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一直看美国新闻也没通个气吗,不管怎样希望平安吧 page394 发表于 2022-02-26 12:27
Bless! Rain1278 发表于 2022-02-26 12:08
通气又能怎样,走得了吗 况且国内这事也是全面报道 itmm 发表于 2022-02-26 12:29
为在基辅留学的侄子求bless! 普普通通的留学生,希望孩子平安,回家! 希望和平! 谢谢大家! wanqiu_mou 发表于 2022-02-26 12:07
普普通通的留学生,希望孩子平安,回家! 希望和平!
谢谢大家!
🔥 最新回帖
万计的平民从乌克兰逃往波兰,许多人乘火车抵达边境城市普热梅希尔
这名波兰男子告诉记者,他原本计划在周五晚与他的乌克兰朋友见面,但这名朋友被困在长达40公里的交通堵塞中。在距离目的地25公里处,她不得不离开她的汽车开始步行。他说:“她昨天晚上就开始走,现在还在走……一些车辆以每小时1公里的速度行驶,其他人则弃车步行。"
志愿者们在波兰边境城市为乌克兰难民提供交通和住宿服务。
在乌克兰西部利沃夫的火车站,人们聚集在一起,准备搭上火车,离开乌克兰前往邻国。
🛋️ 沙发板凳
在基普。事态太快了,唉……
刚刚外面又有炮声了。留学生们都待在宿舍里,等待……
通气又能怎样,走得了吗
况且国内这事也是全面报道
不是专家都说了, 不可能打, 喜剧演员是假把式, 俄罗斯一大怒 乌克兰就投降了么? 48小时,乌克兰结束战斗 回归俄罗斯
一天到晚都这些东西在那里熏来熏去
bless
也是,航班熔断。要是准备好欧盟签证也好啊。
看看有没有办法逃去其他国家
于2月24日开始的俄乌冲突,到现在已经超过48小时。当地时间2月25日,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表示,俄方已经向乌克兰方面传达了同意举行会谈的意愿,但乌方正在重新考量是否与俄罗斯在明斯克举行会谈。26日,基辅市发生战斗。
对于在乌克兰的中国人而言,过去的48小时难熬而惊悚,冒险离开或是留在原地都有潜在的危险。这是他们其中的大部分人第一次听到枪炮的声音,战争就在身边打响,有人躲到学校地下室,有人去地铁站下避难,还有人组团一起向西部转移。
在乌华人都在25日晚上收到了中国驻乌克兰大使馆的撤侨通知,大部分人在第一时间就填了自己的信息。接下来他们要做的,就是在炮火中寻找着安全的落脚点、设法储备物资,等待撤侨那一刻的来临。
炮声在凌晨响起
紧张气氛在几天前陡然提升好几个档次。当地时间24日凌晨三点,在基辅国立语言大学学习俄语的中国学生唐绍云接到母亲从国内打来的电话。关注到时局变动后的母亲第一时间问候情况,叮嘱他换笔美元在手上。唐绍云看了眼正在沉睡的室友,头天晚上,他们还在一起聚餐,在大家看来,首都不会出问题。
他劝母亲不要过度担心,并向她保证一切平安。凌晨四点,唐绍云正准备入睡,忽然听到耳边传来一声剧烈的炮响,“当时觉得是在放烟花”,紧接着第二声、第三声传来,尤其是第三声,唐绍云能感知到它的方位,他迅速拿起手机查看新闻,确认是在距离宿舍1.5公里处的雷达站遭遇了袭击,随着爆炸声迭起,玻璃在摇晃,室外车辆警报器疯狂鸣响。
五点,同样在基辅的赵强也被爆炸声惊醒,与唐绍云一样,迷迷糊糊中赵强还以为是在放礼炮,他看了一下留学生的微信群,才知道战争真的开始了。紧接着,门外响起了敲门声,是个中国女留学生同学,大声呼叫他快去躲避轰炸。他赶紧穿好衣服,拎起书包就往一楼冲。
炮弹落下来,赵强心里反倒“踏实”了,这种反差,来源于两天以来高度紧绷的神经。就在前一天晚上,有个乌克兰当地朋友告诉过他会有轰炸,但当时,不知道轰炸的地点在哪里。这个消息如同一柄悬在头上的剑,让每个人都惶恐不安——怕它来,又怕它不来。
炮声不仅在基辅响起,也在哈尔科夫响起。五点左右,在哈尔科夫国立航空大学上学的鲁梦珂也被来自“似乎很远”的炮声震醒,他打开哈尔科夫中国留学生的微信群,发现群里已经炸开了锅。在一系列表达恐慌、想跑的消息中,群管理员发了一条群公告:“以3-5人为一组,现在开始为自己准备一个随身背包,不要乱跑,等待使馆进一步通知。”
几乎在乌克兰的每个城市,都有这样的中国学生会与大使馆或领事处对接。同在哈尔科夫上学的武岭收到消息后,立刻就收拾了背包,“带上护照,其他的也不要了。”他就背着包在宿舍里坐着。从窗户往外看,远处一片一片的蘑菇云,炮击声密集。“几乎就不断,一直在隆隆隆地响,就像打雷一样。”
