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城市肯定还要再涨。教育医疗就业资源都在,你说大家谁不想来? 燕 发表于 2022-04-10 02:29
回复 9楼blocked的帖子 每年生300万很合适,因为没有那么多资源供养,顶峰时期年出生人口2000多万,正常年份也有1600-1700万 2020年石油天然气进口73%,2021年石油天然气进口72%,铁矿,铝矿进口超过60%,大豆进口接近1亿吨 资源承载力,并不是无限的,和人口有一个均衡值 tgaa 发表于 2022-04-10 05:34
中国政府的财政收入靠的都是靠卖地,靠房地产,和日本一样哪里来钱建方舱?不关方舱在家造反怎么办! 只要党的政府还在,房地产就不会糊,可以吃不饱饭,可以996,一定要掏空六个钱包的 Jessicali0707 发表于 2022-04-10 02:45
回复 9楼blocked的帖子 每年生300万很合适,因为没有那么多资源供养,顶峰时期年出生人口2000多万,正常年份也有1600-1700万 2020年石油天然气进口73%,2021年石油天然气进口72%,铁矿,铝矿进口超过60%,大豆进口接近1亿吨 耕地只有18亿亩,人均耕地只有1.286亩,如果是提高生活水平,肉蛋奶禽类,鱼虾类等是供应紧张的,现在依靠进口大豆来为养殖提供保障 资源承载力,并不是无限的,和人口有一个均衡值 tgaa 发表于 2022-04-10 05:34
人日本人生活不是挺好的嘛? dayuanlian 发表于 2022-04-10 06:40
想多了吧,都收归国有哪里有房价高低,家里有n套房子的也不过就是黄粱一梦,我太爷解放前攒了n多房子解放后都没了,呵呵呵 dayuanlian 发表于 2022-04-10 03:39
日本在70-80年代的经济扩张主要还是靠外贸拉动。那时候全世界都是日本货。电视录音机录像机随声听电脑内存就差CPU,又大肆印钱修路修高铁,m2短短十来年达到gdp的2倍。房价也不停涨不停涨。就业机会不停增加不停增加,就连摇滚乐都是那种蒸蒸日上的感觉,例如《灌高》的上杉升写的工业摇滚全都是那么个调调。(是不是感觉现在的中国很像) 这个时候日本国内有部分呼声要取代美国,所以央行想要进行金融改革,以解决内部矛盾,加大扩张力度,日本央行准备解除对企业的外汇管制。那时候日本的企业是有外汇管制的,“日元国际化”不彻底,美德对此颇有诟病。特别是德国,它和日本处于同一产业链水平属于竞争同行,但产品市场远不如日本热销。因为日本做的事情跟现在中国一样,集中力量办大事,把外汇搜集起来重点扶持那几家大型家族关键企业,三菱,住友,松下,nec。。这样美德企业都很难竞争。日本觉得自己有钱了,就准备再上一层楼,去金融市场和美国分羹。首先就是日元彻底国际化。后来就有广场协议。 广场协议虽然是美国牵的头,但是日本自己其实是乐意的,反而德国表现很不积极,因为德国知道日本要玩更高端的。广场协议里面只温和地说日元升15%,其他没说什么。于是日本彻底开放企业金融,日元国际化,一时间热情的钱都来了,日元处于一个强升值预期里面,跟股市一样,全都来炒日元。80年代的日本企业扩张立即从生产面到了金融面,贷款公司,p2p公司,地产公司,和赌日元升值的公司到处都是。日元竟然超预期地升值了40%,炒日元和炒房地产的公司赚得盆满钵满。日本整个国民的“有钱感”特别强烈,美国的jfk机场,洛克菲勒中心,法国老佛爷,到处都是摇着膏药旗的日本旅游团。(是不是更像) 日元升值给日本政府带来了相当多的财政预算空间,也给老百姓带来了相当的富足感,但是伤害到了一个行业就是外贸。渐渐的生产企业的就业机会减少,这样直接触发了房地产泡沫的破灭。不管那时候日本的国民信心有多强,它的根子是在外贸上。外贸一倒,后续都是多米诺骨牌。这样就有了日本失落的二十年。 安倍上台后,持续印钱注水,从2013年开始刺激经济,以期待日本国民走向“消费--刺激生产--解决就业--刺激消费”的正循环,甚至为此设定了通胀目标2%,如果不到2%就要持续不断印钱。但是日本老百姓不买账,因为没有就业增加做支撑,老百姓怕失业,拿到钱都存着,或者和大财团一样,拿了钱就去买房子,所以东京房价回到了当年高点的75%,但经济还是一片空白,电视上的节目是比赛谁能生活得更省钱,一个节目里一个妹子说她600日元就能过一个月,相当夸张。