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娃就是这样情绪激烈 intense feelings 其实对娃自己也是很大折磨;这是天生的。据我观察(样本有限)不少比较talented的娃都有这个问题,并且还特别追求完美(也是天生的!!)首先家长认识到这个问题就很好;帮娃慢慢学习接受自己的情绪,学会在情绪起来的时候detach,不要被情绪推着走driven by emotions;可能是一生的功课。但是娃小的时候学习能力很强。首先家长自己要表现得很calm,接受娃就是这样的package,然后慢慢帮娃学会处理自己的强烈情绪(不是说这是不好的,只是性格的一部分)可以抱抱娃,然后说些类似于“这样很难受对不对?妈妈知道” 态度就是我们一起来处理这个问题。第一步是acknowledge 武志红说人生最重要的就是被“看见”,意思就是被理解被接受被尊重。再强调一次,一定一定要首先acknowledge 然后再想办法解决,不能一下子跳到solution 会让娃更frustrated. 这样常年重复下来,娃的meltdown会渐渐减少;会知道不用事事完美,it's OK to lose sometimes and it's OK to make mistakes. That's how we learn. Nobody is born perfect. 对家长自己的情绪管理可能要求很高,可以看书或者寻求一些儿童心理学家的帮助。不过疫情期间好的therapist都非常忙,很难约时间。 JingSeattle 发表于 2022-03-27 19:49
回复 11楼Rain1278的帖子 I would suggest to let him know it is fine to fail, that’ s not the end of the world. Use Mon and dad’s examples or people he admires to show him how you failed and learned from it.
同款娃。现在八岁。进来学习一下! 和楼主一样,我们从来不表扬他聪明,但他很介意这个,有时候会自己肯定自己说Im so smart。而且家长真的需要自省,我发现我们有时候下意识地就说,哇,这么快就学会了呀。我觉得这种话也得少说。我们目前的办法是现在让他参加体育运动,特别是长跑,因为是他的最弱项,而且没什么learning curve,需要一步一步慢慢完成。也常跟他说,你在跑步方面没什么天赋,和别人也差很多,所以要多练,和自己比。教练最近表扬他进步大,他很高兴。
这也要分情况,我家娃跟LZ娃很像,弹钢琴发脾气,下棋输了撕心裂肺。但其实这两者还有差别,她对钢琴感觉一般,单纯是因为要弹好(想拿奖)而弹,但她对下围棋是真爱。所以一样挫败的情况下,她对钢琴越来越厌烦,对围棋,哪怕哭得撕心裂肺,跟我说好像有一块大石头压在心上,仍然非常喜欢。后来我停了她的钢琴,但是围棋继续。她现在反而在每天的胜负之中慢慢成长起来了。停了钢琴周围的人都觉得很可惜,因为她拿过不少奖,而且我自己就是从小学琴,有一定水平可以帮助她。但我一直觉得这是我们作出的最好的决定。让她知道她有选择的权利,但是一旦选定了真心喜爱的项目,就会心甘情愿为之努力、忍耐和成长。 另外一方面,我也让她参加她喜欢但没那么擅长的项目。比如艺术体操。她开始练习的时候已经快八岁了,身体柔韧性、协调性和身材比例也非常一般。她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不占优势,但是通过努力练习看到了进步,她就非常满足,在这个项目上她就会相对没有那么苛求自己。而这种经历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其他的项目,让她知道人生的乐趣不仅仅在于一个完美结果。 每个孩子都不一样,其实苛求她们完美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何尝不是我们成人的一种完美主义?就像我经常跟我女儿说的那样,Embrace it, don't be afraid of it.
