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 husband passed away from cancer. My kids are having good times and laughing with their friends during playdates, but they couldn't sleep at night and will not sleep in their own room. My daughter will spend hours staring at me at night while I am sleeping as she is scared I will stop breathing during sleep. Kids deal with grief in ways that adults don't often see on the surface.
。。。坦白说我觉得你追问得有些offensive,你说的这些无非是印证了我前面的想法,没有类似的经历和感受所以无法理解他人的切肤感受。“这些应该都不需要其他人来解释,不需要被人说,哎呀,你爸爸没了,你以后怎么办?” 这。。。让我想起了那个问我妈要不要给我眼睛上抹风油精的阿姨。 回答你的问题。是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具体几年级我记不清了,小时候对时间的概念也不那么清晰。我爸爸是癌症去世的,去世之前在医院躺了一段时间,我也记不清具体是多久。他生病之前我们关系是很亲密的,生病期间我跟我妈也有去陪床过很长时间。 美好的回忆,当然很多很多。触发的失落,当然有。我一直到读博的时候写泛函作业写不出来,还会想我小时候我爸企图教我微积分的事儿,掷笔长叹要是我爸还活着就好了(他是数学教授)。我跟同学聊老游戏的时候,也会忍不住提起来我小时候爸爸把我抱在怀里一起打游戏的场景。我工作买房以后去home depot买东西,看到一块一块砖头大小的泡沫块,还拉着老公跟他描绘小时候我爸教我学游泳,我爸自己用布+泡沫块做了个可调整的vest给我穿,我穿了很多个夏天,我现在想起这事儿的时候都觉得很暖心,忍不住微笑。 但我确实没有过因为这些美好的回忆被触动而悲痛难忍的经历。我已经不知道该怎么说了。。。你想证明什么呢?必须要说我很难过,我很悲伤,我曾经深夜痛哭过,才能证明亲子情谊吗?You cannot expect others to grieve in your imagined ways.
“有的小孩可能处于denial的状态”是必经状态的,但denail绝对不是happy好吧..
10岁,只是个孩子,让他好好生活下去吧
要我就希望我家的娃高高兴兴的生活下去。
为什么小朋友没那么伤心的表现,因为从生下来就是妈妈的爱的接受者,而对妈妈的感情小朋友是没有什么付出的 所以忽然失去了只是一种怅然若失,该念书念书,该聚会聚会,并不能引起成人想象中的痛苦 你想象一个失去母亲的小朋友,太悲惨了,从此没有了母爱,作为那个年纪的小孩子是不懂得这意味着什么的
成年以后的痛苦都是求不得,付出了感情,被分手,付出了感情,宠物离世了,付出了感情,失独了 这种痛苦的深切的,和小朋友失去母亲是不一样的
Lz你别听楼里的指责!我朋友的白人婆婆去世,她也非常感叹她小姑子的态度,穿了很艳的衣服参加一个纪念活动,嘻嘻哈哈一副什么事都没有的样子,那女人都四十岁了,还马上去拿走了婆婆的很多东西,包括很多很好的瓷器,和自己爹一起吃饭,一毛不拔。朋友是很温和的人,平时和小姑子很客气、比较疏远,因为不是一路人
在你眼里,父母死了只有自杀陪葬和马上开开心心生活这两种状态吗? 看来我又高估大妈的智商了。。。
是呀,我让自己努力的活着,就是怕我孩子们会伤心💔 我女儿对我特别甜,特别会照顾人,我们互相舍不得呀
如果我死了,我的娃能这样开开心心,我死也瞑目,我的孩子整天哭哭啼啼的,我在棺材里也睡不安稳
亲人离去的悲伤不是那一时一刻的,而是在那之后的日日夜夜,你都会感到TA不在的那个空洞。这种缓慢的迟钝的痛才是最痛苦的,因为无法回避,无论你做了多少努力,去了的人就是去了,永远也回不来了。
心寒 白养了 等续弦进门折磨这个娃,娃才会怀念起亲妈的好吧
抱抱