然而到今天为止,日本仅仅实现了通胀2%的目标,这还是在国际通胀大环境里实现的,GDP的增长和印钱数目一样,也就是说增长的GDP其实是印出来的钱。因为无法和美国在金融层面竞争,所以它的根本问题还是只能在外贸上,没有进一步的外贸扩张,所有的一切就没有进步。 写到这里,我也没什么其他结论。如果中国外贸继续扩张,那就没事,如果外贸乏力,不管是美国主动转移产业链,还是中国自己封城封来封去被动杀死产业链,只要产业链不行了把外贸打死,后面的一切都是空谈。 至于房地产,现在中国处于产业链观望期,还不知道怎么走,如果外贸最终下行,那房地产事撑不住的。会和日本一样。但从政策层面来说,也许中国政府会大力限制房地产流动性,把价格锁在高位,所以也不一定跌,只是卖不出去。如果政府印钱,那也许还会涨,但整个中国就会陷入滞胀,对民生伤害很大。总之看政府怎么操作。 huashan2018 发表于 2022-04-10 06:53
国内一线楼市我觉得比湾区泡沫化的多。核心区大部分房子还是老百姓(薪水高的老百姓)来负担。从可负担能力上来说,我觉得比湾区不健康多了。 ethercc 发表于 2022-04-10 12:49
肯定不会日本化。 中国的人均GDP才一万美元,后面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所以只需要让房价横盘,或者缓慢跌,五到十年,人均收入就会赶上来,让房价收入比达到合理水平。 中共能控制住房价吗? 短期能,能控到什么程度,看政府决心。 日本九十年代人均GDP就到顶了,然后三四十年基本没咋涨,偶尔还会跌,人们收入提不上去,房价处于不合理的高点,肯定要经历一次暴跌,再加上日本并不能动用太强的行政手段干预市场,所以就只能是近乎休克的暴跌。 qy9527 发表于 2022-04-10 06:02
三百万意味着中国人口比美国还少,肯定是不行的。 保持住年1000万,应该就是合理的了。 中国人均寿命不到八十岁,当人口结构稳定下来,年出生人口保持在1000万,中国稳定人口就是8亿左右。 实际上,中国人口稳定在8-10亿是很合理的,如果跌到三五亿,那就意味着现在建设的房产、基建、医院、学校等设施会大面积荒废,中国的经济肯定会崩成清末民初。 qy9527 发表于 2022-04-10 06:05
强行控制价格上涨可以,催老百姓重新买房未必容易吧?
如今金领的都买不起一线房,不知道你指望谁来买?为教育,为医疗,人家移民国外更容易得到这些吧。
另外很多人关注的人口问题,近期搜到的生育率是1.7,低于维持人口的2.1,但是最新的数据好像只有1.3,这个就非常危险了。国内3年内会出台什么鼓励政策吧,短期负面影响不大,但是如果生育率持续低下,10-20年会显现出来大问题。
医疗教育资源集中在一线是没错,但是出生率如果不能恢复,今天的产科萎缩,明天就是幼儿园,后天小学,中学,大学都会萎缩的。不过那些是更深层的问题了,对一线房价的影响还不确定。
另外一点是人民币还不能自由交易,流动性差,中国的房产的流动性更差了。钱也没有太多的地方去,大概率还是锁在房地产上。
最后要看的就是房产税,这个始终是要收的吧。现在大规模房地产开放已经进入尾声,政府卖地的收入会逐年下降。即使不能马上出台房产税,地方政府也需要通过其它税收手段用以维持财政预算。这个总是要从老百姓的钱包里出,也会影响购房能力。
每年生300万很合适,因为没有那么多资源供养,顶峰时期年出生人口2000多万,正常年份也有1600-1700万
2020年石油天然气进口73%,2021年石油天然气进口72%,铁矿,铝矿进口超过60%,大豆进口接近1亿吨
耕地只有18亿亩,人均耕地只有1.286亩,如果是提高生活水平,肉蛋奶禽类,鱼虾类等是供应紧张的,现在依靠进口大豆来为养殖提供保障
资源承载力,并不是无限的,和人口有一个均衡值
中国的人均GDP才一万美元,后面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所以只需要让房价横盘,或者缓慢跌,五到十年,人均收入就会赶上来,让房价收入比达到合理水平。
中共能控制住房价吗?