我来回答上面的问题。孩子对自己的预期是从小时候学东西很快这些正反馈而得到的,和家长无关。他们因为聪明,学很多东西上手很快,就习惯于一切都应该如此顺利。一旦遇到瓶颈就无所适从。 有一本书叫 thinking fast and slow有一点涉及这个方面。最终能think deep的人大多不是那种反应很快学东西一触即通的人,因为他们能难build patience to think deep. metis 发表于 2022-03-28 00:08
昨天建楼的时候特别怕帖子沉下去,很高兴看到原来楼可以这么高,原来we are not alone! 只怪华人没有“抱头痛哭”的小猴子头像😅 你列举的症状大部分都中,自推守时缺乏共情还有强迫症。只是没有社交问题,身边的朋友还算多。因为我发现他的强烈感情波动,低谷有多低,高点就有多嗨,小朋友自然而然会被很嗨的情绪感染。 关于对孩子的夸奖,我们非常注意往effort方向引导。但是同时也很困惑,怎么能够更好的帮这样的孩子建立自信心?他们本身会经常Melt down对自己非常怀疑,但是又避免根据他的自身情况夸他聪明之类,只能尽量在他努力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夸他good work / effort. 按说这样的孩子比其他人更脆弱更需要夸奖,可是自认在这方面做得并不好,经常会犯华人家长的错误,严厉有余,夸奖不足。 另,我很理解楼里没有同款孩子的朋友的困惑和想法,就像我不理解家里怎么会有就是不吃饭的孩子一样,饿一顿不就好了吗?见过更多孩子以后才知道,林子大了,真是什么孩子都有,天生饭渣可以神活着的确实存在呢。
家长要学会validate他,慢慢的他自己学会self-validation 。Validation不是指对错。而是说他感受到的,表现出来的都是合理的,可以被接纳的。 validation是前提。在教授其它的方法之前,没有validation的话,没有人能够接受任何方法。而且其他人帮助他的同时,他就感受为invalidation。 Raising An Emotionally Intelligent Child The Heart of Parenting。这本书会很有帮助。
一般这样的孩子自己心里都有数,也知道家长也有数。家长少夸聪明只是引导她们更关注其他品质的重要性而已。对我来说,我也不会刻意否定她聪明,虽然我不强调,但我会认可这一点。不过我从很早就跟她说,敏捷的头脑是一个很好的工具。但如果没有专注的方向、没有日复一日的努力,就等于没有正确使用这个工具,那聪明就什么用也没有。 聪明的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幸运的,Because of what she may achieve. 但如果没有好好对待和使用自己的工具,那聪明的人反而也是不幸的,because of what she could have achieved.
一般这样的孩子自己心里都有数,也知道家长也有数。家长少夸聪明只是引导她们更关注其他品质的重要性而已。对我来说,我也不会刻意否定她聪明,虽然我不强调,但我会认可这一点。不过我从很早就跟她说,敏捷的头脑是一个很好的工具。但如果没有专注的方向、没有日复一日的努力,就等于没有正确使用这个工具,那聪明就什么用也没有。 聪明的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幸运的,Because of what she may achieve. 但如果没有好好对待和使用自己的工具,那聪明的人反而也是不幸的,because of what she could have achieved. petrelwang 发表于 2022-03-28 16:38
一般这样的孩子自己心里都有数,也知道家长也有数。家长少夸聪明只是引导她们更关注其他品质的重要性而已。对我来说,我也不会刻意否定她聪明,虽然我不强调,但我会认可这一点。不过我从很早就跟她说,敏捷的头脑是一个很好的工具。但如果没有专注的方向、没有日复一日的努力,就等于没有正确使用这个工具,那聪明就什么用也没有。 聪明的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幸运的,Because of what she may achieve. 但如果没有好好对待和使用自己的工具,那聪明的人反而也是不幸的,because of what she could have achieved. petrelwang 发表于 2022-03-28 16:38
回复 179楼bytegudu的帖子 有的condition(Asperger's)是不会outgrow的,更多的是teach coping skills, 提供accommandation. 父母一定要意识到孩子可能有先天不足,常规parenting反而可能适得其反。Ross Greene的书,视频都是这个观点 (kids do well if they can),父母需要转换视角(同时忽略周围的各种judgement)才能更好帮到孩子。
