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帖神器
北美华人网
追帖动态
头条新闻
每日新帖
最新热帖
新闻存档
热帖存档
文学峸
虎扑论坛
未名空间
北美华人网
北美微论坛
看帖神器
登录
← 下载
《看帖神器》官方
iOS App
,体验轻松追帖。
这位国军兵团司令拒绝起义,晚年却被台湾媒体嘲讽为我党“鹰犬”
查看北美华人网今日新帖
最新回复:2022年3月10日 11点38分 PT
共 (1) 楼
返回列表
订阅追帖
只看未读
更多选项
阅读全帖
只看图片
只看视频
查看原帖
m
michellesade
3 年多
楼主 (北美华人网)
1935年6月18日上午,福建长汀。一声枪响后,瞿秋白壮烈牺牲,时年36岁。
瞿秋白从容就义,他的绝笔是:“眼底云烟过尽时,正我逍遥处。”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此地正好,开枪吧!”
下令枪决瞿秋白的,正是瞿秋白曾经的学生、时任国军第36师师长的宋希濂。
瞿秋白曾在1927年大革命遭受失败的紧急关头,全面主持了党中央工作,成为继陈独秀之后我党的第2任最高领导人。
宋希濂晚年沉痛地回忆说,“从1927年初至1949年末,我追随蒋介石整整23年,应当说蒋家王朝的反共反人民的罪行也有自己的一份,但使我终生难以忘怀,也是终生愧对祖国和人民的,是瞿秋白烈士牺牲这壮烈的一幕!在我个人,历史上的污点已不能洗去,可庆幸的是我的后半生终于在中国共产党政策的感召下,走上了新路,回到了祖国和人民的怀抱,我将以新的作为和奉献,去弥补历史上那不可挽回的过失于万一!”
宋希濂生于1907年,和林彪、粟裕等同岁;他是湖南湘乡县人,和陈赓、谭政是同县老乡。
就读黄埔一期时,宋希濂曾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介绍人是陈赓。中山舰事件后,宋希濂与共产党脱离关系,追随了蒋介石,曾任国军第87师副师长、第36师师长、西安警备司令、78军军长兼36师师长,71军军长,第11集团军总司令,新疆警备总司令等职。
抗战中,宋希濂的表现可圈可点,打过不少恶仗,堪称抗日名将。
1948年,宋希濂就任华中“剿总”副总司令兼14兵团司令,蒋介石亲自接见他,交给他阻止人民解放军西进四川及湘西的重任,驻防鄂西北。
华中“剿总”总司令是白崇禧,华中“剿总”下辖3个兵团,分别是张淦第3兵团,黄维第12兵团以及宋希濂第14兵团。在这三个兵团当中,只有张淦兵团是白崇禧的桂系,而且桂系主力第7军也在该兵团编制之内。而黄维兵团和宋希濂兵团均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被蒋介石安排在白崇禧部下,实有监视制衡白崇禧的目的。
黄维兵团在淮海战役爆发后,被蒋介石调往淮海战场,最终全军覆没。宋希濂的14兵团本来也是按照蒋介石的命令准备开赴淮海战场,可是被白崇禧在汉口强行拦截住了,蒋介石对之也没办法。
就这样,宋希濂和他的第14兵团没去成淮海战场。
淮海战役是关系国民党的存亡的殊死决战,当时我军的兵力已经用尽,蒋介石也无兵可调,白崇禧集团的兵力若能及时加入,或许可以扭转战局,即便不能取胜,国民党精锐也不至于全军覆没。
解放战争的最后一年,宋希濂被任命湘鄂边区绥清公署主任,手中兵力达14万之众。解放军发起了荆门战役与宜沙战役后,宋希濂部节节溃败,向川鄂边界转移。
此时的宋希濂,被蒋介石改任川湘鄂边区绥靖公署主任。这时,陈明仁曾电约宋希濂共同通电起义,我党方面亦为派人劝其起义,宋希濂以“事关重大”为由拒绝了。
1949年9月,国民党川鄂湘黔边区最高决策委员会成立,宋希濂任主任委员。11月,国民党军西南防线全面崩溃,宋希濂部大部被歼。宋希濂率兵团直属部队数千人向西昌方向逃窜。12月19日抵达川康边境沙坪,在大渡河边被人民解放军包围俘虏。
被俘后的宋希濂,痛苦不已。他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是,当年与自己是黄埔同期同学、时任2野第4兵团司令员兼政委的陈赓,专程从云南赶来宋希濂的关押地与他见面,当宋希濂紧紧握住陈赓的双手时,便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泪水了。陈赓不仅与他畅叙了往事,还自费请宋希濂美餐了一顿。
宋希濂后作为战犯接受改造,1959年12月获赦。几个月后,心脏病已经很严重的陈赓在四川饭店摆了一桌酒,约请获特赦的宋希濂、杜聿明、郑洞国等黄埔同学小酌,陈赓第一句话就是:“我们又走到一起来了。”宋希濂等人均激动不已。
1961年3月16日,陈赓在上海不幸逝世,宋希濂惊闻噩耗后极为悲恸,在陈赓的追悼会上哭到很伤心。之后,他撰写文章说:“陈赓的逝世是国家的一个巨大损失,对于我个人来说,也是丧失了我一生中难得的良友。他的伟大,他的忠诚,他的卓越指挥,他的无私无畏……我对他印象最深的是解放后的几次见面,他没有一点胜利者自居的那种神气,他的每一次谈话都令我心折,使我永远不能忘怀。”
1980年,宋希濂赴美探亲(他的儿女都在美国),后定居美国。
上世纪80年代,宋希濂晚年居住在美国,在当地华文报纸发表文章,呼吁大陆与台湾两岸统一,遭到了国民党中央日报等台湾媒体的无耻攻击——嘲讽宋希濂是“中共鹰犬”。
喜欢仗义执言的李敖写了篇《鹰犬将军》,为宋希濂辩白:“宋希濂四十一岁以前所有的记录摆开都是为你们国民党做鹰犬,最后还做垫后,让你们有机会逃到台湾,他牺牲掉了,被关了十年,爸爸也死了,老婆也死了,家破人亡,他付了这么大代价,最后你们骂他是共产党鹰犬,你们国民党是什么意思啊?”
