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人故意quote out of context。杨笠的原意明明是讽刺中国不公正的男权优势,只要是男性,就被认为是“优势”,不需要任何个人努力优点加持,这么不公平的现象被认作是理所应当。美国60年代的女权运动也收到很多保守女性的抵制,并且在立法上因此而失败了。几十年过去了,working mom成为育龄女性的主流,历史最后站在谁那一边,已经很清楚了。有没有“挑拨两性矛盾”,已经不重要了,现实比任何运动和“主义”都有力。
她这么说是因为美国女人做breadwinner的真的特别少。别看美国经历过女权运动,在女性劳动参与率、同工同酬这些硬指标上真不一定比得过中国。中国因为太穷,中产阶级太少,全职太太这种生物也就近10年才大规模出现。全世界前十名的self made billionnaire,大部分在中国。Ali Wong嘲笑Lean In那本书。可是那本书里讲的道理,在中国受过教育的中产女性里,几乎是不需要辩驳的常理。
这是她自己的段子啊 玩笑而已
确实。她的还是很深刻的。女的寻求躺平也是先从她那深刻的理解了。 这个行业竞争激烈,而且一不小心就踩雷。但是我们需要他们把问题尖锐的说出来。否则没有人来说社会问题了。
RE,她很励志的,离婚的时候身家比男的多了!
感觉他老公就是一个纨胯子弟
GoodRx很有名吧? 商学院毕业没几年做到VP of GoodRx感觉很厉害呀。
Maybe she is just too much of an entertainer to be with any decent man.
所以标题到底什么意思?她买卖她老公赚了,还是她老公买卖她赚了?
还真有人和脱口秀段子的真实性较真儿啊…
我也超喜欢她!!真正的女权,不做作,不喊口号。女的comedian里目前她是我的no.1
她最新的show 感觉出名了EGO大了特别多。一直说自己是breadwinner厉害,没几个女的是selfmade millionaire。她也没那么有名就这样了,哪个人受的了。她老公也不是穷人,整体还是比她有钱。有的女的有这种心态有点成功就觉得老公配不上了。
这么天真
我也觉得是假的,Ali wong 说当年听到她老公是Harvard business school,就下手追她老公,大概是这么个意思,她心气这么高的人,怎么会看上小混混。我只是觉得她的脱口秀,为了讲黄段子而讲黄段子,女性脱口秀要想杀出重围确实挺难的
其他方面的尺度那就更不能比了。杨笠说个普信男都快被追杀了,后来马上就畏畏缩缩不敢讲了。普信男这个讽刺尺度,在美国屁也不算,在中国跟捅了马蜂窝似的。
杨笠被骂真的不能理解关键还有好多女的烦她 。。。还在华人 Ali是我在美国最喜欢的 多好笑啊 老揪着真假干嘛
Homeless那个不知道 但是dear girls自传里还是写过一些风流韵事的 当然台上肯定艺术夸张
说实话那么较真的人就不适合听这些相声,建议去听姜昆的lol。
其实性别互换后我能理解,比如ali讲亚裔女性开车不好,我就觉得很好笑,但是如果换一个男人讲同样段子我就会觉得被冒犯了。
所以就是有些伤人的点,你可以自嘲但是不能攻击别人。男人莫名自信这个事情其他男演员也讲过,就不会受到backlash。
不是这个原因。在美国会有那么多男的自动代入普信男这个定位吗?中美都是男权社会,但是细节和文化背景还是有不同。在中国,尤其是农村,只要是个带把的,不管个人素质有多么歪瓜裂枣,都比女人自动高一等,因为农村很多地方财产继承、资源分配,都是跟着男的走,几千年都这样,男尊女卑根深蒂固。美国男的想要被认为是alpha,要么有钱,要么外形高大英挺,对个人素质还有要求的。美国上世纪60年代城市化就超过70% ( 中国城市化至今没达到这个水平),男女法律上财产继承权平等的历史更是超过100年。美国的男尊女卑,体现在生活细节和职场文化,观念和实际生活里都没有那么赤裸。相比来说,中国的“普信男”,还真就是多多了。我上大学时接触到的某些男同学,就真的是很“普信”,直到他们发现城里的游戏规则跟村里不一样,光是个男的还远远不够,要和其他男生竞争,和不同阶层的女生相比,男生不一定有性别优势,他们那个震惊和气急败坏,哎呀,和攻击杨笠的那帮人一模一样。
时间长了肯定受不了 不说这些就没有素材了吗?
印象里不是说她年轻时喜欢和homeless睡觉。 那场是说在西海岸因为人们的穿着随意不用dress to impress, 所以有些人穿的像是homeless.然后有一次她以为是和那种穿着随意的人交往,结果发现是homeless. 在西海岸生活久了,确实能看到有些人的穿着比较邋遢,像homeless,但其实不是。 但也比较难分辨是否真是homeless.
当然不是了 你跟过她ins就知道她是很居家很低调的生活里
我不能接受男人骂女人垃圾,也不能接受女人骂男人垃圾。就这么简单,以挑动性别种族对立为主体的都反对。
那些人故意quote out of context。杨笠的原意明明是讽刺中国不公正的男权优势,只要是男性,就被认为是“优势”,不需要任何个人努力优点加持,这么不公平的现象被认作是理所应当。美国60年代的女权运动也收到很多保守女性的抵制,并且在立法上因此而失败了。几十年过去了,working mom成为育龄女性的主流,历史最后站在谁那一边,已经很清楚了。有没有“挑拨两性矛盾”,已经不重要了,现实比任何运动和“主义”都有力。
她这么说是因为美国女人做breadwinner的真的特别少。别看美国经历过女权运动,在女性劳动参与率、同工同酬这些硬指标上真不一定比得过中国。中国因为太穷,中产阶级太少,全职太太这种生物也就近10年才大规模出现。全世界前十名的self made billionnaire,大部分在中国。Ali Wong嘲笑Lean In那本书。可是那本书里讲的道理,在中国受过教育的中产女性里,几乎是不需要辩驳的常理。
普信男多不多根本不是问题所在吧
就好比我那个性别互换的例子,不管亚裔女有多少开车不好的,男的讲这个我就是觉得他们在歧视亚裔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