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年代是挺让人唏嘘的,但几十年后的今天,这不就是推爸推妈家学龄儿童的日常么。。。不会骑扫把的胖女巫 发表于 2022-04-21 22:05
其实这个女的长得还行,为什么打扮的像上个世纪的人?扎个麻花辫 schrodingerh 发表于 2022-04-21 22:31
她和韩寒比什么,人家韩寒有爹有妈,爹还是个小作家,能帮忙辅导,韩寒退学了缺钱么?玩赛车,去复旦楼下泡姑娘,人家姑娘不理他,他写酸文骂人家。 这姑娘呢,爹妈没一个靠得住,基因不成,家庭条件也不成,写的东西也完全没有文采。你别说韩寒人品怎么样,文章怎么来的,反正人家这个家庭里就是有人能写出点能糊弄人的东西出来。 家庭出身决定了一个人的起点,她这是顺便还决定了终点。 saison 发表于 2022-04-21 23:10
韩寒和她的差别是韩寒的文有一定独立的思考,叛逆也是很独特的视角,不认可也可以分辨他并不是人云亦云。 这个女孩子就是偶尔用几个华丽生僻的词,中学里可以写写黑板报稿子,长久看没有思考的文采是不长久的。 豆沙蛋黄酥 发表于 2022-04-22 00:28
原生家庭悲剧, 妈妈软弱无能, 爸爸暴虐把她当赚钱工具, 资质平平又因为早慧的光环连努力和脚踏实地这些优点都丢弃了, 只想着走捷径。Yesterdayom 发表于 2022-04-22 11:56
真有这么一回事,不是应该追究那个什么老总的刑事责任吗?光唏嘘有什么用。 珊璞 发表于 2022-04-21 23:05
这么巧,当年真的有这么轰动吗? 剑骨琴心 发表于 2022-04-22 21:22
田晓菲也是天津人,也是少年成名,不过家里比较有本事,把她捧进了北大,后来又傍上老白男教授当的faculty吧,学术水平也就那样。 iloveGelato 发表于 2022-04-22 21:57
28年前,14岁就登上央视, 被称为“女版韩寒”的她,如今怎样了?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
可多少众星捧月的“天才”,在年少封神后,昙花一现,转瞬凋零?
前有方仲永,后有庞秀玉。
庞秀玉是谁?
有网友曾这样形容:
夭折枯萎的才女花,一群孩儿的亲妈。
倘若时间倒回到28年前,庞秀玉的名气,不输韩寒。
1994年,当“全国文学十佳少年”颁奖仪式结束,庞秀玉从人民大会堂走出来后,等待她的除了赞叹,还有无数的闪光灯与访谈邀约。
记者在家门口排起了长队,从早到晚。年仅14岁的庞秀玉,刚送走上一家媒体,还没有来得及喝口水,下一家媒体的镜头又对准了她。
家里人给她数过“最高纪录”:一天之内接待了16家媒体。
“我简直比电影明星还要红。”
彼时的天津,人们一提起庞秀玉,没有不称奇的。
早在小学毕业前,庞秀玉已累计发表文章4万余字,写作水平远超同龄人,多次斩获全国中小学生作文大赛一等奖。
1993年,尚在念初中的她被选入《中国青少年年鉴》和《中国当代少年英才大辞典》,声名鹊起。
不久,有出版社趁势推出了一本庞秀玉习作选集——《希望》。
签名售书的那一天,书店里人山人海,“ 我忘记那天到底签了多少,反正晚上回家之后,我的手都肿了,胳膊也抬不起来了。”
因着“天才少女”的光环与灵动的文字,《希望》一书大为畅销,甚至引起了宋庆龄基金会的注意。
