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搞学术的,尤其火坑专业的,看不上印度人。。。 CBOE 发表于 2021-11-16 18:31
我估计只有两个可能,一个可能是白男,另一个可能是印度男。根本没考虑过华人。 bellshirt 发表于 2021-11-16 15:12
也没啥奇怪的,华男的不是觉得人家比自己高一头,一点都不小鸟依人,长得也就还行,智商还不行,发不了牛文章。连学历比自己牛都来路不正的。何必找不痛快呢。 hellokitty00 发表于 2021-11-16 15:51
这怎么逆天了?无论长相还是成就,都觉得好普通啊。太长了只扫了一眼。是我看漏了什么吗? NOA 发表于 2021-11-14 21:09
如果这个成就是一般,那怎么算不一般? tiffany2013 发表于 2021-11-14 21:19
太酸了吧,这都不牛怎么算牛? 马兰开花 发表于 2021-11-14 21:28
别的不说,至少本科没考到top 2。要是本科top 2,未必能全年级GPA第一,也就是说未必能申请到哈佛。另外博士毕业没有直接tenure track faculty,而是去做了博后(我不懂,斯坦福化学和哈佛耶鲁普林比哪个牛啊),至少不算是顶牛。 我是马甲 发表于 2021-11-14 21:30
也许是人家不愿意去top 2,上海复旦大学怎么就比top 2差了? xiaofengxian 发表于 2021-11-14 21:32
回复 1楼Dasfsdscdew的帖子 这点破学术背景在美国还真不算啥 从来没听说网红 aka attention whxxx 能做好学术的 也没听说过真正的学者是走网红路线的 浮躁的一塌糊涂 dukenyc125 发表于 2021-11-14 21:39
好奇老公或者男朋友是什么level? 马兰开花 发表于 2021-11-14 21:27
你这话太尖刻,可能很多人不爱听。 一般读过phd的人,很容易就能看出网红路线跟埋头研究路线的区别, 比如很多人圈外人知道李飞飞,但没多少圈外人知道郁彬,虽然后者在学术方面成就更高。 别的不说,崔教授斯坦福女学生就有年纪轻轻做名校发考题,入选MIT技术评论inovator list的,也没看到这种肉麻文章面世,生化环材名校博后满街走,好歹等做了名校发考题再捧也行。。 edwardPhila 发表于 2021-11-14 21:53
只要是这姑娘身材好长得高面相好。你说的崔教授的女弟子长什么样?应该很不起眼 generalB 发表于 2021-11-14 22:00
两个字:难嫁 umizumi 发表于 2021-11-14 22:05
扯淡啊 弯曲名校各种种族的优秀男士, 多得很 edwardPhila 发表于 2021-11-14 22:06
这个身高并不是优势 888panda777 发表于 2021-11-14 22:15
到底是什么人会写出这么尬的东西。。。要说自己雇人写的吧,多少不会吹的这么尴尬,要说真是别人自发吹捧的吧,又不可能有这么多自家才有的照片。 我想通了,很可能是她父母写的。行文确实很像她父母那个文化程度 shanruoshui 发表于 2021-11-14 21:41
无知真可怕,狗下lu yingying。 这篇文章确实很尬,就各种热门词条往上贴的感觉,关键还不准人说尬。如果有人说有学术更牛的也没见出来炒作, 结论就是肯定没此枚女子好看,于是更尬了… 糖小蛮 发表于 2021-11-14 22:22
个子矮的男人看见高个子女人会流口水的。何况她个子不是出奇的高。 generalB 发表于 2021-11-14 22:35
回复 1楼Dasfsdscdew的帖子 鲍哲南 不就是那个在贝尔实验室造假团伙的一员吗? 当时采访鲍哲南,号称是在获诺奖的道路上狂奔。 后来让舍恩一个人背锅了。鲍哲南和其它人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低调的继续造假了。 cutehail 发表于 2021-11-14 21:59
同意,好奇怪这种文章谁会写呢?“张安琪已经读完了一万篇论文",一天一篇要读30年,一天3篇要读10年。 EEswine 发表于 2021-11-14 22:35
就这身高和哈佛博士,就很牛了有没有 shoeholic 发表于 2021-11-14 22:37
“张安琪在一个月内读完了1000篇论文,比别人4年中读的都多。” 女孩应该是很优秀的,就是文章写的太夸张了反而像抹黑。一个月读1000篇论文,一天33篇,除去吃饭睡觉8小时,剩下16小时每小时两篇论文。这读的是论文还是散文? hellobos 发表于 2021-11-14 22:44
