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报道说她和她家人在一起死的。英文读不懂吗?楼主哪里来的信息说隔离中死的? 还有在美国那么年轻生癌或者难治的病,环境还是得注意。 “She died Oct. 30 in China, where she had returned to be with her family.” 睿 发表于 2021-12-11 11:53
如果有人说I went to a movie theater to see the new Spiderman movie. 如果就这样结束了,就说明看了,而不是意淫想没有买到票或者没有看到。如果没有看到会后面加一句补充因为前一句misleading。正常人都是这样理解的。 这个添油加醋说她没吃没喝的贴都说回家2周了。
如果有人说I went to a movie theater to see the new Spiderman movie. 如果就这样结束了,就说明看了,而不是意淫想没有买到票或者没有看到。如果没有看到会后面加一句补充因为前一句misleading。正常人都是这样理解的。 这个添油加醋说她没吃没喝的贴都说回家2周了。 睿 发表于 2021-12-11 15:31
如果有人说I went to a movie theater to see the new Spiderman movie. 如果就这样结束了,就说明看了,而不是意淫想没有买到票或者没有看到。如果没有看到会后面加一句补充因为前一句misleading。正常人都是这样理解的。 这个添油加醋说她没吃没喝的贴都说回家2周了。 睿 发表于 2021-12-11 15:31
你就是理解错了,原文写的是she died in China, where she had returned to see her family。所以你要举例应该是she died in a theater, where she had gone to see a movie,这句话只说了她死在了她要去看电影的那个电影院,至于有没有看了那个电影,是在看之前死的还是看之后死的,从这句话上看不出来,也不是人家要表达的意思。 就算你说的你went to a movie theater to see the new Spider-Man movie,也是一样的,只能说明你去了电影院和你去的原因是看新蜘蛛侠,不等于你去了就是看成了,没有任何其他context,不能说你看过了,也不能说你没看。教授追悼会通知用户的句式更是强调她去世的地点是在中国以及去中国的原因。 你不但英文看不懂,中文的也看不懂,截图里明明写的就是“回家不到2周就去世了”,如果你还看了其他截图,唯一提到家人见到她本人的那条信息说的是东莞隔离结束以后回到武汉又开始隔离之前,去医院是从隔离的地方直接去的,到死有没有真的回家或者见到家人都没说。这个“回家”指的有可能是回到武汉不到两周,但无论是回武汉,还是真正回家,都不是你理解的已经两周了。你的智商可能没有这么低,可能是阅读障碍和狂躁症影响了你的理解力,所以让你冷静一下,多读几遍。
英文报道说她和她家人在一起死的。英文读不懂吗?楼主哪里来的信息说隔离中死的? 还有在美国那么年轻生癌或者难治的病,环境还是得注意。 “She died Oct. 30 in China, where she had returned to be with her family.” 睿 发表于 2021-12-11 11:53
你就是理解错了,原文写的是she died in China, where she had returned to see her family。所以你要举例应该是she died in a theater, where she had gone to see a movie,这句话只说了她死在了她要去看电影的那个电影院,至于有没有看了那个电影,是在看之前死的还是看之后死的,从这句话上看不出来,也不是人家要表达的意思。 就算你说的你went to a movie theater to see the new Spider-Man movie,也是一样的,只能说明你去了电影院和你去的原因是看新蜘蛛侠,不等于你去了就是看成了,没有任何其他context,不能说你看过了,也不能说你没看。教授追悼会通知用户的句式更是强调她去世的地点是在中国以及去中国的原因。 你不但英文看不懂,中文的也看不懂,截图里明明写的就是“回家不到2周就去世了”,如果你还看了其他截图,唯一提到家人见到她本人的那条信息说的是东莞隔离结束以后回到武汉又开始隔离之前,去医院是从隔离的地方直接去的,到死有没有真的回家或者见到家人都没说。这个“回家”指的有可能是回到武汉不到两周,但无论是回武汉,还是真正回家,都不是你理解的已经两周了。你的智商可能没有这么低,可能是阅读障碍和狂躁症影响了你的理解力,所以让你冷静一下,多读几遍。 PositivelyNaked 发表于 2021-12-11 16:16
