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那个报道里他父母已经去世了吧,当时找她时妈已经快不行了, 独生女17年生死不知,死不瞑目吧,还谈有什么舍得舍不得,就是想知道个下落,走也走的明白吧。 岸芷流芳 发表于 2021-10-06 13:24
求生存的环境太不一样了,互相无法理解对方。我有点好奇她到底如何打拼的,没钱时估计过过一段低到尘埃里的日子。 host 发表于 2021-10-06 02:24
如果只是为了在去世之前找到女儿,看她过得好不好,大可不必在媒体上说自己是多么多么好,孩子是多么白眼狼。只需说妈妈现在已经得病,只希望能知道你是否生活得好,了却一个心愿。 当然我不认同她不把7万还给父母的做法,如果换我,赚到钱第一件事就是把钱还给没有爱的父母,像张爱玲一样。 但我不会judge她,因为她的经历我不清楚。我始终相信,没有小孩会不理有爱的父母,每个小孩都渴望父母的爱。 wun 发表于 2021-10-06 15:07
所以自己死了也让女儿活不成吗,呵呵,我做不到,遗憾就遗憾了,真心无法让自己的孩子因为我而受一点伤害,好不好,是她的人生,但最少我绝不能给她伤害。人都要走了,临死拉自己女儿垫背,这种牛人,非常理解为啥女儿不跟他们联系。 只想躺平 发表于 2021-10-06 15:43
文化不高的农民家庭同意负债供学渣独女出国,我觉得她爸妈不会是不爱她,这种文化程度的父母如果说指望日常心平气和说些温情关心的话可能不太现实。但事情不是看你说了什么,是看你做过什么。17年是很长很长的时间,父母过的不辛苦么,被亲戚追债还不上不憋屈么,不颜面扫地么, 没有委屈么,没有怨气么, 都快死了,还要委屈求全考虑17年失联的女儿的颜面?层主没有经历过这些,你也没法预知自己过了近20年对这样的孩子是什么心态。大家常说子女不要一味的愚孝,做伏地魔,做圣母。。。父母也是人, 没有原罪, 都快死了,还要求他们做圣母, 是不是太双标了。 岸芷流芳 发表于 2021-10-06 15:28
我说了我不赞同她没还父母钱。 但我觉得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充分承担责任。她借了父母的钱,她有责任还,但她没还,这是她的错。 但她父母没有责任吗?生活在一起18年,居然没有建立起感情,只让女儿想逃离。一切都是女儿的错? 根本不是不顾及女儿颜面的问题。而是爱的问题,因为我爱孩子,我舍不得因为我自己想达到某种目的,让舆论去骂自己的孩子。而且我会各种反思,根本不会觉得都是孩子的错。 wun 发表于 2021-10-06 15:56
”生活在一起18年,居然没有建立起感情,只让女儿想逃离。一切都是女儿的错?“ 照你意思曹茜出国是被父母逼的了。你的逻辑真是清奇 gvcc 发表于 2021-10-06 16:00
她父母都死了,临死前想看看女儿也很正常 lastunas 发表于 2021-10-06 15:48
果然叉烧女挺多,这都能洗地 hhg_ong 发表于 2021-10-06 16:31
这社会最喜欢骂女性了。国内有多少男性拿着父母的钱买房,做生意,赌博,倾家荡产,不管父母,但人家还是儿子啊。这女儿至少拿着钱去读书了。 wun 发表于 2021-10-06 16:35
re。看看隔壁公婆一线城市的教授贴,公婆也就是没给买房带孩子。给媳妇送个礼物都变成黄鼠狼给鸡拜年了,人家公婆即没讨钱,也没叫出力气帮忙,就挑唆着儿子认清父母对自己不好。这种儿子还真下半身动物,相信老婆,真是一块叉烧啊! hhg_ong 发表于 2021-10-06 12:22