五点,赵强到达宿舍一楼的礼堂,礼堂内已经聚集了很多人,大家神色慌张,16个中国留学生们凑在一起,没人知道还会发生什么,接下来应该怎么做。有个女同学还在慌乱中把包落在了宿舍,于是大家就把水分给她。
过一会儿,鲁梦珂收到群通知,哈航的老师让他们去防空洞避难。防空洞在寝室楼的负一层,是上世纪留下的,潮湿阴冷,没有信号,100多个本地学生和留学生挤在一起。 在防空洞里,鲁梦珂感觉很安全,但一打开手机,网上的战争信息刷了屏。大概早上八九点钟,宿舍楼里几乎所有人都进了防空洞。
人们躲在防空洞里,一边闲聊着国家局势,一边注意听着外面有没有炮声,鲁梦珂感觉特别饿,防空洞也不透气,他就出去街上逛了逛,顺手录制了视频。视频里,哈尔科夫的天空万里无云,地上有些残雪;有个大兵在哈尔科夫国立航空大学附近的军事基地打了两枪,周围居民开始逃窜;学校四周时不时传来炮弹的轰炸声。当天晚上,大家打着地铺,早早地就在防空洞里睡了。
在炮声停歇间隙囤货、撤离
当地时间2月24日上午九点之后,炮击声没那么密集了,武岭回忆,大概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炮声会响起一次。
俄军在当日突破哈尔科夫州界,哈尔科夫国立航空大学宣布无限期停课,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退路。
趁着炮声停歇的片刻,因为担心物资储备不够,武岭和室友趁机去外面买水和粮,路上几乎没什么车,行人不多,但超市门口排起了长队,队伍排到了街上,银行取款机门口的队伍也排了几十米长,人们的脸上都是紧张和凝重的表情。武岭告诉记者,他们走进一家本地的连锁超市,里面的东西基本被抢空了,每个收银台前都排了二三十米长的队伍,武岭和室友排了半个多小时的队,买了水、饼干和香肠。
由于担心局势更加混乱,从超市回来之后,武岭就再没出过门。群里有在哈尔科夫做生意的华人同胞发消息,称自己在当地生活多年,有车比较方便,也知道在哪能买到东西,如果有人需要购物,可以通过微信联系他,他买了之后送上门。
下午两三点左右,学生会通知留学生,让大家五人一组报名,想办法组织撤离。武岭就和一些留学生同学去了学校的地下室。
“这是大使馆的方案,以大学为单位,让我们学生之间有个组织,进行水源和物资的交换,最重要的是让我们随时保持联系。”同样在哈尔科夫上学的李强说。 在学校留学生小组的组织下,他和十几名中国留学生聚集到了地铁站下进行躲避。 唐绍云介绍,在基辅的人们有几种不同的避难路径,一部分留在室内或防空洞躲避;一部分开车前往临近的安全国家寻求庇佑——大部分选择往西走,途径利沃夫去往波兰;还有一部分则选择暂时前往市区郊外避险。
唐绍云选择了最后一种方法,在与室友商议后,四人结伴前往位于基辅西南部的维什涅韦,在联系好的一栋别墅住下。这里远离市区,不会太受战火波及;更重要的是,郊外有柴,可以生火,院子里有井,可以提供水源,因此预防了市区可能存在的断水断电等情况。
出发时他们带了20斤大米和一个大型储水桶。当日,基辅实行了宵禁。到郊区落脚后,当晚,唐绍云与室友也开始轮流值夜班。
“困,但是睡不着;饿,但是吃不下”,唐绍云告诉记者。在郊外,尽管远离了爆炸的声音,生活能够自给自足,但这种“平静”却并未带给人安稳。他已经一天两夜未睡觉,偶尔小憩一会,却错过了回复家人消息的时间,家人想要时刻确认唐绍云的安全,他一睁眼,手机上就积攒了母亲十余个未接电话。
慌乱和恐惧越来越重地压迫着人们的神经,唐绍云的室友称,以前听音乐喜欢听重音,现在低音都不敢听,像听见耳边有炸弹的声音。
霍然向记者发来了中国使馆在当地发出的一份公告:“根据乌国家警察局发布的通告,警方要求当地市民举报街头可疑人员(包括身上有红色元素的标记),并要求所有平民不要穿着制服或战术服装(比如迷彩服)外出。请中国公民暂不佩戴国旗元素。”
为什么建议暂时不要佩戴中国标志?霍然认为,有些媒体的一些不准确、不严谨的报道,导致部分乌克兰民众认为中国在支持帮助俄罗斯,这可能会让他们对中国人产生一些不好的联想。霍然说:“如果媒体、自媒体不负责任地炒作不实消息,可能会让我们这些身在乌克兰的人深受其害。”
希望平安回家
真揪心, 希望孩子好好的。
bless。不知道建议的对不对,现在孩子要靠自己逃难,国家的飞机不太可能接人了。现在逃还不是特别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