长篇大论下来,我只关心她导师…… 功成名就再来写自传会不会更有启发? 希望能有人写一下她的导师。真心佩服大牛。 Dohremi 发表于 2021-11-14 21:13
没错,但是在她眼里对她流口水的矮男只是一群苍蝇。她肯定喜欢看上去比她高的,男的要看上去比女的高至少要高15厘米才行。整个弯区能跟她互相看上的已经接近于零。 umizumi 发表于 2021-11-14 22:41
很多很多材料nano灌水文就几页纸,炒炒菜,拍个照片,测个性质就是一篇论文。相同主题一天看100篇都可以。 CBOE 发表于 2021-11-14 22:52
一个月看1000篇论文 一天30+ 不睡觉也一小时一篇多 我没做过科研 可能吗 April4 发表于 2021-11-14 23:07
你这是歧视。男的干嘛必须要比女人高,又不是挑电线杆子。男人有事业有钱腰板就硬朗,不用在意身高。这女孩178,选男人175-190都可以。个子太高的男人年纪一大,体重一上来就像大狗熊 generalB 发表于 2021-11-14 22:57
你这话说的确实表明了你没做过科研啊5 一般看paper 就是5-10分钟一篇。看个abstract,看个conclusion。除非结果特别出人意料的, 才值得去看实验过程。其他剩下的都是废话 逍遥小妖 发表于 2021-11-14 23:18
去年,张安琪进入斯坦福大学鲍哲南实验室开始博士后工作。
提起张安琪,可能有人记得,2014年,她是火遍全网的复旦女神——
复旦材料系GPA第一,本科发表5篇SCI论文,被哈佛以全额奖学金录取,新东方最年轻的英语老师,大二就被毕马威相中招聘,中国翻译协会会员,门萨俱乐部监考官……
除此之外,张安琪身高178,酷似世界小姐张梓琳,妥妥的女神范儿。很多同学都记得当年运动会上,张安琪举牌领队入场时的惊艳。
张安琪本科毕业当年,和母亲合著了一本书——《门萨女孩张安琪成长之路,通往哈佛的家庭教育传奇》。
这本模仿刘亦婷著作的书为张安琪招致了一些非议。
最多的批评是指责书中的部分教育手段不具科学性,以及反对造神炒作。
还有人质疑这么漂亮拉风的女生不会一直从事学术,就是借名气挣点钱。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张安琪也快30岁了,当年的女神如今怎样了?
在网上搜索张安琪,在斯坦福大学的网页上,张安琪的履历是这样的——
2014年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材料系;
2017年获得哈佛大学硕士学位;
2020年获得哈佛大学化学博士学位;
同年进入斯坦福大学做博士后工作。
张安琪现今的导师是与庄小威齐名的华人女科学家鲍哲南。
出生在南京的鲍哲南教授是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47岁起担任斯坦福化学工程学院院长,是第一个在斯坦福做院长的华人女性,曾获过联合国颁发的杰出女性科学家奖。
研究人造皮肤和人造肌肉的鲍哲南教授,可以说是在生物化学届顶级资历的学者。
张安琪能够进入她的实验室,学术能力毋庸置疑。
留学的这些年,张安琪发表了30多篇论文。
去年,张安琪在顶级期刊Nano上,发表过一篇关于如何利用基于纳米导线的生物电子学研究大脑动力的论文。
今年,她还在Nano上发表了另一篇关于纳米导线与生物电子的论文,阐述电子设备与生物系统相接时的信号传导。
有人说张安琪的论文创新能力有限, 影响因子不高,复旦女神的称号炒得太过名不副实。
但是,科研这个事情一来需要积累,二来需要运气,许多年都没有突破太正常了。
不能因为张安琪没有重大成果,就否认人家一直的坚持和努力。
生物化学专业,天坑中的天坑,博士退学率常年高于20%,就算在美国也不好找工作。
而且博士后的工资不可能高,国家实验室也就6-8万美元。
在行行转码农的如今,以张安琪的超高智商,自学个Python,进个大厂,拿个20万美元年薪,在湾区买个大房子,如同探囊取物。
毕竟,她可是在大二寒假自学了Fortran编程的人啊。
更何况,张安琪非常漂亮。
当年,张安琪之所以火遍全网,一定程度上是因为颜值。
大眼睛、娃娃脸、尖下巴、长头发,手长脚长的模特身材,比女团练习生还漂亮。
高颜值、高学历、高人气,哪一项不是如今社会的利器。
但是张安琪呢,轻轻松松能得到的金钱与流量她不要,心甘情愿日复一日地在实验室里死磕,用头发换论文。
好些年前,张安琪还在复旦读本科的时候,在一次面对学弟学妹的座谈上,她说——
我已经决定终生从事科研工作了。等到读完博士之后,我希望做一名教授,可以找到一片净土,追求我的学术理想。
那时的张安琪只有21岁。
而今,92年出生的张安琪马上30岁了。
不发微博、不发照片、不接采访、不博流量,把青春年华全部献给了科学研究。
这是何等的毅力,又是何等的骄傲。
那么,这样的张安琪,在儿时又是什么样的呢?