短期能,能控到什么程度,看政府决心。
日本九十年代人均GDP就到顶了,然后三四十年基本没咋涨,偶尔还会跌,人们收入提不上去,房价处于不合理的高点,肯定要经历一次暴跌,再加上日本并不能动用太强的行政手段干预市场,所以就只能是近乎休克的暴跌。
三百万意味着中国人口比美国还少,肯定是不行的。
保持住年1000万,应该就是合理的了。
中国人均寿命不到八十岁,当人口结构稳定下来,年出生人口保持在1000万,中国稳定人口就是8亿左右。
实际上,中国人口稳定在8-10亿是很合理的,如果跌到三五亿,那就意味着现在建设的房产、基建、医院、学校等设施会大面积荒废,中国的经济肯定会崩成清末民初。
主要是人口老龄化经济无法发展同时会造成很多社会问题。中国的经济远远无法与当年的日本相比,所以同样的问题后果会比日本严重很多。政府对这一点非常清楚,所以采取了团灭教培,稳房价等等措以期减少年轻人的焦虑鼓励生育,但是治标不治本,提高科技核心竞争力和消除贫富差距才是根本。现在政府的政策方向是没有问题的。只是中国那样一个社会,具体执行起来会怎么样就不好说了。中国大概率不会日本化,而是拉美化。
这个时候日本国内有部分呼声要取代美国,所以央行想要进行金融改革,以解决内部矛盾,加大扩张力度,日本央行准备解除对企业的外汇管制。那时候日本的企业是有外汇管制的,“日元国际化”不彻底,美德对此颇有诟病。特别是德国,它和日本处于同一产业链水平属于竞争同行,但产品市场远不如日本热销。因为日本做的事情跟现在中国一样,集中力量办大事,把外汇搜集起来重点扶持那几家大型家族关键企业,三菱,住友,松下,nec。。这样美德企业都很难竞争。日本觉得自己有钱了,就准备再上一层楼,去金融市场和美国分羹。首先就是日元彻底国际化。后来就有广场协议。
广场协议虽然是美国牵的头,但是日本自己其实是乐意的,反而德国表现很不积极,因为德国知道日本要玩更高端的。广场协议里面只温和地说日元升15%,其他没说什么。于是日本彻底开放企业金融,日元国际化,一时间热情的钱都来了,日元处于一个强升值预期里面,跟股市一样,全都来炒日元。80年代的日本企业扩张立即从生产面到了金融面,贷款公司,p2p公司,地产公司,和赌日元升值的公司到处都是。日元竟然超预期地升值了40%,炒日元和炒房地产的公司赚得盆满钵满。日本整个国民的“有钱感”特别强烈,美国的jfk机场,洛克菲勒中心,法国老佛爷,到处都是摇着膏药旗的日本旅游团。(是不是更像)
日元升值给日本政府带来了相当多的财政预算空间,也给老百姓带来了相当的富足感,但是伤害到了一个行业就是外贸。渐渐的生产企业的就业机会减少,这样直接触发了房地产泡沫的破灭。不管那时候日本的国民信心有多强,它的根子是在外贸上。外贸一倒,后续都是多米诺骨牌。这样就有了日本失落的二十年。
安倍上台后,持续印钱注水,从2013年开始刺激经济,以期待日本国民走向“消费--刺激生产--解决就业--刺激消费”的正循环,甚至为此设定了通胀目标2%,如果不到2%就要持续不断印钱。但是日本老百姓不买账,因为没有就业增加做支撑,老百姓怕失业,拿到钱都存着,或者和大财团一样,拿了钱就去买房子,所以东京房价回到了当年高点的75%,但经济还是一片空白,电视上的节目是比赛谁能生活得更省钱,一个节目里一个妹子说她600日元就能过一个月,相当夸张。然而到今天为止,日本仅仅实现了通胀2%的目标,这还是在国际通胀大环境里实现的,GDP的增长和印钱数目一样,也就是说增长的GDP其实是印出来的钱。因为无法和美国在金融层面竞争,所以它的根本问题还是只能在外贸上,没有进一步的外贸扩张,所有的一切就没有进步。