再苦她能有她父母苦?她苦是为了自己将来飞黄腾达。而她父母呢?欠了巨债为她做嫁衣。有道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她父母对她不仅有养育之恩,还有在她最需要的时候欠债借钱供她出国读书。无论对谁都是巨恩。她对父母付出过什么?什么都没有,除了怨恨和嫌弃。 父母必然不是完美的。生活相处中也必然有磕磕碰碰。即便如此,此女之行为,也算是不孝,不仁,不义了。父母为她欠的债,她应该还吧。 扶苏 发表于 2021-10-06 13:20
曹茜在德国受的压力比中国留学生在英语国家留学受的压力更大。首先语言关就不容易过。毕竟英语最晚在初一开始就是必修课。在她成长的那个年代,德语一般人在大学之前很少人有机会学。而且德语拗口,语法比英语难多了,没有语言天赋的人,学德语的两年之内,休想用德语流利表达。看报道,她出国前在学业上不是学习能力强的学生。 也许她在德国经历常人没有经历过的苦,比如语言、升学压力、经济紧张,并且在最开始几年,很可能语言不流畅和经济窘迫导致学业不顺利,继而导致要千方百计地保身份。而她的父母无力给她经济支持,她和家里联系还被语言暴力,引发出非常不好的情绪和感受。她在各种压力下,感到对家人极度失望,于是变得决绝。 欧洲国家,对成年后的学生也有很多支持计划。可能,曹茜对比中国和德国对学生的支持力度,对中国也感到极端地失望。 题外话:本人成年后在欧洲一个国家留学过,很感恩这个国家对国际留学生和本国学生一视同仁,拿过政府发的房屋补助。当然后来我交税的时候也痛快,觉得这个国家的其他纳税人曾经为我付出过。我提到这个,是想表达,欧洲国家确实对学生支持多。和中国相比,没有对比就不能具体地体会到优劣。 另外,曹茜在挣扎中切身感受中德之间各种差异(对个人发展的支撑系统几乎没有,观念落后),于是选择更有利于自己的西方价值观。西方人没有中国人的养育之恩这种概念(孩子成年后和父母之间凭曾经的感情积累,而不是道德绑架),一般都认为父母养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他们坦然接父母给予自己的,然后把爱和资源传给下一代。即使18岁以后。欧洲不少国家对学生还有补助。德国在学生大学毕业找到第一个实习之前,国家对有需要的学生有补助。她能合理化父母在她成年后借钱给她出国也是理所当然的。 如果我是曹茜,至少我会在后来学业生活工作顺利后,攒一笔合理数量的钱,给父母,毕竟父母找亲戚朋友帮忙借钱出国。至于是否保持联系,看她自己的感受。 天问问天 发表于 2021-10-06 17:53
对的。我觉得她应该把钱还了,这是她的责任,而且得结合现在的物价去还。不知道她为什么不还钱。 至于她愿不愿意保持联系,就像你说的,看她自己的感受。 wun 发表于 2021-10-06 18:04
曹茜在德国比她父母在中国苦多了。她父母只有经济压力,她至少有语言、学业、经济、身份、适应异国文化5方面压力。他父母有什么事情可以两人互相依靠,还有亲戚朋友。而她自己一人。 曹茜在德国受的压力比中国留学生在英语国家留学受的压力更大。首先语言关就不容易过。毕竟英语最晚在初一开始就是必修课。在她成长的那个年代,德语一般人在大学之前很少人有机会学。而且德语拗口,语法比英语难多了,没有语言天赋的人,学德语的两年之内,休想用德语流利表达。看报道,她出国前在学业上不是学习能力强的学生。 也许她在德国经历常人没有经历过的苦,比如语言、升学压力、经济紧张,并且在最开始几年,很可能语言不流畅和经济窘迫导致学业不顺利,继而导致要千方百计地保合法居留身份。而她的父母无力给她经济支持,她和家里联系还被语言暴力,引发出非常不好的情绪和感受。她在各种压力下,感到对家人极度失望,于是变得决绝。 欧洲国家,对成年后的学生也有很多支持计划。可能,曹茜对比中国和德国对学生的支持力度,对中国也感到极端地失望。 