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教授的指控多数是一些谈话,不是直接抄文章段落很难让什么权威机构出手。但是田刚从来没解释清楚,都是像你说的什么用什么文化,个性,经济压力去和泥。所以我说不是田刚一个人的事,说到底是不是就是中国学术文化可以这样剽窃人家的想法,比如弯道超车,而外国文化不可以? 既然要说丘一直追杀田刚,“风度不够”,那就把原因提出来大家众所周知一下。大家可能文化不同也有自己的判断。 Confuse 发表于 2021-10-07 13:18
如果这个剽窃有真凭实据,MIT或者后来普林的学术委员会早就出手了。田后来脚踏两条船(甚至多条船,MIT,普林,国际数学中心,北大,还和法国人勾勾扯扯),吃像不尽好看。但那是另一回事儿。 老姚一代宗师,在和田刚不对付这件事儿上有点祥林嫂,年年说月月说,不分时间场地,说实话有点风度不够。 当年国门初开,北大和数学所精华里的精华被老丁老潘老段送到顶级的老姚老萧项大项二还有州立级的普渡老莫密州老李那里,这批人百分百的智商在线,对数学一腔热血。但是文化,经济压力,语言,个性,和导师相处方式的不同,太多挑战,很多人没有达到预期的高度。田是算高开高走(和他是南大子弟,见过学圈猪跑估计有关系),老张大器晚成修成正果,施可惜是不幸的。 Snowpig 发表于 2021-10-07 02:34
"另外在美国这个环境里,只要你工作好,普渡不给tenure一点关系没有。如果想走,有的是地方会直接跳级挖你。" 他做的东西全世界才几个人懂。有资格评价他工作的人本来就极少,再碰上一个懂却合不来的人,就不幸了。 甚至不是那么冷门的学问,即使是热门的东西,只要超前于时代,就会遇到相同的问题 lilywin 发表于 2021-10-06 17:04
数学界的奇人 “在君信的眼里,其实刚刚丘成桐教授所说的施皖雄也是一个数学界的奇人。 。。。不过这人却在很早之前就学起了佩雷尔曼过起了隐居的生 活。 隐居之后的施皖雄不参与任何工作,不接待任何客人,但每周上一趟大学图书馆, 查看最新研究成果。他大学时的同窗和仅有的两三个好友中的“半个”,现在已开始用 数学和物理结合的方法,做比庞加莱猜想更进一步的多维几何流形的猜测,而在这位普 林斯顿高等数学研究院毕业的高手看来,当年施皖雄所达到的成就,已超越他的今天。 他曾多次给这位故友写信,寄去支票,希望他能回国任教,并托前往美国西部的学生给 他带去家乡的茶叶,代为问候,可是说好十一点在他家见,十点钟他就离开了,连他的 导师邱成桐都没法联系上他。 据后期还见过施皖雄的人说,他家里的陈设极其简单,床上没有床单,只有海绵垫 ,办公室里除了一张写字台,仅有一部电话。而他对一位老师关心的询问:“你成家了 没有?” 他的第一反应竟是:“你说的‘成家’是什么意思?”——后来还是他的“半个 ”朋友猜测,也许他是太把“成为数学大家”的事放在心上。 ” huaren2018 发表于 2021-10-05 16:58
每一个汉字都认识,但没看懂写的什么 公用马甲1 发表于 2021-10-05 17:30
可惜了一个绝顶聪明的数学天才不能适应这个世界,最终英年早逝。 ccchhh 发表于 2021-10-05 17:21
回复 1楼huaren2018的帖子 姚兴腾是谁?丘成桐? woshimajiano111 发表于 2021-10-05 17:33
这位老先生是很早来美国的,没准还是民国时学的中文,有些说法和现在不太一样了。 看懂意思还是没问题吧 huaren2018 发表于 2021-10-05 17:32
第一次看到丘成桐的英文名字确实以为是姓姚。 Cinderella_smile 发表于 2021-10-05 17:37
Yau翻译成“姚”搞不好更准确,另一个哈弗台湾籍教授Horng-Tzer Yau,姚鸿泽就是这么个姓 bigjohn123456 发表于 2021-10-05 17:40
“ 今天,天妒英才,皖雄不幸去世了。我记下这段历史,好让大家知道皖雄的学问是一流 的。他在里奇流的工作,比这几年来个别哗众取宠的做里奇流的中国学者来得重要。” 哇塞,这是要掀起一场恶战吗……boopy 发表于 2021-10-05 17:44
