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转换生活模式,单身贵族最容易做到。丁克一组其次。要是有娃,那就难了。家里东西最多的人是娃。学区房,课后班,play date,童子军,看演出,看展览。人就像被绑在了车轱辘上,身不由己滚滚向前。哪有资格过参禅打坐冥想的神仙日子。 cavine747 发表于 2022-06-06 22:34
回复 1楼djnes的帖子 35岁以后,难道不是该先学会别没事闲的教育、指导别人该怎么活着么? smiling85ww 发表于 2022-06-06 22:52
杨绛淡定从容吗?她六七十岁的时候和邻居吵架把人家给咬了 emmachka 发表于 2022-06-06 23:18
我家没有课后班, 不搞playdate 不参与童子军 不看演出,也不看展览, 没有什么是必须的 pwwq 发表于 2022-06-06 22:47
这文体,这语气,我特想回一句:关你p事superanna 发表于 2022-06-07 10:28
说得很高尚啦。我觉得主要是人到中年容易累,顾不得那么多了。而且不操心,情绪平复有利于养生。所以只能过简单的生活了。大喜妞 发表于 2022-06-07 00:16
这鸡汤灌的,中年再低配,房子要住,娃要养,老人要照顾,朋友要特意交往才能维持,再低配都是n 个碎钞机在候着。。。。年轻的时候几身衣服,一堆鞋子,一些包就乐滋滋的,一喊就一群朋友才是真的低配生活。。 cigna 发表于 2022-06-06 22:26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人真正的富足,不在于外界的拥有,而是内心的充裕与丰盈。
人到中年,精减过剩的物品,净化过强的欲望,简化多余的社交。
过低配的生活,才能拥有高配的灵魂。
01
物质低配
建筑大师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曾提出一个概念:少即是多。
人也是如此,生活越简单,越幸福。
漫画家蔡志忠四十多年来,每天只吃一餐饭,即使是馒头就着豆腐乳,他也吃得有滋有味。
他没有手表和手机,日常的装扮就是一件白衬衣,一条休闲裤,一双磨出洞却依然干净的破布鞋。
简单朴素的生活,使他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专注在自己热爱的漫画上。
为了构思出满意的漫画作品,他曾经一连42天没有出门。
每当沉浸在漫画的世界里,听着笔尖在纸上刷刷作响的声音和自己的心跳声,他就会不由自主地赞叹:“生命真是美好。”
“过最简单的物质生活,做最丰富的精神思考,用最少的物质需求带来最大的精神财富。”
这就是蔡志忠先生一生奉行的人生准则。
古人云,不为物役,方能保持精神的自由。
真正的幸福,不在于外在物质的多寡,而源于内心世界的富足。
网上有对80后夫妻,前几年创业赔了200多万,几经波折,两人带着孩子在四线城市的郊区租了一套小院,开始经营民宿。
他们买不起家具,就自己动手做;想吃菜了,就自己动手种。
每天种花、种地、做木工,亲手打造理想中的小院。
虽然存款少得可怜,日子也不富裕,但夫妻俩却活得很充实。
妻子淡然地说:“我有一个志同道合的爱人,一个可爱的儿子,我们的世界有梦想、有花、有自由,这就是富有。”
真正的富有,不是你能拥有多少财富,而是具备在艰难的日子里,也能笑出声来的能力。
庄子说得好:“鹪鹩巢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一个人维持生存必备的物质,并不需要太多。
房子不需要太大,温馨就好;每日粗茶淡饭,快乐就好。
生活简单惬意,心灵丰盛富足,才是人生最大的满足。
02
欲望低配
托尔斯泰曾经讲过一个故事。
有个人想购买一块地,地主对他说:
“只要你日出时从这里出发,并在日落前返回出发点,那么你所走过的路线圈起的土地就全都归你。”
于是,那人就拼命地跑,直到太阳偏西还不知足。
最后总算赶在日落前跑了回来,却因为精疲力竭,吐血而亡。
《伊索寓言》里说:
“有些人因为贪婪,想得到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所有的也失掉了。”
没有什么比贪婪更具有欺骗性。
我们总以为自己不快乐,是因为拥有的太少,或想要的没有得到。
事实上,我们拥有的越多,内心所执着的东西就越多,从中得到的快乐就越少。
复旦大学青年教师于娟,拥有令人羡慕的博士学位和留洋经历,却因罹患癌症,英年早逝。
曾经要强的她为了在两三年内成为副教授,每天玩命写文章、搞课题,在办公室待到深夜。
工作、博士论文、生育、赚钱......这些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压力逐渐积累,导致她的身体频繁出现疼痛。
检查之后,才发现已是乳腺癌晚期。
治病期间,她写下了“癌症日记”,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
在日记中,她写道:
“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
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事实上,我们倾尽全力去追求的名利,对生命而言,并没有太大意义。
如果没有时间阅读,再多的藏书有什么用?
没有精力陪伴家人,住再大的房子有什么用?
没有空闲享受生活,一生辛苦奔波又有什么用?
没有健康的身体,苦心经营的一切,又有什么用?