题外话:本人成年后在欧洲一个国家留学过,很感恩这个国家对国际留学生和本国学生一视同仁,拿过政府发的房屋补助。当然后来我交税的时候也痛快,觉得这个国家的其他纳税人曾经为我付出过。我提到这个,是想表达,欧洲国家确实对学生支持多。和中国相比,没有对比就不能具体地体会到优劣。 另外,曹茜在挣扎中切身感受中德之间各种差异(对个人发展的支撑系统几乎没有,观念落后),于是选择更有利于自己的西方价值观。西方人没有中国人的养育之恩这种概念(孩子成年后和父母之间凭曾经的感情积累,而不是道德绑架),一般都认为父母养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他们坦然接父母给予自己的,然后把爱和资源传给下一代。即使18岁以后。欧洲不少国家对学生还有补助。德国在学生大学毕业找到第一个实习之前,国家对有需要的学生有补助。她能合理化父母在她成年后借钱给她出国也是理所当然的。(父母没有为她创造一个对公民个人发展提供支持更多的国家,父母供她读书包括留学是理所当然的。) 如果我是曹茜,至少我会在后来学业生活工作顺利后,攒一笔合理数量的钱,给父母,毕竟父母找亲戚朋友帮忙借钱出国。至于是否保持联系,看她自己的感受。 另外,“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如果拿来要求自己,可以;如果帮助者拿来要求被帮助的人,那属于文化糟粕。如果是拿来要求被帮助者,谁还敢接受别人的帮助。如果是我,我宁愿忍着不接受别人的滴水之恩,以免了涌泉相报的高利贷似的回报义务。如果说,“投桃报李、礼尚往来”可以接受。我更欣赏西方文化中的帮助关系,助人者经常跟受助者说,如果以后你有能力,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就好了,你不需要回报我。 天问问天 发表于 2021-10-06 17:53
她体会到的更多是在国外求学的苦楚,而父母感受到的更多是担心。她大概率很要强,要强的人拉下脸来打电话给父母,但是被一句“还以为你死了”彻底伤透了心。不知道她当时怎么想的,只是感觉她和她的父母当时都只顾着自己感受。 lopnev 发表于 2021-10-05 21:29
还有这么洗地的?按你说法,盖茨儿子住豪宅,其他人的儿子没那条件,都该学曹茜了。自己没本事留学,别留呗 hhg_ong 发表于 2021-10-06 18:02
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mouseketeer 发表于 2021-10-06 18:32
2000年初那么优秀为啥不申请来美国读?就算没有全奖,学校里打打工也够了。多少条件比她家好多了的都带个几千刀来了就过下去了tigerpi314 发表于 2021-10-06 18:34
操 jerrya 发表于 2021-10-06 18:28
一个语言学校都要读两年的人,博士毕业后以40出头的年纪能在慕尼黑大学人文学院拿到终身教职的可能性约等于零吧, 新闻爆出来以后德国哪所大学的师生都没有发现有这么一号人的可能性也应该约等于零吧, 这个可能性排除掉,所谓终身教授攀上高枝后拒与父母联系的说法就很难站得住脚了, 那会儿护照有效期5年,只要到使馆换过护照都应该留底,为什么连她在德国的紧急联系人都没有? 所以人可能是黑下来了,可能飘到其他国家了,也可能很早就没了 junezj 发表于 2021-10-06 19:32
是不是有其他细节没说啊。 不太合情理 precor 发表于 2021-10-06 18:47
这种登报不算stalking吗?这两人真觉得登这种文章会挽回亲情? PositivelyNaked 发表于 2021-10-05 21:52