确实老美有时候很坚强,也很乐观,愿意以positive 的一面示人,挺好的
我其实觉得没有过类似的经历和感受的话,人是很难理解别人的这种体会的。。。我尝试解释一下,不一定能说得清楚。
事情发生的当下,我觉得也并不是处在shock中,而是因为尚且年幼,无法理解为什么去世就要悲伤,难过,大哭,所以没有情绪上的宣泄。再举一个例子,我太奶奶去世的时候我还要更小一些,土葬的时候我只是在问,不给太奶奶盖被子吗,她不会冷吗。而到我爸爸去世的时候,我已经知道什么是死亡了,却还没有办法理解为什么要因为死亡而悲伤。
从前文所述也可以看出来,整个葬礼的过程中没有人给我解释过任何事,我更像一个迷惑的旁观者。不管是事情发生的当下还是至此之后,我妈妈也从来没有跟我进行任何这方面的交流,只是单纯的、彻底的回避。
而当我长大了以后,也很难再有情绪上的宣泄。这个时候,父亲的去世已经是一件多年前发生的无可挽回不能改变的既定事实。这种情况下的grief,我是感觉不到骤然的悲伤和难过的情绪的(像我妈妈当时的反应那样),而更像是蔓延了我整个生命的一种淡淡的钝痛,很难用语言描述出来。有时候被触动到了,也就是眼眶微湿一下,偶尔会迷惘,偶尔会心悸。
我感觉这种影响是更深层的,只是没有反应在表面的强烈的情绪上,却反应在几十年如一的梦境上。时至今日,我妈妈已经走出来了,可以谈笑风生说我小时候我爸爸相关的事情,我却还从来没有跟妈妈提起过我仍然在继续的梦境。
我顶锅盖告诉楼主,有的孩子就是性格凉薄些的,不是judge,就是每人性格不同。
续弦进门了以后,没准会对娃客客气气的,对客人一样 十几岁的娃没准还更喜欢新妈妈。。。 谁能象亲妈一样,知冷知热,关心着急,孩子反而嫌烦。。。
大妈智商没你高,但你那恨不得自己死了别人都别活了的恶毒我真是比不上,你家人太可怜了吧,你都不去陪葬怎么好意思站在道德高点指责别人不够悲伤?
很对。我希望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都能开开心心健健康康活下去。这也是对我最好的回报。
LZ都不知道孩子在母亲生前如何互动,就光凭孩子在母亲死后是否悲伤,是否抑郁来判断其人品。这得是多shallow的标准!中国人就这个陋习。葬礼的时候谁哭的最凶谁最孝顺。就爱看这种表面的东西。
你怎么知道娃不怀念妈妈了?哭哭啼啼,成为所有人的累赘就孝顺了?什么事情都不做,等着别人来安慰自己,做一个drama queen就是孝顺妈妈了?
我看这个孩子把自己照顾好,不让父亲操心,如果有兄弟姐妹,还能照顾好兄弟姐妹,成为一个坚强的人,才是孝顺。
有些人情绪大,过不去,这可不是好事。自己陷入阴霾不算,还要让周围人跟着自己一起陷入阴霾。这种人,在家庭最需要她的时候只考虑发泄自己情绪,怎么反倒成了道德标兵了?
中国人就爱这口。必须哭哭啼啼才是孝顺,才是重感情。最好把自己关起来,来个抑郁症,什么都干不了,才是最有道德,最有感情的那个人。
对于勇于承担,坚强的人,反倒要贴个标签。
什么是薄情?我倒觉得只顾沉浸在自己情绪,根本不顾周围人的人才是薄情呢。
我也觉得很好,我希望我的孩子感觉不到悲伤,随时都快快乐乐的,包括我死了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 家里死了条狗,一般人都得难受个十天半月的吧? 这个当妈的在孩子心里还不如条狗。。。
可怜的孩子。这种亲情剥离反应,有的人会有很长时间in denial。不愿接受事实。我觉得lz邻居家的孩子大概率是这个原因。
一年没哭跟妈妈死了后十几天就开party了是两回事,好吧?
可以分享下你当时多大吗?你和你爸到底关系如何?按我的想象,一个小朋友突然亲人没了,如果之前亲人会给讲故事,那每到讲故事时就会发觉世界变了。如果亲人会在小朋友有一点成就时就鼓励夸奖,下次再有成就时也会发现亲人不见了。如果每到夏天,亲人之前会带着到荷塘游泳,那后面再到夏天就发现又不一样了。。总的来说,去世的人之前在小朋友生活中影响越大,美好的瞬间越多,应该触发悲伤或者失落的机会就会越多。这些应该都不需要其他人来解释,不需要被人说,哎呀,你爸爸没了,你以后怎么办?而是碰到相同情景,突然就发现少了一个爱护自己的人引起的失落和悲伤。
不懂亲情剥离麻烦找本书看看!在这里和lz两人恶狠狠揣测没有妈妈的孩子心理,我一个路人也看不下去!