张安琪的出身十分普通。
父母都是高中英语老师,家里没有任何特殊资源。
然而,读张安琪和母亲合著的那本书,令主页君印象深刻的是,她的父母都很热爱学习。
早年,张安琪的父母在县城做老师,后来通过自己的努力,从县城调到青岛的高中教书。后来又因为授课出众,被私立学校高薪挖走。
作为一名高智商的孩子,张安琪10个月识字,5岁就可以独立阅读。
更重要的是,她的家庭充满一种安宁、包容的家庭氛围。
身为高中老师,张安琪的父母并非大家想象的古板严厉。
像许多家庭一样,张安琪也被送去学过弹琴跳舞。
但母亲发现女儿对此没兴趣后,毫不遗憾地中断了这些兴趣班,允许孩子把热情和精力用于发展自己喜爱的事物。
张安琪小时候内向羞涩,为了让女儿能交上朋友,母亲不惜增加自己的工作量,招呼全院的小孩来家里玩儿。
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张安琪的父母把分数和名次看得很淡,而是着力于培养人格完整和综合素质。
他们总是耐心地回答孩子的每一个问题,不管这问题多么幼稚,父母都不会笑话孩子。
在这种家庭氛围下,张安琪养成相当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事实上,张安琪直到高一、高二时,都不是班上最突出的。
她从来没有接受过中式英语教育,她学习英语的方式就是大量阅读。
青岛二中图书馆里有一架子英文书,《巴黎圣母院》、《飘》、《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张安琪有一阵子天天抱着这些书看,甚至上课的时候也在桌子底下偷看。
她读书的速度极快,一天可以看完两本。
高二时,架子上的几百本英文书都被她读完了,这对她后来大量阅读论文打下了基础。
由于深厚的积累,张安琪在开始刷题后,很快名次就突飞猛进。
虽然拿考分说事儿没什么意思,不过,张安琪高考英语144/150,六级690/710,托福113/120,也是可以看出来,她考应试英语根本是降维打击。
父母对张安琪的影响不仅仅是在学习上。
张安琪的父母要求孩子承担家务:“你是这个家庭的三分之一,就应该干三分之一的活。”
在这种教育下,张安琪6年级时就自己做饭。
高中报到那天,宿舍8个女生中,只有张安琪没有父母亲陪同。
“我从小就习惯自己做饭、洗衣、缝纫,自己解决各种问题。长大后,我也可以自己完成挑战,克服困难。”张安琪说。
卓越的英文读写能力,习惯于独立解决问题,这两条素质令张安琪在进入大学后,很快获得了机会。
张安琪曾说过:“我从来不把自己当成本科生,不把自己当女生,也不把自己当年轻人。”
大学一年级时,张安琪便向老师提出想试试写论文。
大一连基础课都没学完,怎么可能写出来啥论文。
老师随意指点她:既然你英文好,可以写篇Review。自己的研究生和博士生,因为英文受限,都写不了这个。
Review是论文的一种,既把近几年的学术成就做一个回顾,同时预测一下未来的学术发展方向。
Review虽然不需要实验和创新,但作者一般都是圈内资深学者,对行业发展了如指掌,方能来龙去脉捋一遍。
而张安琪一个读大一的孩子,连术语行话都还没搞明白呢。
拿到任务后,张安琪立刻开始通读行业论文。
出色的英文能力+夜以继日的努力,张安琪在一个月内读完了1000篇论文,比别人4年中读的都多。
一个月后,当张安琪把论文上交给老师时,对方十分意外,没想到这个本科生真能写出来。
之后,张安琪又反反复复改了13遍,直到每一句话都无法再优化了,人也脱了一层皮。
而不断修改的原因,是因为不能露出来新手的痕迹,要让评审觉得作者是资深人士。
这篇文章在两年之后发表在SCI上,那时,张安琪已经读完了一万篇论文。
这次“折磨”带来的好处是,以后张安琪上交的论文,全部都是一次顺利通过。
令老师颇感意外的张安琪,很快拿到她的第二个任务。
同样是老师随手分配给她的一个,别人干的活儿。
当时,老师的实验室在做纳米材料的合成。
