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胡说八道。 自己查查林洙的光辉事迹。她唯一没丧失人性的是照顾了林徽因的寡母直至老人去世。 1948年,林洙经其父极力撮合得以与青年学者程应铨交往,程应铨前往清华大学营建系(后改为建筑系)任教,林洙随同前往北京考大学,经程应铨引荐,拜见林徽因和梁思成夫妇,林徽因曾辅导其英语。但林洙并未考取任何一所大学。 1950年代初,在林洙父亲的催促下两人完婚,得到林徽因的资助得以在北京安家。二人结婚时,主婚人是梁思成。 1950年代中,因为程应铨的缘故,从未受过高等教育的林洙“受照顾”成为清华大学建筑系的一名系办秘书。两人育有一子一女。林徽因曾为其申请过补助,其实是自掏腰包。 1955年林徽因逝世,林洙未曾悼念。 1958年,程应铨被划为右派,林洙受牵连调职到图书馆当管理员,立即与程应铨离婚,带走两个孩子改姓林,不准程与孩子见面,并对程落井下石。 1962年4月底清华校庆,林洙再次见到梁思成,毛遂自荐要帮助梁思成整理资料。此时梁思成子女均已结婚成家,梁思成独居,林洙经常找借口在梁思成家待至深夜,很快与梁思成发生肉体关系。仅一个多月后林洙与梁思成结婚。 1963年,清华图书馆贪污案爆发,林洙涉嫌借着学校图书室进书的过程贪污公款,调查组与梁思成沟通情况后,梁思成表示:“系里对林洙的怀疑不是空穴来风,有很多证据,如果林洙坦白贪污我可以帮林洙赔偿,如果林洙不承认但最终调查结果证明其贪污,那么我跟林洙就完了”。后来清华顾及梁思成面子,宣布中止对林洙调查,结论是:“现有证据不足以证明林洙一定贪污”。林洙后来单方面声称是她一位同事贪污,她被连累,但始终无法提供这位同事的姓名等一切相关信息,此案至今没有销案。 1968年前夫程应铨被批斗后自杀。 1972年梁思成去世后林洙拿走梁思成和林徽因的日记手稿等重要文献,用梁思成的存款将其子女办回城,儿子成为机关领导的司机,女儿成为梁思成纪念馆的工作人员。1987年,梁思成林徽因因为对国家古建筑保护的功绩,获得了自然科学一等奖,当时的奖金3万多元,被林洙拿走。 2012年5月,梁启超送给梁思成和林徽因的《营造法式》被林洙拍卖。这部古代建筑界的天书,成交价218.5万元。营造学社汇刊,封面梁思成亲笔写下"林徽因珍藏,恕不外借",也被林洙高价卖出。 后来奇葩事更多,污蔑林徽因与徐志摩的关系,卖掉林徽因的收藏,甚至连梁思成的成绩单都要卖钱...... Havealook 发表于 2022-04-04 22:32
她妈看着真不随和,没有一张笑的照片。而且长得也不好看。如果她妈漂亮一点,林会更美吧。 我是马甲 发表于 2022-04-05 03:06
只能说这男的本性如此 霍伯森的选择 发表于 2022-04-04 22:34
那不是她妈,是她婆婆 bluemimosa 发表于 2022-04-05 04:55
那是婆婆。 因为林爸很早就另娶了别的女人,当小妾。她妈妈离开了 父亲和那个小妾住在前面的主院 林徽因好像自己是住在后面的一个别院 有些记不清了,但是林徽因也是小时候父亲就跟妈妈以外的女人在一起了,后来没有太多关于她生母的消息。 SOSHELPPLZ 发表于 2022-04-05 05:00
林徽因死后,梁思成娶了家里的女佣人,做第二任妻子; 忘了在哪篇文章里看到第二任妻子得到名分后,就要把林徽因的画像取下来。 后来还跟林徽因的女儿发生了矛盾。 SOSHELPPLZ 发表于 2022-04-04 21:37
单纯说一句,一些特写照片构图意境都很好,果然品味不一般。imemine 发表于 2022-04-05 09:13
这都哪跟哪。 林徽因的婆婆,梁思成的母亲是李蕙仙,有名有姓出身好。但死得很早。 林徽因的母亲确实不受宠,被父亲冷落,住在别院。但是人家一直供养生母,死了梁思成供养。 Cath226 发表于 2022-04-05 08:29
好像她的颜值上下起伏很大, 有的照片真的非常漂亮, 眼睛炯炯有神,气质出众, 有的照片则相当普通(不是生病的时候),看着和一般人并无二致。 挺奇怪的。 pop 发表于 2022-04-04 21:50