你就是理解错了,原文写的是she died in China, where she had returned to see her family。所以你要举例应该是she died in a theater, where she had gone to see a movie,这句话只说了她死在了她要去看电影的那个电影院,至于有没有看了那个电影,是在看之前死的还是看之后死的,从这句话上看不出来,也不是人家要表达的意思。 就算你说的你went to a movie theater to see the new Spider-Man movie,也是一样的,只能说明你去了电影院和你去的原因是看新蜘蛛侠,不等于你去了就是看成了,没有任何其他context,不能说你看过了,也不能说你没看。教授追悼会通知用户的句式更是强调她去世的地点是在中国以及去中国的原因。 你不但英文看不懂,中文的也看不懂,截图里明明写的就是“回家不到2周就去世了”,如果你还看了其他截图,唯一提到家人见到她本人的那条信息说的是东莞隔离结束以后回到武汉又开始隔离之前,去医院是从隔离的地方直接去的,到死有没有真的回家或者见到家人都没说。这个“回家”指的有可能是回到武汉不到两周,但无论是回武汉,还是真正回家,都不是你理解的已经两周了。你的智商可能没有这么低,可能是阅读障碍和狂躁症影响了你的理解力,所以让你冷静一下,多读几遍。 PositivelyNaked 发表于 2021-12-11 16:16
英文报道说她和她家人在一起死的。英文读不懂吗?楼主哪里来的信息说隔离中死的? 还有在美国那么年轻生癌或者难治的病,环境还是得注意。 “She died Oct. 30 in China, where she had returned to be with her family.” 睿 发表于 2021-12-11 11:53
英文报道说她和她家人在一起死的。英文读不懂吗?楼主哪里来的信息说隔离中死的? 还有在美国那么年轻生癌或者难治的病,环境还是得注意。 “She died Oct. 30 in China, where she had returned to be with her family.” 睿 发表于 2021-12-11 11:53
头脑不好英语也不好吗?!‘to be with her family’, 只是叙述了当时回国的intension,有没有达到根本没有说!另外你从这件事话里话外内涵美国的环境容易让人罹患癌症,就这一个样本,什么居心!
Common sense虽然是一样的,放到不同的人那里用的就不一样,国内隔离一刀切,明明知道隔离环境这种有限医疗环境不适合病人还是逼着核酸没问题的人进去这种隔离环境,这种事情世界上还真没几个地方做得出来。美国这里“lock down”的时候,至少规则制定上是单独列了很多exception,其中就有如果是就医需求,就可以不受限制,这就是common sense的另一种用法。虽然美国抗疫基本是无效,但是这些基本原则的差异,就能解释为啥有些人就算觉得美国病毒环境危险,也不愿意去那个所谓抗疫全面成功的地方。
你和几百人都联系谁的家人住院了?嗯,真靠谱。美国人啥都说啊,不注重自己家人的私人隐私?还是你和他们几百人都是非常close的好朋友?
然后美国媒体事实方面的新闻造谣没有给取消license。
再吹,吹的都没边了,哈哈哈。
做任何事情都有代价,美国的80万不是代价?从宏观角度看,一个好的政策的目标是减少社会付出的总代价没这个教授的情景在隔离的人群里算是很特殊的了,寿命减少了三个月,美国去年平均寿命减少了1.5岁,极端情况都不到美国的零头
这句话哪里说她是和家人在一起的?这句英文只是说她是回了中国,为的是和家人团聚。到底最后是否团聚,这句话完全没有说。
你希望女教授RIP就应该谴责那些造谣说没见到家人的帖子。而不是打击我维护女教授在家两个星期和家人一起去世的帖子。你这个伪君子!
太惨了,教授RIP
你对那句英文确实理解错了,错了就承认。要是知道患者是隔离两周以后在家人陪伴中去世的,也把确切的消息出处亮出来,就完了。
站在女教授的角度,将心比心,感觉更想谴责你和国内的隔离政策
如果有人说I went to a movie theater to see the new Spiderman movie. 如果就这样结束了,就说明看了,而不是意淫想没有买到票或者没有看到。如果没有看到会后面加一句补充因为前一句misleading。正常人都是这样理解的。
这个添油加醋说她没吃没喝的贴都说回家2周了。
将心比心,因为隔离中国少死了几百万人。而且这个女教授是因为隔离而死的吗?中国隔离政策没有大规模死亡你要谴责!?你对美国那么多死了几十万的新冠病人没有家人在旁边无动于衷!?