仿如天选之女一般,已有诸多荣誉加身的庞秀玉,再次得到命运垂青,成为“宋庆龄基金会奖学金”的首批获得者,并随中国中小学生访问团出访日本。
在日本,她的成长故事同样赢得了无数赞誉。有位日本小朋友在听完庞秀玉的分享后,无比渴望地许愿:我长大后一定要去中国,看望你的父母,和你一起学习写作。
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热衷于发掘“神童”,庞秀玉的出现正好迎合了时代渴求。
于是,无论走到哪里,都有人认出庞秀玉,热切地上前求签名、求合影。
看着别人投来的仰慕目光,年仅十几岁的小姑娘怎会不兴奋:身处云端,万众瞩目。
“可是,这种快乐很短暂。”
人们似乎忘记了,红极一时的文学天才,不过是个十几岁的小孩。
十几岁,正是青春敏感的年纪。初尝到“成名”甜头的庞秀玉,很快也体察到了成名之苦——身边的同学纷纷疏远已然步入“名人”队伍的她,快乐被孤独替代,无处安放。
过多的社会邀约,也不断耽误她的课业,考试成绩一落千丈。
另一头,庞秀玉的父亲并未觉察到女儿的变化,继续卖力地炫耀巴金写给庞秀玉的信,大谈女儿的“天才”养成路。
名人鼓励、报社青睐、大众追捧……在父亲庞毅看来,“天才少女”庞秀玉无疑是自己一手打造出的骄傲。
然而,多年后庞秀玉提起父亲,神色尤为黯然:“我从小就很怕他,妈妈也一样。”
1979年,庞秀玉出身于天津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
怀才不遇的父亲暗下决心:自己未能成就的文学梦,定要在女儿身上实现。
于是,庞毅在每个月领到工资的第一时间,常常直奔书店,大包小包地往家里囤书。
在庞秀玉年幼的记忆里,父亲的出现总是伴随着各种各样的任务:数数、识字、握笔、背唐诗……楼下孩子玩耍的欢笑声,对于被逼坐在书桌前的庞秀玉而言,是那样的清脆、动听、神往。
为了让女儿更早地赢在起跑线上,庞毅制定了一系列严苛的阅读、写作计划。念小学时,庞秀玉每天除了完成学校规定的作业,还要额外看很多的课外书,坚持练字、写日记、读书笔记。
那些华丽的辞藻、深奥的文字,在父亲的棍棒督促下,硬生生刻进了一个小学生的脑海。
是的,庞秀玉如果违逆父亲的要求,等待她的,不是呵斥,就是拳脚。
“强权”面前,年幼的孩子能做什么呢?只有翻开书、拿起笔,妥协。
一通揠苗助长后,庞秀玉的成绩突飞猛进。当同龄人还在为凑作文字数而咬笔头的时候,庞秀玉已经能语出惊人,游刃有余于多种文体间了。
老师的器重与同学的羡慕,打消了她对学习的抵触,她开始主动配合父亲,更广泛地阅读,大量练笔。
1993年,成名后的庞秀玉迅速晋升为媒体宠儿,多方报道里都特别提到了一个数字——12000。
12000,是庞秀玉家中的藏书数量。
普通职工家庭怎么可能有这么多的书?有好奇的读者跑去她家,眼见为实:
“一推开单元门,就进入了书山峡谷,前厅两侧的书垛直上屋顶,占据了大部分空间……仅有的三个大书架上,摆满了世界名著、古今辞书。举目望去,更让你满眼生辉:《诺贝尔文学奖全集》 63卷;《世界名著珍藏本全集》《鲁迅全集》《中国四大名著》……”
有记者曾经问她:这么多的书,你都看完了吗?
14岁的庞秀玉诚实地摇摇头:没有,很多都没有看过。
媒体的曝光率不仅让庞父脸上有了光,手里也多了钱。尽管庞秀玉参加的各类采访、讲演严重耽搁学习时间,庞父却迟迟没有叫停。
直到庞秀玉成绩下滑到数学、物理考零分的程度,一家人才开始慌:优秀的女儿怎么这样了?