年轻的时候对这些民国的才子才女还是很仰慕的, 现在完全不了。不就是一个个的富二代官二代或三代。 长相也和营养有关系。吃的好的,就长得漂亮的概率就大些。 吃不好,缺钙,矮,龅牙,罗圈腿,头发稀疏。。。 而且那个时候只有富二代官二代才有钱读书认字, 普通人饭都吃不起,一到灾年更是卖儿鬻女,更别说读书,出国,长见识。 林徽因三岁时候的照片,比我这个80年代出生的小时候的照片还要好。 所以那个年代这些巨富家庭的子弟完全没有竞争。 不像现在一般的海归,回国工作都找不到。 这些民国富二代,随便出国读个本科,回来就成了“大师”。 不过就是个 international arbitrage, 由于中国和西方差距过大,类似现代人乘坐时光机回到古代。那可不是动不动贡献大。 这个水平,我们这个年代估计一抓一大把吧。 看看他们的后人,也泯然众人矣。 pearlgirl 发表于 2022-04-05 10:26
也不能这么说,其它方面不懂,但是就文学方面,现在有哪几个的文学成就比得上民国时期的那些大师?还一抓一大把呢。 lambofgod168 发表于 2022-04-05 10:34
真美啊…… 其实我想知道的1920年代/1930年代在欧洲和美国都生活过的人,回国后是如何适应巨大的落差的…… snowpenguin 发表于 2022-04-05 10:25
她的才华,比如建筑文学方面的,我是外行,不好评论。 但是人家能抛弃二三十年代国外优越的物质生活,回到贫穷落后的中国。我要给她点一个赞。 她在回国后,和丈夫跑了全国多少个省,亲自考察并记录了多少蝙蝠臭虫各种致病菌出没的古建筑。我是做不到,不知道她这样的千金小姐怎么做到的,给她点第二个赞。 她在大规模拆除北京市古建筑的时候,和当时北京市市长吴晗发生争执。坚持正义,给她点第三个赞。 在国破家亡的时候,她说了什么xx河不就是在家门口吗?记不清具体了,这种拳拳之心给她点第四个赞。 找个好记的 发表于 2022-04-05 10:50
前期测绘都是旗袍 后期穿裤子了 感觉后期沉淀了 踏实了 打碗碗花 发表于 2022-04-05 12:44
林的手稿 解放后 huaoren 发表于 2022-04-05 12:45
抗日战争时期,林徽因全家带着学术资料,和营造社的同仁们在宜宾李庄避难。因为肺病反复,一度只有卧床。大家说到如果日本人打过来了,她说门外就是长江,长江没有盖子的。 当时费慰梅和费正清多次劝她去美国治疗,可都被婉拒。林徽因说:“我们的祖国正在灾难中,我们不能离开她,假如我们必须死在刺刀或炸弹下,我们要死在祖国的土地上。” Havealook 发表于 2022-04-05 11:42
哎,其实可惜了 看看杨振宁 guess 发表于 2022-04-05 13:26
感觉是后期年纪大了,身体差了,再穿旗袍会掉下来 zhangxx818 发表于 2022-04-05 12:46
那个时代容貌上绝对高于普通人了,但最重要的是有才,从小游历,朋友圈高大上,这在当时肯定是女子里出类拔萃的了。 jennyl 发表于 2022-04-04 22:11
林不是嫡出 jasmine123 发表于 2022-04-05 15:28
很感慨,这样的美貌与智慧的女神,晚年过的那么不如意。 按时间顺序的照片看下来更是难过。这是一朵鲜花从绽放到凋零的记录。 momclub17 发表于 2022-04-04 23:06
高清频道有8集纪录片,从不同角度看梁林二人, 比单纯的文字更立体。 林徽因在抗战初期两地分隔时给年幼女儿写长信,还仔细画了地图让女儿了解父母的工作。团聚后女儿成天沉迷小说,她画了戴眼镜的袋鼠漫画,打趣说这样下去她就没有女婿了...... 梁思成 林徽因 E01 LiangSiCheng LinHuiYin 2010 720p HDTV SDHF NORMTEAM - YouTube Havealook 发表于 2022-04-05 16:54
仔细了解的人才知道,她是一个非常有才有趣的人,根本不是一句美女就能总结的人,太多人被她的容貌distracted,淹没了她的才情。看看这样的妈妈,不就是班上极推的自推妈吗?而且还懂得教育孩子。 那个带头的大妈,读书时最烦就是读她的文章,被要求总结中心思想,啥东西没有还得被语文老师追着问,看,看山那边你们看到了什么?! m口罩sk 发表于 2022-04-05 18:25
好吧,
叫林洙是吧? 没想到比我想象的还要黑….