完全理解mm,我老公也是,比我儿子还爱生气,哎,都需要不停的念啊,现在感觉好一些
我儿子也有这样的倾向,我的做法就是多跟他讲我的学生的故事。和前面回复里说的完全一致,“有一本书叫 thinking fast and slow有一点涉及这个方面。最终能think deep的人大多不是那种反应很快学东西一触即通的人,因为他们能难build patience to think deep.” 我觉得努力、坚韧、resiliece被远远低估了,智商往往被高估了。这些都重要,而且有点互斥的意思。稍微没那么聪明的,从小就看到努力的作用,就习惯花时间钻研。聪明的,学东西比别人快,就习惯如此,懒得花时间,又没被punish。
另外就是接受他的情绪。找早上他精神的时候做练琴之类的事。他练琴我没有push,但有时还是会崩溃。我跟他讲过练琴这东西没有捷径,老得重复,和他做的其他事不太一样,但修身养性,而且是未来一个解压的工具,让他自己决定要不要继续,总之妈妈鼓励你继续,但也不希望你只有痛苦,所以绝不强迫。他暂时是选择继续。
还有参加集体体育活动。像踢足球。团队总要输的。
不过其实做下来,孩子也还是有这样的倾向。比如坚决不参加chess club,只愿意自己和自己玩。比如我给他的数学题有点难,他不会做就会心情不好,找个别的借口开始哭。我反正就是表示理解但也不哄。慢慢来吧。
冷静下来也会自己说,我知道不应该发脾气,但是我就是做不到,控制不住。以前我会生气她为什么性格这么拧巴,后来我意识到她自己其实也很痛苦,就慢慢陪着她消化掉自己的情绪,年龄大一点有在慢慢变好,作为父母可能只能再多点耐心了,静待花开吧。
一样的双胞胎,女儿能控制情绪,儿子一遇到事就爆发,又哭又闹,也是用让他冷静的方法,有时他会哭一两个小时,很磨人的。他冷静后再讲讲道理。同时也鼓励他。虽然什么都比不过姐姐,但事事还喜欢跟姐姐比。现在长大了,儿子也有进步了,闹的频率比小时候少多了。
Mark mark
看到这一层非常encouraging! 我家的刚刚十二岁,最近半年确实有好转。看来曙光就在前面,
孩子自己也很痛苦的,每次自己melt down的时候我们但凡提醒他控制一点点他就大叫:你以为我想这样吗?你以为我不想冷静吗?我做不到。
同款娃,mark mark
我也是这么觉得,所以我个人觉得应该从小给孩子set expectation “你并没有天赋”,你没有做好是因为你能力还没到(会犯错也是能力没到的一种表现,当然说出来不是这么打击人,就是个意思),可能这样就不太容易有挫折感被打击到。 况且所谓天赋如果没有到“天才”的级别其实并没有什么用,都能被后天的努力所取代甚至赶超(小罗甚至都已经算得上是天才了,也败给了C罗后天的努力)。我这辈子见过真的聪明到make a difference的人就是我以前室友,复旦商学院本科的年级第一(上海小姑娘,大学保送不乐意去北京,后来遇到很多top 2的都没有这么聪明的)。世上绝大多数人的智商只不过是些高低落差而已,靠的都是后天的努力再加上些运气。我们给孩子传达的意思就是“你爸妈给你生出来的智商够你用了,不会给你拖后腿,其他的全看你自己了”。我爸妈有时还会问问我们孩子有啥天赋(估计是老头老太太聊天攀比。。。),我们一律回答没有。。。
说起来我也算是小时候学啥都特别快,经常听到别人夸我“聪明”的人,越到后面越要需要毅力和坚韧的时候就不行了,所以是真心的觉得这种“聪明”屁用没有(当然也是因为我不够聪明)。。。反而更佩服我老公那种,希望孩子能尽可能遗传他的品质。
I would suggest to let him know it is fine to fail, that’ s not the end of the world. Use Mon and dad’s examples or people he admires to show him how you failed and learned from it.
两个娃是同样的养法吗?如果因材施教emotionally不ready那个择校,每天的活动,学业和课外班的进展等等都做不一样的安排呢?
同娃,求建议
Sharp真的不是“有天赋”的意思
要求完美和在意别人的看法是正相关
我觉得孩子性格千差万别,没必要因此judge父母。 我一个好朋友家里高知,不推娃,他干什么事都是随他自觉,但他小时候学琴就是自己逼自己,弹错了就跟自己发脾气。(自推的结果是成年后依然很喜爱弹钢琴) 我妈胜负欲极重,而我从小下棋都不太看重输赢,赢了固然高兴,输了就复盘看看哪没下好。我妈恨铁不成钢好几年,依然没有激发出我的求胜欲望
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可以尝试陪伴,而不要介入孩子消化自己的情绪。孩子大了,尝试让孩子一个人消化自己的情绪。
