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don't know if your kids study at top private and how you are so confident on your comments. My kids study at boarding school, one of HADES, there may be a grey line between kids, but kids definitely can make friends with others from rich or poor. Actually in our school, the income level of doctor family or professor family is below average, everyone knows that you may be not that rich, but you are not poor for sure, kids wouldn't judge another kids just by possible family situation. Also some kids from super rich family are very nice and kind. The meant kids are never popular anywhere. joncc 发表于 2022-03-28 14:26
有些人就是type A,天生的。认识个朋友,家里父母都是没工作过一天的trust fund kid,自己party school毕业,是不关心学习的。但她就是很典型的自推ABC,不仅把自己推进了医学院做了有自己诊所的专科医生,一起吃饭时还不忘了叮嘱40多岁的弟弟再继续进修。他弟弟也是专科医生,同时在大学做教学工作,也算不错了,她觉得弟弟不争气还可以再上进些。他弟弟娶了富三代ABC,学艺术史的白富美,算门当户对,完全不推娃,生活态度比较放松。姐姐家的小孩全面培养,老公辞职专门推娃,小孩也很听话争气。都是一个爹妈生的,性格都可以完全不同。
I don't know if your kids study at top private and how you are so confident on your comments. My kids study at boarding school, one of HADES, there may be a grey line between kids, but kids definitely can make friends with others from rich or poor. Actually in our school, the income level of doctor family or professor family is below average, everyone knows that you may be not that rich, but you are not poor for sure, kids wouldn't judge another kids just by possible family situation. Also some kids from super rich family are very nice and kind. The meant kids are never popular anywhere. joncc 发表于 2022-03-28 14:26
其实不少的。而且巨富家里的很可能是从小发掘,请名师,各种资源堆起来培养的兴趣。还有很多是家传,很难不牛。
不知道为什么版上总觉得巨富之家孩子会不重视学习,都是纨绔子弟。
不在超级顶私,但已经感受到了思想碰撞,很有意思。我们以前的圈子都是有类似背景的家庭,靠高考进入好学校再来美国读PHD,在美国没有任何家庭背景加持。孩子进了私立之后,周围不少是医生律师,但是最有意思的是和老钱或investor、businessman聊天,他们的很多想法真的是很不一样,让我思考了很多。确实,很多人network就是资源互换,比如医生家庭,很多人愿意跟他们social,好处是立竿见影的。虽然医生律师不一定比投行、fund赚的多,但从社交角度绝对是更吃香的。至于没有资源如何network,我觉得就不如不要太功利,聊得来就多聊一些,聊不来就不要强求,孩子在学校开心有玩得来的朋友就可以了,其实跟公校家长间的社交并没有什么区别。
中产娃,只管好好读书就好了,想靠network混进富人圈子,就算了吧,真的没意义
富二代们,彼此之间几句话就能互相了解对方情况,座次就排好了,以后互相照应。中产孩子,真的得非常优秀,outstanding才能被看得上。
不卑不亢,还得不贪,但凡心里图什么,你就完了
坐等本科大藤的来讲讲
贪的人能不卑不亢吗? 只有内心富足的人才能做到对所有人包容理解,自爱自重。
巨富之家的孩子,有进mop的么?有usaco得白金的么?
