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前的经验,现在不管用。 前年底国内就开始税务局代收社保。2021年前11个月个人所得税12594亿元,同比增长20.3%。这个增长额绝对值有2400亿,背景是国内教育 IT 地产等行业普遍暴雷裁员,高收入群体减少。 政府靠打几个富豪能榨几个钱?富豪们手里有的是负债,恒大许家印年薪才25万,现在连自家房产都卖了,政府打算怎么收他的个税?
疫情前的经验,现在不管用。 前年底国内就开始税务局代收社保。2021年前11个月个人所得税12594亿元,同比增长20.3%。这个增长额绝对值有2400亿,背景是国内教育 IT 地产等行业普遍暴雷裁员,高收入群体减少。 政府靠打几个富豪能榨几个钱?富豪们手里有的是负债,恒大许家印年薪才25万,现在连自家房产都卖了,政府打算怎么收他的个税?
同学在上海生活,发的朋友圈
这个写的还是比较可信,我有个问题,年收入五十万的比例2%,那上海的房子都是哪些人买的?
国内很多企业报税就是按规定一刀切,譬如某一类是15%,某一类是25%,因为知道大家都喜欢偷税漏税
上海非名校毕业的fresh码工是这个价位,普通前台不到的,当然肯定有个例
我贴的,没见什么学历要求,你弟是中学没毕业? 付钱,你说话算不算数?
你付个学费,既得到信息,又得教训,我在这儿发帖还需要撒谎?你是小人之心。1000块便宜你了。付钱!
我也是很惊讶,但北上深的房价确实很高。 我就说了,吹国内工资就免了,吹吹房价吧,这个我信,不过还得是北上深的。
国内银行,有编制的话就是铁饭碗,你这个例子举的有点偏
两大吹牛民族 一个赢了里子 一个赢了面子
的确,看账面收入,我家那边的父母辈,都超过了他们的孩子,但凡家里孩子拿了家里首付之后、其他不需要啃老,已经都是工作很可以的了
诶,也是我们这一代不太争气,财富累积到了现在,对于年轻人已经不太友好了
就我观察,还是的家里6个钱包,不管是上海本地人,还是外地人
不需要家里支持的,我看到的就一例,那是个真牛人,金融业
70后的,80后的,他们在上海买房子的时候,上海房价还不是很离谱,我记得2004年的时候,上海房价一万一平方米是能买到的 一线城市90年后的买房子(非北上广深),我亲戚,就是他自己加上他父母一起来供一个房子 具体说90后在上海,不知道是不是小两口加上双方父母一起供房子,我认识的几个年轻人,都是觉得上海房子太贵,只能选其他一线城市生活
恩,是的,估计小两口加上四个老人一起供房子
确实,我有同学,烂专科毕业,家里父母都是农民,因为早,就在上海买房安家了。 但是现在亲戚中的小孩,在北上深工作的,如果不是父母特有钱的,根本就没有在当地买房的想法。这些年轻人的能力学历都要好很多。
我跟赌王一起还人均俩老婆呢,也不能掩盖我没老婆的事实呀!
你这个问题问的太没水平,销售是靠工资的吗?靠提成吧
是的,国内的账可操作性很高,而且还换着法子发购物卡。
你朋友想说的是她属于top 1%. 你信就傻了。就像昨天的一个帖子说工资涨了百分之八十,傻子才信。
同样情况,家里80,90后都是靠父母帮忙在北上买的房。80后是帮首付,90后不仅首付月供也是要家里帮一部分。都是好大学本科研究生毕业,还有留学回去的。
对上海我还真不了解,就看到房价动不动就是至少上千万,就这房价,看这个收入还是可信的,但和发达国家一比,又不可信,所以发帖问问是不是真的,但是就是前面有id说的,没有说比例,怎么定义都可以。 另外你说对了,我那同学,每天微信就是各种炫富,估计说她属于top1%都还不够,看得我头疼
国内一线有钱人很多,但是你这个朋友绝对不属于有钱的
别忘了美丽国喜欢按家庭总收入中位数税前算,然后收入税先收掉一笔,房产税销售税收再收一笔; 厉害国老百姓喜欢哭穷,只报个人到手收入多少,年终奖双薪津贴五险一金什么的一般也不会说;做生意炒房子的又比较喜欢吹牛,今年又赚了多少多少钱。
70万
哈哈,楼主可以去看小红书,看完会觉得国内遍地白富美
上海市社保局说的不准。以华人网友说的为准。
国内中产定义不同
小中产阶级:家庭月收入2-10万 中中产阶级:家庭月收入10-20万 中中中产阶级:家庭月收入20-40万 中中中中产阶级:家庭月收入40-100万 中中中中中产阶级:家庭月收入100-400万 大中产阶级:家庭年收入四五百万那种
这也太惨了吧,比送快递的还低?
