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去过看了这么多真想去瞧瞧,这些天津的优点听着咋这么适合退休生活呢,说的我都想去了。 取个名字也难 发表于 2021-08-30 16:40
确实适合 尤其医疗水平也不错 消费也低 海鲜感觉比北京好 不过外地人一般受不了天津服务员大爷(二声)似的态度😂 zejuanxiaoyu 发表于 2021-08-30 16:51
据说天津人不分年龄,对女性都称呼姐姐 mouton 发表于 2021-08-30 02:15
天津服务员真的非常拽,第一次去天津玩的时候,去小饭店吃饭我都有点紧张,觉得自己好像做错了什么 楠得一乖 发表于 2021-08-30 17:38
回复 1楼mouton的帖子 周奇墨的段子,listen to baibai Ray8511 发表于 2021-08-30 16:58
天津人从小都听相声长大的。我好多小学和中学大学同学都会来两段儿,几乎每个天津人都会学《报菜名》,我小时候写作业都是一边写一边听马三立高英培苏文茂这些天津籍的相声演员,连侯宝林都不大爱听。天津的公交出租车上一般都播放相声频道,特别喜欢天津相声广播的主题曲《说笑逗唱》,丁文元王德成二他妈妈的糖饼简直是天津人的接头暗号了,外地人都不明白这是什么梗。 所以我听脱口秀大会周奇墨说的天津话段子觉得一点儿也不好笑,不光天津话不正宗听着别扭,他讲的那些还没我天津发小儿说活有意思。 给大家推荐个天津的微博大V: 即将成为做饭大师。这结界是学医的,医学世家兼业余相声世家出身,正在读博,她全家上下加她导师同学说话全都笑死人。 iloveGelato 发表于 2021-08-30 16:48
天津公车上吵架,司机赶他们下去吵。一半的人都跟下去看热闹。 Jimatssf 发表于 2021-08-30 01:39
丁文元那个难道不是軋我交了吗? 二他妈妈的糖饼是高英培的。 ArcticCat 发表于 2021-08-30 18:11
鱼没钓来,饭量见长 fritillaria 发表于 2021-08-30 18:20
聊了这么久,没人说一个天津特色吗?本地土著,家里都是男人做饭。天津男人嘴最叼,从小就跟着爸爸学做饭,长大了去谁家做客,都是老爷们掌勺 sandasue 发表于 2021-08-30 19:16
东北全是男人做饭啊。。。因为东北女人家里地位高,男人做饭家务普遍全包。 jacketdog 发表于 2021-08-30 19:21
法国服务员更拽。在餐厅里我伸手招呼服务员过来加水,人家根本都不理我。 sosweetdudu 发表于 2021-08-30 18:00
成都男人眼界太小,除了老婆孩子眼里没别了 mmyy08 发表于 2021-08-30 15:00
那时候的相声真是又好笑又传神又有讽刺意义,一点儿都不三俗。 iloveGelato 发表于 2021-08-30 18:43
少马爷的段子是真好,就是老爷子心灰意冷,几乎不说了 huanian 发表于 2021-08-30 20:57
作为天津人就是从小听相声长大的,长大后基本张嘴就是一段单口,无论男女,郭德纲曾说过最害怕回家乡说场,全民相声专家yzhang20 发表于 2021-08-30 22:05
我也觉得周奇墨那个天津话说的太别扭了 段子也就一般 不夸张的说 日常天津人水平。大张伟的 “您了森叟儿”真是标准又生动啊…. happytimekathy 发表于 2021-08-30 22:48
其实老了去天津养老不错 umizumi 发表于 2021-08-30 18:54
明儿还一拨呢。 pop 发表于 2021-08-30 18:47
回复 1楼mouton的帖子 天津人特爱吃,啥不买也得吃好。 话说,八几年那会儿,天津高校伙食特棒,估计在全国高校都能据前几位;宿舍水房还有地热可以洗衣服和洗澡...... yaoyao_yuanyuan 发表于 2021-08-30 12:57
