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上研究生的时候,进入了he’s just a curiosity, not the center of the universe 的环境。在此之前,他不仅是得到attention 最多的,他的不规范行为也是被谅解甚至鼓励的。在这个新环境里,他第一次被当成普通成人而不是儿童来看待。这样他的很多所作所为就不再认为是好玩儿的或者善意的。再加上青春期对异性开始有兴趣,又不知道表达和交流,这就给自己和他人造成了很多困扰。 怎么看都是一个悲剧。天才可能说不上,智商绝对不低,接受力和反应都比绝大多数人强。还有一个悲剧是前后反差太大,隔两年就给无聊媒体拿出来炒个冷饭。人已经走了,让他安息吧。
可能 上厕所也捧着书…可怜的孩子
能活过35岁的天才(不一定神童)不多。活过60的好像没有。等看马斯克。
https://worldscholarshipforum.com/youngest-phd-holders-in-history/
这里一堆20岁以前拿下博士的。绝大多数也没什么大成就。
这个妈妈太无语了,其实完全不懂教育孩子成人
赞
R.I.P. 神童
神童这个帽子戴一辈子很难受的。还是有个幸福童年更好。聪明人自然会出来。清华里14、16岁考上的,后面看和18岁考上的,没啥优势。
你说反了: 实际上是天才大多长寿, 那些短命的普通人根本没人在乎。 这跟寒门贵子一个道理。绝大多数寒门的孩子还是寒门,只是没人关注罢了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8%81%E5%BB%89%C2%B7%E8%A9%B9%E5%A7%86%E6%96%AF%C2%B7%E5%B8%AD%E5%BE%B7%E6%96%AF
出生后6个月说:“Aluminum”,两个月后指出地球的卫星为月亮。 出生后8个月就会灵活使用汤匙等餐具。 1岁时就会拼字。 出生后18个月,阅读纽约时报。 2岁时自学拉丁文,3岁时自学希腊文。 3岁时精通打字,并坐在高椅子上发送信函向梅西百货公司订购玩具。 4岁时,可以用希腊文阅读荷马史诗,以拉丁文阅读高卢战争。 5岁时,设计了一种新的对数表,这种对数表以12为底数。 6岁时,参加法语学校。三天升三年级,七个月后毕业。 6岁时,自学亨利·格雷的格雷氏解剖学和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 6岁时,能心算出历史上任何一天为星期几。 7岁时,通过哈佛大学医学院的解剖学测试。 在4岁到8岁之间,写了四本书。包含天文学,解剖学,语言学,数学,但均已佚失。 8岁时,通过MIT的入学测试。 8岁时,自学了八国语言,可以流利使用德语,拉丁语,希腊语,法语,俄罗斯语,希伯来语,土耳其语和亚美尼亚语,并自己发明一种新的语言,把它称为Vendergood。Vendergood里的句型有九种变化,其中一种是席德斯自创的强调型。Vendergood的原书今已佚失,仅有数字与五句例句纪录于席德斯的传记:这些例子乃传记作者Amy Wallace采访小席德斯十二岁的妹妹Helena而得。[2] 8岁时,修正哈佛大学教授,E·V·亨廷顿数学教科书上的错误。 9岁时,通过哈佛大学入学测试,但被哈佛以年纪太轻拒绝。11岁方得入学。 10岁时,审定哈佛大学哲学系教授若义司新书的草稿。 11岁时,精通高等数学和天体运动,并在哈佛大学数学俱乐部讲授四维空间论。 17岁时,开始于莱斯大学数学系教授几何等课程。 18岁时,入哈佛大学法学院,尽管成绩优异仍于二年后的1919年退学。
我震惊了,原来76岁去世的爱恩斯坦不是天才!绝对不是!
居然是真的?很多人一岁多路还不会走呢
13岁能上湘潭,17岁并不一定能上Top2.
他最后也就从北京工业大学拿到硕士。 2009年,魏永康考上了北京工业大学物理专业研究生。
这么快你也转码了?!
