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帖神器
北美华人网
追帖动态
头条新闻
每日新帖
最新热帖
新闻存档
热帖存档
文学城
虎扑论坛
未名空间
北美华人网
北美微论坛
看帖神器
登录
← 下载
《看帖神器》官方
iOS App
,体验轻松追帖。
海外有华人,华人在海外——《过印度洋》赏析
查看北美华人网今日新帖
最新回复:2022年7月19日 10点4分 PT
共 (2) 楼
返回列表
订阅追帖
只看未读
更多选项
阅读全帖
只看图片
只看视频
查看原帖
鳗
鳗鱼饭
2 年多
楼主 (北美华人网)
自己孤陋寡闻,这首诗我第一次读到,还在是在隔壁华人帖子上闲逛偶得。写得好,忍不住赏析一下。
“圆天盖着大海, 黑水托着孤舟。 远看不见山, 那天边只有云头。 也看不见树, 那水上只有海鸥。”
前面这六句展示了世界之大,意境跟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相仿。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这种意境中所表达的空间感,在文学作品中司空见惯。作者在此处用颇有韵味的现代汉语,通过”圆天“,”大海“,”黑水“,”孤舟“,”山“,”云头“,”树“,”海鸥“打造了一幅扁舟一叶漂于浩瀚海洋之上的镜像。此开篇,不功不过,是常人努力所能及的。
我所称赞的是接下来这两句
“哪里是非洲? 哪里是欧洲?”
这是一种迷失的感觉。是坐标的迷失。故乡之所以是故乡,是因为她提供了全方位的一个网络,这里面的人和事都联系在一起。恩也好,怨也罢,成也她,败也她。这种依托如此自然,自然到落叶尚念归根;这种依托如此强烈,强烈到富贵仍思归乡。
这种情绪,对于每一个游子,即便不是出行的那一刹那,即便不是踏入异乡的那一刻,哪怕它暂时被你出行的兴奋掩盖,那么在日后纷繁的漫长的生活、奋斗中,它会出来:总会有那么些瞬间,你发现你的坐标迷失了,你的连接看似有——但又那么模糊。
你不知道你去哪,不知道所去的地方意味着什么。 这种茫然让你想起了亲爱的故乡。
“我美丽亲爱的故乡 却在脑后! 怕回头,怕回头,”
这是你确定的。前方未知千千万,但你确定的就是肯定离故乡越来越远。诗人在此处是敏感的,是善意的,提醒我们茫然的原因。其实很多人面对茫然这种情绪,并不会跟远离的故乡联系在一起。有些因为没有意识到,有些因为故乡并没有什么念想,有些则因为没有酸腐的矫情。但是诗人在此处点破,是应该的。 在你脑后的故乡提供了一个镜像里的点,拉开了空间维度。
前面两句“哪里”的发问,“哪里”的呐喊,是发自肺腑的。全诗到了高潮,之后慢慢降温。
“一阵大风, 雪浪上船头, 飕飕, 吹散一天云雾一天愁。”
感情最终还是要回归现实。现实的浪花,现实的大风。可以想象,作者可能有些些许狼狈,风浪让你清醒了很多。吹散了,还是要应对现实的点滴。什么云雾,什么愁,都顾不得了。
而这些风浪,就是你第二故乡的开始。在应对现实的纷繁中,你的脚跟站稳了,你跟这个世界的连接,多了。
全诗到此处,不再问问题,不再处理情绪。视线从远方拉回到船头。
就像每一个我们一样,之后我们的脚踏到了异国的土地上。 一步一步走到今天。
伴随着一阵阵大风,一声声嗖嗖。
全诗语言流畅,起承转合,无处不自然。有静、有动,可看,可听。有问,有怕,有茫然,有释然。
江
江湖夜雨十年灯
2 年多
2 楼
MM 解析得不错,您一定是一位心思细腻感受能力强的人:) MM很年轻吧? 这首诗大部分人都是在初中的语文课本里第一次读到的( 难道这篇文章被从语文课本里删除了?)是魏巍先生的我的老师,写他的小学老师蔡芸芝先生。可以说就是这篇文章和蔡老师让我坚定了报考师范大学的决心。 魏巍先生有两篇文章被选入初中语文课本,另一篇是谁是最可爱的人( 这篇别的没记住,就记住了原来杜鹃花在朝鲜叫金达莱:)
再来说说诗作的作者周太玄先生。周先生是位通才( 全才)。在五四运动之前,他在文学领域的才情就已经众所公认,他所作新诗《过印度洋》( 就是上面的那首圆天盖着大海)被赵元任谱成曲,传唱一时;他的中学同学郭沫若说他是“翩翩出世的一位佳公子”,“会作诗,会填词,会弹七弦琴,会画画,笔下也很能写一手的好字。”然而,他并不拿自己的文学才华当回事,执意去法国学习自然科学,十一年后,带着“法国国家理学博士”学位与几十篇论文、七部著作及四部译著,外加法国动物学会会员的头衔回国,在数所大学任教,成为中国腔肠动物学的鼻祖。
在教书育人方面,周先生更是典范。 周先生的三段爱恋,也都可歌可泣,他是一位感情丰富又忠贞负责的人( 忠贞负责是作家李劼人对他的评价)。
周先生的旧体诗,词,也写得非常好。看这首蝶恋花,写得多好!