其实2,3岁是孩子学会处理自己情绪的最佳时间。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让孩子在一边自己冷静,练习自己cool down。小孩子学习能力好,坚持到4,5岁一般孩子都能发展出良好的情绪控制力。虽然不可能如成年人一般,但是和没有这么训练的孩子比,差距还是有的。而真正的差距是在孩子进入青春期的时候。
习惯从小被父母哄,让父母安慰自己的孩子,到了青春期会面临很大的挑战,因为他们越来越发现父母的安慰无法排解自己的情绪,会更加的暴躁,不知所措。因为年龄大了,他们也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自我控制情绪,自己cool down。
每个人的curve不一样,倒不是一条线;确实越早认识到,越早家长一起想办法,会更好。前面有回复也说到了12岁前额叶发展好了会好些。最好是在青春期之前建立好习惯,不然青春期荷尔蒙变化又会让问题更复杂。 家长抽到这样的娃,只能当作是修行吧,修身养性给娃做好榜样;在奔溃抓狂痛苦的时候如何安慰自己挺过去。真实的不完美的人生,也可以是很有趣很rewarding的。人生的意义不就是成长吗?就当娃是让我们成长的契机吧。:)
这个特别同意。
让我想起自己对孩子沮丧抓狂的时候,一定要跟孩子共情,让孩子知道你了解他此时的心情是很不好的,你非常同情他。然后一起陪着聊着,可以葫芦着孩子的后背啊,摸摸脑袋啊,搂在坏里啊,温言细语,等孩子冷静下来,他自己会说出来下次怎么办。因为孩子很聪明嘛。呵呵呵。
当然,也别指望真的下次他就知道,这是一个过程。有很多次之后,有一天他就会想起来上次抓狂时他冷静之后自己想到的办法,然后就自然而然的用上了。
这个也特别同意。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curve,要学会观察总结。
还有,养孩子就是重新成长做人修复并且健全自我的过程,身体的和心灵的。和孩子一起努力,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特别理解,绝对是自我要求,家长从来没管过,我儿子6岁就属于写字一定要写的跟书上一样的阶段,写不好就frustrated,自己怪自己,从来不摔东西这些。。 就是完美主义。。我们因为哭(melt down)的原因还被学校要求去上counselor的课。。
和楼主一样,我们从来不表扬他聪明,但他很介意这个,有时候会自己肯定自己说Im so smart。而且家长真的需要自省,我发现我们有时候下意识地就说,哇,这么快就学会了呀。我觉得这种话也得少说。我们目前的办法是现在让他参加体育运动,特别是长跑,因为是他的最弱项,而且没什么learning curve,需要一步一步慢慢完成。也常跟他说,你在跑步方面没什么天赋,和别人也差很多,所以要多练,和自己比。教练最近表扬他进步大,他很高兴。
这也要分情况,我家娃跟LZ娃很像,弹钢琴发脾气,下棋输了撕心裂肺。但其实这两者还有差别,她对钢琴感觉一般,单纯是因为要弹好(想拿奖)而弹,但她对下围棋是真爱。所以一样挫败的情况下,她对钢琴越来越厌烦,对围棋,哪怕哭得撕心裂肺,跟我说好像有一块大石头压在心上,仍然非常喜欢。后来我停了她的钢琴,但是围棋继续。她现在反而在每天的胜负之中慢慢成长起来了。停了钢琴周围的人都觉得很可惜,因为她拿过不少奖,而且我自己就是从小学琴,有一定水平可以帮助她。但我一直觉得这是我们作出的最好的决定。让她知道她有选择的权利,但是一旦选定了真心喜爱的项目,就会心甘情愿为之努力、忍耐和成长。
另外一方面,我也让她参加她喜欢但没那么擅长的项目。比如艺术体操。她开始练习的时候已经快八岁了,身体柔韧性、协调性和身材比例也非常一般。她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不占优势,但是通过努力练习看到了进步,她就非常满足,在这个项目上她就会相对没有那么苛求自己。而这种经历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其他的项目,让她知道人生的乐趣不仅仅在于一个完美结果。
每个孩子都不一样,其实苛求她们完美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何尝不是我们成人的一种完美主义?就像我经常跟我女儿说的那样,Embrace it, don't be afraid of it.
我指的方法是不要过多共情和抱抱。比如孩子和人玩游戏,突然发火,比如打了人,或者哭,让孩子在一边time out,等自己平静了再让孩子回去和人玩。
李玫瑾和Dr. Jordan Peterson在这方面的建议都很实用。尤其对小孩子。
属于如何正确实用time out的范畴吧。这个方法用来培养孩子的情绪控制能力挺有用的。
这个很有道理欸。。娃多少有点遗传我,确实也是缺乏patience to think deep。
并不是呢,这种娃会容易不愿尝试新东西,或者自己觉得有一点没做好就想直接放弃,需要家长帮助克服心理障碍。
是的,不愿意尝试新东西,头大。。