她经历的压力,再苦,再大也不是她父母逼她去的。也不是她父母造成的。是她自己能力差,能力比不上欲望造成的。 而且她父母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能力帮她。 因为她压力大就可以迁怒父母吗?那那些反社会人格,因为曾经遭遇不幸,拿着炸药炸幼儿园也有情可原吗? 因为压力太大,小孩子叽里哇啦乱叫成了压倒心理的最后一根稻草? mylittle9 发表于 2021-10-06 19:50
逃离是不愿和她父母联系,管她在哪里。和父母在一个城市,不想联系,也是逃离。 wun 发表于 2021-10-06 16:03
在头条上看到后续是这家的父母都去世了,这女孩已经成了教授, 在几年前还回国过,那是爹妈都还在世,但是这女孩硬是没回家见家人 dinglingling 发表于 2021-10-06 20:20
拿着全家的所有资产逃离? mymyah 发表于 2021-10-06 21:08
如果只是为了在去世之前找到女儿,看她过得好不好,大可不必在媒体上说自己是多么多么好,孩子是多么白眼狼。只需说妈妈现在已经得病,只希望能知道你是否生活得好,了却一个心愿。
当然我不认同她不把7万还给父母的做法,如果换我,赚到钱第一件事就是把钱还给没有爱的父母,像张爱玲一样。 但我不会judge她,因为她的经历我不清楚。我始终相信,没有小孩会不理有爱的父母,每个小孩都渴望父母的爱。
低到尘埃的经历是六亲不认的理由吗? 这年头的价值观啊。。
文化不高的农民家庭同意负债供学渣独女出国,我觉得她爸妈不会是不爱她,这种文化程度的父母如果说指望日常心平气和说些温情关心的话可能不太现实。但事情不是看你说了什么,是看你做过什么。17年是很长很长的时间,父母过的不辛苦么,被亲戚追债还不上不憋屈么,不颜面扫地么, 没有委屈么,没有怨气么, 都快死了,还要委屈求全考虑17年失联的女儿的颜面?层主没有经历过这些,你也没法预知自己过了近20年对这样的孩子是什么心态。大家常说子女不要一味的愚孝,做伏地魔,做圣母。。。父母也是人, 没有原罪, 都快死了,还要求他们做圣母, 是不是太双标了。
所以自己死了也让女儿活不成吗,呵呵,我做不到,遗憾就遗憾了,真心无法让自己的孩子因为我而受一点伤害,好不好,是她的人生,但最少我绝不能给她伤害。人都要走了,临死拉自己女儿垫背,这种牛人,非常理解为啥女儿不跟他们联系。
她父母都死了,临死前想看看女儿也很正常
这话说的。。你不会是曹茜马甲吧。
她活不成了吗, 改名换姓活得好好的。你放心,心狠脸厚的都会活得好好的。好人不偿命,祸害遗千年。那个老婆三个孩子烧死的,大众以为他活得多么痛苦,做了多少善事。最后呢,都是假的,发死人财,活得不要太爽。人在做,天在看,既然觉得自己做的没错, 都是父母的错,也不会怕人说的。
我说了我不赞同她没还父母钱。
但我觉得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充分承担责任。她借了父母的钱,她有责任还,但她没还,这是她的错。
但她父母没有责任吗?生活在一起18年,居然没有建立起感情,只让女儿想逃离。一切都是女儿的错?
根本不是不顾及女儿颜面的问题。而是爱的问题,因为我爱孩子,我舍不得因为我自己想达到某种目的,让舆论去骂自己的孩子。而且我会各种反思,根本不会觉得都是孩子的错。
”生活在一起18年,居然没有建立起感情,只让女儿想逃离。一切都是女儿的错?“
照你意思曹茜出国是被父母逼的了。你的逻辑真是清奇
逃离是不愿和她父母联系,管她在哪里。和父母在一个城市,不想联系,也是逃离。
这种手段更不可能联系了吧。。。除了更大的再次伤害,对自己也没啥好处。
言之有理!
