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初中还是高中时表姐看这本书,特别感动。我没看,大抵我就是那种理性的人,不喜欢这本书的setting. 比如说我看安娜的电影版本就不理解她抛下两个年幼孩子私奔,我的心里从小觉得对一个女性的幸福感来说,她作为母亲的角色比作为女人的角色更重要。 就像The Good Wife里女主对自己的情人说的,”I get the romance. What about the rest?”差不多这个意思。可能这是有所选择的现代人的思维。
我初中还是高中时表姐看这本书,特别感动。我没看,大抵我就是那种理性的人,不喜欢这本书的setting. 比如说我看安娜的电影版本就不理解她抛下两个年幼孩子私奔,我的心里从小觉得对一个女性的幸福感来说,她作为母亲的角色比作为女人的角色更重要。 就像The Good Wife里女主对自己的情人说的,”I get the romance. And then what?”差不多这个意思。可能这是有所选择的现代人的思维。 rubysiam 发表于 2022-07-29 16:28
以前觉得安娜不作不S,能舍弃孩子的人不值得同情。现在似懂非懂能理解她的内心挣扎去追求真爱,飞蛾扑火压赌注在弗朗斯基一个人身上(还有产后忧郁症)。也能理解弗朗斯基的最后的压力和无奈了。。。
人物单里没有好人与坏人,现在年纪大了不再规划这个世界是黑与白。其实都是灰色地带。很enjoy读此书细节的描述。上来感叹下,洗洗睡了。
🔥 最新回帖
也不尽然。有时候看男作家写女性,会有一种不同的奇妙感受,好像跳出性别的局限,看到不一样的风景。我读Memoirs of a Geisha的时候,就惊叹一个美国人,男作家,描写这样东方的女性居然能如此细腻优雅。
是的,托尔斯泰能把安娜写得活灵活现展现在读者眼前,是全世界少有的top10了
男作家写女人基本上都很差,只有突破自身性别局限,直面深刻人性的才能写的好,我们这里谈的是人类文明史上最顶级的作家了,这种级别的作家,一共可能都不超过十个吧,写出来的女人比一般女作家写的好也正常。
完了完了 蝻人又来了
🛋️ 沙发板凳
安娜是古今男人的终极幻想。
人妻 = 免费牛奶不用养母牛,激情,无脑,让男人玩完自动消失。
到了安娜卡列宁娜,的确如你所言没有纯粹的恶人,包括安娜那个冷酷官僚的前夫,在她生下男小三的孩子时竟然会恳求她的宽恕;还有始乱终弃她的佛伦斯基,最后居然上了战场。
再到了复活,我去,除了那个坑害喀秋莎的配角老鸨子,每个人都是满满人性与神性的光辉。
要真是个荡妇就好了,那个时代只有荡妇才是自由的。
顺便感概一下俄国文学实在太牛逼,因为最近在收藏过手一些经典图书版本,Tolstoy,Dostoevsky这两人的书,尤其一些限量版本在欧美市场极受追捧,都常年拥有大量拥趸。关键是跟Joyce,Proust这种粉丝也很多的20世纪文学家不一样,前两人的东西是真可以读下去,后两人的书多买来充实书架。
没错,我也觉得很大部分是列文,以前总是快快翻过去,现在觉得很精彩,细细的读每个字。托尔斯泰自己的影子和内心挣扎就在列文身上
是呢,真是荡妇也不会那么纠结了。可是我这次读了还是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宫廷人都有婚外情(甚至觉得穷人的特色都是一夫一妻),没人指责佛朗斯基的风流母亲
完全同意。安娜太天真了。以前嫁给老头儿也认命了,看她以前那么注意丈夫起居,照料孩子的一切,说明之前家庭还是平静的。直到佛朗斯基打乱了。
安娜一开始还是克制的,佛朗斯基一直坚持下,安娜本来也没那么坚定的基础就动摇了。因为她18岁就嫁了,没有真正有那个轰轰烈烈的恋爱。如果她成熟点再遇到佛朗斯基也许不会那么轻易动情。就算动情了也会保密而不是那么公开吧