哈哈哈,开玩笑。。。我当然知道他们优秀,但是优秀的地方是不一样的,应该说是更全面吧
人家看不上MOP这种基础内卷,都直接去大学做研究了。有时候你看看他们研究的东西,拓扑、数论,不像高中生,不像大学生,而是PhD的内容。
他们对数学的理解跟我等凡人已经不是一个级别了。
对,做到不贪,才能不卑不亢
问题是,lz这个问题提出来,就是很难不卑不亢了,哈哈哈
这种水平要看基因突变,在每个阶层能出现的比例都差不多,富人整体太少,不够出的。
整体上应该是上中产容易出牛人,有基数也有资源。
说到底,还是资源啊,爹妈给大学捐个项目,娃进去做research
不是,是真牛。 那些东西给我我可能标题说啥都看不懂。他们读得津津有味。
这英语可真poor … sorry 😂
真是这样。我们普通工薪,公立学校。现在小孩在top10私立大学。高中暑假夏校和大学的同学,富家子弟遇到太多了,几乎都是从顶级私立高中来的,公立学校的非常非常少,而且各有所长。聪明努力又有钱的小孩很多的。
这种坐家里想想就好了,不需要资源。学数学真的是最省钱的了。但到这份上跟学哲学没啥区别,对经商创业之类俗事的兴趣估计就不大了。
尤其是基础学科,数学、物理这种。中产父母浮躁一点的就去推孩子学CS了,老钱不会这么做。
但USAMO本来也不是学数学的正道,所以数竞之后学CS是再自然不过了。
是的
中产的孩子,说到底,还是需要挣钱的,培养思路和老钱是不一样的。老钱的孩子可以追求真正的纯学术,有天赋的中产娃,如果也有这个理想,其实一起努力也挺好的,这种就是精神上的共鸣。缺点就是,不知道是不是符合中产父母推娃入圈的初心了
顶私学术氛围浓厚,竞争激烈,并不是想象的富二代吃喝玩乐,虽然可能有部分那样的人,私校资源丰富,我看到有小朋友搞什么水生物研究的club,然后直接就跟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合作,去河流定期做实验,这些小朋友们肯定不是因为钱和家世才聚在一起,只能是共同的兴趣爱好
其实做学术赚的钱也完全够了,只是版上这个百万贫困线让人太浮躁了,说白了就是人生地不熟,不管有多少钱心里都没底。
而“人生地不熟”,指的就是network不行。
没积累啊,很难不浮躁,不赶紧把底子打好,哪来的底气玩文化
贵族要积累三代之后,才能培养一代,温润如玉的气质,是最贵的
关键家里有矿的搞什么club都行,家里没钱的难道父母不会说:就这…以后能赚钱养活自己吗? 小朋友不是因为钱聚在一起,只不过某些兴趣本身对没钱的小孩并不怎么affordable罢了
温润如玉的气质是需要培养的,其实我在很多中产ABC身上已经看到了,就是安定自若,遇事不慌,不愤恨不自卑。
其实最焦虑的是家长们,我没见过ABC们担心自己养不活自己,都有光明的未来。
和家长们的商议与妥协,基本是ABC绕不过去的一关,从学业、专业到婚恋、职场。
这几个富二代创业的时候带了同学了吗?
Jim Simons不是本地人?
现在排行榜上的首富们都至少是中上产出身,不能阻挡想赚更多钱的脚步。老钱家庭开枝散叶多,不花心思维持的话,没几代其实就不够分了。宁有种乎的中国人和新大陆的美国人都不太信有钱人从事高贵活动这一套。
挺好的,这些孩子很优秀,虽然不一定符合他们父母想要的挣大钱,做精英
盖茨创业的两个合伙人是他高中同学,小扎是他大学寝室同学,哈佛双胞胎就是投学校里的项目,Peter Thiel是找了研究生同学当CEO,Google是PhD同学。所以可能什么时候也不晚?
这种肯定是有的,什么事情都不是绝对,就像前面有人说的如果你孩子有被富二代同学看上的能力,那恭喜你,中大奖了,抓住了实现阶层跳跃的机会
没见过50岁的ABC们吧,熟了之后,这种安之若素只存在过得好的那部分人身上,其他的一样焦虑,为自己为孩子,也常愤世嫉俗,还很后悔自己没听父母劝读些容易安生立命的专业。
中餐馆长大的孩子,即使20岁做了码农,一样焦虑啊。
安之若素不是说不用替未来着想,而是如果家里的教育是“不年薪百万养三个娃一猫一狗就是loser”,然后按这个目标糊里糊涂过下去,不焦虑才怪。
我很惊讶的发现周围abc比我们一代移民还推娃,特别是academic。
Mark家属于中上产。人家高中也是上的顶私。
这跟期望值有关。普通背景的小孩入顶级私校,如果你指望在学校里能呼朋唤友,n年后,几个电话依然有若干个有用的contacts,嗯,基本没戏。但这不代表上私立没有意义,in fact,eton这种学校,哪怕你只有一两个至交,那都是受益终生。
客观评价自己,放平心态,勇于进取,总会有好的前程,顶级私校更是如虎添翼。
你身边的ABC和你家里的ABC早就不是一个成长环境了。老ABC经历的crisis不比一代移民少。