都2009年了,还有人去学物理,男怕入错行啊啊啊!!!
过了25就知道斤两,搞不搞得来基础科学,尤其数理。
那个年代真是万般皆下品 惟有读书高
父母不行
查了一下湖南省有3个985、4个211,湖南省不放人咋给他弄去了个湘潭大学?不是因为他我都没听说过这个学校。
再说湖南省凭啥不放人,人家中科大少年班全国招人也没听说哪个省不放嘛。
推迟一年上学挺好的,很多从小就是leader
高中换学校平一级的很多,尤其是上私立的。
推太过了
一般这种说没有做到只是因为没努力的人,其实努力了也根本够不着。反正吹牛皮不花任何代价就可以满足那点可怜的自尊心。
现在也有人学物理的呀,我国内朋友的孩子来美国读物理硕士。
超速了
学弦论的,据说是读研时好提问和恶作剧,和中科院某导师有点矛盾,容不下他,所以编了个罪名"知识结构不适应研究模式"把他开除了。。。
也许天赋超过尹希呢
他上研究生的时候,进入了he’s just a curiosity, not the center of the universe 的环境。在此之前,他不仅是得到attention 最多的,他的不规范行为也是被谅解甚至鼓励的。在这个新环境里,他第一次被当成普通成人而不是儿童来看待。这样他的很多所作所为就不再认为是好玩儿的或者善意的。再加上青春期对异性开始有兴趣,又不知道表达和交流,这就给自己和他人造成了很多困扰。
怎么看都是一个悲剧。天才可能说不上,智商绝对不低,接受力和反应都比绝大多数人强。还有一个悲剧是前后反差太大,隔两年就给无聊媒体拿出来炒个冷饭。人已经走了,让他安息吧。
咋这么说人爸妈呢
我家会认字母,但是13岁快14岁还在初中呢!
如果是这样,应该转个别的清华,北大什么的继续读。
不一样的人生
不是啦
38太年轻了唉
他妈有病吧?!
是什么🤔
是的,感觉人生中最无忧无虑的时候就是童年了,最宝贵的时光。
按上次有个华人mm的说法,早读书早工作早交税,那么着急干嘛呢
如果这么想能让你感觉舒服些的话,你可以这么想
中国平均寿命78,天才一定没有78。
比如:有些亚洲家长非常自豪自己的孩子聪明用功,2-3年就大学毕业。即省了学费,又找到了好工作, 顺便隐隐地展示了自己的基因有点与众不同,:-)。他们就忘了大学生活不仅仅就是读书,还有独立 生活和思考,学习为人处世,建立自己的社交圈和朋友圈,提高个人身心健康,练习谈谈男女朋友, 培养业余爱好。。这些对于以后真正走向社会,都是一个初步的成长成熟度培训。
我儿子有个印度同学,非常聪明,高中学了两年,参加美国数学竞赛,被MIT破格早录取。又花了两年 就MIT毕业,跑到一个Hedge Fund工作。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找不到女朋友,人太害羞且嘴笨。也没 什么业余爱好,又胖又宅。估计得靠他老妈介绍了。特别羡慕其他同学谈大学里的活动和趣事,后悔应该 大学读四年。
不过生活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再脱离出来很不容易,因为已经形成定式了。
真的是什么都赶早。
真聪明人肯定不止78。北大清华贴出来的布告平均有85-90。
但是这些小时候推的狠的,很可能没78。任何东西干的太狠都不行,学习或者体育,甚至旅游娱乐都不行。凡事必须适度适量
早读书早工作早交税,可以早退休啊。 我认识的一个,19岁工作,一路电大夜大拿大专和本科,工作中不断学习,考了好几个职业证书,包括CFA, CPA, 证券从业资格等等,40多岁移民澳洲,50岁回国办退休,现在两边跑着玩。高光时刻在20到40岁。
他妈精神分裂吗?有这么诅咒自己孩子的吗?太惨了,投错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