写到这里,我也没什么其他结论。如果中国外贸继续扩张,那就没事,如果外贸乏力,不管是美国主动转移产业链,还是中国自己封城封来封去被动杀死产业链,只要产业链不行了把外贸打死,后面的一切都是空谈。 至于房地产,现在中国处于产业链观望期,还不知道怎么走,如果外贸最终下行,那房地产事撑不住的。会和日本一样。但从政策层面来说,也许中国政府会大力限制房地产流动性,把价格锁在高位,所以也不一定跌,只是卖不出去。如果政府印钱,那也许还会涨,但整个中国就会陷入滞胀,对民生伤害很大。总之看政府怎么操作。
新西兰面积27万平方公里,人口只有500万,经济也没崩溃,爱尔兰面积7万平方公里,人口不到500万,经济崩溃了吗
基建,房产投资,医院学校,其实是集中在城市投资,农村投资并不多,城市化进程走完了,农村呆的人很少了,以前城市人口就四亿多
其实,现在城市的房产,医院,学校是投资不足的,不存在过剩荒废
还有,建筑物都是有寿命的,以前七八十年代或更早休建的老楼其实到了报废年限
不存在跌到清朝,假设是不成立的,去年出生人口公安统计数据887万,统计局的数据是1062万,肯定是公安的统计数据更准确
农村大量闲置房屋,房子是过剩的,但收入机会少,青年人很少在农村呆的,都集中在城市,城市房子供应紧张,比如一线城市深圳,上海等,这点和美国差不多,纽约和湾区的房子都很紧张吧
肯定是得依靠科技立国,教育兴邦,当初的口号人多力量大,人多好干活是集体农场经济模仿苏联
建国初期模仿苏联模式鼓励多生行不通的,因为俄国气候寒冷,人口增长小,西伯利亚地区新生儿死亡率高,而且俄国男性寿命只有60出头,现在国内人均寿命都77了,大城市普遍平均80多
就是,想多了
但从政策层面来说,也许中国政府会大力限制房地产流动性,把价格锁在高位,所以也不一定跌,只是卖不出去。如果政府印钱,那也许还会涨,但整个中国就会陷入滞胀,对民生伤害很大。总之看政府怎么操作。
中国已经在这么做了,各种限购,户口限制,二套房限购,这大大的限制了外地人到城市买房,国内4-2线的房子有价无市很久了
我以前也说过,如果中国的人口能缓缓的下降到6-7亿,那么后面的发展或许会非常好。但是这个“缓”是多缓?怎么调控是大问题。如果人口数量下降太快了,那么短期的市场波动会比较大。
中国的对外资源依赖的确很高,这个需要解决。其实国内的精耕细作虽然还可以,但是并没有达到极致,还有不小空间。未来的新能源发展起来还是可以提供6,7亿国民的高质量生活。每年生300万没问题,但是300万会不会变200万,200万会不会变100万也是很值得关注的问题。
好吗?
看看日本的老人? 当然不光是日本,还可以看看香港
国内的钱就算不投资房产也会没的,不断被各种收割
完全同意中国的出路是在经贸上,随着年轻人口的降低,国内的消费在目前的水平上不会升级的。除非经贸上面有持续的增长,但是在科研封锁的环境下,很多科研成本需要自己承担(当然西方也一样)。这些层面产生直接竞争,赢了就吃香喝辣,输了也只能卧薪尝胆。
泡沫大是大,不过如楼里很多人说的流动性很差,所以不容易崩。和人民币一个架势,不能自由交易。
这个逻辑你不懂,大城市拆迁户都有房子,早期进入城市的都有房子,新进场的没有房子而已,湾区早进场的都有房子吧,后进场的没有而已
中国人均gdp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你在梦里吗?失业人数都两亿了,李克强都说了以后要过苦日子。你知道现在国内付不起房贷违约的有多少吗?这波封城以后连最富裕的上海的经济增长也岌岌可危了。
已经差不多了吧
1000万,就是8亿人吧,是理想状态。再少就不行了
原來一夜回到解放前是這麼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