首先,我还挺高兴这个楼里看见了这么多同款小孩的... 我家儿子是家里孩子唯一一个这样的,没有看过医生,但是我还以为他多多少少“special need",姐姐比较mean,说他有mental issue,我很高兴he''''s not alone。 从”症状“上来说,基本一样一样的。他音乐有天赋,有absolute pitch,会唱的歌都能一次拉出来,老实说,不是我们想要夸他,但是有时候真是不小心就夸了,包括说他mentally ill的姐姐对于这个天赋虽然不夸,但有时候也会说,it''''s so unfair。 -- 这点上来说,我觉得有天赋的孩子不自知是不太可能的,被夸奖是everywhere。并不是很多人说的楼主在夸,夸出来的问题。这个真的很难避免。但是同样的,学新曲子(不会唱的classics,或者没啥调子的练习曲),他有可能拉不出来,或者有一两个错误老师纠正,立刻melt down,小的时候会上着课直接躺地上,现在不会了,但是会passive aggressiveness不学了,对老师所有话没反应,老母亲就是心疼剩下大半节课的学费.. 更别说已经因此有几个老师不教他了... 这毛病屡禁不止。事后他也会承认这个毫无意义,但是下次遇到了,情绪上来了,就迅速default shut down。 同样的,这个娃数学和下棋也是不错的,但是教他数学非常难,他不听,而且他如果做错了,那必须是出题的人stupid... 事后当然可以承认自己stupid,但是这个接受自己错误或者不会的反射回路明显远远超过常人。下棋开始的时候,基本上是每次tournament都要威胁我他要自杀,他太笨了,i need to kill myself。他体育也有一项集体运动不错的,不过这一项在下棋屡受挫折之前没有到national,所以那时候基本上在local比赛都是秒对方,对方孩子哭,教练撂挑子不干也遇到过。那时候他们队只输过一两次,比分差别都不大。体育到national级别比赛的时候大一点了,下棋已经输过很多,已经能够接受惨败了,所以倒是发现他在体育项目上接受失败得比其他队友好很多。我觉得一个是他move on了,现在最在乎下棋,对体育没以前那么专注在意了;再一个,就是下棋实在输得太多了(只要你一直在下rated game,基本上一直50%胜率),确实接受失败越来越淡定。
再补充一点其他特点,看看大家是不是也共情: 这娃确实自推,守时(举例来说covid期间各种乱七八糟学校的,课外的,one of的课,从来不需要大人提醒 这娃确实缺乏共情心(这也是姐姐说他psychopath的原因) socially awkward and very shy compulsive disorder -- 比如桌上每样东西有自己的地方;特别小的时候读百科全书,随手找个笔记下来key points,然后第二天找到这个本子该用的笔描一遍,因为不能忍受当时随手抓的笔...
所以我想说的是: 1. 很高兴这样的孩子not alone,希望你也觉得如此 2. 我家自身的经历来说,缺啥补啥吧,下棋能不断地给失败,就是特别行之有效的锻炼 3. 面对很难避免的别人的夸奖(比如朋友的礼貌,孩子朋友的家长,甚至美国文化老师的溢美之词之类的),尽量往effort方面引导。比如别人如果夸我儿子聪明下棋好,我就会立刻说,真不是聪明,如果你也下他那么大的功夫,不会比他差。我觉得这是事实,是他的兴趣和所付出的努力灌溉了他的成绩。
Not alone 并不意味 没有 mental issue
最后就是家长要有耐心。我觉得我被折磨六七年了,现在好多,但时不时人家还是 会崩溃一把
mental issue是个spectrum,可以说世界上相当多的人会在某方面多多少少有些mental issue。比如从某个方面来说,智商高出中位数三个方差本身就是一种mental issue。
你特别补充的这些,我家这个全都有哦,社交nerdy,买齐了自然,生物科学,历史的encyclopedia。画画细节控,尽可能的接近实物。声音颜色味觉和听觉都hypersensitive,对已经养成的习惯的改变和差别无法忍受。回国时觉得煮过的自来水有怪味而拒绝喝,老人只好专门买矿泉水给他。COVID期间,对于戴口罩洗手社交距离做到了完美近乎苛刻。因此引起的矛盾和尴尬,数不胜数。我可以想见大家觉得他很矫情。那又能怎么办呢?我能逼着他接受不能忍受的事物吗?除了接受他还能怎样。 但是但是,这些孩子是懂道理的,他只是还没有学会控制自己说服自己的能力,我儿子随着年龄增长真的慢慢在变好,可见他将来会是一个负责的员工,严谨的医药工程计算机whatever严肃专业工作者,他需要学会的就是接受自己,然后有理解他的朋友,还有运动,音乐,艺术etc.帮他缓解转移焦虑。那就足够了。
有些小朋友是特别不喜欢慢弹的,很快上手,结果就是老错然后崩溃,家长也没有办法,老说也不听
真是这样的,进入了那个情绪家长越讲道理似乎越火上添油 我现在就是尽量让自己状态好一些,不然工作忙压力大啥的就没那么多耐心陪他消化情绪了,结果就是全部崩溃
昨天建楼的时候特别怕帖子沉下去,很高兴看到原来楼可以这么高,原来we are not alone! 只怪华人没有“抱头痛哭”的小猴子头像😅