春光楼外雨,窈窕情怀,独自谁依据。草湿花愁天如暮,云低不见相思树,无奈情多天意妒。和雨和风,强逼春归去。回首迷烟芳草渡,依稀认作来时路;紫陌千花风又雨,柳眼桃腮,处处愁如许。枕上春涛催梦苦,摧残好梦无寻处。芳草连天双燕语,都道春来寂寞谁为主。若是生生花里住,情天无限菩提树。
现在像周先生这样的通才,全才是不会再有了...
请输入帖子链接
收藏帖子
“圆天盖着大海, 黑水托着孤舟。 远看不见山, 那天边只有云头。 也看不见树, 那水上只有海鸥。”
前面这六句展示了世界之大,意境跟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相仿。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这种意境中所表达的空间感,在文学作品中司空见惯。作者在此处用颇有韵味的现代汉语,通过”圆天“,”大海“,”黑水“,”孤舟“,”山“,”云头“,”树“,”海鸥“打造了一幅扁舟一叶漂于浩瀚海洋之上的镜像。此开篇,不功不过,是常人努力所能及的。
我所称赞的是接下来这两句
“哪里是非洲? 哪里是欧洲?”
这是一种迷失的感觉。是坐标的迷失。故乡之所以是故乡,是因为她提供了全方位的一个网络,这里面的人和事都联系在一起。恩也好,怨也罢,成也她,败也她。这种依托如此自然,自然到落叶尚念归根;这种依托如此强烈,强烈到富贵仍思归乡。
这种情绪,对于每一个游子,即便不是出行的那一刹那,即便不是踏入异乡的那一刻,哪怕它暂时被你出行的兴奋掩盖,那么在日后纷繁的漫长的生活、奋斗中,它会出来:总会有那么些瞬间,你发现你的坐标迷失了,你的连接看似有——但又那么模糊。
你不知道你去哪,不知道所去的地方意味着什么。 这种茫然让你想起了亲爱的故乡。
“我美丽亲爱的故乡 却在脑后! 怕回头,怕回头,”
这是你确定的。前方未知千千万,但你确定的就是肯定离故乡越来越远。诗人在此处是敏感的,是善意的,提醒我们茫然的原因。其实很多人面对茫然这种情绪,并不会跟远离的故乡联系在一起。有些因为没有意识到,有些因为故乡并没有什么念想,有些则因为没有酸腐的矫情。但是诗人在此处点破,是应该的。 在你脑后的故乡提供了一个镜像里的点,拉开了空间维度。
前面两句“哪里”的发问,“哪里”的呐喊,是发自肺腑的。全诗到了高潮,之后慢慢降温。
“一阵大风, 雪浪上船头, 飕飕, 吹散一天云雾一天愁。”
感情最终还是要回归现实。现实的浪花,现实的大风。可以想象,作者可能有些些许狼狈,风浪让你清醒了很多。吹散了,还是要应对现实的点滴。什么云雾,什么愁,都顾不得了。
而这些风浪,就是你第二故乡的开始。在应对现实的纷繁中,你的脚跟站稳了,你跟这个世界的连接,多了。
全诗到此处,不再问问题,不再处理情绪。视线从远方拉回到船头。
就像每一个我们一样,之后我们的脚踏到了异国的土地上。 一步一步走到今天。
伴随着一阵阵大风,一声声嗖嗖。
全诗语言流畅,起承转合,无处不自然。有静、有动,可看,可听。有问,有怕,有茫然,有释然。
再来说说诗作的作者周太玄先生。周先生是位通才( 全才)。在五四运动之前,他在文学领域的才情就已经众所公认,他所作新诗《过印度洋》( 就是上面的那首圆天盖着大海)被赵元任谱成曲,传唱一时;他的中学同学郭沫若说他是“翩翩出世的一位佳公子”,“会作诗,会填词,会弹七弦琴,会画画,笔下也很能写一手的好字。”然而,他并不拿自己的文学才华当回事,执意去法国学习自然科学,十一年后,带着“法国国家理学博士”学位与几十篇论文、七部著作及四部译著,外加法国动物学会会员的头衔回国,在数所大学任教,成为中国腔肠动物学的鼻祖。
在教书育人方面,周先生更是典范。 周先生的三段爱恋,也都可歌可泣,他是一位感情丰富又忠贞负责的人( 忠贞负责是作家李劼人对他的评价)。
周先生的旧体诗,词,也写得非常好。看这首蝶恋花,写得多好!
春光楼外雨,窈窕情怀,独自谁依据。草湿花愁天如暮,云低不见相思树,无奈情多天意妒。和雨和风,强逼春归去。回首迷烟芳草渡,依稀认作来时路;紫陌千花风又雨,柳眼桃腮,处处愁如许。枕上春涛催梦苦,摧残好梦无寻处。芳草连天双燕语,都道春来寂寞谁为主。若是生生花里住,情天无限菩提树。
现在像周先生这样的通才,全才是不会再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