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歪曲中国的华人记者樊嘉扬眼中的美国

井水流深
楼主 (北美华人网)
华人记者那么多,能像樊嘉扬这样在海内外“出名”的屈指可数。 樊嘉扬,重庆人,7岁时随父母移民到了美国,她因不遗余力地攻击抹黑自己的故土而出名。在采访《三体》作者刘慈欣后,她写了一篇文章,观点就是:中国就是落后的地球文明,而美国则是高等的三体文明。而且,还攻击中国的科技企业抄袭美国的科技。在香港,她明目张胆地支持 暴徒,更表示自己会说普通话、长着“中国面孔”成为了自己事业和人生发展的累赘。疫情期间,她更是多次撰文,攻击中国是导致疫情在全球范围内不断蔓延的“罪魁祸首”。 那么,樊嘉扬笔下的美国是怎样的呢?她谈得最多的是从小到大面对的种族歧视和美国梦的破灭。她曾经详细描述了自己初到美国的生活。在学校,她听不懂老师讲课,也不敢发言。她带去学校的米饭和鱼冻在中午化开,散发出浓烈的气味,与周遭格格不入,而她甚至听不懂同学们对她的嘲弄。在起初的几年里,她几乎没有朋友。即使是成为记者后,她也多次公开自己被歧视的经历。诸如她曾经在社交媒体上写道: 我站在一个带着大狗的金发女人后面排队,她对我说:“不要你这个新冠病毒的人离我的狗那么近”,那一刻,我感到好尴尬。  美国梦的破碎更是伴随着她的成长。她两岁时,父亲被公派去哈佛大学进修生物。父亲的形象在她心中逐渐和美国融为一体------遥远,抽象,又被蒙上薄雾似的理想光彩。改革开放之后,美国的文化元素渗透到中国的内陆:樊嘉扬记得电视里的Cheerios(燕麦圈早餐)广告,流行的年历上有着完美笑容的美国家庭,母亲和朋友讨论的热播电视剧《豪门恩怨》(Dynasty) ,这一切都向她展示着美国"完美的八十年代"。她们在1992年到达纽约肯尼迪机场,已经在耶鲁大学工作的父亲接她们去康州纽黑文的住处。天色暗沉,街道萧索,七岁的樊嘉扬不敢相信这就是美国。一路上,她不断等待着"真正的美国"揭开面纱。母亲曾告诉她美国人都住在大房子里,所以当她看到父亲的公寓楼,心想,"这一整栋都是我们家的吗?"但父亲带她们走上二楼,打开门,是一个只有一间房间的小公寓,床垫直接放在地上。"我花了一些时间才适应,这就是我们在美国的家了。"还是孩子的时候,樊嘉扬对社会阶级并没有清晰的概念,而她的感受全来自于与母亲的共情。她想象中人人都应该是平等的,在美国艰难的生活状态起初没有让她觉得自己是"穷人",直到她意识到母亲为当保姆而羞耻。"既然我们过的是几乎完全一样的生活,我或许也该感到羞耻。"她记得小时候牙疼,但她们没有钱买牙科保险。 母女挣扎在美国社会的边缘。长大后,她仍觉得自己是"临时美国人"------"假定的局内人,永远的局外人(putative insider and perpetual outsider)"。樊嘉扬为何喜欢抓住文化冲突不放,让自己处于争议之中。也许是她的感同深受,也许更多的是她的一种谋生的本能罢了。
R
Rain1278
她似乎有些精神分裂,拼命想证明自己所在的地方更先进更好,又忍受不了底层和歧视的现实
j
jianiao96
八九十 年代 放弃国内 高地位 跑到美国 来的人呢,确实是很尴尬
她娘是军医, 好象是高干出身 家庭条件不错 跑来美国做女佣 她娘的同事现在生活都相当优渥了
樊 心理应该充满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