“我想找回原来的学习状态,却发现很难。”
在外面,她是天才少女,受人仰望;可在学校,她却考分低下,交友受挫。生活忽而产生了强烈的割裂感:一面是天才的幻影,一面是学渣的真实。
学校很快也注意到庞秀玉的“异常”,帮她及时转换新班级,允许留级重读。
爱才心切的校长甚至表示,可以破格将庞秀玉升入本校高中,一边补课一边求学。
但这一次,幸运没有继续降临到庞秀玉身上。
几经努力,她的成绩都没有起色,父亲对她和母亲的态度越发暴虐。
“爸爸打妈妈、打我。”
眼看女儿的天才人设坍塌,父亲的脾气越来越差,不分白天晚上地,与母亲争吵。
1998年3月,在一个暴雨的晚上,母女俩跌跌撞撞地冲出家门,身无分文。冰冷的雨水打在身上,却丝毫勾不起庞秀玉归家的心——父亲的家暴远比寒夜还要难挨。
“完全是逃命一般的出走,想不了许多。”
这一年的4月,父母协议离婚。曾经那个日日督促自己学习的父亲,消失了,只留下一笔4万元“巨款”,彻底与母女俩划清界限。
逃离父亲暴打后的庞秀玉,本以为生活会出现转机。
殊不知,跌落的深渊正一步步向自己靠近。
“我们几乎住遍了天津市的每一个城乡结合部,只有那里的房子最便宜。” 庞秀玉尚未来得及慢慢消化父母离婚的事实,转眼,母亲就被诊断出患有糖尿病。
母亲的病很快把父亲留下的那4万元花光了,基本的生存问题横亘在母女俩面前,尤为急迫。
生活的困窘,家庭的破裂,让正处于青春敏感期的庞秀玉无心学习。尽管已复读一年,成绩仍旧不见起色。
万般无奈下,庞秀玉选择退学,初中肄业。
起初,她尝试谋求一份与文字、写作相关的工作,可投出的简历纷纷石沉大海。
“我的学历摆在那儿。”
梦想容得下无限憧憬,生活却逃不过吃喝拉撒。窘迫之下,庞秀玉草草选择应聘一家餐馆的服务员——“500元一个月,学历不限”。
这份看似与“天才少女”极度违和的工作,让母女俩终于有了稳定的生活来源。
就在庞秀玉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时,一个文质彬彬的男人闯入了她的生活。
男人是餐馆里的常客,每次都会特别预订庞秀玉服务的包间,对她格外关注。
一天,男人主动找庞秀玉聊天,嘘寒问暖。大概是孤单太久、心事无处诉说,庞秀玉蓦地卸下心防,将自己的情况倾倒而出——父母离异、爱好写作,无奈退学 ……眼前这个大自己16岁的男人,看上去那样礼貌,那样与众不同。
庞秀玉的感觉没错,男人确实与众不同,一开始便盯上了“像学生一样”的她,极尽温柔,百般呵护。
不久,男人许诺给她和母亲租一套房子,并每个月给1000元零用,鼓励她辞掉工作,继续写作。
男人的出现,仿佛一道光,照亮了庞秀玉的生活。
涉世未深的她以为,这是爱情降临,怦然心动。
殊不知,在一场蓄谋已久的聚会后,趁着酒醉,男人强暴了她。
尚未成年的她在第二天醒来时,后悔万分。她举着菜刀站在男人面前,要他给出承诺。
“我一定娶你,等你够了年龄,咱们就结婚。”
男人在纸上慎重地写下:“秀玉,我爱你。”
之后男人也如许诺的那般,时常来出租屋陪她,给她零用钱,甜言蜜语地支持她的文学梦。
庞秀玉心里默默地渴盼着20岁的到来,光明正大地去登记结婚,成为男人的妻子。尽管,她对男人的工作、身份、行踪知之甚少。
每每感到不安,庞秀玉便选择以死相逼。“一哭、二闹、三上吊,只要他来,我不是往脖子上勒根皮带,就是举着把菜刀,要不就站在窗台上。”
每一次男人都许诺“一定娶你”“一辈子不离开你”。
1999年12月3日,20岁的庞秀玉生下了一名男婴,稀里糊涂地升级做了妈妈。
产床上,接生的医生认出了庞秀玉,无比热切地说曾听过她的报告,买过她的书。
那一刻,庞秀玉备感煎熬,强撑着笑容说自己结了婚,丈夫人很好。
事实上呢,男人每天跑来看孩子的同时,还时常要求和她发生关系。
