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venting Anna 很好看。就是拍片人的三观不太正,似乎很同情这个anna。 tiffany2013 发表于 2022-02-24 20:47
感觉前后也没骗到多少惊天巨额,要不然不至于被hotel驱赶。倒是每一天生活都过得很奢侈。 雁过 发表于 2022-02-24 21:03
她的骗术不及那个Tinder大骗子啊 ccheetos 发表于 2022-02-24 21:23
tinder那个真是无语,看评论骗子被抓还不是因为这个诈骗是其他事,他这么骗来骗去的也没啥成本坐了几个月牢就出来了现在又活跃在tinder上 陌 发表于 2022-02-24 21:28
被抓好像是因为用假护照,骗钱既不需要还又不用付法律责任 ccheetos 发表于 2022-02-24 21:32
这女的很土,长相打扮都是 聚 发表于 2022-02-24 21:01
居然不是靠傍富豪骗婚chopincminor 发表于 2022-02-25 19:48
审判时说一共骗了27.5万美元carrot123 发表于 2022-02-25 21:30
从一家艺术杂志的实习生起步,90后女孩安娜·索罗金伪装德国富二代混入美国上流社会,还化身纽约社交圈名媛,骗取一众纽约权贵新富的信任,肆意享受权利和财富带来的快感。 甚至在出狱后也不忘发征婚启事,积极“打造人设”、卷土重来(安娜在2021年2月11日获得假释)。
她的撒谎技巧并不高超,但非常能说服人,甚至连她本人都相信这是真的。 这一“诈骗传奇”的假名媛案在曼哈顿最高法庭审判,当事人身负四项“重大诈骗”罪名被判4到12年有期徒刑,支付19.9万元和2.4万罚款,这个故事才告一段落。
01 杂志实习生的名媛之路 1991年,安娜·索罗金出生于俄罗斯一个普通的家庭,父亲是卡车司机,母亲是家庭主妇,家里还有一个弟弟。 16岁那年,安娜·索罗金随父母搬家到德国科隆附近,并转入当地学校入学。
直到此时,远在科隆的父母都没有感到女儿有什么异样,他们对颇有主见的安娜非常信任,依然照样帮她付房租、给生活费,全力支持她。 只是从那以后,一切都变了样。 在《Purple》实习的经历对安娜·索罗金来说非常重要,她在这里接触到上流社会,并开始全力打造自己的人设。
借助在杂志的机会,安娜有意识地结交业界大佬,和主编有过多张合影,也经常有机会出入艺术家们的工作室。 她把这些照片、合影发在ins等社交网站,标记上对方的名字,并将自己的名字改成安娜·德维尔(Anna Delvey),声称是来自德国贵族家庭的女继承人。
在上流社会有这样一句话,“每个人都是你最好的朋友,你对任何人都不了解。”在遍地的富豪中,有凭着自己的努力一夜暴富的“新钱阶级New Money”,当然也有拿着父母的信托基金到处撒泼的富二代、富三代“Trust fund babies”。 虽然刚抵达纽约的时候,安娜还是个不为人知的小透明,但她充分利用了人们的心理,在这里挥金如土,刻意营造出自己非常有钱的假象。
靠着认识的新朋友,安娜出入派对,并拿着之前在巴黎朋友那里东拼西搞来的钱,在纽约的各种高级餐厅和酒店消费,酒店房间里也堆满了各式各样的名牌衣服。 没过多久,坊间的只言片语中,人们流传着:安娜是来自德国的德尔薇家族,名下拥有价值6000万欧元的信托基金,只要她满了26岁,就能自由支配这些钱。
为了维持自己的各种高消费,安娜出现在各种顶级派对上,好像认识所有名流,她刻意地接触当地的名流显贵,向他们植入自己也是他们中一员的理念。 一方面继续宣称自己“贵族继承人”身份,同时依靠这一背景结识有钱人。 对于安娜的出现,没有人关心她的来历,大家只知道她很有钱,为她花钱也是心甘情愿,因为大家都相信,安娜·德维尔还得起钱。
在这样的氛围中,安娜渐渐接触到了更高一个阶层的人群。但安娜知道,要从这些人手中稳定地搞到钱,并不容易,她得想方设法找软柿子捏。 来自中国的华人收藏家黄勖夫,就是其中的倒霉蛋之一。 当时,安娜邀约黄勖夫一起参加威尼斯双年展,却以自己手头只有现金为由,让黄勖夫订机票和酒店,并说事后会还钱。