丘成桐姓的拼写是缘于他的老师(讲粤语的)给他标注的,所以就一直使用到现在,他的父亲和孩子都用的是丘音。 Cinderella_smile 发表于 2021-10-05 17:46
这位写悼念文章一开头就把自己夸奖一番 很有星宿老仙的味道 ArizonaGreenTea 发表于 2021-10-05 18:25
所以老姚就是老丘,老丘就是老姚?有高人说说姚这个名字有啥典故? lilier 发表于 2021-10-05 18:50
莫宗坚 — 专业坑人一百年啊 HHW13 发表于 2021-10-05 19:01
RIP….施皖雄为什么是福建泉州人?那应该是闽,不是皖啊 Summer_Breeze 发表于 2021-10-05 17:07
名字也不一定就是他自己的祖籍啊。可以是他家人喜欢的地方。。。 Confuse 发表于 2021-10-05 19:37
呵呵 怀念一个学生,就这么踩田刚,这是丘成桐写的吧?另外,张益唐不就是被莫坑了,几十年潦倒,不过金子还是发了光 Lamajia 发表于 2021-10-05 17:00
回复 1楼huaren2018的帖子 这篇悼文很感人。我不知道如果今天我死了,同事导师学生里有谁会写篇文字来悼念我。 不过似是而非的地方也有很多。例如说普渡不给终身职位。田刚一封负面推荐信固然有作用,但是绝对不是决定性因素。如果评选委员会(几个同系教授)愿意给终身职位,随便找个理由就能把田刚的信dismiss掉。一定是委员会不想给tenure,才以田刚推荐信为引子写文章。 不给tenure的原因有很多。为人傲慢就足够了。教学质量差也足够了。科研质量再过硬,没有极端厉害的大奖,也就那么回事。离开你自己的小圈子,即使是同系的同事,谁知道你的工作什么意思? 另外在美国这个环境里,只要你工作好,普渡不给tenure一点关系没有。如果想走,有的是地方会直接跳级挖你。看意思,确实有这个机会,但是施不愿意继续工作,选择隐居。这是他的主动选择,应该给与尊重。 如果他以隐居的心态教课,本来谁都不会好过,应该顺其自然。 CC2020CC 发表于 2021-10-05 19:45
我对老姚也有疑问, 他自己泰山北斗的地位, 怎么不能帮一下施? 张益堂还因为同学的帮忙能够在n流大学里教高等数学,虽然大材小用但毕竟能有点条件做研究。 老姚什么地位? 难道是施实在太刚硬不肯屈就? qqyxgz 发表于 2021-10-05 18:00
好奇去莫宗奸的网站上看了看,他写的描述张益唐的文章非常非常mean,而且那英文水平简直太烂了,错漏百出nurulz 发表于 2021-10-05 19:57
老姚不仅仅是数学大师,还是房地产投资大师。MITBBS 数学班有专门论述。 关心房地产投资的,应该多多关注老姚。 zhegufei 发表于 2021-10-05 21:19
不能同意。以田刚的地位,dimiss他的信至少得有丘成桐差不多的地位人的推荐信才行。 vitafusion 发表于 2021-10-05 20:03
别把国内学霸的作风带到美国来。美国人不吃这一套。呵呵。 别说田刚,诺贝尔奖得主的信dismiss了也就dismiss了。大家都是学术界的人,你学术比我牛我佩服,但是在我的地盘dismiss你一封信算什么?你一封信能比我们这里几个活人厉害? 我这辈子没见过因为一封推荐信而左右评判结果的(除非有好几封负面评价信,那就不能忽视了)。 而且推荐信云云都是保密的。把别人的推荐信公开出来说事。。。反正姚岁数大了,不在乎了。 总之学术界池浅王八多。什么样的事情我都听说过。我一点都不吃惊,如果真实情况是姚。。。嗯,没根据的乱猜没意思。打住。 CC2020CC 发表于 2021-10-05 21:30
丘从小跟他爸学古文。 天问问天 发表于 2021-10-05 18:02
这种天才肯定是智商超高 情商比较低 天才嘛 通常都有点与众不同 也许骨子里有抑郁的基因所以隐居 唉 现实就是这么残酷zojirushi 发表于 2021-10-05 19:57
认识施博士,出身寒门但天赋非凡,从小就是学子楷模,师长骄傲。或许他性格不适合这纷纷扰扰的人间吧,无奈半生坎坷沉郁。如果有处世外桃源让他不必忧心职位和生存,而只专注数学,或许他仍健在于某个安静的角落做研究呢。 施博士,RIP. closerfan 发表于 2021-10-05 23:48