你认识的人不多吧。 我婆婆兄弟姐妹,虽然不是中餐馆出身的,但也绝对是working class 出身的,读的都是很实际的专业,一点都不焦虑。人的三观生活态度跟很多factors有关。马公当然也有焦虑的,但是肯定比homeless 的比例小。
区别还是很大的。是desperate与否的区别,是一种巨大的在社会上的不安全感,而不只在于钱。
想起刘思慕,父母的思维定势的确跟孩子需要沟通妥协
我的point是。不能安身立命肯定大比例会焦虑。 你说什么和什么的区别?马公和homeless当然有区别啊。所以说能当马公别做homeless啊。
Mark长得太丑了点,加上性格,当年在婚恋市场,拉下分数不少啊,不然没有chan的机会
版上现在是“医生要不要转码”,“教授要不要转码”,“vp要不要转码”。
会不会沦落街头,我相信大多数ABC自己心里有数。已经是很实干的一群人了,还是满足不了父母的焦虑。哪怕已经读了CS了,想去继续深造读个PhD都要被嫌不赚钱。
我只能说,我老公哥哥中产出生,医生,一直为赚钱不多,非常焦虑。
他当了码工,一样会为湾区房价焦虑。焦虑完包裹焦虑房价,焦虑完房价焦虑孩子上学,焦虑完上学焦虑课外班,焦虑完课外班焦虑升学,焦虑完升学焦虑孩子婚恋,焦虑完婚恋焦虑养老。
焦虑的人,无论如何都是会焦虑的。他需要心理指导,而不是刷题转码。
你误解了,不是家里有钱的孩子搞club,是私校支持的club,不管有什么样的interest,都可以建立自己的club,搞政治,搞时尚,搞科研,或者研究日本动漫都可以,这其实是让孩子在找自己的passion和career path,接触业界的精英,学习怎么去approach自己的目标,这点上顶级公校跟顶级私校在资源上差别太大了。
然后所有人都只盯着身边的一亩三分地,于是认为最优的路线只有一条,最优的价值观只有一种。哪怕偏离一点点都是走了弯路,而走弯路意味着低效率。
我个人是支持父母指导少走没必要的弯路,但是有些弯路,必须得自己走。去顶私看看其他人的路线,看看更多的可能性,也是好的。
顶私可以培养自卑感,这一点可以确定
我觉得得从另一个角度考虑,如果你是创业的一代,首要目标是扎根美国,积累资产,改变家庭生存环境,让生活走上up的轨道,一切都走optimized的路是正确的。没必要去指责他们,因为他们并没有选择
如果是移民二代,就可以根据家庭条件来选择不同的道路了
所以这个是非常现实的,没有人是傻的,大家都会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现状的道路去走,只不过因为所处阶段不一样,再或者眼界不一样,个人条件不一样,做出不同的选择
你替他的父母想过么?他的父母可能并没有那么多积蓄,但是全部都投在培养他身上了,给了他最好的学习条件,把他培养成了一个完全不物质,有远大理想的人。然后他去追求理想了,他的父母继续打工挣养老钱,因为知道这辈子指望不上他了
你觉得,他是无私,还是自私?
我感觉你说的这种人,特别像人世间里的周蓉,理想主义的自私鬼
有些人就是type A,天生的。认识个朋友,家里父母都是没工作过一天的trust fund kid,自己party school毕业,是不关心学习的。但她就是很典型的自推ABC,不仅把自己推进了医学院做了有自己诊所的专科医生,一起吃饭时还不忘了叮嘱40多岁的弟弟再继续进修。他弟弟也是专科医生,同时在大学做教学工作,也算不错了,她觉得弟弟不争气还可以再上进些。他弟弟娶了富三代ABC,学艺术史的白富美,算门当户对,完全不推娃,生活态度比较放松。姐姐家的小孩全面培养,老公辞职专门推娃,小孩也很听话争气。都是一个爹妈生的,性格都可以完全不同。
所以中国家长最高的目标就是养儿防老?孩子会成长成什么样的人应该让孩子自己选择,父母可以引导,但不应该强迫。那些不上私校的温饱家庭出身的小孩,也可以选择成为有远大理想不追求物质的人。
这是说到点子上了。你混那个圈,除了聪明才智,性情温和,还能提供啥?有的是人愿意提供这两样给有钱人
有没有上顶级女校出来成功network 的正面例子
你所说的私校不就是家里有钱的孩子吗?搞高尔夫 搞帆船…不都是有钱的孩子。这本来就是个observational bias. 有钱人的孩子和穷人的孩子本身就资源不同。所以有钱人的孩子是顶级私校-哈佛的道路,还是普通私校-哈佛的道路,在networking上有区别吗?或者说中产的优秀孩子顶私- MIT,还是普通私立或公立- MIT的道路在networking上有区别吗?这才是apple to apple的比较。拿那些闲着搞考古俱乐部 帆船俱乐部的孩子和公立普通家庭的孩子比较,说资源差别,这只能说阶层和money有助networking。