你说几个人住院比例高,就告诉你如果基数大,比例就不高,你又胡扯些什么什么家人的隐私。家人朋友住院算隐私,那中国把一个人几点去了什么地方公布给公众不算隐私?
你的说法方式就是别人反驳你一个观点,你就又扯一个牛头不对马嘴的攻击
杨组长能不能换一个没那么脑残的组员?这个屏蔽了。
一个是大众公众安全的提示,和美国手机上收到看见某个车牌号码打电话给警察一样。另一个是个人自己选择和谁透露消息。一码是一码。不和不熟的人说家人的情况是个人自由。连这个都不懂吗?哈哈哈。
你想说明啥呢?她又不是回国去临终告别的。她的目的是回国养病想多活一些时日,结果反而提前走了。所以回国的隔离不适合病人,这就是楼主要说的。
她不是隔离期间去世的,完了回家呆了两周
你就是理解错了,原文写的是she died in China, where she had returned to see her family。所以你要举例应该是she died in a theater, where she had gone to see a movie,这句话只说了她死在了她要去看电影的那个电影院,至于有没有看了那个电影,是在看之前死的还是看之后死的,从这句话上看不出来,也不是人家要表达的意思。
就算你说的你went to a movie theater to see the new Spider-Man movie,也是一样的,只能说明你去了电影院和你去的原因是看新蜘蛛侠,不等于你去了就是看成了,没有任何其他context,不能说你看过了,也不能说你没看。教授追悼会通知用户的句式更是强调她去世的地点是在中国以及去中国的原因。
你不但英文看不懂,中文的也看不懂,截图里明明写的就是“回家不到2周就去世了”,如果你还看了其他截图,唯一提到家人见到她本人的那条信息说的是东莞隔离结束以后回到武汉又开始隔离之前,去医院是从隔离的地方直接去的,到死有没有真的回家或者见到家人都没说。这个“回家”指的有可能是回到武汉不到两周,但无论是回武汉,还是真正回家,都不是你理解的已经两周了。你的智商可能没有这么低,可能是阅读障碍和狂躁症影响了你的理解力,所以让你冷静一下,多读几遍。
你是说美国环境差,所以导致她年轻患癌?
晚期癌症剩几个月是寻其自然,没法要求多活的,这个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想多活就不要折腾,女教授回去就是为了死在国内。
我只是说不要以为在美国什么都是好的。举个例子,很多美国地方的水是可以直接喝的,可是美国有些地方的自来水非常差,是不建议直接喝的,有些人不知道。还有有些湖和河里抓的鱼是不可以吃的,那些湖和河是有工业污染的。
都是道听途说非亲眼所见,却乐此不疲的以为自己知道的就是真相,以讹传讹,再尽情发挥评头论足,宣泄个人积怨已久的不满,消费他人,即便已不幸离世,不知是世风日下,还是个人生活不顺。
隔离不适合病人,尤其是癌症晚期病人不是很显而易见的事情么,不会这个common sense都没有吧。长途国际旅行也不适合病人。
哈哈哈,回去见家人是没有见到,回家不是回家。如果用这样的逻辑,啥文章都不需要看了,全都可以推翻。
美国新冠死了几十万人。其实是死了的几十万人,和得新冠没有关系,都是得了新冠以后好了,然后自然死亡,所以都不是新冠死的,而且那些人不是美国人,都是其他国家来到美国后死的,美国本地人没有死亡。哈哈哈。笑死我了。
一群轮子臆想的
是啊。也许没告诉家人?
什么时候去世的?现在快12月中旬,离1月也很近了
“这就是楼主要说的”?你肯定?
这儿确实有很多人要说的是这个,这个说法可能也有道理。但你仔细看看,楼主在楼里就发了三贴,有哪贴表达出这个意思了?
