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北美华人网)
闺蜜几个月前推荐了中国城的一个饭店, 因为疫情一直没有敢去。周末我们终于下了决心去一趟。 开车, 找地方停车, 做好了十足的消毒, 开吃。 结果没有预期的好。 老公说我乱折腾。 我也挺委屈的。 人家推荐的, 没有尝过怎么知道呢。 我前思后想, 我确实犯了一个错误, 信息不对等。 闺蜜不在城里住, 偶尔吃到亚洲菜, 就当是珍馐美味, 而我们平时在城里各色菜系常常送到家, 再粗糙的味蕾也被宠坏了, 再好的美味哪能品尝得出。 这让我想起刚开始工作的时候的一个好朋友。她老公做生意的, 奢侈品不计其数。 关系太好了, 从来也不问不关心是啥东东,看惯了也都不会惊艳的。 我们一起逛街只要有她在, 那是很难买到东西的。 看得上的荷包不够, 钱包够付的她一定看不上。但是,眼光倒是被她训练出来了。 由此想到现在泛滥的各种课程。不管是in person也好, 线上课也好, 家长们介绍来介绍去,到底有多少真正的值得去上的? 这个完全取决于每位家长的期望值。 如果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只要会游泳就好, 你们下水泡泡, 或者gym里报个班怎么着也达到了目的。 如果家长一开始的期望就很高, 比如要national ranking, 那么这条路不是走一步看一步, 而是一开始就要很清楚, 怎么找各个level的教练, 每个教练要在多长时间里达到什么目的。如果不能够在一定时间里达到目的, 必须再换教练。 那么这个上课也是一样的。 现在一般的孩子学校的功课都能够handle的很不错的。 家长之所以选择各种课外课程, 大多数的家长是希望孩子在某一个邻域里有所突破取得比较瞩目的成绩的。以数竟为例, 一个AMC竞赛,全美国上课的老师多如牛毛, 细细去研究, 每个老师背景不同, 教授的方法不同, 有的是很有名的老师, 但是现在已经都不上课了,而是徒子徒孙在上课;有的是冠军的老师,但是, 我们的孩子没有冠军的潜质;有的介绍说这个机构出了很多成功的案例, 但是这些“成功案例”在进去培训之前是什么背景,以及他们的pool有多大我们都不容易了解到。 可怜我们这些家长要么一个个去试试, 要么只能靠运气了。做父母太不容易了。 父母是孩子发展的天花板在这里得到了彻底的体现。 没有一个孩子生来知道要勤奋努力, 或者知道有竞赛有排名的。 这个都是环境教给他们的。 美国地广人稀, 别人在干啥很难知道。也为“美国的孩子都是放养的”打下了坚实的借口。 如果父母没有对孩子的未来有个期待的话, 过一天算一天, 是很难让孩子成为别人家的孩子的。 比如一门课, 教到啥程度, 孩子要学到啥程度, 多长时间达到目标,这个只有父母根据自己的期望值有判断。再用数竟为例, 有的孩子8岁开始AMC8, 有的孩子5年级就AIME qualify, 跟一个9年级才开始数竟的,中间的差距和辛苦每个人都能想像吧。 还有很多家长说孩子的未来孩子自己决定, 这个只是一个不负责任态度的漂亮的借口。如果父母肯用心花力气的哪一个不想自己的孩子站在自己的肩膀上的。 从吃饭开始到上课外课, 感慨做父母的辛苦。每一个别人家的孩子的背后都是父母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