不知道是不是顶级女校,但是Nicole Kidman和Naomi Watts 是悉尼女校的朋友,后者前期在Hollywood创出来Kidman是搭了很多桥的
私校里有很多中产阶层的孩子,顶私还有25%左右拿奖学金的孩子,是low income家庭的孩子,私校资金雄厚,人脉雄厚,带来额外资源,这本来就是事实,这个资源并不是只给富家孩子享受,是所有私校的孩子共享,networking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大藤,娃小的别多想了,等到了高中再来想
现在亚裔娃,无论男女,成绩好,竞赛好,so what?就那么几个名额划给你们,你们自己使劲卷吧!体育得进奥运队,其实啥竞赛都得奥运级别,以前那种好好读书gpa高一点,搞搞学校活动就爬藤的,早就没可能了。上什么高中都差不多,不到尖尖的尖尖,无非就多那么一点点机会而已,反正家长也就图个心安
好好过日子吧,开心一点,别搞得孩子苦大仇深的,没意思透了
网上总结的:国内朋友圈到孩子四年级的时候就不再show off了,因为基本都知道孩子是不是读书的料了
没看懂,你是说顶私卷还是大藤卷,还是想说都太卷去不去无所谓
不show off是要开始闷声发大财了,炫耀那是在泄漏资源。看朋友圈的大多是你孩子竞争对手的爹妈。
大藤卷,不用那么早考虑值不值得这个问题,先好好enjoy life
别推了半天,发现根本没有希望,小孩小时候也没好好玩过
你说得也很有可能啊,要么是孩子读书一般,要么就是你说的,孩子读书厉害的,也不show off,闷头推
别说四年级了,早就没人发朋友圈了。不是要从孩子身上发财的,都悄悄使劲,真想知道什么的话,华人上搜搜,小红书搜搜,问问好朋友家大两三岁的
资金雄厚 资源丰富 贫富共享…这莫不是utopia… or heaven? Lol…
所以你的意思是大部分人卷了半天也卷不进大藤,包括去了顶私的,还不如留在公立enjoy life
那公主能一起玩的人也实在是太少了,公主会不会寂寞呢
在哪儿读都行,啥学校都可以,关键是得明白,这些全部都和升学没关系,做任何事都不要考虑会不会有机会爬藤,因为其实都没啥机会
去掉功利心,然后再来思考,你会怎么选择,孩子会喜欢什么,怎么样会更好
这就是前面说的,不要贪,要不卑不亢
哪有那么玄乎,就是研究拓扑的名校教授也有猥琐的。
理解的深刻。不要指望从别人那里免费得到资源。这世上免费的往往最贵。自己要创造资源。
感觉你应该去了解一下顶私的录取和资源,PA一年的endowment是1.4billion, average financial aid是40K+
没有吧,chan的家里是越南难民,英文都不会说,小扎的父亲是医生,怎么会是同一阶层
对啊,都是一帮没上过私立的在意淫,从发言来看,最势利的是本版的大妈,LoL 其实出身教养良好的孩子真没你们想的那么多,当然人家也不傻,你有目的的交往人家也未必看不出来,除了傻白甜 门当户对本来就是古训,否则怎么会有gold digger这个词 所以啊,心思花在这些跨越阶层上还不如花在提高自己技能上
我不会为了这个找孩子同学家长,怪丢人的
这不是白说嘛。他是蓝血
这俩的差距应该没有和顶层的差距大
老大你能不能别每个坑都追求学术。你为啥不追求学术啊
你真的了解学术圈吗?搞学术就是追求理想?
原来还真是一点不懂,自己瞎猜的,私校的financial aid就是资助低收入家庭,学习或者才华出色的小孩,直接给的,不用还。 再多说两句,私校尤其是顶私,资源杠杠的,也没那么势利,他们的重点是培养人才。我们有朋友的孩子录取了顶级私校,而且拿到全额助学金。助学金也不是大家想象的,只有贫民窟里的黑人才能拿到,首先孩子要学业出色,无论肤色都要考出ISEE或者SSAT高分,在达标的基础上,整个申请过程跟大学一样,要写essay,要campus tour,要interview,包括interview家长,虽然不是每个学业出色的孩子都能被私校选中,但是能被顶私选中的孩子都是很出色的,各种方面的出色。然后financial aid也并不是赤贫才能拿,只要学校评估认可,就可能拿到不同额度的助学金,这些数据基本上所有私立学校都是公开的信息。
孩子小还可以玩一起, 高中基本分帮了。 sleepover富人家的孩子家长也不同意去穷人家过夜吧。
原来真的是自我感觉良好。 我家孩子在顶私,顶私的一切我最懂。我知道的就是事实以及事实的全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