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讨论《万箭穿心》 我来推荐方方的另一部小说《桃花灿烂》,没啥名气,但是让我印象深刻。 那种人性的懦弱,无奈,让年轻时候的我叹息。 人都有弱点,但是有些弱点却无法承受生命的重量。 hippocampus 发表于 2022-07-19 19:58
不如张洁的《无字》是自传式小说,同样是男人的卑鄙和懦弱,是真实的故事 spyj007 发表于 2022-07-19 20:18
自传式小说?张洁是小说里的谁呀? kittenpuppyplay 发表于 2022-07-19 20:52
她家的三代女性包括她自己和高官的婚外情,写得很沉痛 spyj007 发表于 2022-07-19 20:56
无字 看得我头痛。。。 xiaopeng3 发表于 2022-07-19 20:59
方方很多小说都值得看,推荐另一篇经典的‘’软埋“” birdbird 发表于 2022-07-21 04:49
我个人觉得方方的文字和文学水平高于池莉。 池莉的很多作品,文字啰嗦,病句俯拾皆是。( 比如看麦娘,病句多得让人读不下去)在反映现实方面,方方做得更好。池莉很有商业头脑,她的作品被改编成影视剧的特别多。 江湖夜雨十年灯 发表于 2022-07-21 12:49
我也同感,池莉有网络作家的感觉,她的文字更快意,写得也是很吸引人的,前面的云破处就感觉得到,戏剧张力足,但是稍微差了最后一口气。抬高一点说,池莉像茨威格,只说风格,不说水平。 方方水平高出一截,桃花灿烂,我看简介不就是渣男么,有什么好看的,结果真看了书,被方方的文字和层层人物心理分析感染,写得好。我觉得文学佳作,要让人物有个性,又能给人人性层面的共鸣,万剑穿心,桃花灿烂,都做到了,让人又同情,又警醒,从心里生出慈悲来。 saison 发表于 2022-07-21 13:31
方方有好几类素材是常写的 一类是写知识分子 比如 树树皆秋色 乌泥湖年谱 因为她自己就是知识分子家庭出身 可以近距离观察 一类是草根底层女性 比如奔跑的火光 万箭穿心 其实我喜欢八十年代她的几个中短篇 语言文字带点戏谑 比如 白雾 之类的 有点王朔的味道 很有意思 不知道方方还会不会 sharkris 发表于 2022-07-21 11:20
回复 42楼hearty的帖子 能构思出这种细节来表明人物的心情的关系,方方真的挺厉害 newparents2021 发表于 2022-07-22 16:26
很久以前看的,非常喜欢
自传式小说?张洁是小说里的谁呀?
她家的三代女性包括她自己和高官的婚外情,写得很沉痛
无字 看得我头痛。。。
是呀,年龄大了这些悲惨幻灭的书和电影不想看了,年轻时候看看多方面了解一下人性的善和恶还是必要的
我也看得极度头疼,完全理解不了主人公的各种逻辑。可能是我这种俗人和她这样敏感又才华横溢的人思维差别太大。
有没有看过池莉的云破处 的? 太暗黑了,太诡异了,人性的恶太可怕了...看完喘不过气儿来。
方方很多小说都值得看,推荐另一篇经典的‘’软埋“”
看了你的推荐我去读了云破处。真是赤裸裸的黑暗和血淋淋直接给你看。以前只知道池莉写武汉小市民苦中作乐的市井生活,不知道她以前也曾经有这样的创作。
这篇是池莉唯一一篇没有被转载的中篇小说...人性的恶到了令人恐怖的地步,不过好像法国人把它排成话剧了。这篇绝对是池莉小说中的另类,其他的我也读了很多,从不谈爱情开始,但是这一篇真的让人读得时候喘不过气,读完还会做噩梦。
如果池莉把小说中的真实地名( 红安), 校名( 华中理工大学) 换成虚名就好了,至少保护好自己,不被网暴。
这么说曾善美是有原型吗?
那倒没有,但类似的破不了的陈年旧案有很多,池莉肯定参考了那些案例。
就是小说中的真实地点红安,引起了当地人的强烈不满。写成A市,( 比如梁晓声的人世间,谁都知道A市就是哈尔滨),就好了。
软埋看完很久我都没缓过劲。据说在国内是禁书,因为写土改。
不知道方方还会不会
啊明白。谢谢推荐!