法国俄国都是一流文学。Proust 也很好看。 Levin 是托尔斯泰自己的影子啊。热衷社会实践,顺便跟单纯小姑娘谈个恋爱。 安娜比基蒂有魅力有生命力多了。不是单纯出轨事件,她跟卡列宁之间的婚姻本来就与感情无关。
我就是觉得对娜塔莎讨厌不起来,她这个人的优点太明显,盖过了她的缺点。让人没法不爱她。不然为何安德烈公爵最后还是原谅她了,皮埃尔也是一直爱着她。我不喜欢玛丽亚,但是尼古拉最后选了她没选索菲娅也不能怪她吧?一方面是因为玛丽亚的家产另一方面尼古拉早就发现他们不合适。玛丽亚这么古板保守,看不出她哪里抢尼古拉了。
她要是虚伪点儿,就跟当时上流社会一样,一边继续扮演贵妇,一边心照不宣的跟情夫来往。值得同情也就是她这种无法容忍虚伪,飞蛾扑火的真实跟勇气吧。
谢谢推荐我把这本书放在下个list
读托尔斯泰和Dostoevsky这类书需要很大耐心呢,如果他们写的通俗易懂简单粗暴,同样的故事就成了琼瑶了lol
因为他们的婚姻多数是联姻,更加类似合伙开公司。 受法国影响,爱情是崇高的,当然这是因为合作firm中爱情不是必须的而且是稀有的。 没有爱情不影响公司正常运转啊,说不定运作的更好。
我也是。喜欢娜塔莎。而且我觉得娜塔莎对阿纳托尔的crush 也可以理解。倒是对皮埃尔一直不太喜欢--- 皮埃尔又是托老的一个影子好像。 很同情索菲亚。尼古拉选择玛丽,钱肯定是重要因素,这个托老也明写了。
的确是好长。短篇契柯夫也很喜欢。
人的一生究竟应该怎样活,真的是一个非常大的课题。
这本书什么年龄的男孩女孩看合适?
求给个link "一些限量版本" 多谢!
我觉得那是一本说教性的小说,不会有什么负面性的影响。为了防止孩子只选某些章节阅读,先带孩子看一下电影,让孩子形成整体看法。网上有许多免费的e-book。随便挑一本:
https://www.gutenberg.org/files/1399/1399-h/1399-h.htm
我觉得1997年版 苏菲*玛索 演的Anna最漂亮。
法国演员的气质比较好。
现在看这就是男权社会的悲哀,安娜是男权社会的牺牲品,事实上人类社会真的存在所谓的感情吗。。。
估计当时那个社会背景下,婚姻就是婚姻,管感情什么事呢
就是,也真是只有小说里才有
老了还是要看老陀 越看越发觉他都在讨论人生的终极双面性
人生就是要拿来经历这个世界的。经历亲情,经历爱情。每个人生而有家,所以都不否认亲情的存在,可是爱情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很多人遇不到就觉得这个世界没有爱情,也有很多人为情所伤,也觉得爱人不如爱己。所以这个问题的答案,还是需要自己去寻找,去体验的,而且每个人的体验结果也都不同。除了否认其存在的在人生这张答卷上是不及格的以外,其他答案都有自己的体会和感想,都是不错的答案。
安娜用自己的生命体验了真正的爱情,在那个大家能容忍偷情却不同意私奔的大环境下难能可贵,我觉得她就算活下去,如果不能与爱人一起,那对她来说也是生不如死。她也算是求仁得仁了。
就拿今天来说,你是愿意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觉得爱情根本就不存在呢,还是轰轰烈烈体验一把,与一个人生死同心呢。
是,托斯托耶夫斯基更写实,更现实主义。托尔斯泰有时候很理想主义的。但是这也是他作品吸引力强的一个原因。
多谢
感觉不同。战争与和平也是很平和的,我并没有觉得里面任何人物让人厌恶。
如果不追求英文第一版这些古老版本。 搜索书名+Franklin library limited edition, 或者书名+folio society. 就可以了。