老师说,你去编程跑个光学模拟实验,看看结论对不对得上,算是帮实验室做点周边工作。
老师就撂下一句话,也没说具体怎么做。
大二寒假,张安琪把图书馆里的光学书籍通读一遍,做模拟实验的编程语言太小众,寻遍计算机系都找不到人帮忙,张安琪干脆自学Fortran。
整整一个假期,从起床到晚上,张安琪都在工作,直到腊月二十八还泡在图书馆里,通宵跑程序把电脑主板烧了两次,大年夜还在找人修电脑恢复数据。
开学时,当张安琪把与预期数据相差无几的结论交给老师时,又把对方惊讶到了。
就这样,大二在读的张安琪,被破格招进实验室,和研三学生以及博士们一起工作。
科研,除了要面对没有突破的沮丧,还需要面对慢人一步的失落。
通读过上万篇论文的张安琪曾经想到过一个连导师都拍案叫绝的方向。
生怕别人抢了课题的张安琪,夜以继日地在实验室工作。
在化学实验室一站16个小时,看着实验一有进展兴奋得不行。
那段时间,整个楼,张安琪是最后一个走的,博士生都没她这么努力。
眼看实验就要成功,眼看就要一战成名,哪想同样的思路被一个国外的课题组发在一个顶级杂志上。
别人的论文先发出来,创新点不复存在,完全不能再做了。
这个打击对张安琪是巨大的。
可是她呢,在低落了一天后,就又找到新思路,重新做出一篇论文发表在SCI。
后来,她说:“天才绝对不是轻松就能成功,而是需要拼了命地努力才行。”
读张安琪的事迹,最令主页君印象深刻的不是张安琪的智商,而是她在一个点上深耕的毅力,以及将年华奉献给科研的坚守。
高三时,可以连续10个小时刷数学题。
大学时,可以连续在实验室工作16小时。
她也可以三四天不说话,沉浸在自己的思索中。
无论在教室还是在宿舍,她都能心无旁骛地学习,周围的人吃零食、聊天、睡觉,她自岿然不动,完全不受影响。手在实验室冻出了冻疮仍然坚持下来。
张安琪赴哈佛读研读博后,很少再在社交网站上说话,微博已经几年没更新,领英页面设置了对外隐藏,20条推特全部是科学新闻。
昔日火遍全网的复旦女神低调得几乎隐形。
一个从颜值到人气要啥有啥,流量信手拈来的漂亮女孩子,没有像外界预测的那样,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而是毫无怨言地将年华全部献给了科学研究,为基础科学做出贡献,让所有人因此而收益。
我真的非常佩服她。
很喜欢张安琪用来鼓励自己的一句话:“所有事情的结局都是好的,如果不是好的,说明没到结局。”
这样的乐观精神,支持她一路走来。也相信每一个为学习、为事业、为生活而坚持的我们,都会迎来最好的结局。
🔥 最新回帖
她只是暂时在学术圈混饭吃,其实不是搞学术的。
一般搞学术的,尤其火坑专业的,看不上印度人。。。
也不能这么说。
现实情况是,国内来的女生,一般眼光高,看不上相同档的国男。
🛋️ 沙发板凳
居然还有人说我酸。帮帮忙,她到目前为止的学术成就算不上拔尖吧,轮得到她来尬吹吗?又不是去斯坦福做faculty,做个博后而已。这种苦逼学科做博后哪个不是去名校啊?这点行情在美国读过理工科PhD的自然都懂。等做上名校faculty了再来尬吹也不迟好么?
还是说你们觉得因为她长得中上,学术上的bar就可以降低了?请注意,文章的标题是“逆天”,就她这长相,学术上这点成就,用“逆天”不丢人么?
如果这个成就是一般,那怎么算不一般?
看到这里 “作为一名高智商的孩子,张安琪10个月识字”,我就停止阅读了
华人已经从人均贫困线升级到人均诺贝尔了….
人生赢家,身高颜值智商都有了,一手好牌
斯坦福崔教授。。。
太酸了吧,这都不牛怎么算牛?
别的不说,至少本科没考到top 2。要是本科top 2,未必能全年级GPA第一,也就是说未必能申请到哈佛。另外博士毕业没有直接tenure track faculty,而是去做了博后(我不懂,斯坦福化学和哈佛耶鲁普林比哪个牛啊),至少不算是顶牛。
也许是人家不愿意去top 2,上海复旦大学怎么就比top 2差了?