你列举的症状大部分都中,自推守时缺乏共情还有强迫症。只是没有社交问题,身边的朋友还算多。因为我发现他的强烈感情波动,低谷有多低,高点就有多嗨,小朋友自然而然会被很嗨的情绪感染。
关于对孩子的夸奖,我们非常注意往effort方向引导。但是同时也很困惑,怎么能够更好的帮这样的孩子建立自信心?他们本身会经常Melt down对自己非常怀疑,但是又避免根据他的自身情况夸他聪明之类,只能尽量在他努力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夸他good work / effort. 按说这样的孩子比其他人更脆弱更需要夸奖,可是自认在这方面做得并不好,经常会犯华人家长的错误,严厉有余,夸奖不足。
另,我很理解楼里没有同款孩子的朋友的困惑和想法,就像我不理解家里怎么会有就是不吃饭的孩子一样,饿一顿不就好了吗?见过更多孩子以后才知道,林子大了,真是什么孩子都有,天生饭渣可以神活着的确实存在呢。
我女儿小时候有LZ说的这种倾向。 但慢慢随着年龄增长(大概小学三年级以后),和阅历增加,人要皮实一些了,更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了。 懂得天外有天的道理。 有一些项目,感觉个人的能力不能满足对自己的期待,感觉有些吃力。struggling 大于乐趣,就放弃了。 留下来的,一直伴随着她成长的,就是相对而言,自己真正比较擅长,enjoy的课外活动。 得奖,赢的确会带来快乐,惊喜。但是能让孩子坚持做下去的,是真正enjoy做这件事.
感觉是一个自我认知的过程。
Mark
特别感谢你的分享。
我也是身边没有这样的孩子,看到楼主分享的,特别感动,就是这种I am not alone的感动。
看到大家的一些例子,感觉这些孩子有好多共同的特点:好像男孩居多,长处都在数学,音乐,下棋,一点点体育运动。简直就好像爹妈是同一个家长培训中心毕业的。有的楼在问为啥都推这几样,我真想哭着告诉这些妈妈,你以为我不想推别的吗?你以为我推的动吗?
我特别共情的点就是教他数学特别难。他从小对数字非常敏感,数学逻辑也很强,学校里的作业竞赛确实对他也不是什么挑战。(BTW这些都不需要家长表扬来强化他的expectation)然而稍微教一点点新的东西,尤其是他静下心其实可以想明白的概念,他很快就崩溃了。还有一个共情就是下棋,棋风非常aggressive,也经常 有奇招,但是一旦有一个blunder就满盘皆输。有人说多参加比赛,多输就好了。那我想我们已经下了好多年了,他的胜率并不高(因为这样下棋真的很难提高)。如果还没好,说明对他来说光是这样输并不能治好他的毛病。他打电子游戏也是一样,一旦输了能哭的闹得一家都不得安生。
另外几点你提到的,我们也有。孩子很自推,很守时,自从上学以后学校里面的事情我从来不管也不提醒。我自己的理念是学校的事情家长能不管就不管,他这方面特别的配合。另一点是非常,非常,非常冷酷,缺乏共情心,表示不相信世界上有unconditional love,有时候真的觉得被伤到。Socially awkward到我觉得他有朋友都奇怪;当然他的朋友确实很少,他自己也为此很伤脑筋。他不shy,只是不喜欢做的事情就不做而已。
我现在已经很平常心,他爱学就学,不爱学就算了。人的素质不仅仅是智商,这些对情绪的控制能力也是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一辈子学不会控制情绪,这就是他的一个缺陷而已。话说回来,谁又没有缺陷呢?只是家长不要因为孩子的智商高而对此惋惜罢了。
特别谢谢你开了这个楼。
我其实个人理解人天生就不一样,不亲自经历过的事情不去judge。所以我看到有些妈妈说家长在这种情绪控制的问题里面推波助澜的时候只能苦笑。没有同款娃的妈妈确实不容易从细节上感受到我们的痛苦吧。恕我悲观,那些建议都很难对这些孩子起作用。我更愿意期待时间的作用,孩子的各种机能慢慢完善。有个MM提到前额叶的发育。这是我赖以支柱的观点了。
一起加油!
想问一下, 有没有可能小孩子自己知道自己聪明, 就像高赞回复里说的, 比身边同学学得快这件事娃自己是aware的。但是死活得不到家长对聪明的认可, 导致缺乏安全感和reassurance, 畏难的表现反而来自对家长认可自己聪明的渴望呢?
一般这样的孩子自己心里都有数,也知道家长也有数。家长少夸聪明只是引导她们更关注其他品质的重要性而已。对我来说,我也不会刻意否定她聪明,虽然我不强调,但我会认可这一点。不过我从很早就跟她说,敏捷的头脑是一个很好的工具。但如果没有专注的方向、没有日复一日的努力,就等于没有正确使用这个工具,那聪明就什么用也没有。
聪明的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幸运的,Because of what she may achieve. 但如果没有好好对待和使用自己的工具,那聪明的人反而也是不幸的,because of what she could have achieved.