那可能以前看过的,说她服侍过林徽因的事情,可能是被其他人骂得厉害了之后林洙给自己的洗白
我之前是看到书上说,林徽因的子女后来和这个人有矛盾,因为她以照顾林徽因的名义住进夫妻俩的家里,后来又登堂入室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把林徽因的画像全都取下来,想要抹去林徽因以前在家里的存在
林徽因的女儿为此非常生气,但是林洙坚持要处理掉所有林徽因的画像,两个人闹到梁那,他说了句留着也没什么坏处。 画像才没有被全部丢弃
那不是她妈,是她婆婆
那是婆婆。
因为林爸很早就另娶了别的女人,当小妾。她妈妈离开了 父亲和那个小妾住在前面的主院
林徽因好像自己是住在后面的一个别院
有些记不清了,但是林徽因也是小时候父亲就跟妈妈以外的女人在一起了,后来没有太多关于她生母的消息。
体验过了仙女,再体验一下接地气的,但感觉这个地气女,家里也是有背景的,不然不能她父亲说让一个清华的大学生娶自己闺女就能娶的,也能受到林梁关照,资助的。
眼见她变憔悴,凋零的感觉
林徽因女儿和梁思成妈妈长得一模一样,没太遗传到父母的长相优点
对比一下就看到梁家父母的眼光不在同一个档次。当然,梁启超是谁。他选儿媳妇的眼光超越了现在的很多物质保守公婆。我以为林徽因嫁给梁思成给了他高质量的婚姻生活。虽然很多人说捧着这么个太太老梁也很累,但是他享受到的精神价值也是他人没有机会的。放在现在,你问许多弯曲大妈,给个林徽因给你儿子,你让不让娶?会有很多人不让的。林当年学费也是男方出的。梁思成这个儿子当得很幸运。
另外,林与徐之间,不是没有美好,不是没有火花,不然不值得林美人惦记一辈子。徐不是多渣,林也克制有分寸,非常技巧地避免了危机,然而把徐一个人推出去承担骂名,自己独善其身,林未必是很舒服的。理智战胜情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它可以很沉重,绵延一生。
图里就是她亲妈呀。她给费慰梅的书信里都抱怨过母亲。
这都哪跟哪。 林徽因的婆婆,梁思成的母亲是李蕙仙,有名有姓出身好。但死得很早。
林徽因的母亲确实不受宠,被父亲冷落,住在别院。但是人家一直供养生母,死了梁思成供养。
林母我印象中是个不尴不尬的填房。想象一下红楼梦里的邢夫人。填房既非结发原配又不是娶色而来的妖艳小妾,是很容易被忽略被打压不得宠的。楼上说到林徽因的个性强,不奇怪。身为名义正室的母亲跟丈夫别院居住,已经是个遭人欺负的理想对象了,如果女儿不是非常出挑好强,恐怕没有机会让父亲注意到。所以林养成了控制局面的习惯。不过要强如她,并没有发展出什么掐尖好胜的进攻性人格,才情得以用来施展于实际的专业中,还是很难得的。美人才女没有像今天很多的女名人一样用金钱身家比高低,而是拿作品学生说话,毫不浮躁,令人感服她灵魂的定力。
被九天渣搞得,这样的程度,就是很正常了。。。
想想照片很多都是梁思成拍的, 情人眼中的作品
她还特别长寿,女婿死了跟女婿的继室生活。
觉得吧人可能都有状态好的时候和状态不好的时候,环境对人容貌气质影响也很大
也不能这么说,其它方面不懂,但是就文学方面,现在有哪几个的文学成就比得上民国时期的那些大师?还一抓一大把呢。
民国大师里,穷苦家庭或者一般家庭出身的,类似萧红,沈从文这种,当然不属于我说的这种巨富家庭出来的。
她的才华,比如建筑文学方面的,我是外行,不好评论。 但是人家能抛弃二三十年代国外优越的物质生活,回到贫穷落后的中国。我要给她点一个赞。 她在回国后,和丈夫跑了全国多少个省,亲自考察并记录了多少蝙蝠臭虫各种致病菌出没的古建筑。我是做不到,不知道她这样的千金小姐怎么做到的,给她点第二个赞。 她在大规模拆除北京市古建筑的时候,和当时北京市市长吴晗发生争执。坚持正义,给她点第三个赞。 在国破家亡的时候,她说了什么xx河不就是在家门口吗?记不清具体了,这种拳拳之心给她点第四个赞。