在此文中,李敖还说:“国民党中央日报骂宋希濂‘黄埔败类’、‘甘为中共鹰犬’,但我们遍查宋希濂的纪录,却满篇都是‘黄埔之光’、‘甘为中‘国’(国民党)鹰犬’,他在四十三岁以前的青春,都在为国民党做鹰做犬,做忠鹰忠犬,出生入死、肝脑涂地,他五十三岁以前的生命,又在为曾做鹰犬而付代价,陷身大狱、劳改终年。为什么他在五十三岁出狱后开始转向?开始‘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为什么?宋希濂到了美国,已不在大陆,不在中共的控制之下,他为什么不‘投奔自由”?为什么不颐养天年,少说几句?为什么要甘为鹰犬成性,一而已矣,继之以再?”
李敖的这篇《鹰犬将军》发表在同年6月15日出版的《李敖千秋评论丛书》第33期上。宋希濂辗转看到了,很受感动,遂将自传(回忆录)以《鹰犬将军——宋希濂自述》作为书名。
宋希濂在《鹰犬将军——宋希濂自述》前言中专门写道:“台湾一位著名的政论家李敖先生写了一篇《鹰犬将军》(见附录),纽约的《北美日报》,转载此文时加了编者按语……我的思想和少年时代一样,那时是救亡图存,是祖国的统一和祖国的富强。《北美日报》编者的这几句按语,可说是我这位行将八十高龄的人一生的总结。我十分感谢这位素无一面之缘的李敖先生为我所写的《鹰犬将军》,并决定用这篇大作作为本书的书名。”
1993年2月13日,宋希濂因患严重肾衰竭在纽约逝世,享年86岁。
请输入帖子链接
收藏帖子
瞿秋白从容就义,他的绝笔是:“眼底云烟过尽时,正我逍遥处。”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此地正好,开枪吧!”
下令枪决瞿秋白的,正是瞿秋白曾经的学生、时任国军第36师师长的宋希濂。
瞿秋白曾在1927年大革命遭受失败的紧急关头,全面主持了党中央工作,成为继陈独秀之后我党的第2任最高领导人。
宋希濂晚年沉痛地回忆说,“从1927年初至1949年末,我追随蒋介石整整23年,应当说蒋家王朝的反共反人民的罪行也有自己的一份,但使我终生难以忘怀,也是终生愧对祖国和人民的,是瞿秋白烈士牺牲这壮烈的一幕!在我个人,历史上的污点已不能洗去,可庆幸的是我的后半生终于在中国共产党政策的感召下,走上了新路,回到了祖国和人民的怀抱,我将以新的作为和奉献,去弥补历史上那不可挽回的过失于万一!”