哈哈 这生活热情 明媚如期 发表于 2021-08-30 18:20
多小的男的都可以叫大哥(哥发四声) 在天津 一个我可以喊阿姨的姐姐 管我叫大哥 pwwq 发表于 2021-08-30 07:43
想起了一个老段子,用天津话念出来。 假如生活撂倒了你,甭墨迹,甭渍歪,甭炸呼,甭吱声。你奏趴着,也甭起来,一直坚定不移的往前故丘,故丘,一直故丘 shimmer 发表于 2021-08-31 00:42
故丘是什么意思 柚子honey 发表于 2021-08-31 04:20
土生土长的天津人,知道桂顺斋,稻香村,大桥道,四远香,康乐等,竟然不知道欣乐点心 mouton 发表于 2021-08-31 03:20
看来你很久没回去了吧,或者家住和平和西,欣乐老店在红桥,一直有,最近这些年,以货真价实,月饼馅儿好吃串红,平时也是传统中点,到卖月饼和元宵时会排队 huanian 发表于 2021-08-31 07:39
就是这个样子~ MajiaX 发表于 2021-08-31 08:07
从小在五大道租界附近长大,上学上班都没离开过五大道。一直都不觉得有什么特别,只觉得五大道安静树荫多骑车很舒服。 出国多年后带孩子路过五大道,看着那一栋栋已经维护起来的洋楼,小孩特别激动地说“好多mansion house啊”,突然发现原来曾经身边这么多豪宅~顿时觉得自己在美国的房子不香了…… 说起天津的教育和医疗,真的是要拜解放前在天津扎根的那些精英人士所赐,他们一手建立起来的大学和医院至今还让天津人受惠。有了那么多高质量的本地大学和医院,天津人才有躺平反内卷的底气。 另外,天津人对女儿是真宠。因为自己和周围女孩子待遇都不差,导致我一直觉得重男轻女都是老黄历,要有也是落后的偏远农村才有。直到上了大学跟外地同学聊过天之后才知道中国重男轻女的真实模样。 MajiaX 发表于 2021-08-31 01:11
太对了。我要说没感受过重男轻女都会被群殴,可我就是没有啊,晕 又见炊烟 发表于 2021-08-31 08:39
有还是有的。 只不过和东北一样,天津计划生育工作做得好,很少家庭有生二胎的,都是独生自然就心疼了。 我高中班上五十六个人,除了一个人有个双胞胎弟弟以外,好像没有人有弟弟妹妹, 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少量有哥哥姐姐的(我们70末出生的,那时候计划生育还是提倡,不强制)。 我小学同班一个女生,她有轻微的跛脚,智商啥的没问题,长得也漂亮。她家申请生了二胎,她弟弟比她小五岁,明显受宠,这个女生才十岁每天要做很多家务,大冬天冷水洗他弟弟的衣服,手上都是冻疮,她弟弟穿新衣服,她的衣服是她妈妈的旧衣服改小的。连我们重男轻女的班主任(她总说男生聪明,就算女生现在成绩好,上中学就会不行了)都说她可怜,说她家重男轻女。 pop 发表于 2021-08-31 09:18
自己没感受过重男轻女很正常呀,自己没感受又不是说不存在 天津老爷们宠闺女那是宠上天,超级没遛儿,孔孟之道不存在的, 不过现在放开二胎了,重男轻女开始抬头,比如资源有限,儿子结婚给买房,女孩没有, 独生子女家庭根本不会有这情况,嫁闺女娶媳妇花费差不多,独生女婚前家里给准备好房子是常态,怕闺女婚后吃亏 huanian 发表于 2021-08-31 09:48
二胎就不知道了。不过我想如果大家都约定俗成男的买房,都这么实行。那也可以啊,这也算不上重男轻女吧。不能把老两口逼死吧。 BTW,天津宠闺女还表现一点,就是孩子都是姥姥姥爷带的多。哈哈,一大怪。 又见炊烟 发表于 2021-08-31 09:52
没有的,没有约定俗成男方买房,中国的婚姻法制度,男方婚前的房子离婚女方一分分不到的,天津独生女家庭嫁闺女不一定男方有房的 独生女,家里都怕孩子受气,婚前都准备好,意思是我们是嫁闺女,不是卖闺女,不能把我家闺女不当回事,孩子结婚了,我们当多个儿子,你们也得当多个闺女 家里资源都给男孩,女孩子不给房子,不给遗产,这怎么可能不是重男轻女 huanian 发表于 2021-08-31 10:02