施皖雄后来是以什么为生的呢?从事了什么工作还是领救济? 愉快灌水 发表于 2021-10-05 23:03
学术界真是悲惨,都去世了,人写个纪念文章还标题强调“我的学生”。这种人身依附关系太奇葩,奴隶制啊……renzaijianghu 发表于 2021-10-06 00:29
回复 83楼慕溪小鹿的帖子 我呵呵这篇文章的作者,名为怀念自己的学生,实为夸自己和踩田刚,嗯,学阀的一贯作风 Lamajia 发表于 2021-10-06 15:42
回复 89楼Confuse的帖子 算了 我不多说。他并不关心他的学生。btw 田刚也是他的学生。 Lamajia 发表于 2021-10-06 19:09
回复 91楼Confuse 他们各自人品如何,心里有杆秤吧。田刚已经是比肩丘的,各个方面跟施不是庞涓的类比关系。但是丘在每一次公开发言和文章里对田刚的追杀,大家都看在眼里。其实田刚到底有没有在推荐信上面害施,我更倾向于没有,原因我就不说了。 Lamajia 发表于 2021-10-06 19:43
感觉他受到的排挤就是没有拿到TENURE。第一个大学没有拿到终身不是很常见吗?换一个大学重新开始不就 行了?有必要搞到最后不结婚不工作不见人? 美国这里评TENURE, 是不是也得看其他教授是否喜欢你,是否愿意你留下来? hzlcyy 发表于 2021-10-06 13:28
十月一日那天,胡森打电话给我,说施皖雄早上八时去世了。听到这个消息,心中感到 莫名的悲恸。
我自七十年代出道,以几何分析为世所知。我和学生 Richard Schoen 以及众多朋友花 了十年工夫,完成了现代几何分析的奠基工作。可惜我的中国学生在分析方面的成就, 比不上我早期的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学生,只有施皖雄和王慕道是例外。但他们都受到同 门的排挤,尤其以施皖雄为最,半生潦倒,才不得展,郁郁而终。
记得友人 Richard Hamilton 1978 秋天在康乃尔大学和我讨论,学习调和映射理论中 J. Eells 和 J.H. Sampson 的工作,并在度量空间寻找类似的几何流。不久,里奇流 的概念就诞生了。由于当时没有适当的估值方法,没有办法再进一步。
1982 年,Hamilton 打电话到普林斯敦研究所,告诉我他的最新结果。对于里奇曲率为 正的情况,他找到了完美的估值。我大吃一惊,立刻邀请他来普林斯敦,详细解释他漂 亮的工作。我当时有六个x究生,我即时让其中三人做有关里奇流的工作。他们分别是 曹怀东、板东重稔(日本人)和 Bennett Chow。前两位的论文是 K hler 流形里的里 奇流。板东做的刚性定理,以后被莫毅明推广。曹怀东做的 K hler 里奇流,原意是给 出我和萧荫堂证明的 Frankel 猜想的另一证明。曹怀东没有完成这个使命,但却证明 了 K hler 里奇流的整体存在性,后人都需要用到这个理论。至于重证 Frankel 猜想 ,直到如今,里奇流还没有给出完美的成果,尽管田刚多次在一些假设上来完成这个工 作(假如我们同意 Frankel 猜想成立的话,这些假设是成立的。)
1984 年,我离开普林斯敦,到加州大学圣地牙哥分校任教。次年即有十五名中国学生 来当我的博士生,施皖雄是其中一位。他本来是中国科学院钟家庆的硕士生。他的分析 能力比较其他中国学生强,所以我给他博士论文的题目是x究非紧空间上的里奇流。我 还记得,1986 年秋天我带着大伙去访问 Texas Austin。我让田刚学习在物理系的友人 Philip Candelas 的工作。他倒是勤奋去读了 Candelas 还没有发表的文章,得到不 少好处。至于施皖雄,我们开了很多讨论班,连星期六和星期日都在x究估值问题。他 虽然是刚开始学习,但是学问突飞猛进。不久,我的朋友都留意到我这个学生了。