单纯想说一下我自己的小孩。他从小开始就非常有主见(你要说我放纵也可以),对所有外界的评价他其实都是选择性接受,然后自己形成一套理论的。家长对他的认可固然重要,但他非常相信自己对自己的判断。
前面有人推荐Ross Greene的Explosive Child, 他的另一本Raising Human Beings更容易读一些。 对于高智商的孩子,如果同时有(Asperger, OCD, ADHD...中的任何一种), 这类孩子算2e, twice-exceptional。 发育不平衡的孩子(uneven development)给家长带来的挑战更多。
孩子都是neuro-typical的家长不会理解的,属于站着说话不腰疼。
团体运动的话,如果他这样突然崩溃抓马,其他队员和教练什么反应?
我是看到引用的楼里有这么一句“比如别人如果夸我儿子聪明下棋好,我就会立刻说,真不是聪明,如果你也下他那么大的功夫,不会比他差。”
不知道是不是当着孩子面说?我觉得如果当着娃的面的话, 娃的感受可能会导致他拼命想跟父母prove他聪明, 然后出现畏难的行为。尤其是父母在场就表现的更加畏难的情况。
特别同意。聪明的人如果没有冷静的头脑,其实聪明并没有太大的用处。
不过我觉得至少有一点好处,他们达到人群的中间高度应该是相对容易的。如果他们能和life达成和解,过个平常人的日子是一个可以达到的目标。
嗯,我不会说这种话。我一般会说,主要是她喜欢。
是的,同意就是atypical neuro development,应该是年龄越小这种不平衡越明显。
其实也可以看出,这种发育不平衡的孩子,似乎都在记忆力和数理逻辑上突出一些,可能这些和文学艺术人文修养(包括情绪控制,建立感情,与人共情等等)方面正好是相对独立的发育线?
2e的孩子小学高年级,青春期更容易出问题。小时候高智商可以弥补compensate很多不足,大了以后学业要求高,对executive function的要求高,外界对孩子成熟度的期待值也高,如果发育还是跟不上,反而问题更明显。
谢谢建议!很中肯。其实之所以开这个帖子,也是想尽量帮助他快一点走出来,因为初高中以后挑战越来越多,需要情绪控制的成熟度也会越来越高。推迟了好多年了,看来还是去做个评估。
祈祷一下大家的孩子后期发育都可以跟上吧。
即使不行,我觉得平常心是我现在找到最好的办法。被娃折腾的痛苦,无非是觉得眼看着娃貌似有点potential也用不上,心里干着急罢了。如果平常心,接受他就是他,不能控制情绪就是他的一部分(假如我有一个缺一只手的孩子呢?我不是一样的爱他吗?),尽自己的能力爱他帮助他(如果他接受这个帮助),就好了。对结果不强求。
2e commutity不小的。
可以理解为一种asynchronous development。 就是人发育成长过程中的需要的能量是一定的。智商上花掉了大量能量,情绪控制上需要的能量就欠缺, 发育不平衡。这就是为什么这样的孩子往往很聪明。
有的孩子,你清楚地指出他的长处和短处,或者有一个label,反而有好处。至少他知道自己frustrated的时候是什么原因。他自己也就慢慢学会面对和处理。
希望长大之后,这种发育差渐渐能改善吧。
觉得引导好困难,经常没引导好爹妈也崩溃了。
有的condition(Asperger's)是不会outgrow的,更多的是teach coping skills, 提供accommandation.