就是啊。不给女儿买房而只给儿子买,那肯定是重男轻女,就算女儿不需要买房,也会给女儿和儿子买房一样多的钱做陪嫁以示公平 pop 发表于 2021-08-31 10:07
我老公天确实是,他说第一次来我家看我做饭就觉得我过的太惨了,在一起以后我就十几年再没进过厨房 gina3007 发表于 2021-08-31 13:59
天津话的“甭吱声”叫“甭念(二声)语(轻声)” fritillaria 发表于 2021-08-31 15:01
故丘。。。哈哈。。。看了好几遍才想起来这个是啥 蕙质兰心 发表于 2021-08-31 14:37
所以我听脱口秀大会周奇墨说的天津话段子觉得一点儿也不好笑,不光天津话不正宗听着别扭,他讲的那些还没我天津发小儿说活有意思。
给大家推荐个天津的微博大V: 即将成为做饭大师。这结界是学医的,医学世家兼业余相声世家出身,正在读博,她全家上下加她导师同学说话全都笑死人。
确实适合 尤其医疗水平也不错 消费也低 海鲜感觉比北京好 不过外地人一般受不了天津服务员大爷(二声)似的态度😂
周奇墨的段子,listen to baibai
天津服务员真的非常拽,第一次去天津玩的时候,去小饭店吃饭我都有点紧张,觉得自己好像做错了什么
哈哈,就跟北京人不分年龄管女性称呼 姑奶奶 一个意思。。。
法国服务员更拽。在餐厅里我伸手招呼服务员过来加水,人家根本都不理我。
哈哈哈哈正要说这个,就没有天津大爷一句listen to 伯伯 (by by)解决不了的事儿,
丁文元那个难道不是軋我交了吗? 二他妈妈的糖饼是高英培的。
哈哈 这生活热情
鱼没钓来,饭量见长
那时候的相声真是又好笑又传神又有讽刺意义,一点儿都不三俗。
明儿还一拨呢。
东北全是男人做饭啊。。。因为东北女人家里地位高,男人做饭家务普遍全包。
东北男的做饭绝对没有天津比例高,我小时候在东北长大的。东北男的觉得大老爷们做饭丢人。天津男的掌勺是解放前就有传统的。
法国不加水的吧?水都是买一瓶自己加的吧
这个太赞了啊
我老公是北京人。做了天津女婿以后也入乡随俗了,在家他做饭。
鼓掌,哈哈
天津男人做饭的挺多的,但是也不是每家都男人做饭,天津老爷们好吹呼显摆,家里来人很多男的都要露一手,
平时基本家务男女各一半吧,天津男的收拾打扫做饭基本都干,真的甩手大爷少,也管孩子,天津老爷们疼闺女那是没得说
少马爷的段子是真好,就是老爷子心灰意冷,几乎不说了
相声我最喜欢少马爷和苏文茂, 马志明最接近天津市井生活, 苏文茂比较文气不落俗套。
天津的医疗不比从前了,不是说水平下降,是外地人太多了,排不上队,这么多年天津的医院扩充的也不够,这也不是天津如此,北京上海都这样,现在天津想住那几个大医院也是困难了,生活还是挺好的,医疗头大
没错。天津男的可馋了,在外面到处找好吃的,回家里就想办法复制,一般都嫌媳妇做得不好吃,一定要自己来。我前同事做饭好到大年三十丈母娘都不放他回自己家,得给大家做年夜饭。说相声的曹云金在拜托了冰箱那个节目里也说他家是他喜欢做饭。
所以说天津的相声演员必须很努力,不然一不小心就被观众超越了。
我也觉得周奇墨那个天津话说的太别扭了 段子也就一般 不夸张的说 日常天津人水平。大张伟的 “您了森叟儿”真是标准又生动啊….
同意同意 很一般的段子
说实话,很多天津人土著都不喜欢外地人,不管是从哪儿来的。南方人在天津统称“南蛮子”,外地的基本都是“老坦儿”。
介鱼得有三斤多 嘛呀, 四斤还高高的
(自行车 段子)我给你拿拿龙 😄
90年代也不错的。我们学校食堂和附近院校的食堂经常举行小炒比赛,师傅总在不断钻研提高业务水平,那时候高校食堂真是又便宜又好吃。现在听说都承包出去了,质量断崖式下降了。
有一回我爸他们那小区有一栋楼着火了,我爸那么宅的人立刻来了精神下楼去看热闹了,等他回来一进门我就问他火势如何,他回答:嘛呀,都没火苗子,没劲。
请天津同学回答:请问这是出自哪段相声?