十月。这楼里还真有些阅读障碍关注点奇葩外加没有任何同理心的又蠢又坏的人呀
这个太较真了。 如果只是意愿,不会这么写
两种方法,都有被牺牲的群体,而且牺牲的是不同的群体, 主要要看哪个牺牲和影响的人更少些
当然你也可以说隔离可以搞,但是要人性些,但是这有个成本和如何控制的问题 要是人人都说有有病,怎么办,国外的诊断书怎么确认是真的?
这个差距有些大。 怎么现在才爆出来?
看来早做了打算了。 肠癌很凶险吗?听说容易发现的晚?
哈哈
她不是新冠,也不是一般的病,如果是一般的病,可能那么多天隔离的后果没有这么糟。这里讨论的就是对非新冠非传染性重症病人能不能有区别的政策
觉得会伪造外国诊断书的,觉得什么样的人为了不隔离会咒自己晚期癌症?
听话听音,就这个爆料者对隔离制度的痛恨程度,到死没有见到家人没有回到真正的家这个悲情点一定会被挂出来痛批,比吃粉丝没有热水壶严重多了。前面抱怨了那么多,我觉得最后一句的回家就是回到自己家的意思。
那你永远是少数人。。。任何一个政策。。都可以解释成为了大多数人。。你就找去吧。回头看对的,错的政策。。没有不是的。。
单纯说从这句英文也看不出说是和家里人一起的时候死的吧?只是说她回中国是为了和家里人一起。
所以有空少琢磨面相这种无聊东西。好好注意自己的身体是真
别的地方不了解,比较知道上海隔离酒店。很多不可以点外卖这种有汤汤水水的。但是绝大多数允许快递。
另外就算我回国,我也肯定选上海作为隔离地。什么广东,天津的,防疫政策都太一刀切了,时间还长。
楼主改过帖子。
肠癌根本不是凶险的癌症。谁跟你说她是打算死在国内回去的?你一直引用的英文里可不是这么说的。
那个“大妈”,我猜是个男的。不会讲道理的,就会胡搅蛮缠,顺带攻击别人“你英文/数学…不好吧”,“你收入不高吧…” 。屏蔽他比较清净些。
国内给她隔离的那些人有您老人家具备的common sense吗?
我知道楼主改过标题,原来的标题确实是说在隔离期间死亡。但他帖子的表达是中性的,并没有哪里提到隔离是适合还是不适合病人。(比如我要说某人在10月死亡,你不能理解成我是在告诉大家10月份容易死人吧?)
还是那话,这楼里不少人确实表达了你说的这个意思,但楼主没有(他心里咋想的我不知道,但至少他的帖子没这么表达)。
听说是本人患癌,想回国治病和家人团圆的。却在隔离期间死亡。
你说说这连在一起是要说啥?
肠癌也分好几种的。 我的好朋友就是肠癌去世的,从发现到去世不到半年,她当时下才20几岁。
头脑不好英语也不好吗?!‘to be with her family’, 只是叙述了当时回国的intension,有没有达到根本没有说!另外你从这件事话里话外内涵美国的环境容易让人罹患癌症,就这一个样本,什么居心!
人家明明没有在隔离期死亡,楼主开始不知道,后来网友发了证据,后来和父母已经在一起了,楼主已经修改了。为什么还非要说在隔离区期间死亡的呢?
感觉你涉世未深,还那么振振有词。晚期癌症等死的症状都是瘦的皮包骨,吃什么都不会增加体重和能量,医生没有任何治疗方法,最后虚的都没法起床走路。
大家最初的评论不就是根据楼主的原文写的吗?现在就是讨论原文什么意思
你让大家现在把楼主改贴之后的评论都删了?还是要大家时刻跟踪楼主改了贴?立刻跟着改评论?你这比班主任改作文还要求严格。可惜作文中途改题,你也不能怨别人走踢了。
比如您这句话,我能看出您是在强调隔离期死亡并有指责之意,原因是您那个“却”字中带的转折之意。但楼主没有用类似的表达方式。
一段文字要表达啥意思,很容易看出来。楼主的文字没有要表达您说的那意思,就这么简单。您要说您想用这事实来说明啥,没问题,但这不代表楼主也在表达这个观点,人家就是给了一段事实(至少是他认为的事实)而已。
睿大妈知道教授是等死阶段回国的?楼里不是说人家病情稳定,上飞机时状态很好吗?