Me too!
死都死了,如果希望有用,我希望我的宝每天都开心。
凡是争论中,其中哪个人开始骂人,她就输了 因为她找不到可以合情合理反驳人的理由,而开始人身攻击了。。
是的你赢了,真厉害!
太感人了 手动给好妈妈点赞!
既不能以理服人,又不能听反面意见。。 看看你骂人的话,到底谁在“恶狠狠揣测”?
你可真嗨,回复一遍不够还要来一遍。
这个话实在非常过分!
特别理解
同理你说的这个孩子 他需要向你这个陌生人证明什么吗? 你不应该祝福乃至帮助他好好生活下去吗?
来一波回忆杀吧
母上樣 、お元気ですか
歌:藤田淑子 作詞:山元護久 作編曲:宇野誠一郎
母上樣 お元気ですか ゆうべ 杉のこずえに あかるくひかる 星ひとつ みつけました 星はみつめます 母上のように とても 優しく 私は星に 話します くじけませんよ 男の子です さびしくなったら 話しにきますね いつか たぶん それではまた おたよりします 母上樣 一休
母亲大人: 您好吗? 昨晚我在杉树的枝头边 看到了一颗明亮的星星。 星星凝视着我, 就像妈妈一样, 非常的温柔。 我对星星说: 不能沮丧哦,(因为我)是男孩子。 如果寂寞的话,我再来找你说话…… 什么时候呢?大概…吧。 就写到这里吧,期待您的回信,母亲大人。 一休。
母上樣 お元気ですか 昨日 お寺の子貓が 鄰の村に もらわれて 行きました 子貓は泣きました 母さん貓に しがみついて 私は言いました 泣くのはおよし さびしくないさ 男の子だろぅ 母さんに會えるよ いつか きっと それではまた おたよりします 母上樣 一休
母亲大人: 您好吗? 昨天,寺里的小猫 被邻村的人 带走了。 小猫哭了,紧紧抱着猫妈妈不放。 我(对小猫)说: 乖,别哭了,你不会寂寞的。 你是个男孩子对吧? 会再见到妈妈的。 什么时候呢?一定(会)…吧。 就写到这里吧,期待您的回信,母亲大人。 一休。
你口中恶意揣测的男孩子 他也许在为成为妈妈心中的小男子汉在努力呢?
双亲在幼年的时候去世是对人很大的打击,因为世界上无条件爱你的人少了一个。我是父亲是大学的时候去世的,自此后我成熟了很多。
要求孩子守喪的父母 是陪葬
Party也不是孩子一个人说开就开的,是他家人为了让他转移注意力而开的。他不接受不是更让家人担心?他显然是明白家人的好意。这孩子脑子清楚,在意还在身边的家人,胜过你们这些看热闹,指点他的路人都不算的
看的我猛虎落泪
是的。我爸去世的时候我上大学。有一波家人就关心我每天哭没哭。另一波一直在照顾我,开导我,生老病死自然规律。我也很奇怪我没有倒下。在之后的三四年时间里,我经常在公交车上,洗澡的时候嚎啕大哭,因为没人注意,或者在夜里不出声哭到喘不匀气。我认识到我对自己情绪的认识很浅。
everybody copes differently, it's a tremendous tragic event happening to a teenager. Please be kind and considerate.
。。。坦白说我觉得你追问得有些offensive,你说的这些无非是印证了我前面的想法,没有类似的经历和感受所以无法理解他人的切肤感受。“这些应该都不需要其他人来解释,不需要被人说,哎呀,你爸爸没了,你以后怎么办?” 这。。。让我想起了那个问我妈要不要给我眼睛上抹风油精的阿姨。
回答你的问题。是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具体几年级我记不清了,小时候对时间的概念也不那么清晰。我爸爸是癌症去世的,去世之前在医院躺了一段时间,我也记不清具体是多久。他生病之前我们关系是很亲密的,生病期间我跟我妈也有去陪床过很长时间。
美好的回忆,当然很多很多。触发的失落,当然有。我一直到读博的时候写泛函作业写不出来,还会想我小时候我爸企图教我微积分的事儿,掷笔长叹要是我爸还活着就好了(他是数学教授)。我跟同学聊老游戏的时候,也会忍不住提起来我小时候爸爸把我抱在怀里一起打游戏的场景。我工作买房以后去home depot买东西,看到一块一块砖头大小的泡沫块,还拉着老公跟他描绘小时候我爸教我学游泳,我爸自己用布+泡沫块做了个可调整的vest给我穿,我穿了很多个夏天,我现在想起这事儿的时候都觉得很暖心,忍不住微笑。
但我确实没有过因为这些美好的回忆被触动而悲痛难忍的经历。我已经不知道该怎么说了。。。你想证明什么呢?必须要说我很难过,我很悲伤,我曾经深夜痛哭过,才能证明亲子情谊吗?You cannot expect others to grieve in your imagined ways.