前者是美国一个倒闭了的出版社,基本所有西方经典文学作品在70-80年代都出版过,真皮包装,耐翻,装订质量很好,现在二手市场价格可能还不如当初发行价,比较实惠
后者folio society是英国一个出版社,以插图精美著称粉丝众多。anna Karenina在他家官网现在就有,他家基本所有经典文学作品,儿童文学都出版过,可惜crime and punishment 和 brothers karamazov 绝版了。十几年前的木板雕刻插图版本现在二手市场价格炒的很高,不易找到了。
如果读中文版的,上海译文出版社,草婴翻译的,我30年前读的就是那个版本。
嘿嘿,才发现《战争与和平》的故事情节很琼瑶。没有不恭敬的意思,纯故事情节地说。娜达莎一家,爱国,破产,儿子娶了女首富,女儿嫁了男首富。小说非常宏阔,几乎是我最爱的外国小说。
电影方面,1966年苏联制作的,无可比拟,用几个爱情故事展现历史,文化,非常厚重。电视剧方面,2016年BBC制作的,以历史为背景,讲了几个爱情故事,很轻盈。
我非常抠门不愿意花钱买书。kindle paperwhite夜里看可以省电灯费。电子书gutenberg免费下载。不知道gutenberg上那个版本有没有问题,读着很早古的感觉,不像是当代的英语。
太执着于找爱,把幸福寄托在爱情上,必然会导致悲剧。
生活需要balance,爱自己,爱亲人,爱爱人,都具备了,就能保证最基本的平顺的情绪,所谓的调和吧。
我总觉得过于看重爱情对自己的一生而言是危险的。
我和我的同学们在18时候读了安娜卡列尼娜和Dostoevstky写的白痴。然后每5-10年再读一次。我的俄国朋友多年前说过,这类书和战争与和平一样,20岁读和60岁读,感觉完全不一样,因为人生经历了很多。尤其如果有人经历了战争…
比起他塑造的安娜,个人更喜欢红楼梦中的尤三姐,有恨有爱,更有对命运的无奈,香艳,凄美,悲凉。
爱情当然是存在的,体验也要体验,但与一个人生死同心实在是有点难,不仅自己难也有点强人所难。
女人体会的爱情大部分都是自己的想象与感受而已,在爱情这件事上,大部分时候男女是不平等的,男人爱的时候是爱的,但在乎更多的是感官体验,这种体验是会疲劳的,并且在其他女人身上也会轻而易举的得到。而女人爱了就上了脑入了心,从此很难割舍下了。你要跟我说爱情可以持续很久,那我也只能想象和羡慕一下,并且祝福。
说得好。我感觉人越活越是非不分,因为体验到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自然就不会用对错来衡量人和事了,谁不是各种无奈各种挣扎。
老舍说俄国文学全世界最牛。毛姆也把战争与和平放在第一。虽说文无第一,他们那日子苦,想的确实比较多。
托翁三部还是最喜欢战争与和平。越往后写的作品,说教越多。复活里宗教东西太多。不过也可能读的时候完全不理解。
只有复活里面说教过多。尤三姐是只几章出现的人物,类似短篇。与长篇对人物充分展开还是不太一样。尤三姐人物跟卡秋莎经历倒也有点类似。。
还有音乐。他们从欧洲蛮荒之地到这样的音乐文学成就,也许真的是太过寒冷夜太长。
Toystol 自传里写过自己是被男人的身体吸引,被女人的德操吸引。
近代研究 Toystol 的很多认为他是双性恋。
是。战争与和平有的人不太喜欢,但是说不上厌恶,都生动真实。或者说战争与和平更活泼,充满生机。复活更疲倦?可能不准确。
Joyce的中短篇很好看,不是用來充實書架的,可是名氣不及尤利西斯大。
安娜私奔的时候并不知道经济基础对人生对爱情多重要。要是她能想到自己最后的生活变成那样,跟小鲜肉的爱情可能都不香了。所以在体验人生之前,更要多读书,有前瞻性,不要让自己面对太大的风险。当然最大的问题就是她经济不独立,依附别人就没法钱和爱情两全其美