老坛儿。。。。
假如生活撂倒了你,甭墨迹,甭渍歪,甭炸呼,甭吱声。你奏趴着,也甭起来,一直坚定不移的往前故丘,故丘,一直故丘
说起天津的教育和医疗,真的是要拜解放前在天津扎根的那些精英人士所赐,他们一手建立起来的大学和医院至今还让天津人受惠。有了那么多高质量的本地大学和医院,天津人才有躺平反内卷的底气。
另外,天津人对女儿是真宠。因为自己和周围女孩子待遇都不差,导致我一直觉得重男轻女都是老黄历,要有也是落后的偏远农村才有。直到上了大学跟外地同学聊过天之后才知道中国重男轻女的真实模样。
生活的大智慧啊
毛毛虫在地上爬的样子就是故丘
看来你很久没回去了吧,或者家住和平和西,欣乐老店在红桥,一直有,最近这些年,以货真价实,月饼馅儿好吃串红,平时也是传统中点,到卖月饼和元宵时会排队
疫情前从国内呆了3月跑掉的,每年都回国。小学时就住南市,竟然如此孤陋寡闻,的确对红桥了解极少。
层主搞得我(*^_^*)(*^_^*)(*^_^*)。
太对了。我要说没感受过重男轻女都会被群殴,可我就是没有啊,晕
有还是有的。 只不过和东北一样,天津计划生育工作做得好,很少家庭有生二胎的,都是独生自然就心疼了。 我高中班上五十六个人,除了一个人有个双胞胎弟弟以外,好像没有人有弟弟妹妹, 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少量有哥哥姐姐的(我们70末出生的,那时候计划生育还是提倡,不强制)。
我小学同班一个女生,她有轻微的跛脚,智商啥的没问题,长得也漂亮。她家申请生了二胎,她弟弟比她小五岁,明显受宠,这个女生才十岁每天要做很多家务,大冬天冷水洗他弟弟的衣服,手上都是冻疮,她弟弟穿新衣服,她的衣服是她妈妈的旧衣服改小的。连我们重男轻女的班主任(她总说男生聪明,就算女生现在成绩好,上中学就会不行了)都说她可怜,说她家重男轻女。
这也太过分了吧,令人发指了。是我孤陋寡闻,感觉周围人都是更疼女儿。我姑父生了个儿子,郁闷了半辈子,也是极端哎。
自己没感受过重男轻女很正常呀,自己没感受又不是说不存在
天津老爷们宠闺女那是宠上天,超级没遛儿,孔孟之道不存在的,
不过现在放开二胎了,重男轻女开始抬头,比如资源有限,儿子结婚给买房,女孩没有,
独生子女家庭根本不会有这情况,嫁闺女娶媳妇花费差不多,独生女婚前家里给准备好房子是常态,怕闺女婚后吃亏
二胎就不知道了。不过我想如果大家都约定俗成男的买房,都这么实行。那也可以啊,这也算不上重男轻女吧。不能把老两口逼死吧。 BTW,天津宠闺女还表现一点,就是孩子都是姥姥姥爷带的多。哈哈,一大怪。
不好时就说是懒
没有的,没有约定俗成男方买房,中国的婚姻法制度,男方婚前的房子离婚女方一分分不到的,天津独生女家庭嫁闺女不一定男方有房的
独生女,家里都怕孩子受气,婚前都准备好,意思是我们是嫁闺女,不是卖闺女,不能把我家闺女不当回事,孩子结婚了,我们当多个儿子,你们也得当多个闺女
家里资源都给男孩,女孩子不给房子,不给遗产,这怎么可能不是重男轻女
可不是。我弟那简直是女儿奴和宠妻狂魔,他闺女跟他那真是没大没小,治他一愣一愣的。
就是啊。不给女儿买房而只给儿子买,那肯定是重男轻女,就算女儿不需要买房,也会给女儿和儿子买房一样多的钱做陪嫁以示公平
这样的话不就一样吗?女的从婆婆家拿到一半,从娘家拿到一半。或者女的从婆家拿到所有,从娘家拿很少的一部分。我脑经转不过来,是这个意思吧?
当然,我更赞同第一个。不过如果大家都按第二个来也没什么呀。
再贵的嫁妆也不如一套房值钱吧。。。。
我老公天确实是,他说第一次来我家看我做饭就觉得我过的太惨了,在一起以后我就十几年再没进过厨房
妹子你太幸福了。不过我找个江浙男人,也在家做饭,哈哈。
天津话的“甭吱声”叫“甭念(二声)语(轻声)”
你这个更好,“吱声”总是赶脚不对劲儿
哈哈,你得念出来,那样立马就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