哈哈,听说了,据说最近不让炫富,很多帖子都被删了
哈哈哈哈
确实如此,发了这帖子后,我才知道定义不一样
社保局知道个锤子,国内企业有几个会老老实实地按全部收入交五险一金的?都是按基本工资报,也就外资企业会老老实实地按年薪报。听说过高温费,交通费,误餐费,服装费,年终奖,年终双薪或三薪吗?
那台北挣五十万的人数不是吊打上海?
我觉得靠谱
对的,这个靠谱的,我闺蜜在上海外企也是HR,18年来美国找我玩的时候刚跳槽不久,拿13个月工资,年薪大约43万,工作经验大约十年吧,也不是什么管理层。老公是片警,差不多也是一万多一个月,这还不是牛的同学,就是普通水平的同学。所以我说上面预测40%城市工薪,小中产的靠谱的。 上面那个90%贫困的我是不信的
确实,房租都一个月几千
仓库5k有可能,不过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做的下来
“国内企业有几个会老老实实地按全部收入交五险一金的” 多久没回国了?老黄历就别拿出来叨叨了。 现在社保全部由税务局代收,年终奖和各类补贴都需纳税并缴纳相应社保。 除非发现金,公司给员工的薪资只要过账,税务局就知道。 社保局的数字其实比较靠谱了。
一天八个小时就是360块,一个月如果每周只休一天就是9720,这要每天跑四个不同的地方,路上的时间都不算钱。从人工成本上看相当于一天干十个小时。一周六天。这工作没有任何附加福利也不稳定。想要离干活的地方近就得多花钱住宿,成本比住家保姆高得多。这钟点工够廉价的。
路上没有多少时间,几家都是附近两个小区的老头老太太们。她有辆电动车,两家之间door to door不超过10分钟。每天都来,因为服务对象都是退休的老人,没有工作日周末的区别。
认真讲,国内说的看仓库的,意思是不用识大字,只坐在那儿熬时间的那一类工作。很多都是退休老头干的。和仓库管理员不是一种工作。
疫情前每年都回一到两次,出国前在国内工作过五年,有亲戚开厂的,你会比我更清楚?社保局有IRS十分之一的能耐就好了。其实这里的IRS也是草包,真正有钱人的税收不到,就抓着拿Paycheck的中产死命征税,而且税法严格权利更大普通人也不敢逃税。国内正好相反,专门挑大富豪(如果后台不够硬),对小老百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你知道很多单位有小金库吗
不管怎么说,10分钟前才跟北京的同学聊天,她说她教育子女有焦躁了,就花10万块找心理作坊疏导。天啊,有钱
不知道为什么 我周围的人,包括我爸妈,一说到开销,就给我换算汇率,一说到工资,就没人换算,疯狂鄙视我。shit
他这算的是家庭,也就是夫妻两个人
疫情前的经验,现在不管用。 前年底国内就开始税务局代收社保。2021年前11个月个人所得税12594亿元,同比增长20.3%。这个增长额绝对值有2400亿,背景是国内教育 IT 地产等行业普遍暴雷裁员,高收入群体减少。 政府靠打几个富豪能榨几个钱?富豪们手里有的是负债,恒大许家印年薪才25万,现在连自家房产都卖了,政府打算怎么收他的个税?
你知道现在有地方公务员降薪吗?
有小金库,发个购物卡,或者实物,没毛病。但是现在呢,大河没水小河干,小金库顶不了房贷车贷,工资大头走账,税务一目了然。 要不然个税收入哪来11个月能增加20%多,GDP都没增那么快。
这和华人贫困线不是一样的吗?