我也同感,池莉有网络作家的感觉,她的文字更快意,写得也是很吸引人的,前面的云破处就感觉得到,戏剧张力足,但是稍微差了最后一口气。抬高一点说,池莉像茨威格,只说风格,不说水平。 方方水平高出一截,桃花灿烂,我看简介不就是渣男么,有什么好看的,结果真看了书,被方方的文字和层层人物心理分析感染,写得好。我觉得文学佳作,要让人物有个性,又能给人人性层面的共鸣,万剑穿心,桃花灿烂,都做到了,让人又同情,又警醒,从心里生出慈悲来。
握手,中学读的,影响深刻,是方方小说中给我印象最深的。
最喜欢的是方方的风景。反反复复地读了很多遍。有淡淡的忧伤。
完全同意,池莉的很多小说看起来很有故事性,我印象比较深的是《生活秀》,但是属于看过就忘。而方方的小说常常会让你去思考,为什么只是普通的人性,常见的事件,而又是那么合情合理地产生悲剧。
方方写知识分子的还有一个静水流深,写八十年代高校中年教师的生活,又好笑又心酸。至今还记得里面的一些小细节,比如男主的初恋女友随夫海龟,男主一直躲着她走,有一天躲不过去了,跟她尬聊起来,一不小心讲了个笑话,俩人同时笑起来,又同时沉默。
同感。说起方方,池莉就躲不过去😅我一直更喜欢方方。以前主要是因为文笔,再细想觉得是立意。池莉多少有点高高在上,而方方心存悲悯。她们俩写过很多类似的题材,写负心渣男,方方有桃花灿烂,池莉也有一个类似的(年代久远,想不起名字了,有记性好的MM望补充),女主有个青梅竹马的男友由单亲妈妈养大,这个妈虽然只是个百货商店售货员,当年却是风云人物,陪伟大领袖跳过舞,从此普通男人都入不了她的法眼,也坚信自己的儿子一定会成为大人物,而女主是不能帮儿子成功的,于是俩人分手。最后这个负心男也死了。同是被经历了瞬间风光的父辈坑了一辈子,方方笔下的粞让人觉得可怜可叹,池莉笔下的就觉得活该😅
桃花灿烂拍过电影,周韵演的星子。筹拍的时候被吹成了当代红楼梦,不知道拍摄还是制作的问题,拖了很多年才公映—开拍的时候周韵还是小透明,发行的时候好像都跟姜文结婚了。
系统提示:若遇到视频无法播放请点击下方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embed/yXRyrZjG4Og?showinfo=0
方方的小说改编成电影还挺多的,精品也不少,我觉得最好的是冯巩演的“埋伏”。但是电视剧几乎没有,这大概是知名度不如池莉的原因,电视剧的受众要广得多。 刚才在YouTube上搜桃花灿烂居然蹦出来殷桃主演的电视剧,太可怕了
方方最逗的小说是《白雾》,黑色幽默,她黑色幽默最有名的是埋伏,拍成了电影。
她最惨烈的小说是《软埋》,讲土改时地主家悲剧的,看了浑身发冷。这本写完虽然得了奖但被下架了。
完全同意!你说的太好了。
能构思出这种细节来表明人物的心情的关系,方方真的挺厉害
在众多女作家中,陈丹燕是为数不多的把目光投向少女的作家之一。她是我少女时期的精神导师。
下面是我多年前的一篇读后感。
残酷青春的最真实叙述- 读陈丹燕的<<天使肚子痛>>
<<天使肚子痛>>包含三个中篇小说:《女中学生之死》, <<青春的谜底>>和<<青春的翅膀能飞多远>>.
回想起我是一个女孩子的时候,过着十分有规律、十分寂静的生活,仿佛那时有许多时间做青春的玄思, 深夜的时候,听到遥远地方隐约传来的火车过站的汽笛声,心里会因为它的悠远,它的呼唤般的声音以及它内在的流浪般的蕴涵而轻轻一动。寂静的,没有皱纹的心 一旦被轻轻地一动,就会有很久的回响。
这段话不是我写的。这段话多么希望是我写的。这段话多年来在心中反复吟诵,仿佛已变成我的。这段话的“主人”叫陈丹燕,一个伴随我成长的作家名字。我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人知道她和她的作品, 我只知道她是我人生中最最重要的一位作家。
第一次看到陈丹燕的名字是在一份《语文报》上,残缺的报纸讲述一个关于青春被惨烈修剪的故事,后来我才知道那就是她的名篇《女中学生之死》。无论是真实 的施骊,还是虚构的宁歌,她们的青春故事震撼了我,因为那时候的我跟她们一样,心中的个性之花开得过于迷乱茂盛,隐约感受到长成一株社会化的树所面临的危 险和剥夺。青春的骚动、渴望、幻想,和由此而来的受挫、耻辱、疼痛,我感同身受。我们都有一双黑眼睛,那样寂寞,那样热烈地注视着世界。陈丹燕写道:“青春是一样的,它象爱情一样,没有时代、国度的限制,是人类生活中永远开放的花朵。一样的明媚而混乱,一样的认真而偏执,一样的美丽而危险,一样的充满了个 性而被社会残酷的修剪。我想,我笔下所写的故事,是一个女孩灿烂的青春与青春过程中的社会化修理个性的斗争和毁灭的过程。这是每个人从孩子长成大人的过程 中必经的地狱之门。”许多文字我都想一字不漏的抄录,因为它们曾那样激荡我心。《女中学生之死》讲的是一个重点中学的女孩,一个被母亲的理想、被沉重的功课死死的压抑了梦想,一个表面宁静但内心波涛汹涌的女孩, 在竞争激烈硝烟弥漫的校园里,她的天马行空的梦想与现实的成绩分数格格不入;在寄人篱下的家里,她的自然纯真的天性与母亲的规矩标准格格不入;她的自卑,她的绝望,她的孤独,旁人看来,那似乎是种懒懒的倦怠,实际心理却演着激烈的故事!她温柔得触摸青春期最初的情感,却被现实的流言蜚语和师长的惊怪,不经意的伤害落下了惨痛的心情。她没有能力对抗来自家庭和学校的顽如磐石的阻隔,她也没有能力麻醉自己美丽优雅的白日梦的渴望,在进退维谷的冲突间,她感到梦想的撕裂,自己的撕裂,那是一种生命里无可言状的痛。面对迢遥的将来和沸腾的心,在一个黎明,在刚刚完工还没有住人的七层楼上,在新石灰墙上,她写下最后的遗言:以一时的痛苦换来永恒的自由-然后, 从七层楼上飘然而下......
