,国人爱看这样的小作文
没事去逛街 发表于 2022-08-22 10:27

责任感太强了, 其实不用太努力太操心。
y
yechengyu
用耶鲁刷流量吗?根都找不到怎么不回去?
s
spring21
用耶鲁刷流量吗?根都找不到怎么不回去?
yechengyu 发表于 2022-08-22 11:14

的确标题有哗众取宠的嫌疑, 长得也老气横秋苦大仇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