如果都是以投资收益来决定要不要对另一个人付出,那么子女在决定给父母付出之前可以比较准确地预计自己的投资得失,父母则没有办法得到准确预计。
这社会最喜欢骂女性了。国内有多少男性拿着父母的钱买房,做生意,赌博,倾家荡产,不管父母,但人家还是儿子啊。这女儿至少拿着钱去读书了。
现在有的女人真是疯了,女人再错都不能骂,跟一些天使一个待遇
还见过老人不帮半夜起来带孩子的就说跟老公说你父母不爱你。
她父母最大的错,就是没把她教育好。养出来一个只知道索取,不知道感恩的女儿。
有的人就是极端的利己主义者,比如这个女儿
老人7万块钱以后再也拿不出钱来了,又远隔千山万水,基本对自己的利用价值归零以后就是负资产了,可不就借一次吵架就彻底消失了吗
曹茜在德国比她父母在中国苦多了。她父母只有经济压力,她至少有语言、学业、经济、身份、适应异国文化5方面压力。他父母有什么事情可以两人互相依靠,还有亲戚朋友。而她自己一人。
曹茜在德国受的压力比中国留学生在英语国家留学受的压力更大。首先语言关就不容易过。毕竟英语最晚在初一开始就是必修课。在她成长的那个年代,德语一般人在大学之前很少人有机会学。而且德语拗口,语法比英语难多了,没有语言天赋的人,学德语的两年之内,休想用德语流利表达。看报道,她出国前在学业上不是学习能力强的学生。
也许她在德国经历常人没有经历过的苦,比如语言、升学压力、经济紧张,并且在最开始几年,很可能语言不流畅和经济窘迫导致学业不顺利,继而导致要千方百计地保合法居留身份。而她的父母无力给她经济支持,她和家里联系还被语言暴力,引发出非常不好的情绪和感受。她在各种压力下,感到对家人极度失望,于是变得决绝。
欧洲国家,对成年后的学生也有很多支持计划。可能,曹茜对比中国和德国对学生的支持力度,对中国也感到极端地失望。
题外话:本人成年后在欧洲一个国家留学过,很感恩这个国家对国际留学生和本国学生一视同仁,拿过政府发的房屋补助。当然后来我交税的时候也痛快,觉得这个国家的其他纳税人曾经为我付出过。我提到这个,是想表达,欧洲国家确实对学生支持多。和中国相比,没有对比就不能具体地体会到优劣。
另外,曹茜在挣扎中切身感受中德之间各种差异(对个人发展的支撑系统几乎没有,观念落后),于是选择更有利于自己的西方价值观。西方人没有中国人的养育之恩这种概念(孩子成年后和父母之间凭曾经的感情积累,而不是道德绑架),一般都认为父母养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他们坦然接父母给予自己的,然后把爱和资源传给下一代。即使18岁以后。欧洲不少国家对学生还有补助。德国在学生大学毕业找到第一个实习之前,国家对有需要的学生有补助。她能合理化父母在她成年后借钱给她出国也是理所当然的。(父母没有为她创造一个对公民个人发展提供支持更多的国家,父母供她读书包括留学是理所当然的。)
如果我是曹茜,至少我会在后来学业生活工作顺利后,攒一笔合理数量的钱,给父母,毕竟父母找亲戚朋友帮忙借钱出国。至于是否保持联系,看她自己的感受。
另外,“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如果拿来要求自己,可以;如果帮助者拿来要求被帮助的人,那属于文化糟粕。如果是拿来要求被帮助者,谁还敢接受别人的帮助。如果是我,我宁愿忍着不接受别人的滴水之恩,以免了涌泉相报的高利贷似的回报义务。如果说,“投桃报李、礼尚往来”可以接受。我更欣赏西方文化中的帮助关系,助人者经常跟受助者说,如果以后你有能力,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就好了,你不需要回报我。
还有这么洗地的?按你说法,盖茨儿子住豪宅,其他人的儿子没那条件,都该学曹茜了。自己没本事留学,别留呗
对的。我觉得她应该把钱还了,这是她的责任,而且得结合现在的物价去还。不知道她为什么不还钱。
至于她愿不愿意保持联系,就像你说的,看她自己的感受。
问题是她没有还啊,而是斩断自己贫寒出身的过去,就算能力后,也弃自己造成的债务而不顾。这还有什么为什么,自私凉薄呗。所以你的假设不成立,你说了这么多为她 justified的这些考虑完全站不住脚。所以这个女人现在网上被指指点点也是活该,不过反正她明显也不care。最多在华人圈子臭了名声, 她找的老外结婚,正好方便完全抛弃自己的背景出身。
操
这也能共情,父母的一句重话没说好,就值得被这样对待了?????????