1987 年,我决定接受哈佛大学的聘书,由加州迁到波士顿。根据和哈佛大学的合约, 我可以带领四名圣地牙哥的学生到哈佛去。我挑选了李骏、施皖雄、田刚和郑方阳。施 皖雄 1990 年得到博士学位,论文极为出色,行内众口争传,深得 Hamilton 的喜爱。 很多名校都争取他去,Berkeley 的伍鸿熙教授曾多次打电话来,问施皖雄可否去 Berkeley。结果发现施皖雄在没有征询我的意见前,自己决定不去名校。但他申请了加 州大学圣地牙哥分校,Hamilton 在那里当教授,又特别了解他的工作,圣地牙哥破例 聘请一个刚毕业的学生做 tenure track 的助理教授。直到今天,该校数学系的助理教 授都能升等为长聘教授。施皖雄也申请了普渡大学,那里的莫宗坚是研究代数的,我也 认识,不知道他用什么甜言蜜语,说服了施放弃了圣地牙哥而选择普渡。
Hamilton 完成正里奇曲率的里奇流后,我建议他用里奇流来破解庞卡莱猜想,其中关 键在于控制里奇流中可能出现的奇点。我建议他把我和 Peter Li 的有关工作推广到里 奇流上去。这项工作极为复杂,没有想到他居然完成了。
Hamilton 的工作在迈进。1995 年,我在哈佛数学系作报告,指出里奇流将要在不久的 将来,解决由 Thurston 提出的有关三维空间几何分类的猜想,同时也解决庞卡莱猜想 。我提议邀请 Hamilton 来哈佛访问一年,解释里奇流的重大进展,大学同意了。翌年 ,Hamilton 来了。在他访问期间,给了很多精采的讲演。由于哈佛大学一般不聘请年 纪超过五十岁的教授,我企图说服 MIT 数学系去聘请 Hamilton,可惜还是不行。 Daniel Stroock 告诉我的内幕消息是,田刚虽然到 MIT 不久,但要表示他的权威性, 他做了一个介绍,说 Hamilton 只懂得一个方程,前途不大,不值得聘请云云。
偏偏这时,普渡大学正在考虑施皖雄的终身教职, 而普渡大学不容许自己的导师写介绍 信,当时全球做 K hler 流形的几何分析的学者不会超过五个人,田刚是其中一个。田 刚这样的看法,做成了普渡大学不可逆转的裁决。Hamilton 的介绍信一般很晚才寄出 ,据他说他将普渡大学臭骂了一顿,但是无济于事。当年游说施皖雄应聘的莫宗坚也没 有说出一句挽救的话。其实当时施皖雄已完成了几篇极有分量的论文,比同系研究几何 的同事的工作来得重要。无论如何,普渡大学没有充分的理由不给予施皖雄终身职位。
华人学者在美国的互动,由此可见一斑。此后施皖雄拒绝了其他地方的聘书。而讽刺的 是,当年瞧不起里奇流的人,在 Perelman 的工作出来以后,却摇身一变,成为里奇流 的专家了。
今天,天妒英才,皖雄不幸去世了。我记下这段历史,好让大家知道皖雄的学问是一流 的。他在里奇流的工作,比这几年来个别哗众取宠的做里奇流的中国学者来得重要。
附:施皖雄逝世,曾致力于Ricci流解决庞加莱猜想做出基础性贡献 施皖雄,福建泉州人,1963年10月6日生,2021年9月30日下午8时零7分(当地时间)在美国华盛顿特区去世,享年58岁。 施皖雄1978年10月从福建泉州五中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1982年7月获得学士学位。同年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师从陆启铿院士和钟家庆教授,1985年获得硕士学位。1985年赴美留学,始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1987年起在哈佛大学,师从数学大师丘成桐院士,1989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89年起在普渡大学数学系任教,1997年离职,后移居华盛顿特区。施皖雄在微分几何的几何流研究中做出了突破性的工作,建立了非紧空间上里奇(Ricci)流的基本理论,为里奇流解决庞加莱猜测和几何化猜测做出了基础性贡献。
🔥 最新回帖
这个文化和个性我不是指田刚。我是指张益唐,施,黄渝,还有物理的谢彦波这一类的人。老张是个异数,其余有好多没能realize their full potential. 如果没有那么多全新环境下的非学术的压力,他们其中,包括老姚扔下的 San Diego Gang, 会有更多一流的数学/物理学家。
这些教授的指控多数是一些谈话,不是直接抄文章段落很难让什么权威机构出手。但是田刚从来没解释清楚,都是像你说的什么用什么文化,个性,经济压力去和泥。所以我说不是田刚一个人的事,说到底是不是就是中国学术文化可以这样剽窃人家的想法,比如弯道超车,而外国文化不可以?