已经非常逆天了。
不愿意去top 2去香港去新加坡去欧美的很多,不愿意去top 2去复旦的,除非是上海人,不然我是没见过。
这点破学术背景在美国还真不算啥
从来没听说网红 aka attention whxxx 能做好学术的
也没听说过真正的学者是走网红路线的
浮躁的一塌糊涂
我想通了,很可能是她父母写的。行文确实很像她父母那个文化程度
178的身高很普通?装什么装
鲍哲南在贝尔还是朗讯的时候,主要合作者编了20多篇CNS,不是公司倒了就一起被踢走了,她在学术界的污点是到斯坦福后N多年才逐渐洗白的
你这话太尖刻,可能很多人不爱听。
一般读过phd的人,很容易就能看出网红路线跟埋头研究路线的区别, 比如很多人圈外人知道李飞飞,但没多少圈外人知道郁彬,虽然后者在学术方面成就更高。
别的不说,崔教授斯坦福女学生就有年纪轻轻做名校发考题,也没看到这种肉麻文章面世, 生化环材名校博后满街走,好歹按捺住内心的骚动蛰伏几年,等做了名校发考题再捧也行。。
啧啧,这酸的…
鲍哲南 不就是那个在贝尔实验室造假团伙的一员吗? 当时采访鲍哲南,号称是在获诺奖的道路上狂奔。
后来让舍恩一个人背锅了。鲍哲南和其它人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低调的继续造假了。
万一是个征婚贴呢
只要是这姑娘身材好长得高面相好。你说的崔教授的女弟子长什么样?应该很不起眼
都靠颜值吃饭了,商科文科女博士更爽啊。 至少不用每天跟化学药品打交道,怕有危害性。。
扯淡啊 弯曲名校各种种族的优秀男士, 多得很
能配的上她这个事业和身高的,30岁还单身的,还能被她遇见的,难。
exactly,她能看上的身高起码要185以上,这样的男的,还得有事业,不可能留到30多岁,而且这样的男的大多数喜欢娇小的,对女生身高要求有上限。
无知真可怕,狗下lu yingying。 这篇文章确实很尬,就各种热门词条往上贴的感觉,关键还不准人说尬。如果有人说有学术更牛的也没见出来炒作, 结论就是肯定没此枚女子好看,于是更尬了…
个子矮的男人看见高个子女人会流口水的。何况她个子不是出奇的高。
同意,好奇怪这种文章谁会写呢?“张安琪已经读完了一万篇论文",一天一篇要读30年,一天3篇要读10年。
狗了,不丑,但跟好看不沾边。鲶鱼嘴地包天,有硬伤 https://www.zju.edu.cn/english/2019/0510/c19573a1196678/page.htm
没错,但是在她眼里对她流口水的矮男只是一群苍蝇。她肯定喜欢看上去比她高的,男的要看上去比女的高至少要高15厘米才行。整个弯区能跟她互相看上的已经接近于零。
属实。现在继续在nano上似是而非。
呵呵😄
的确是太夸张了,显得假,既然都1000了,在加个零吧
女孩应该是很优秀的,就是文章写的太夸张了反而像抹黑。一个月读1000篇论文,一天33篇,除去吃饭睡觉8小时,剩下16小时每小时两篇论文。这读的是论文还是散文?
好好的苗子,可惜了了。。。
进了生化nano的大烂坑,会被环境和氛围逼着一起去潜规则似是而非的吹牛和造假,否则永无出头之日……
很多很多材料nano灌水文就几页纸,炒炒菜,拍个照片,测个性质就是一篇论文。相同主题一天看100篇都可以。
我也是。 她导师太牛了。 有没有人知道的,说一下
哇靠! 哎,哪儿都水深啊
你这是歧视。男的干嘛必须要比女人高,又不是挑电线杆子。男人有事业有钱腰板就硬朗,不用在意身高。这女孩178,选男人175-190都可以。个子太高的男人年纪一大,体重一上来就像大狗熊
原来是为了凑满10000篇去读灌水文? 不是为了学术研究?
肯定比你好看,成就也比你高
你这话说的确实表明了你没做过科研啊5 一般看paper 就是5-10分钟一篇。看个abstract,看个conclusion。除非结果特别出人意料的, 才值得去看实验过程。其他剩下的都是废话
你给她相亲一个175的男的看她乐意不?她顶多是看其它方面优秀就将就了,但是对她来说同等条件下2米的肯定比175的强。reddit有个高妹版,要不就是找不到老公,要么是老公比她矮,是一辈子的遗憾。
有可能,不同领域不好比, 这些文章通篇没有两个数学公式,读起来贼快。 人佩雷尔曼张益唐的文章,同领域顶级专家也要读几个月,lol
既然不是事儿,那为啥读了多少篇论文也特意拿出来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