父母一定要意识到孩子可能有先天不足,常规parenting反而可能适得其反。Ross Greene的书,视频都是这个观点 (kids do well if they can),父母需要转换视角(同时忽略周围的各种judgement)才能更好帮到孩子。
我家娃小时候很容易崩溃。在学校被老师说了好多次。慢慢好了,快三岁进步了一些,五岁有一个飞跃,7岁又更好了。现在也是很容易崩溃的孩子,但跟自己比进步了。她在我们面前也比较撒娇,一个人的时候坚强些。有时候 我看她事情没做好,自己深呼吸 自言自语 try again, 很感动,老师和我们教了那么多年的话 至少慢慢在做一点。有时候还安慰我。
不过我很少给她超出能力的事,既然知道她这个问题,就凡事慢慢来。看她爱好来。反正人生那么长,有些事情没那么重要。重要的事情 不允许她放弃。比如 身边娃都四五岁学琴 我们家七八岁感觉她情绪稳了再开始学 崩溃?换个轻松的老师,实在不行就不要学了 或者停一阵子。下棋 也是今年才开始学,从来不比赛不对弈 她自己对着电脑玩玩。反正给她多些空间和时间。有压力项目尽量减少。每个人抗压能力不一样 人生很长 我们家就慢慢来 我们家比较躺平。天资不够的 除非孩子自己乐意,否则试试玩玩就好。听起来Lz孩子活动不少也不少对抗性项目,可以适量减少。当然如果家长对孩子期待比较高,那就继续学,我觉得大些了肯定会好些。
另外,她有时候崩溃会各种激动。要有底线,太过分了有惩罚。不能因为个人挫败就拿别人 拿东西撒气
好比儿童抽动症,不用干预,长大基本就好了。
我家孩子也有这个问题,我也在困扰到底该怎么做。
我家两个孩子,两个都是大孩子了。姐姐的头脑和文体天赋都不如弟弟,但是姐姐从小就特别成熟特别有韧劲,精准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知道自己想付出多少努力,从来没有break down过。弟弟虽然学什么东西都上手快,但是从来不追求深度理解,常常知难而退。他们小的时候我总觉得弟弟的成就会大一些,但现在一看,姐姐稳扎稳打,学习好,EC好,小牛娃一枚,弟弟还处在抗拒学习,什么都要我陪的阶段。我也曾经觉得很可惜弟弟这样浪费他的天赋。不过我现在也想通了,思想成熟有韧劲也是一种天赋,只不过这种天赋在孩子小的时候容易被忽略,孩子大一点才看出来有多重要。老天是公平的,给你一些东西就要拿走一些东西,样样拔尖的人是少之又少的。反正弟弟将来靠着小聪明养家糊口没问题,我挣扎了这么多年决定躺平,我自己平常心面对,也许他将来会给我惊喜也说不定。
我看到这都要哭了!!我家现在5.5岁女娃读K, 就是写作业字写的不好(她认为不好)会写的不满意擦掉重写,如果多搞几次没达到她的预期再加上她累的话就会哭,边哭边搽…最后如果把纸搽烂了,更奔溃…我拦都拦不住!不知道怎么办😭😭
我已经发现她是完美主义者,她(不是我)特别喜欢把自己和别人比…很在乎自己的表现……最近自己做数学作业(学校的)自己做错的话会很不高兴说自己不smart …..我真的很着急,不知道怎么引导!我们在家很少夸聪明(我妈以前有时候会夸),一直讲的是humans make mistakes..…没有关系的…
是这样。 gifted program 是属于 special education 范畴的。
但是我都是自己要求自己,父母从来不管,父母甚至没有和我讨论过任何事情。我一直得100分,得第一,父母从来没有夸过,等到五年级,语文得不了100分,哭,父母也没有任何谈话。
总之,虽然我很小开始读小学,父母从来没有和我有过任何谈话,辅导,安慰之类。从四岁开始,就是一直自己做主,遇到挫折,就自己解决。从来没有想过放弃,都是想下次怎样可以做得更好。
所以我觉得,对完美主义的孩子,如果父母少点关注,是否反倒更好?
不一定高年级或者青春期会更容易出问题。现在家长一直努力跟孩子一起成长,后面有可能会更平和。
我有一个娃的性格跟楼主写的有点像,现在pre-teen了,虽然还是比别的孩子更容易melt down,但给他时间空间自己处理情绪,过一会儿就能调整过来。也爱说自己stupid,但会克制不说别人stupid。
看这个我就想说一句:hard working is a talent! A very important one if not the most important one!
这是我说的,而且是专门当着儿子的面说的。如果不是因为他在听着,别人夸两句我打个哈哈就过去了,就是因为他在,我才会很认真的这样回答。 不过我之前并没有写完,我后面还有一句,是“一般人做不到他这样(深井冰一般的)的专注”。所以我在现实生活中,是赞扬他的努力,他所取得的积分是他孜孜以求得来的。不过网上说话谨慎一点,没有接着夸自己孩子
谢谢建议,确实应该考虑做一下心理学专门的评估。 我自己在这方面有些门外汉的思考和关注,我自认为他没有adhd,因为对比我认识的adhd,他非常非常focus,虽然也喜欢手脚乱抖,但不会影响他对在乎的事情的专注力。 至于Asperger,我感觉也和见过的high function很不一样,但是我确实不具备这方面的判断力
握手,我现在大部分时候会有静待花开的心态去看他不成熟的一面,就跟遇到有其他短板的孩子一样,家长只能尽量帮助和陪伴。 当然,心里抓狂无奈的时候也还是,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