尚未过哺乳期,庞秀玉再度怀孕,这一次还是双胞胎。
2000年11月,一对可爱的女儿降临人世,身边的男人却没有展露出太多的笑容。
后来,男人来看她的次数越来越少,最后一次来找她的,竟然是个衣着典雅的中年女人。
那时,庞秀玉才如梦初醒,自己竟是插足别人婚姻的第三者。
为了争取孩子的抚养费,庞秀玉将男子告上法庭。一番调查取证后,“真相”令大众很是唏嘘:男人是两家公司的老总,个人资产超700万人民币;为了防止庞秀玉争夺家产,男人已与原配离婚,“净身出户”,700万尽划归女方所有。
最终,法院判决该男子每月支付三个孩子的抚养费共计1200元。
至此,庞秀玉爱情的幻梦彻底零落,仅留下每月1200元的汇款,提醒她,轻信的代价。
转眼,一代文学新星黯然陨落,化作三个孩子的母亲,愁于衣食。
2005年,一封投向报社的求助信,再次引发了媒体对庞秀玉的关注热潮。
昔日神童竟然变成三个孩子的单亲妈妈?
唏嘘、怜悯、同情……不少关心她的读者甚至自发开始为她捐款:希望她能坚持写作,努力迎接更好的生活。
然而,令很多人都未料到的是,庞秀玉这一次勇敢站在聚光灯前,为的不是捐助,而是征婚。
“我只希望借贵报一角,能找到一个有能力帮我分担养育子女重担的有缘人。”
原来,就在报社收到求助信前不久,三个孩子的父亲托人告知庞秀玉:自己身体欠佳,已无力支付抚养费。
一边是嗷嗷待哺的三个孩子,一边是患病体弱的母亲,庞秀玉若不是走投无路,绝不想把自己的伤疤公之于众。
在她的“结婚宣言”之外,庞秀玉还额外加了一个条件:希望对方在50岁以上。
此语一出,舆论哗然。
记者随她去过租住的房子,光线昏暗,条件艰苦。
孩子们常常一个星期都吃不上肉,眼里却透着超乎年纪的懂事。
隔着帘子,患有糖尿病的母亲躺在一张小床上,双目凹陷,关节肿大。
“是这个家害了孩子!”谈起庞秀玉的退学,母亲泣不成声。
也许,庞秀玉的征婚也是肺腑之言,幼儿病母,一个人身上的担子太重了。
征婚启事刊登后没多久,真的有中年男子找到她,默默承担起了家庭开销。
之后的5年,庞秀玉开启了第二段“被照顾”的感情。
遗憾的是,三个孩子的存在,终究未能消解男方的顾虑。
两个人几番争吵之后,不欢而散。
之后,没有人知道庞秀玉带孩子投奔去了哪个避风港。
庞秀玉最后一次在媒体前露面,是2011年。
她在网上发布了一个帖子——《中国“著名”未婚妈妈庞秀玉创办绿舟组织》。
文中,庞秀玉再次自揭伤疤,细数多年经历,声称要建立援助未婚妈妈的公益组织。
之后,庞秀玉便如人间蒸发一般,行踪成谜。
而“绿舟组织”,也至今没有任何组建信息。
曾经家喻户晓的“天才少女”,就这样湮没在了时代的洪流里,悄无声息。
有念念不忘的记者,尝试联系她。
询问她当年就读的天津实验中学,早已断了音讯;询问与她曾有密切往来的天津作协,联系方式还停留在10年前……
也许,在庞秀玉被戴上“天才少女”的王冠时,时代看重的,并非天赋异禀,而是一个恰好站在风口的少年。
恰好,在那个当口,庞秀玉站了出来。
被推上神坛,受人瞩目,皆是顺理成章。
当“神童热”褪去,时代的风吹向别处,庞秀玉,才是真实的自己。
后来初中同学的回忆,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她不算是很聪明的那种人,虽然一直努力学习,但只有语文方面突出,其他科目都是勉强及格。”
只可惜,大众记忆中的庞秀玉太耀眼了,以至于后来的“跌落”,更显刺目。
也许,连庞秀玉自己,都难以正视自己“天才”之外的短板。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坦然接受自己的不完美,顺其自然地成长,何尝不是一种智慧与勇敢?