好吧,你要以为在房间里待2个星期吃三顿普通饭就可以让人瘦的皮包骨,然后加速死亡,那随便你吧。
你认识英文吗?
那是你的理解。楼里大部分人一开始的回帖反应了她们的理解。
按楼主原来的顺序,美国一华人女教授回国在隔离期间死亡。 听说是本人患癌,想回国治病和家人团圆的。
是这样的。而且没有哪个政策是有利所有人的。就看运气大家正好在哪个群体。如果正好是年纪大在美国养老院的那一波,这次covid就惨了。但是华人普通中产其实状况还好,大部分可以在家工作所以国内看我们这边每天死那么多人宣传的地狱一样我们自己感觉都还行,同理当时武汉。
是呢,最后阶段还是想和家人在一起
同学,从文章里得到啥推论,是您(以及楼里同学自己)的观点,不代表楼主要表达这个意思。我也可以从楼主的帖子里得到“隔离可能是造成她提早离世”这个结论。但不代表楼主就要表达这个观点。
比如有人要发一贴说:“孙杨被禁赛了”,并用中性的语言给出事实描述。您可以说:事实清楚,他就该被禁。这个是您自己得到的结论(结论可能非常正确),但不代表发帖的人也要表达这个意思。
人家楼主发帖时明显用的都是中性的语言,您有必要一定要说楼主和您表达了同一观点么?
当你看到28升腹水的时候, 你居然还相信整个帖子, 真是佩服!
28升是多大的体积? 大概7大桶牛奶的体积, 我家的小冰箱都放不下。 整个腹腔没有任何器官, 皮肤/肌肉膨胀成气球装, 1.6M的女性腹部有可能装下28升水。另外28升水差不多28公斤, 什么姿势能让一位癌症晚期患者负担得了28公斤的腹水。 即使是面朝上平躺也会从口中溢出。
这位同学,你天天这么咬文嚼字,以为这里是在给国际期刊审稿吗?
我的原文加上这就是我理解的楼主的意思,行了吧。
闲聊的地方,我也没空找我的帖子改了。就当你这次赢了。
奇怪了,您如果觉得这是咬文嚼字,没啥意义,为啥要跟我争这么多次呢?咱们确实是你来我往的在争这事,不是我一人自说自话吧?
您争,就说明您在乎,对不?我要是说您一标点符号打错了,您也会和我来回讨论这么久么?
就是一斗嘴的地儿,碰上点有意思的东西就说两句。是不是影响全人类福祉?显然没有。由重大意义?也没有。但本来大伙儿来这儿斗嘴也不是冲着要有多大意义,来青史留名的吧?
楼主一开始就是在暗示是隔离期间去世的,不然得了癌症最后落叶归根有什么值得发帖的?
是的,美国这次很多养老院里的老人太可怜了,就像纽约州。那个原来的州长市长都太误事了
一位前同事去年11月查出癌症,从今年六月医生说无药可治了,她就一直咨询大家回国试中医的途径,我们几个朋友都是力劝她别再折腾。 在推上看到有几个健康人快出隔离,或刚出隔离,人就不行了。
上个月,邻居的朋友在上海一家酒店隔离身亡,才40多岁,在酒店房间内摔了一跤,因为隔离期未满,不给送医,结果死在了酒店里面。 吓得这个邻居把回国机票退了,改变主意不敢回了
既然是common sense就是大部分人应该具有的,包括但不限于,夜间急诊,火车,飞机,游轮,传染病预防性隔离环境只能提供有限的医疗服务。比如一个大月份孕妇坐飞机生孩子,等备降耽误了时间孕妇去世了,你也可以说为什么飞机上不拆几个头等舱做备用产房,为什么空姐的培训里不包括助产术,毕竟肯定会有孕妇坐飞机的。
是蛮造业的。RIP。。
癌症病人,尤其是晚期病人,病情突然恶化太正常了。医生的估计都是根据均值,现实生活里总有outlier,有正向的也有负向的。比如有可能一个被医生判定只能活六个月的人活了一年,也有可能被医生判定至少还有三个月的人几周就走了。
Common sense虽然是一样的,放到不同的人那里用的就不一样,国内隔离一刀切,明明知道隔离环境这种有限医疗环境不适合病人还是逼着核酸没问题的人进去这种隔离环境,这种事情世界上还真没几个地方做得出来。美国这里“lock down”的时候,至少规则制定上是单独列了很多exception,其中就有如果是就医需求,就可以不受限制,这就是common sense的另一种用法。虽然美国抗疫基本是无效,但是这些基本原则的差异,就能解释为啥有些人就算觉得美国病毒环境危险,也不愿意去那个所谓抗疫全面成功的地方。
