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有个非常励志的学英语故事

w
wenxuecity0824
楼主 (北美华人网)

1968年,那十年的第三年。
这一年,一名十八岁的小伙子即将从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中学毕业。以他的成绩,考大学不会有问题。不巧的是,这个时候他遇到了“上山下乡”运动。他没有下乡;但他也未获得上大学深造的机会,而是成为了上海浦江电表厂的一名小工。在那家国营工厂,这名小工一干就是4年。

w
wenxuecity0824
那是个狂热的年代。工厂里的很多年轻人,要么去做很狂热的事情。热情不那么高涨的人,没事的话就聚在一起抽烟打牌踢足球。
那名新来的小工不一样。他的爱好是学英语。作为资本主义国家的语言,那个时候学英语,其实是有风险的。每天下班,那名小工爱做的事情,就是通过看英语书等方式来自学英语。

w
wenxuecity0824
玩得不亦乐乎的其他小工自然就喜欢嘲笑这名小工:学英语有什么用?一个电表工人能够用得到英语么?其他小工显然忽略了一样事实:电表是有技术含量的东西,免不了要接触一些外面的东西。几乎是必然的,机会很快降落到了这名一直坚持学英语的小工身上。

w
wenxuecity0824
电表厂陆陆续续收到一些英文材料。除了那名高中生小工,厂里没有其他人看得懂。这件事在厂里引起了轰动,从领导到和同级的小工,自此都对那名“懂英语的小工”刮目相看。
又过了一段时间,政府有个机关缺翻译,这名年轻人被借走了。被借走后,那名小伙子就再也没有回来电表厂工作了。

w
wenxuecity0824
那些嘲笑他的人,后来就只能在电视上看到他了。上海电表厂的工人每次谈起这个小工都会唏嘘不已,说他的名字有一个字特别难写,很多人至今都不会写。
a
anythingelse
楼主请继续。
w
wenxuecity0824
楼主请继续。
anythingelse 发表于 2022-07-09 16:45

好滴~~~~~~~~~~

w
wenxuecity0824
1972年,中美关系解冻。一位老领导下令从北京、南京、上海等地工厂、农村、农场征召散落的原外语学校的学生,调集至专门和其他国家打交道的部门,以培养翻译人才。那名名声在外、在机关当翻译的高中生小工入选。
1972年到1975年三年间,这名电表厂前小工被组织安排学习了三年。其中有两年还是在英国学习。对于一个原本就爱学英语的人来说,这自然是非常宝贵的两年。小伙子的英语口语水平突飞猛进。

w
wenxuecity0824
1970 年的春天,她出生在江苏淮阴县城的一个家庭,从小到大,她总是一头短发,文文静静,很腼腆。   读书的时候,她的学习成绩不错,热衷于学生活动,组织能力很强,是班上的团支部书记,还是年级的学生会主席。   虽然她外表文静,但是她骨子里面憋着一股韧劲。当时的淮阴县只是一个很小很破旧的县城,她的愿望就是发奋读书走出这个小地方,当时她就有很远大的志向。


那一年高考,她以全县第一的成绩考入南京大学英语系。   那一刻,她的命运开始转折。   但是,从小地方来到大城市,她感到有点格格不入,她只是“小镇作题家”,尽管高中时英语成绩不错,但大学牛人太多,而且她的英语口语有浓重的口音,她开始感到自卑,不敢开口。   为了迎头赶上同学,她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专业课和学习英语口语上面,大家看到她,经常都是记得密密麻麻的笔记,起早贪黑地学习。   一年以后,她已经能够熟练运用标准的伦敦腔,跟外教和同学,她都可以极其流利地对话,谈笑风生。   但,她的目标并没有就此为止,她拼命地扩充各种知识,培养自己的独特观点和看事情的角度,把绝大部分的时间都用来学习,四年本科生活中,她是宿舍里唯一一个没谈恋爱的女孩。
w
wenxuecity0824
他出生于1953年,北京的一个普通家庭,中学毕业后因为没有办法攻读更高的学业,他选择去东北建设兵团当兵,成了一名通讯员。   当兵有多辛苦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每天要锻炼,还要收发文件,跑这跑那,各种事情,极其辛苦。   晚上的时候,大家要么参加文娱活动去了,要么去休息去了,可是他却总是不合群,一股脑坐在煤油灯下学日语,阅读国内外重要的名著和文献。   那个时候好多人不喜欢他,觉得他不合群,甚至有领导找他谈话,但是他依然选择独来独往。


他的战友说:“我有点好奇,因为除了本职工作,只要有空,他就拿本书看。我问他:你这是学什么呢?他说学日语。当时我心想:学这个有什么用呢?后来我就明白了,学这个用处大了。”   在这里,他度过了八年的青春时光,也增长了很多知识。   后来国家恢复高考,他在1977年参加高考,以优异成绩成功入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   这一年,他已经25岁,而当时外语学院招生对考生年龄做出的限制是:不能超过25岁,差一点他就与自己的梦想失之交臂。


进入大学后,他就有了更多的时间看书学习了,对文学和历史的造诣提高了很多,他的成绩一直都是拔尖的那种。   毕业的时候,光是毕业论文,他就交了两篇,一篇是拿日语和中国朦胧诗做比较,一篇是拿中国历史和日本历史做比较,同班同学回忆称:“答辩老师都没办法对他的这两篇文章进行评判”,他的水平真的很高。   参加工作之后,他获得了南开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然后他又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他从科员到副部长,只用了19年的时间,所经历的每个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