既然要说丘一直追杀田刚,“风度不够”,那就把原因提出来大家众所周知一下。大家可能文化不同也有自己的判断。
老姚一代宗师,在和田刚不对付这件事儿上有点祥林嫂,年年说月月说,不分时间场地,说实话有点风度不够。
当年国门初开,北大和数学所精华里的精华被老丁老潘老段送到顶级的老姚老萧项大项二还有州立级的普渡老莫密州老李那里,这批人百分百的智商在线,对数学一腔热血。但是文化,经济压力,语言,个性,和导师相处方式的不同,太多挑战,很多人没有达到预期的高度。田是算高开高走(和他是南大子弟,见过学圈猪跑估计有关系),老张大器晚成修成正果,施可惜是不幸的。
是的,我也是这么认为。
🛋️ 沙发板凳
“在君信的眼里,其实刚刚丘成桐教授所说的施皖雄也是一个数学界的奇人。 。。。不过这人却在很早之前就学起了佩雷尔曼过起了隐居的生 活。
隐居之后的施皖雄不参与任何工作,不接待任何客人,但每周上一趟大学图书馆, 查看最新研究成果。他大学时的同窗和仅有的两三个好友中的“半个”,现在已开始用 数学和物理结合的方法,做比庞加莱猜想更进一步的多维几何流形的猜测,而在这位普 林斯顿高等数学研究院毕业的高手看来,当年施皖雄所达到的成就,已超越他的今天。 他曾多次给这位故友写信,寄去支票,希望他能回国任教,并托前往美国西部的学生给 他带去家乡的茶叶,代为问候,可是说好十一点在他家见,十点钟他就离开了,连他的 导师邱成桐都没法联系上他。
据后期还见过施皖雄的人说,他家里的陈设极其简单,床上没有床单,只有海绵垫 ,办公室里除了一张写字台,仅有一部电话。而他对一位老师关心的询问:“你成家了 没有?” 他的第一反应竟是:“你说的‘成家’是什么意思?”——后来还是他的“半个 ”朋友猜测,也许他是太把“成为数学大家”的事放在心上。
”
这个普渡的莫宗坚到底何方神圣?上回张益唐就被他坑了,这回又是一个被坑的。
这位老先生是很早来美国的,没准还是民国时学的中文,有些说法和现在不太一样了。
看懂意思还是没问题吧
姚兴腾是谁?丘成桐?
搞基础科学的,真的是 ...