从小受的教育就有家国情怀。跟精致利己的人怎么能比呢? 想想她父亲、她丈夫的父亲,都是费尽心血努力救国的人。 她肺病很严重的时候一直有外国朋友邀请她到美国治病,但他们都回绝了,觉得不能抛下祖国。
你也不用这么酸,清朝赴美幼童基本至少都是藤校本科,很多都是大藤优势专业,读完PhD的也不少。把林徽因称大师也不只是那个宾大学位,是人家后面一直在努力工作做贡献。留学回去的,也有的是方鸿渐之流。
世上只有一个林徽因,独一无二。
没有人想累到你呀, 题目写得清清楚楚,你不进来就行了呀
抗日战争时期,林徽因全家带着学术资料,和营造社的同仁们在宜宾李庄避难。因为肺病反复,一度只有卧床。大家说到如果日本人打过来了,她说门外就是长江,长江没有盖子的。
当时费慰梅和费正清多次劝她去美国治疗,可都被婉拒。林徽因说:“我们的祖国正在灾难中,我们不能离开她,假如我们必须死在刺刀或炸弹下,我们要死在祖国的土地上。”
感觉是后期年纪大了,身体差了,再穿旗袍会掉下来
有骨气的文人
这字也太漂亮了吧! 堪称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才女啊
哎,其实可惜了 看看杨振宁
杨政宁就一得势小人+墙头草,一把年纪了还要吃嫩草。
这种没骨头的小丑就不要提了。
年纪大了,身体差了怕冷,不敢露腿。
不觉得啊,我看她在每张照片里都很美丽出众,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美
是的,抗战时期她是抱着殉国的想法的,这才是文人风骨。她家族里一直是这样的风骨传统。还记得写“意映卿卿如唔”的与妻书那位吗,广州起义烈士林觉民,是林徽因的叔叔。林还有弟弟,抗战时期的空军飞行员,在对日抗战中牺牲。嫉妒她的人老是揪人家亲妈是继室还是妾什么的,林家出的人才,林家教养的孩子,就是满门忠烈。 同期的对林极尽抹黑的冰心,倒是巴结宋美玲,在抗战运输资源极其紧缺的情况下,用国军飞机给自己搬家。
怎么说呢,他们在欧美和在中国的社会地位是不一样的。他们在欧美读书,过的是富足的,中上层生活,但是他们对于身边生活的社会是没有话语权也没有影响力的。回到中国,他们就是顶层的阶级,是可以推动社会变革,有巨大的影响力的人群。我们普通人,比较容易理解物质生活或者文化环境的区别。但这种对社会的巨大影响力的差别,是绝大多数普通人经历不到也很难有切身体会的。
阶级斗争意识真强啊
最重要的部分是投胎。会投胎才是最关键的。
林不是嫡出
林徽因的生母何雪媛,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富家小姐,是作为林长民的原配去世后,才娶做续弦的第二任妻子。 林长民发妻红颜早逝,没留下一儿半女。
林徽因是林长民的长女。
真的是一朵鲜花从绽放到凋零的感觉, 看了让人心碎
她母亲续弦,当然是嫡出。也不是小妾的孩子。
毕竟是模糊的翻拍黑白照 我觉得她觉得算得上一等一的大美女 而且气质也好
画了眉毛和没画的区别
林徽因在抗战初期两地分隔时给年幼女儿写长信,还仔细画了地图让女儿了解父母的工作。团聚后女儿成天沉迷小说,她画了戴眼镜的袋鼠漫画,打趣说这样下去她就没有女婿了......
程应铨的下场有多惨?昔日翩翩少年,竟落得投湖自尽的下场!
程应铨是林洙的前夫,林洙是梁思成的第二任妻子,而梁思成和程应铨是师生关系,现在大家先了解这一下这三人的关系,咱们继续说!