我试图分析曹茜的心里历程,为什么她会那么决绝,她的个人经历和西方文化导致她合理化自己的行为。
“按你说法,盖茨儿子住豪宅,其他人的儿子没那条件,都该学曹茜了。”
—— 豪宅属于奢侈品,不是必需品,不住豪宅不影响个人发展。
—— "自己没本事留学,别留呗。" 我觉得曹茜父母能在2000年帮她借7万块,是支持自己孩子去追求前途,这个行动对一对那个阶层的父母来说很伟大,也是爱孩子的表现。曹茜敢于去德国闯一闯,精神很可嘉。 如果我是她,我会珍惜父母那样借钱支持自己的行动,不会认为是理所当然,即使后来留学经历艰难。我坚持说,即使和父母感情、关系破裂,曹茜后面一切顺利了应该还一笔合理数目的钱。
—— 曹茜决绝不再跟父母联系,可能她曾经被压跨过,而她父母伤人的话是压跨她的最后一根稻草。她父母最后一次通话电话里说的话太伤人了。
生活压力太大把人都弄变态了?可怜又可悲啊。生这么个女儿完全是父母的悲剧。俗话说还不如块叉烧
本科叫辽宁师范还6门挂科并没有毕业,这种学渣在2000年美国大学是瞎了眼么会要这样的学生还给TARA?如果没奖纯自费,那时候来美签证也不是那么好拿的。我一个亲戚北京名牌大学毕业03年想出来读master,只有半奖免学费, 家里条件算挺好的,签了三次都没过,第四次才过的。
不还钱就是人品差啊,都2021年了还不了钱?
挑战了你的传统价值观,你受不了了,出恶语。如果你看德国的林毛毛写的相关内容,你想要隔空索命都不会让人感到惊诧。
我只是从不同文化对比中猜测导致曹茜和父母断联的心路历程。
这个女人已经是老大妈了吧,和网上的华人大妈言行类似
从零开始学德语,要花两年时间,太正常了。就她国内本科学校学生的水平,如果从零开始,两年内能用德语自如地谈论学术问题,还属于口齿伶俐的。
德国大学里的很多考试是有笔试加和教授面对面口试。德语不好根本考不过,即使懂得专业内容。
她经历的压力,再苦,再大也不是她父母逼她去的。也不是她父母造成的。是她自己能力差,能力比不上欲望造成的。
而且她父母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能力帮她。
因为她压力大就可以迁怒父母吗?那那些反社会人格,因为曾经遭遇不幸,拿着炸药炸幼儿园也有情可原吗? 因为压力太大,小孩子叽里哇啦乱叫成了压倒心理的最后一根稻草?
没有很多细节,一面之词。 我个人觉得孩子天生就是孺慕父母的,渴望父母亲情的。
这个故事里,我们听到的是one side story。
事出反常必有妖。
父母寻找失去联系/失踪十七年的女儿,而且是公开登报寻找,怎么就stalking 了?不然异国他乡怎么找人呢?
这要分年龄。 未成年人,特别是小孩子,大家都包容。
成年人不好说话,对自己压力重重的孩子语言暴力,可能会被引为情感上断开的“罪状”。有的被语言暴力者能换位思考理解别人处境、成长经历致不会好好说话,从而能和解;有的人只顾自己的感受,不能原谅别人语言暴力。
如果你观察西方decent的父母,哪个敢用那样的恶语跟孩子说话。西方的成年孩子如果被父母语言暴力,头也不回地断联的不会少。
如果曹茜的父母在还债压力下依然耐心倾听、温言软语、好好和孩子说话,我想不会是这种结果。但在中国文化背景下,而且以她父母的成长背景,他们在压力下恶语,不奇怪。
我只是想试图推测曹茜为什么会这样对父母。
拿着全家的所有资产逃离?
回国不见面。 那委托亲戚或朋友或同学给父母钱了吗? 也有可能还了钱,但是媒体为了煽情而刻意隐瞒这个细节呢?
赞层主的分析。 父母血本无归,固然令人唏嘘。 但是自己的钱,给了别人、哪怕是自己的孩子,就要做好愿赌服输的心理准备。 不要报着一本万利的想法。 不要指望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隔壁就有个砸锅卖铁念NYU Stern奔投行的,楼里就有人劝着让孩子自己贷款或者去读州立转码呢。 还有,曹茜能做到教授,虽然智商肯定很不错,但是心理素质与抗压能力就不一定了。 父母显然是诱因trigger,激发出了她潜在的精神疾病。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就是跟trigger断联。
我一再说了她应该还钱。但她的行为是在逃离父母啊。这完全是两件事,每个人在这件事都有责任,都应该承担自己的责任。
是啊,这种家庭条件就不应该选择需要读两年语言才能上学的留学道路,选择了就自己承受辛苦 一般这种只有拿到全额的奖学金或助教才敢奢望出国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