黄勖夫也没有多想,愉快的支付了所有费用。"也不是很多钱,2、3千美元的样子",过了一段时间,黄勖夫自己也就忘了。 事后,虽然黄勖夫曾对安娜只使用现金付款有过疑惑,但直到她被捕才知道安娜是个骗子。 这样的戏码上演过很多次,安娜也曾忽悠另一个朋友前往摩洛哥,在朋友的“报销”下那趟行程花了6.2万美元,安娜没付一分钱。
一直以来,安娜出门只使用现金,每逢遇到要刷卡的时候,都会让朋友帮她垫付,这些垫付的钱,安娜从来没有还过。 神奇的是,被欠钱的人也很少催她还钱。 毕竟,那帮为她垫付金钱的富豪们,从没有很在意为安娜花过的钱,只当交个朋友。 并且,他们中的多数人都认为,对于一个有钱的遗产继承人来说,肯定是记不住花费过的小钱,等她想起来,自然就会还钱了。
03 眼看真相被揭穿,她把法庭当秀场 随着奢靡生活的继续,安娜欠下的钱越来越多,显然已经跟不上自己谎言的节奏。高调作死的她花光了钱,却从没想过如何还,终于纸包不住火,等来了穿帮的那天。 最开始入住的霍华德11号酒店因为迟迟没有收到安娜·德维尔的电汇费用,酒店多次向安娜·德维尔发出警告,但都没有得到她的回应。最终酒店更换了安娜房间的密码锁,并将她的东西集中存放起来。
然而安娜·德维尔并不觉得自己有错,等她回到酒店的时候,她脸不红心不跳的指责酒店工作人员“怎么可以这样?” 随后安娜搬离了霍华德11号却又入住其他酒店,但皆因为付不起房钱被赶了出来,最终她因为在各个酒店吃霸王餐、逃酒店钱,遭到逮捕。 而后纽约一家报纸刊登了这件事情,这个消息无异于爆炸新闻,欧美上流社会圈子就那么小,几个共同好友一通气,大家才发现,所有人都被安娜·德尔薇(索罗金)忽悠了!
“这事儿怎么说呢,我其实并不感到抱歉。如果我为之前所做的一切道歉,就等于对你、其他人还有我自己说谎。我只是对自己在某些事情上的做法感到后悔而已。” 纽约时报记者在采访安娜时,最后问道:“如果还有一次重来的机会,你还会这样做吗?” 安娜回答的时候,耸了耸肩,笑了起来:“会,很有可能哦。” 在记者将安娜的新闻公之于众后,所有人都在问:为什么是她?为什么她能骗到这么多人? 其实这个问题,有媒体人形容到:"看着纽约的灵魂,安娜意识到,如果你用亮闪闪的东西、大量的现金、财富的象征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他们几乎无法看到其他任何东西。"
安娜眼中的纽约上流社会,仿佛是一个容易得到钱和友情的世界。 也许,在一个用钱能玩转的社会规则下,安娜用她的狡猾与观察力,看穿了这里的虚荣和浮华。一切就如同她自己说的:“这个世界上的钱是无限的,但真正的聪明人非常有限。”
是啊,本来觉得很好看,到了最后两集感觉三观完全变味了,有点恶心,而且感觉上主演的律师和记者也没有很同意这个三观,演的很不自然,反正结局看得相当地厌恶
幸亏贷款银行在批准她贷款后还有个due diligence,核实她的collateral,就是她编的那个trust。否则的话她就骗到那23个米了。
tinder那个真是无语,看评论骗子被抓还不是因为这个诈骗是其他事,他这么骗来骗去的也没啥成本坐了几个月牢就出来了现在又活跃在tinder上
被抓好像是因为用假护照,骗钱既不需要还又不用付法律责任
我也看得很疑惑,杀猪盘是合法的?
这么低的成本难怪一堆堆的杀猪盘,广撒网骗总有上钩的。
作为Con Artist的影视来说比 Catch me if you can 差100倍
真的土到渣了,本人和电视里都土,是多没有见识的人才会觉得她是名媛/继承者? 比起华人的富婆们真是差十万八千里
她说她要是愿意早就找个蠢蠢的银行家结婚了
他居然能骗钱不犯法
https://posts.careerengine.us/p/5e20d6d74ad15a7d41b1ca4a
还骗刷了一个有钱老女人40万刀信用卡,但是老女人好像自己找关系这笔钱弄回来了,没有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