程应铨从小就很优秀,一直是高材生,而且外形也很帅气,飒爽英姿,够得上“倜傥”二字,英文、画画、摄影、游泳、打网球,无一不精。
历史学家程应镠是程应铨的哥哥,当时他在昆明天祥中学任教,就把弟弟程应铨介绍给了自己的学生林洙。林洙父亲也是学建筑出身,与程应铨一聊如故,很满意这个未来的女婿。
抗战胜利后,清华大学从昆明迁返北平。梁思成、林徵因主持的中国营造社并入清华建筑系。1948年,程应铨经沈从文介绍(也有说法吴良镛介绍)去清华大学建筑系任教,当时完成高中学业的林洙随男友前往北京。
当时,程应铨担任规划教研组组长。在师友眼里,他极绅士,个性十足,一身才气,一身傲骨。梁思成、林徵因都很赏识程应铨。程在城市规划与建筑思想上很有艺术眼光。许多年里,程是他们的得力助手。
程应铨教书也很受学生欢迎。由于他还翻译过一些高水平的建筑学著作,填补了国内建筑艺术方 面的某些空白,许多杂志纷纷转载。
1956年6月,程应铨作为中国建筑师代表,随代表团访问了波兰等国,副团长是梁思成。程很欣赏波兰的古建筑,他甚至想学习波兰文,深入研究波兰的建筑艺术。他才华横溢,抱负多多,满怀激情地想在城市规划上有所建树。
1957年,程应铨卷入当时建筑界在城市规划上的争论。在系里的一次小组会上,他激昂慷慨为华揽洪、陈占祥被调出北京建筑设计院而抱不平,因而获罪被划为右派。
程应铨在最艰难的时候,妻子林洙不但没有鼓励他、陪伴他,还坚持与他离婚,并不许程应铨见两个年幼的子女。三年困难时期,他就把馒头切成片,放在暖气片上,孩子放了学就偷偷上爸爸宿舍拿馒头片吃,林洙知道,免不了一顿打……偶尔,程应铨也会失神,将友人之女喊成“小妹”,那是他女儿的乳名。
程应铨对亲人说,林洙签字离婚时说,他只有两件事让她感觉良好,一是1956年作为中国建筑家代表团的成员出访波兰等东欧国家,林洙作为年轻建筑学家的妻子觉得风光无限;另一件是他翻译了不少好书,得到不少稿费。此两项皆直指名利。
林洙告诉程应铨:两年之内摘去右派帽子,可以复婚。林洙嫁梁思成前,系里找程应铨谈话,问两人有无复婚可能,他刀截般分明:“不能。”他说:“我又不是太监,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之后,老师梁思成娶了他的妻子,曾经的妻子竟然变成了自己的师母。沈从文在给程应镠的信里,将林洙离开程应铨和再嫁梁思成统统归结为“本性上的脆弱”。
程应铨的侄女程怡曾在回忆文章中写道:“现在想来,我叔叔真是挺难的,自己孩子的母亲嫁给了自己的老师,大家都在同一个系里,抬头不见低头见……”
1968年12月12日下午,程应铨在学校过道望着吴良镛,欲言又止。吴没理解他的用意,没有细问。第二天上午,高音喇叭就传出“程应铨畏罪自杀,罪该万死”、“打倒右派分子程应铨”的讨伐声。
原来第二日早上,程应铨换上访问莫斯科时所穿的崭新西装,投湖自尽。一代英才,生命止于此!
仔细了解的人才知道,她是一个非常有才有趣的人,根本不是一句美女就能总结的人,太多人被她的容貌distracted,淹没了她的才情。看看这样的妈妈,不就是班上极推的自推妈吗?而且还懂得教育孩子。
那个带头的大妈,读书时最烦就是读她的文章,被要求总结中心思想,啥东西没有还得被语文老师追着问,看,看山那边你们看到了什么?!
对,我就是敬佩她的实干,实实在在的走了那么多地方,测量记录了那么多东西。不要take female建筑、工程师for granted,那是70、80年前,女性做这种outdoors动手研究性的工作的凤毛麟角,她确实是有资本为自己自豪。
是的,非常聪慧,才华横溢,风趣幽默。
金岳霖就是为这位梁夫人的人格才华吸引,成了他们一家终生的挚友。
太太的客厅不是浪得虚名,座上宾都是当时的文化名人,而她,则是众人瞩目的中心,各种话题衔接自如,滔滔不绝......
她还善于爱护提携后辈,当时年轻的萧乾得到了她很大的鼓励,常沙娜也是她亲自点名带出来的弟子。
她的一辈子真的是精彩绝伦。现在肤浅的人只会看看外表,其内在永远望尘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