这世间,最不应该追捧的,就是神童。
她爹走的路跟方仲永他爹都一样:“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这是把孩子当作争名夺利的工具,不是正常的推爸推妈。
长得还行?这龅牙,这阔下巴,一点女性妩媚温柔的气质都没有,就是一50年代女钢铁工人的形象。
也不是自愿的。每次都是被迫的。怎估计也没钱打孩子。
孩子爸强奸未成年怎么没坐牢
韩寒和她的差别是韩寒的文有一定独立的思考,叛逆也是很独特的视角,不认可也可以分辨他并不是人云亦云。 这个女孩子就是偶尔用几个华丽生僻的词,中学里可以写写黑板报稿子,长久看没有思考的文采是不长久的。
是的,这姑娘完全大脑缺失了。他爹妈就没有一个正常人,对她的教育简直没眼看。最后这婚姻三观。。。要知道这还是直辖市出身的姑娘呢,来城市打工的小保姆都不太有这样贴着强奸犯不放的。真是吓死人。
是的,这个原生家庭就是个天坑,最要命的是父母一手打造了孩子走捷径不劳而获的三观,为了赚一时的快钱把她读书都荒废了,就这么毁了她下半辈子。
她赶上了中国发展黄金十年,本来路可以很宽;拿个文科文凭,就凭这个才女光环,做记者做秘书做游戏编剧怎么都行,完全可以过得不错。结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她表示就该有人养着她写作,让她去打工是浪费她的才华。她还一直沉醉在14岁的梦中不愿意醒呢。
是的诱奸未成年人
估计这个观念也是她爸妈教的。可惜了。
不喜欢蒋方舟。 觉得她很经常故意哗众取宠。思想也是很狭隘的封建思想。有时候节目上她说的一些女人思想,我都觉得我的天啊,我外婆外公奶奶爷爷都比你开明,她是不是处在几千年的封建王朝没醒过来。
那当年红什么?
不懂得避孕,又被那个男的强行发生关系。
希望她的孩子们不要重蹈覆辙
庞秀玉共生了四个孩子,两男两女
报社发出她的求助信后,获得了各界反响。 全社会都在反应家庭教育及语文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让一个才女沦落至此。 而我在报社工作的朋友,向我直言:对庞秀玉印象不好。 一个带着三个孩子的单亲母亲,重视打扮到了离谱的程度。 有些地方说了谎,在追求戏剧化的效果。 言谈举止又暴露出来头脑极其简单,比如给报社的求助信上,就直接说 “不知道贵报能否帮帮我们一家人,我只希望借贵报一角,能找到一个有能力帮我分担养育子女重担的有缘人。”—— 白居易的琵琶女,只怕都不至于有这觉悟。
但反正,天下的事,只要你求,多半能求到。 庞秀玉向社会征婚,要求对方:必须是 50 岁以上。 区域不限,职业不限,单身,如果有子女,必须已经成年。 因为,五十而知天命,可靠。 具体要求是:要宅心仁厚,不打女人,脾气温和,绝不计较她从前的经历,不要触碰她以前的伤口,要支持她搞写作和慈善公益事业。她表示,不会用他的钱去搞慈善公益事业,但他必须支持她搞慈善公益事业,不能阻拦她,并且支持她外出写作采风。当她外出采风无法照顾母亲和孩子时,他要尽力照料他的母亲和孩子。 对经济,她说没有太大的要求:只要有能力抚养她的 3 个孩子,承担她母亲将来有可能生病的不菲治疗费用,能帮助她母亲和孩子安顿一个像样的家。
当时天津的学校都宣传她