很难想象,这种怀念亲人的标准,对于大人小孩,父母配偶是不是不一样的?感觉很复杂,又很矛盾。
不知为何,想到9天渣。。。。。大家讨伐了大半年了。。。。。额
我没想证明什么,只是想尝试理解下不在“正常”范畴的事情。毕竟大家都觉得失去至亲是很难过的事。即使悲伤不是在人前大哭也总是有其他方式表达。但你说你即使在四下无人也并没有感到悲伤,所以我猜测是不是因为和亲人感情不深。你现在又描述了感情其实很深。那我现在就知道有些人就是有可能在很亲密的至亲去世但是没有悲伤的。说实话我描述的那些普通情况只能说明去世的人是被需要的,所以会激发孩子的伤心。如果失去的是孩子肯定是另外一种悲伤。我也没有说有悲伤的就比没悲伤的层次高,最多只能说明情感不那么丰富而已。
另外感慨下你小学就可以学微积分真的好厉害。
解释这么多也没用。。 这里的大妈脑子里接受不了一点点跟她们不一样的想法。。。
因为我看到过有的家里孩子的妈妈当天过世,孩子当天还互相嬉笑打闹,我知道孩子和妈妈感情特别好,他们心理是难过的,只是外在表现方式和成人不一样而已。这可能也是心理机制上的一种保护。当四下无人夜深人静或者某一刻,孩子会痛哭的。
我知道成年失去亲人的悲痛,我后来成年的时候经历过祖父母辈的相继去世,这种悲痛更偏向于当下很是悲痛,但这种悲痛很快减弱,是一种会“过去”的悲痛。
童年时期父亲的去世的不同则在于,我没有过很强烈悲痛的时期,但这件事对我造成了很深远和长期的影响,这种影响是“过不去”的,尽管表现到情绪上是很淡的。
小学学微积分那个,呃,是他企图教我,他讲得口干舌燥我也没学会,不然也不会读博还在上泛函了。
我其实也想说的,泛函应该是本科数学系的必修课😁。我觉得因为你父亲在去世前已经病了很久,所以那种悲伤已经被慢慢消化掉了。心理学真是比数学难
我的猜测,因为父亲卧病在床了一段时间,层主已经习惯或者接受了父亲没法再陪她读书玩耍了这个事实,有的小孩子适应性比较强的、亲朋好友多的或者容易发现别的好玩的东西的,可能不会陷在“表面上的”悲伤的情绪里太久。
我记得他生病的期间我最大的感受,是茫然。
有次我妈喊我去医院陪我爸,我贪看动画片耽搁了时间,去晚了,我爸躺在床上很生气很生气地臭骂了我一顿。我还记得我那时候的感觉,也是茫然,站在那里手足无措。旁边的病友劝他,小孩子,不懂事。。。
当时的我是真的不懂为什么他一定要我多陪他些时间,为什么要因此生气。
现在我懂了,却也无法全然代入他的心境来为之难过,只是唏嘘。
ps 泛函一般本科上一遍graduate还要上一遍
刚才她说的一点给了我很多启发。如果小朋友能在每次重新经历与之前去世亲人相处时相似情景时focus on appreciate之前拥有的美好,而不是现在的失去。这样悲伤的情绪会更少,怀念的感觉会更多。我想大部分妈妈包括楼主更珍重的是那种被怀念的感觉吧,没有谁愿意自己的孩子沉浸在悲伤中。
ps可以理解。毕竟实变还要学十遍的,别说泛函了。学霸除外。
理解不理解,把小孩子往好处想就行了,小孩还有可塑性,要善意理解他们,她们接收善意,才能向自己和他人反馈善意。这种事没经历过的很难体会。旁人认为正常不正常,又怎么样?judge她们?一点都不重要
是的。而且作为一个外人,假装一切正常才是对孩子最好的。千万不要流露出怜悯啥的。孩子其实很敏感的。
我自己也是年少失去父亲,用了三年才走出来,前几个月人都是恍惚的。所以当时看这个孩子的反应,满震惊的。
同意。等你真正经历过生离死别之后再去judgebie r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