宋希濂生于1907年,和林彪、粟裕等同岁;他是湖南湘乡县人,和陈赓、谭政是同县老乡。
就读黄埔一期时,宋希濂曾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介绍人是陈赓。中山舰事件后,宋希濂与共产党脱离关系,追随了蒋介石,曾任国军第87师副师长、第36师师长、西安警备司令、78军军长兼36师师长,71军军长,第11集团军总司令,新疆警备总司令等职。
抗战中,宋希濂的表现可圈可点,打过不少恶仗,堪称抗日名将。
1948年,宋希濂就任华中“剿总”副总司令兼14兵团司令,蒋介石亲自接见他,交给他阻止人民解放军西进四川及湘西的重任,驻防鄂西北。
华中“剿总”总司令是白崇禧,华中“剿总”下辖3个兵团,分别是张淦第3兵团,黄维第12兵团以及宋希濂第14兵团。在这三个兵团当中,只有张淦兵团是白崇禧的桂系,而且桂系主力第7军也在该兵团编制之内。而黄维兵团和宋希濂兵团均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被蒋介石安排在白崇禧部下,实有监视制衡白崇禧的目的。
黄维兵团在淮海战役爆发后,被蒋介石调往淮海战场,最终全军覆没。宋希濂的14兵团本来也是按照蒋介石的命令准备开赴淮海战场,可是被白崇禧在汉口强行拦截住了,蒋介石对之也没办法。
就这样,宋希濂和他的第14兵团没去成淮海战场。
淮海战役是关系国民党的存亡的殊死决战,当时我军的兵力已经用尽,蒋介石也无兵可调,白崇禧集团的兵力若能及时加入,或许可以扭转战局,即便不能取胜,国民党精锐也不至于全军覆没。
解放战争的最后一年,宋希濂被任命湘鄂边区绥清公署主任,手中兵力达14万之众。解放军发起了荆门战役与宜沙战役后,宋希濂部节节溃败,向川鄂边界转移。
此时的宋希濂,被蒋介石改任川湘鄂边区绥靖公署主任。这时,陈明仁曾电约宋希濂共同通电起义,我党方面亦为派人劝其起义,宋希濂以“事关重大”为由拒绝了。
1949年9月,国民党川鄂湘黔边区最高决策委员会成立,宋希濂任主任委员。11月,国民党军西南防线全面崩溃,宋希濂部大部被歼。宋希濂率兵团直属部队数千人向西昌方向逃窜。12月19日抵达川康边境沙坪,在大渡河边被人民解放军包围俘虏。
被俘后的宋希濂,痛苦不已。他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是,当年与自己是黄埔同期同学、时任2野第4兵团司令员兼政委的陈赓,专程从云南赶来宋希濂的关押地与他见面,当宋希濂紧紧握住陈赓的双手时,便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泪水了。陈赓不仅与他畅叙了往事,还自费请宋希濂美餐了一顿。
宋希濂后作为战犯接受改造,1959年12月获赦。几个月后,心脏病已经很严重的陈赓在四川饭店摆了一桌酒,约请获特赦的宋希濂、杜聿明、郑洞国等黄埔同学小酌,陈赓第一句话就是:“我们又走到一起来了。”宋希濂等人均激动不已。
1980年,宋希濂赴美探亲(他的儿女都在美国),后定居美国。
上世纪80年代,宋希濂晚年居住在美国,在当地华文报纸发表文章,呼吁大陆与台湾两岸统一,遭到了国民党中央日报等台湾媒体的无耻攻击——嘲讽宋希濂是“中共鹰犬”。
喜欢仗义执言的李敖写了篇《鹰犬将军》,为宋希濂辩白:“宋希濂四十一岁以前所有的记录摆开都是为你们国民党做鹰犬,最后还做垫后,让你们有机会逃到台湾,他牺牲掉了,被关了十年,爸爸也死了,老婆也死了,家破人亡,他付了这么大代价,最后你们骂他是共产党鹰犬,你们国民党是什么意思啊?”
在此文中,李敖还说:“国民党中央日报骂宋希濂‘黄埔败类’、‘甘为中共鹰犬’,但我们遍查宋希濂的纪录,却满篇都是‘黄埔之光’、‘甘为中‘国’(国民党)鹰犬’,他在四十三岁以前的青春,都在为国民党做鹰做犬,做忠鹰忠犬,出生入死、肝脑涂地,他五十三岁以前的生命,又在为曾做鹰犬而付代价,陷身大狱、劳改终年。为什么他在五十三岁出狱后开始转向?开始‘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为什么?宋希濂到了美国,已不在大陆,不在中共的控制之下,他为什么不‘投奔自由”?为什么不颐养天年,少说几句?为什么要甘为鹰犬成性,一而已矣,继之以再?”
李敖的这篇《鹰犬将军》发表在同年6月15日出版的《李敖千秋评论丛书》第33期上。宋希濂辗转看到了,很受感动,遂将自传(回忆录)以《鹰犬将军——宋希濂自述》作为书名。
宋希濂在《鹰犬将军——宋希濂自述》前言中专门写道:“台湾一位著名的政论家李敖先生写了一篇《鹰犬将军》(见附录),纽约的《北美日报》,转载此文时加了编者按语……我的思想和少年时代一样,那时是救亡图存,是祖国的统一和祖国的富强。《北美日报》编者的这几句按语,可说是我这位行将八十高龄的人一生的总结。我十分感谢这位素无一面之缘的李敖先生为我所写的《鹰犬将军》,并决定用这篇大作作为本书的书名。”
1993年2月13日,宋希濂因患严重肾衰竭在纽约逝世,享年8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