: 才34岁,(普渡没拿到)完全可以到个州立找个终身,至少有个稳定的做研究的立脚之地。 :老张好歹娶个老婆,施似乎就一直单儿着?这爷们儿太刚了。 :属实,估计觉得自己中科大本科,哈佛博士居然连普渡的甜妞都没拿到打击太大了
第一次看到丘成桐的英文名字确实以为是姓姚。
查了一下,丘成桐是49年出生的
这个也太夸张了吧。有的词用法不一样,但看懂完全没问题呀。
Yau翻译成“姚”搞不好更准确,另一个哈弗台湾籍教授Horng-Tzer Yau,姚鸿泽就是这么个姓
现在美国大学还有以前普林斯顿大学那种养着这群天才的地方吗? 还是都忙着利用名气开各种垃圾硕士班挣钱。
丘成桐姓的拼写是缘于他的老师(讲粤语的)给他标注的,所以就一直使用到现在,他的父亲和孩子都用的是丘音。
田刚不敢和老姚刚
对。丘成桐在他的自传里说,他在香港上学校的时候,要填一张英文个人信息表,他老师根据他姓氏的粤语发音写成Yau. 然后他个人一直沿用。 哪个人不识趣,居然把唯一个在中国出生的华人费尔兹奖获得者的中文名字写错。
方言音译经典的还有: 西班牙,葡萄牙分别用闽南语音译西班牙语中的西班牙,拉丁语中的葡萄牙,和英文根本对不上号。
丘从小跟他爸学古文。
邱淑贞哭晕了,你就这样把她的姓改了。广东话的邱就是Yau啊。
你太直白了
爬楼不仔细,去看21楼和25楼,要不去看他的自传。
+1。这人名字一出现准没好事
名字也不一定就是他自己的祖籍啊。可以是他家人喜欢的地方。。。
经考证,他爸是安徽人,所以有“皖”
“ 他自小父母离异,跟随母亲在FJ长大,考入中科大后,在 AH 的父亲高兴地来看他, 他也拒见。是否幼年的孤独让他养成一种特异于人的思考,现在无人知道。 ”
15岁就进中科大,少年班吧,这位智商应该是超群的
这篇悼文很感人。我不知道如果今天我死了,同事导师学生里有谁会写篇文字来悼念我。
不过似是而非的地方也有很多。例如说普渡不给终身职位。田刚一封负面推荐信固然有作用,但是绝对不是决定性因素。如果评选委员会(几个同系教授)愿意给终身职位,随便找个理由就能把田刚的信dismiss掉。一定是委员会不想给tenure,才以田刚推荐信为引子写文章。
不给tenure的原因有很多。为人傲慢就足够了。教学质量差也足够了。科研质量再过硬,没有极端厉害的大奖,也就那么回事。离开你自己的小圈子,即使是同系的同事,谁知道你的工作什么意思?
另外在美国这个环境里,只要你工作好,普渡不给tenure一点关系没有。如果想走,有的是地方会直接跳级挖你。看意思,确实有这个机会,但是施不愿意继续工作,选择隐居。这是他的主动选择,应该给与尊重。
如果他以隐居的心态教课,本来谁都不会好过,应该顺其自然。
姚兴腾 Shing-tung Yau
不能同意。以田刚的地位,dimiss他的信至少得有丘成桐差不多的地位人的推荐信才行。
不懂数学,不过丘先生说他读了很多经史子集,还有金庸武侠小说,感觉也是个性情中人。
老姚不仅仅是数学大师,还是房地产投资大师。MITBBS 数学班有专门论述。 关心房地产投资的版上大妈,应该多多关注老姚。
这个莫宗坚怎么如此之坏,什么时候得报应啊
怎样关注
别把国内学霸的作风带到美国来。美国人不吃这一套。呵呵。
别说田刚,诺贝尔奖得主的信dismiss了也就dismiss了。大家都是学术界的人,你学术比我牛我佩服,但是在我的地盘dismiss你一封信算什么?你一封信能比我们这里几个活人厉害?
我这辈子没见过因为一封推荐信而左右评判结果的(除非有好几封负面评价信,那就不能忽视了)。
而且推荐信云云都是保密的。把别人的推荐信公开出来说事。。。反正姚岁数大了,不在乎了。
总之学术界池浅王八多。什么样的事情我都听说过。我一点都不吃惊,如果真实情况是姚。。。嗯,没根据的乱猜没意思。打住。
老姚经常说一些有的没的,说老实话,我也不是很相信。 田刚作为学生,也无法反驳,也从来不反驳。 如果真如老姚说的,田刚给此人写负面推荐信,而被普渡泄露出去。普渡吃不了兜着走。
具体事情不谈,一个老师这么唧唧歪歪几十年前一个学生的事感觉肯定不好相处
有道理
同感,以为是位安徽人 RIP
邱的诗歌也极好的。
社会有的时候就是很mean 情商低却能推动人类进步的人比比皆是
太可惜了,RIP。 感觉他隐居之后的生活状态也很差,真可惜。。
看履历他不是教授吗?不至于沦落至此吧
同问,在dc的时候工作吗?不工作哪来的钱生存?