这是一九八五年的故事,也是陈丹燕的代表作,隔了那么多年以后被我再次读到了,竟还有着特别的冲击和震动。在此之前,我已经读过陈丹燕的许多短篇:<<少女罗微>>, <<中国少女>>, <<永远的玛丽亚>>, 《写给女孩的私人往事》等等等等。在儿童文学作家当中,陈丹燕是一个并且是唯一一个以青春期的少女为写作对象的女性作家。我痴迷而执着地追寻着她,她的每一部作品。她的作品陪我度过了整个青春年华。
这以后,生活巨变,颠沛流离,我象断了线的风筝越飘越远,自顾不暇。而陈丹燕却在这几年里,如她丈夫陈保平祝福的那样,成 为一个“畅销书作家”。当某一天回到国内,我惊异地发现:铺天盖地,书店里在卖她的书;电视上在介绍她的书;人们口中在谈论她的书。千辛万苦寻寻觅觅而不 见的时代过去了,现在的她,垂手可得!这就是陈丹燕著名的“上海三部曲”---《上海的风花雪月》、《上海的金枝玉叶》、《上海的红颜遗事》。是我变了还 是陈丹燕变了?是我成长了还是她没进步?行文方式还是典型的陈丹燕式,可字里行间,那个遥远而又亲切的“谈心者”、“引领者”不见了。她对逝去时光中高高 在上的所谓优雅近乎罗嗦的津津乐道让我陌生而又失落,她成了新崛起的怀旧派“小资代言人”。《写给女孩的私人往事》中那个站在青春之河对岸,怀着温柔心痛 的陈丹燕哪儿去了?《我的妈妈是精灵》中最后回到树梢上凝望人间、陈太阳的精灵妈妈哪儿去了?《精神故乡》中和陈保平并肩走在皇村寂静的雪夜里,缅怀普希 金完美而不死灵魂的陈丹燕哪儿去了?!我的悲伤无以复加。生命中某种重要的东西抽空了,消逝了。我知道总有这么一天,总要面对,可它任何时候来临都是打击,我还没有准备好。或许,我永远也准备不好,我是这样一个生活在过去、固执的人。
"我看看他盛满笑容的眼睛,实在不忍心再说什么,也对他笑。笑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像花一样,慢慢地,不可阻挡地开了."
"宁歌的心变成了一片开满罂粟花的田野,那花红得怪诞热烈,蕊却黑得不祥,开得竭尽全力,像无声的嚎叫。"
"从来没这样娇气地对别人说过话。说话的时候我才体会到做一个这样的娇姑娘实在心里是甜甜的。因为只有在明知 道有人愿意宠爱自己的时候,才会这样说话。""宁歌心里好像有什么东西碎裂下来,碎裂的声音是一串串坠落着的音符,像八音钟。不记得有人这样轻轻地,屏住呼吸地抚摸过她头发,她感到自己变成了慢慢流淌着的温暖的小溪流。"
"她和他慢慢向学校走去,他慢慢贴住她的胳膊,宁歌只感到耳朵嗡嗡地响,身体像随风飘荡的什么东西,四周环绕了许多柔和发亮的紫色。当他轻轻抚摸宁歌胳膊的时候,她垂下了头,觉得自己变成了一片在大雨里吱吱作响地伸展开来的沙漠。所有的小草都在抚摸的雨里伸直了腰。"
这样的独特的句子, 这样的比喻/ 通感,这样细腻准确的心理描写,除了陈丹燕, 谁还能写得出来呢?
陈丹燕还可以,青春期多愁善感的时候比较爱看她写的。后来就不喜欢她这种风格了,感觉对外貌和某种过时的生活方式特别有执念,可以说缺什么补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