你还是太天真,税局代收社保不假,问题是企业有N种办法少报社保。个税和总税收相比就是小数目,财政收入主要靠企业税增值税消费税等等。要知道国内个税的起征点是五千,还是扣完五险一金以后才收的。然后五千到八千3%,八千到一万二才10%。税局在每个一定规模的企业都是有专员的,他们的工作重点根本不在个税上,因为效益一般的企业个税根本就收不到多少。
你自己是在瞎扯,20年前就是2002年,那时候我在上海工作,在上海月收入能拿到2000就算不错的了
银行人的工资单我没看到过,但是我自己是99年从上海电信跳出来的,我跳槽之前月收入不到1000,估计有点年终奖,但是也不会多到哪儿去;我的经理比我高,但是应该一年不超过4万,他还是复旦毕业的;我怎么样也是重点大学毕业,在电信说起来都是干部身份。还有一点可以说是当时是电信最红火的日子,收入算是各行各业里面相对高的,所以你说02年上海银行普通员工一年收入有12万完全是胡扯。
特别记得大约04、05年时候,聊天聊到法院,说一个区法院给领导开车的司机能拿到近3000一个月,对方还说看法院收入多好,司机也能拿3000
还有你所臆想的各个公司发钱不走帐的情况,现在在国内基本杜绝了,以前各省份税务系统不联网,还可以打擦边球,现在公司发盒月饼这个帐走起来都不容易。
那我们住的不是同一个上海,也不知道是谁在胡扯。我所在的银行待遇是在几大银行里中等偏下的,更比不上浦发中信这样的商业银行。九几年的收入是很低,我头两年的时候工资也很低,收入是01年开始涨的。出国时带出来的两万多美元全是我在上海工作五年里省下来的,没拿家里一分钱,当时美元人民币的汇率还是八点多。
随便搜了一下,不知真假,叫你弟试一下?你这做姐/哥的也不帮一把?
开玩笑?我2005年本科学历都月薪5000了。在英国硕士年薪都不到6万rmb吗?
看仓库5500不一定招的到人好吧。现在蓝领的工资比entry level的白领不知道高多少了。一线城市顺丰小哥的月收入都是上万的。刚毕业的谁的薪水都高不了
你表弟也很难得,五千咋生活
你表弟这工资肯定少说了 就我刚刚在朋友群看的,二线城市,烧烤店服务员4000-4500,保洁员3500,而且是纯收入,包吃包住
那可以说码工就是给人敲键盘打字的了? 我认识一群人,就是给人打字,一个月好几万美金。 哈哈哈哈哈 还有人就是接接电话,一个月也好几万,你猜是啥工作?
你05年在北京 本科刚毕业,月薪5000应该是 计算机,软件专业,不是所有本科都能那么高的,我认识的一个学妹 07北大历史本科毕业,告诉我她门找工作工资也就3000多。所以她跨专业继续读了研究生。08年学车,认识的人大本科生,好像去银行工作也就3000多。但是这些都是都给北京户口的。
现在国内体力工作,比一般的大学生赚钱,两三年之前,我父母家要把室内刮一下大白,报价都是 800-1000一个房间。。。跟美国基本一个价了,我们这里一个房间 也就$100-$125
再加个数据点吧,我闺蜜的儿子两年前985数学系本科毕业,现在在北方三线城市的一家国营公司做码农,20多万一年。
是的,2000年左右开始是中国工资增长迅猛的时期,许多人的工资从几百块变成几千
是不是你太穷了,你表弟少报收入安慰你吧。上次刚看一个访谈,当事人送外卖,还是轻微智障,一个月收入一万多,这个你弟但凡不憨不傻肯定干的了
是你的理解有误。中产本来是个美国概念,指的是(目前物价)收入10万美元上下的美国家庭。中国引入美国概念,所以在中国中产还是等于10万美元。
很多东西基本标准在世界各地都是差不多的,好比苹果手机,宜家家居。你假想“美国中产”也是这样的一个恒定标准。
会做家务可以试试保姆,我妹家的中点工早8:30-5:30做清洁和准备晚餐的前期工作,我妹自己炒菜,每月5000人民币。当然事情是做的很不错的。
上海浦发2002一个一般员工月薪一万?哈哈哈。那时候中兴华为一个月给7000算是顶级工资了。面试的时候乌央乌央的人去挤。
国内的银行效益好起来那是房地产铺开以后。现在肯定有一万。
基本工资当然没那么多,每个月工资条上的一般也不会那么多,你不知道国内有各种津贴,各年节有奖金,年终还有双薪或更多吗?我们银行工作的,很多同事都有记账的习惯,大概01年的总收入就过了十万。我有同学进的中兴华为,当时给六七千但是一年16个月薪水,然后奖金另外算。你可以算下一年多少钱。可以很肯定地告诉你,浦发2002年一年算下来肯定不止12万,当时我们同事最喜欢比较和羡慕向往的就是浦发中信上巴,还有各种证券公司。现在银行从业人员肯定普遍不止一万,具体多少就不知道了。听以前的同事说现在各行业的收入水平上来以后,银行的工作不如以前吃香了。
这也太低了,不如保姆呢。
前三个不是typo是月工资那可不赶超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