有伯克利不去去普渡,这样的判断力谈不上什么奇人吧。
估计就是成为纯理科专业千千万万转行大军中的一员呗,离开了那个中部破农村,搬到工作机会比较多的大城市找了份工作
既然决定不在那个学术圈混了,走了之后不再跟原来那个圈子里的人联系,不愿见他们,这也很正常吧
所谓的后半生穷困潦倒,淡泊明志什么的,恐怕未必不是学术圈的人脑补。人家就算离开之后改了行赚了钱甚至财务自由了,也不会想告诉原来认识的那些人吧,除非有那种“衣锦还乡”的执念
学术界说白了就是小圈子里的斗争,学问好不好是其次,最重要的是和所在小圈子里的那三五个重要的人搞好关系,万一搞不好就没有回旋的余地,不像别的行业圈子大可以轻易跳槽。看透了真的没啥意思,早离开早好。
的确是师生关系这样写没有问题啊!
感觉他受到的排挤就是没有拿到TENURE。第一个大学没有拿到终身不是很常见吗?换一个大学重新开始不就 行了?有必要搞到最后不结婚不工作不见人?
美国这里评TENURE, 是不是也得看其他教授是否喜欢你,是否愿意你留下来?
你呵呵,你来说说,呵呵的什么,什么呵呵。不要阴阳怪气嘛
我呵呵这篇文章的作者,名为怀念自己的学生,实为夸自己和踩田刚,嗯,学阀的一贯作风
学术界池浅王八多 -- 同感
"另外在美国这个环境里,只要你工作好,普渡不给tenure一点关系没有。如果想走,有的是地方会直接跳级挖你。"
他做的东西全世界才几个人懂。有资格评价他工作的人本来就极少,再碰上一个懂却合不来的人,就不幸了。
甚至不是那么冷门的学问,即使是热门的东西,只要超前于时代,就会遇到相同的问题
普渡拿不到 tenure, 那就去找别的学校,找不到学校,就找业界工作,数学牛找码工应该没大问题。
我觉得自己喜欢的学生这样的际遇,当老师的一定是很愤怒痛心的。他倒不用抬自己,但你说踩谁也对,他这个年纪和位置可以不管不顾地说一说了。难道自己弟子这样的际遇,当老师的就说都不能说吗?我倒是希望自己的老师对我能有这样爱护的心。
算了 我不多说。他并不关心他的学生。btw 田刚也是他的学生。
同学之间d关系,举个例,孙膑和庞涓古时就有。
说丘借此文提升自己的,以丘的地位,发表这样一篇中文悼文能对他的地位有什么提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是更好?人家感慨自己学生的际遇出来说说话,怎么不行了?
至于他和同行吗。。。
他和自己老板不对付。名人名言“我不如你,你有学生得了痱子奖,我没有”。这句话要细品:-)
他离开SD的时候拉下了十几个学生,大多和他不对付。
田刚算是带走的得意门生,还是不对付。
施找工作的时候绕着他,估计也不太对付。
王启明的事当然是意外,不过老姚是事事都有脾气的。
他们各自人品如何,心里有杆秤吧。田刚已经是比肩丘的,各个方面跟施不是庞涓的类比关系。但是丘在每一次公开发言和文章里对田刚的追杀,大家都看在眼里。其实田刚到底有没有在推荐信上面害施,我更倾向于没有,原因我就不说了。
你说的太对了,当年他的学生田刚都提名进了菲尔兹,是谁拼命阻拦获奖的呢lol
不知是不是这位数学大拿的中文已经退化了。如果英文那么好的话,直接写英文吧。
心里有杆秤没错,大概各人的秤不一样。我不是数学界的只是听说过,丘成桐说田刚抄袭,从2005年吵到现在,田刚有没有抄袭也没说清楚。最后演变成学术政治了。田刚本事一定很大,但是之前有没有抄袭呢?有兴趣的自己去看知乎丘成桐2006年写的信,六个有名有姓的数学家说田剽窃。丘一直提是追杀还是教育系统的道德就是有问题?我不懂这个不做判断。有人证物证,田如果剽窃就是个严重的学术道德问题。丘自己为人处事如何,跟谁有矛盾,都不改变这个事实。
做数学的怪人比较多,有的时候就是心灰意冷了。
还有一个他们方向的奇人,Perelman连据了Fields medal和Clay institute给的1百万美元的大奖,现在也隐居了,上次记者找到他的时候在采蘑菇。
对于少数人来说,我们习以为常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模式并不适用于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