疫情、战争、飞机失事....这些沉重的新闻无一不在提醒着我们:
来日不一定方长,我们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
后半生,别被欲望绑架,别为欲望苦恼。
珍惜拥有、知足知止、多爱自己一些,才是人生最重要的事。
03
圈子低配
作家李小墨曾说:
“当你的能力、地位、资源配不上你的社交野心,你所做的不过是无效社交。”
《三十而已》里的顾佳,为了让丈夫的公司转危为安,削尖了脑袋也要挤进贵妇圈。
她花高价买来限量款包包作为敲门砖,对阔太们是各种讨好。
百般折腾之后,尝到了些许甜头的她,自以为成功融进了阔太的圈子,却没想到,最终被太太们设局,踢出了贵妇圈。
而她之前从李太太手中拿到的生意转让,不过是个精心设计的坑。
当你的实力与圈子不匹配时,所谓的人脉就是一个笑话。
人的精力有限,与其把时间浪费在毫无实际意义的社交上,不如多给自己一些时间提升自己。
因为唯有自己,才是你最好的人脉。
写下《从前慢》的作家木心,一生极少社交,也很少应酬,大部分时间,他都是一个人静静地独处。
早年,他跑到浙江的莫干山居住,一个人静静地呆在山上读书,研究他喜爱的福楼拜和莎士比亚。
中年赴美之后,他白天在古董店打工,晚上就一个人窝在自己的陋室中写作。
他每天都要写上一万字,最少也是七千字。写完之后,反复修改,直到满意。
后来,陈丹青在报纸上偶然看到了他的文章,顿时惊为天人,就立刻去拜访他,还介绍了一群艺术家朋友找他学习,“逼得”他不得不给这些艺术家开了个文学课。
就这样,木心不仅多了份工作,还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
在木心的文学课上,陈丹青记了厚厚5本笔记,多年以后,他将其整理出来,编成了《文学回忆录》。
如今,这本书已经成为各大读书会的热门推荐书籍。
木心曾说:“生活的最好状态,是冷冷清清的风风火火。”
人越是懂得独处,就越是富有。
人到中年,放下无效的社交,把有限的精力拿来提升自己的价值。
你有价值,人脉和钱脉会自动来找你;你没有价值,就算挤破脑袋社交,也没有人会搭理你。
在独处中丰富自己,在精神上富养自己,才是爱自己最好的方式。
04
听过一句话:每块木头都可以成为一尊佛,只要去掉多余的部分。
人到中年,历尽世间喧闹浮华,才明白克制欲望、回归本真生活的可贵。
精减物质,让心灵富足;
降低过剩的欲望,活得张弛有度;
舍弃无效社交,提升自身的价值。
中年以后,学会过低配的生活,才能内心更丰盈、生活更从容。
当你能克制自身欲望,不受外物影响,才能真正的回归本心,感受生命的真谛。
细水长流 中庸之道 粗茶淡饭 清心寡欲
赞, 这是我今天听到的最好的话语!
我家没有课后班, 不搞playdate 不参与童子军 不看演出,也不看展览, 没有什么是必须的
鸡汤喝一喝可以的 毕竟不喝鸡汤怎么麻醉自己呢?
35岁以后,难道不是该先学会别没事闲的教育、指导别人该怎么活着么?
我也觉得这篇文章咸的发慌。35岁以后,不更应该觉得怎么舒服怎么来? 不用刻意地去追求什么样本生活, 也不会无病呻吟写些空洞的东西
不是的话请注明个收入100m以下请勿效仿。
这个标题我很同意,进来一看,这写的什么破玩意儿啊。
A, 破产了,开始物质低配,省钱过日子了,然后说没钱挺好 B,得癌了,开始欲望低配,不上班了,觉得没事业也挺好
你这不废话嘛?没钱能不低配吗,病了能上班吗?
这逻辑太让人无语了。
咬了。。。老太太牙挺好啊
So? 你觉得这样最快乐那就这样生活,别人觉得哪样最快乐就按照他们自己的方式去过呗,一点不矛盾。
改成五十岁或者六十岁以后过低配的生活,还比较合适。
这句不错
挺有道理。
9494
一天一顿馒头,默认中年人不能有个体育爱好,一对东亚病夫再养一代东亚病夫,两代后IVF都拯救不了了,只能全民工厂孵化婴儿了!
Such a BS!
在有options之上,或者至少曾经有过options,谈选择低配,才有意义。
随心所欲不逾矩,才是人生最高境界,一定要什么…,一定不要什么….条条框框那么多,活的不累吗?
请你自己过低配生活,少管别人
开民宿的,在疫情里都倒闭了吧。。。。。。
那你家娃都做啥?平时就自己一个人玩?
是啊,我就这样。 没什么高尚的,就是精力没有年轻时好了,很多活动也没精力参加了。 去旅游也要精力的不是? 五十岁了,还要上班,工作也不算轻松,下班回来,就像休息一下,也不想种菜了。 周末了,要洗衣服,熨衣服,还要做些好吃的菜,还有一点点精力,就去买个菜吧;再有精神,也可以去逛逛mall。
不是什么低配高配问题,你叫我高配,我也没有能力。
哈哈,咋低配?维持不饿死?
物質確實要低配阿 雞湯千萬別喝太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