新冠都两年了你还不明白为什么即使当时核酸阳性也需要隔离吗? 美国这种做法对一些人是有人道精神,但是会导致另一些人死亡。前面讨论过很多层楼了,所有政策都会有牺牲者。 比如教授想去肿瘤医院看病,如果她真不幸是个潜伏期比较长的新冠患者,在肿瘤医院看病有可能传染了其他高危病人。这种专科医院里面都是新冠高危人群,不接待没有绿码的患者可以理解。 处在隔离期的黄码患者应该是有定点医院提供医疗服务的,和其他人群分开。这个定点医院很可能就是贴图里提到的那个”普通医院”。
这是四川的规定,其他地方应该有类似的措施。
近日,四川省卫生健康委下发《关于做好“黄码”人员核酸检测和医疗服务保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地按照“相对集中、减少交叉”的原则,确定专门医疗机构就近就便为“黄码”人员提供核酸检测和医疗救治服务,规范有序为群众提供日常诊疗服务,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单说检测,Pcr的检测并不百分之百准确。有大量的false negative.就是实际上感染了,但是查不出来。
我读过paper,美国的数据,感染第一天检查出来概率是0,能检测出来的几率随感染时间上升。最高是第五天左右,也就80%。然后就开始下降。
还读过一个英国的数据,说pcr的准确率最高是70%。也就是说30%的可能,感染了,但是结果为阴性。
中国抗疫要求更严格,所以都是多次检测。
美国这边也会建议你密接第五天去检查。以提高检查出来概率。
嗯,都得死,什么政策都是好政策,尤其是我党从来不出昏招的reputation。 死道友不死贫道就行。
就是论事,兔子各种昏招也出过不少,不过就新冠来说比昏招的话还是我帝赢,新冠康复和死亡人数都傲世全球
就算必须隔离,至少对有需要的人隔离环境可以安排好一些?营养可以跟得上一些?家属如果可以接受一起隔离可以早点见面,避免这两年来这么多因为隔离抱憾终生的事情?人道还是不人道,不是一个黑与白的问题,里面很多很多可以操作的细节,可以既不提高社会风险又给需要的个体一定便利,为啥国内就非得走极端。
哦倒是真知道有能提供人道隔离的例子,有关系的,提前运作好,甚至有黄牛渠道,可以住很好的隔离酒店,有钱有权的圈子里面早就不是秘密了……
东莞的隔离餐网上也有不少,我是不相信天天给他热水自己泡粉丝吃的。 没有任何政策可以cover到所有特殊情况。个人如果有明确已知的特殊情况最好提前联系安排。很多事情不是基层人员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决定的。如果隔离人员有特殊要求需要陪护,你不能下了飞机才说。绝大部分情况下,一个成年人如果可以独自坐飞机十几个小时,那么默认也应该是可以独自隔离两三周的时间的。 很长一段时间内美国新冠病人见家人最后一面也是用的pad。
家人如果愿意,一起隔离这个我觉得可以有。
但是说营养不好,这个吹毛求疵了。 大锅饭肯定没有小锅饭精致。但是就贴出来的照片,我见过的,都是荤素搭配,蛋白质,维生素,肉,蔬菜,碳水,样样不缺的。
这个帖子里有人贴得东宛的隔离餐,我看着还挺好的,种类,营养都不缺,但是有人说一口也吃不下什么的,这个口味大概比较高级讲究吧。
不知道有没有住过集体宿舍或者吃食堂的经历。当年都怎么过来的。或者出差开会,必须吃会议餐的时候,是不是不和口味就一口不吃饿着。
这种拍脑袋的默认不知害了多少人,其中就有我的一个朋友。身为人,却不太理解什么叫做人性化,也不是心肠不好,就是缺心眼儿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