现代人很难理解安娜,她的一生中从来没有决定权,永远是依附于别人。选择死就是她对这个世界竖的一个中指。
少女们会这样吧?完全无法感同身受。中年以后再读又不一样的。
是这样的,欧洲那个时期社会通行的婚恋观不是现在的婚恋观。
婚姻都是门当户对的,两方的家族批准的。至于爱情,不是重点,可有可无的。有的夫妻正好适合,可能感情很好,有的就正好不和。婚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有继承人继承皇位、爵位和家业。
天主教时期是不准离婚的,哪怕是现在也不提倡离婚。那么大家各自找“情人”。其实也还是在同一个贵族社交圈里面,大家互相再次排列组合一下。大家互相留面子,都不离婚,私生子们也没有爵位的继承权。
同意啊。见过爱情的美好,就回不去行尸走肉的生活了。虽然大多数人都要因为被生活毒打而最终选择低头,但是不论什么时候,我还是敬佩这种注定结局的反抗与挣扎的。向生活低头是人的本能,而抗争是一种以命相搏,是极少数人才会做出的决定,所以值得所有看客尊敬。
悲剧的动人之处就在于把这么美好的人与事撕碎给世人看。我们这些俗气的看客,很容易指责安娜的天真与认真,可就是安娜身上的这些少见的品质,才是吸引世人目光的所在。“哎!老婆,快出来看傻子!” 才是我们大多数人看这个剧的反应吧。
娜拉出走之后会怎样。
爱情就是一场荷尔蒙爆发,是挺没劲的。安娜就是前半生太顺利了。 中下层女人成天为了生存,那里来什么爱情。
真是荡妇的话,才不会落到安娜的处境。荡妇都是东食西宿游韧自如的
我倒是喜欢霍乱时期的爱情,这个感觉挺正能量的
刚想说,包法利夫人就是中下层女性的安娜嘛。
哈哈 看来这几本书应该按MM评论的顺序听。
最近刚开始听David Copperfield.
我以前看了一个开头,就一直讲这个Levin.
Mark: 免费ebook
最近听得比较多,有些名著复杂,需要偶尔对照一下文字版本
她们的年龄还没有真正体验过爱情的滋味呢。不过是带着家长或者书本上灌输的务实思想游戏人间罢了。可以理解。谁没年轻过呢。
等她们进入中年就知道精神层面的追求是不可忽视的。
列文在书里是作者自己的化身。
马克马克
我初中还是高中时表姐看这本书,特别感动。我没看,大抵我就是那种理性的人,不喜欢这本书的setting. 比如说我看安娜的电影版本就不理解她抛下两个年幼孩子私奔,我的心里从小觉得对一个女性的幸福感来说,她作为母亲的角色比作为女人的角色更重要。
就像The Good Wife里女主对自己的情人说的,”I get the romance. What about the rest?”差不多这个意思。可能这是有所选择的现代人的思维。
她老公是卡列宁。不是列文。
孩子在父亲的实力照顾下,应该能平安长大,成为他们阶层的一员。奉行阶层里大家都遵守的法则。
我自认是个超级理性的人,但是安娜看得我异常感动
谢谢推荐,我也去听听
而且越是经历了多年的人生我也是感动得很。以前觉得选择很明确啊她怎么搞的那么复杂化😂
这个有道理啊,好的小说都来源于生活。他如果不是bi,那也肯定和女人们有很多友情和细腻感情,谈心,加上他自己的写作天分,才把那么多不同的人物描写的很真实
我也觉得是,年轻时候多折腾,老了就看透红尘不需要折腾了。 安娜是平生第一次坠入情网,深深陷入无法自拔。说实在的她18岁嫁人,遇到弗龙斯基也才27岁,还是很年轻的,不容易控制情感,多处考虑周全
很感性的人,就算没有遇到弗龙斯基她也许日后遇到别的”斯基”,一样会self destruct. 她太渴望爱和被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