我认识庞秀玉的父亲。庞夫为人不错,对女儿的成材几乎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他所付出的努力是一般父母所无法比拟的。庞秀玉从小较木,与周围人群格格不入,一夜成名后在物质和精神上都很膨胀,就是在最得意的时候,由于当时到处演讲导致功课根本一塌糊涂,导致厌学,在这种情况下,她更也无法忍受父亲对自己的严管,最终挑唆父母离婚。因为当时出名所以接受的赞助很多,物质根本不成问题,也就更加坚定了她急于脱离父亲的视线。毕竟当时年幼无知,涉世不足,当她终于随心所愿放任自流停滞不前的时候,也同时失去了被新闻媒体以及商家跟踪报道的价值,所以刚刚摆在眼前的一片光明转眼即逝,这也是她始料未及的。一个好好的三口之家被她最终搞的一塌糊涂之后,她就理所当然开始堕落了。与其说她是被骗参加了一场第三者的游戏,倒不如说又是她一次急功近利走近道的手段。当这个赌注失败之后,她最终拿出了最后一点资本----就是当时曾有的光环和名气,借着十多年的前后对比演绎一个家庭威压暴力的素材,而再度成为媒体焦点。这个孩子是聪明的,在少年时就尝到了被媒体关注的好处----不但有精神甜头更有物质甜头,所以在青年中年的时候再吃一次也是情理之中的了。 依照我的了解,有一点好象被报道失真了:庞夫在离婚前还不存在第三者,离婚很长时间后才再婚,这件事周围人都知道。 可怜之人应当可怜,窘境确实让人辛酸,但是不能因此偏离事实,误导网民。庞秀玉但凡是一个有内在、有毅力、心里有谱的孩子,她可以咬着牙,不管是凭着劳动,还是写作技能,都能把妈妈和自己安顿得很好,就不会相继作出这么多不靠边的人生错事,轻易走进了第三者的游戏不说,轻易生了第一个孩子不说,又草率地生了两个,这一系列的错事按说就不该再归在他爸爸的头上了。似乎也是可以原谅的,因为直到现在,她还是没有搞清楚生活其实是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来不得半点投机,尤其是现在的社会,谁都不比谁傻到哪里去,不太容易“寄生”。 庞秀玉在过去的26年里,失败地策划了两个赌注:一是在少年时代把赌注压在不断报道和赞助的媒体和商家上,却赔上了一个父亲和一个家庭;二是在青年时代把赌注压在刘得胜身上,却赔上了自己的青春岁月。现在她在中年时代即将到来之时,又成功策划了第三个赌注,借助媒体的力量把赌注压在一个“必须50以上”的老公身上。听说前来应征的成功男士很多,秀玉刚刚圈定了几个打算逐一见面,咱就静静观看祝贺吧。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作秀,不知道网民在观“秀”赏“秀”的过程中到底保持了一种什么样的心态,不知道秀玉到底要在有生之年还要下多少个赌注。这些我都不知道,也不关心。我只是一个小市民小悠客,虽才疏学浅文笔较烂,却仍愿意把一小段事实说出来让大家知晓。也衷心劝劝庞秀玉:你的双手和文采就是你赡养父母、抚养教育子女的最好保证,现在世道这么好,天高任鸟飞,你的聪明才智要是用在正面奋斗上应该还是会有所作为的。过去的已经过去,不要再抱怨自己本“应该在咖啡厅里优雅地喝着咖啡”,因为路都是自己走出来的。真诚地期待你自力更生地好好生活,毕竟生活不可能总给你搭台唱戏,每个人都只能也必须对自己负责。你说是吗?
这奇葩的要求,是在找活雷锋吗? 她的才华配得上这样无私的牺牲吗? 真的是无语了,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