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上看起来工资低一些 实际工资差的比表面上的还要多 硬件工程师的升职速度慢 由于位子少竞争要激烈很多 gudugudu 发表于 2021-08-27 11:17
说来也是奇怪,明明真正卡脖子的技术都在硬件上 Hershel 发表于 2021-08-27 13:12
如题,坐标弯曲,请问弯曲公司,特别是那些大厂,同一级别的硬件工程师比软件工程师收入低一些吗?股票能少多少? liaoliao6 发表于 2021-08-27 10:59
其实SWE 也就是那几间大厂挣的多,trickle down 到小公司的那些人薪金待遇差多了。 HWE / EE 的薪水比较平均,毕竟技术成分高,而且因为难读毕业人数也比较低。 公用马甲31 发表于 2021-08-27 13:25
什么叫卡脖子?操作系统算不算卡脖子? seven11 发表于 2021-08-27 13:15
不懂瞎说啊,感觉硬件难,硬件工程师应该比软件工程师多挣一些才合理。 monkeybig 发表于 2021-08-27 13:21
工资和难易无关,完全是供求关系。 就算会屠龙之术,没有龙也是会饿死的。 789 发表于 2021-08-27 13:33
俺二十年前毕业的时候,绝对 hardware drive software, ee 拿到的 offer 更高。 如今已经是 software drive hardware 的年代了,俺娃今年毕业,cs 拿到的offer 明显比 ee 高啊。 artdong 发表于 2021-08-27 13:57
大叔二十多年前被傻傻地叫去念化工。。。 說什麼出路最廣的 mise88 发表于 2021-08-27 13:59
不是吧?20年前是 .com bubble,那时候软件已经压倒硬件了。。。 可能要再往前的80年代啥的,软件业还没起来,ee才更吃香。。 不过20年前的码工和硬件工程师的工资差别确实没那么大, 其实码工工资暴涨也就是最近10年不到的事情。。 Namama 发表于 2021-08-27 14:28
化工最难念啊,呵呵 artdong 发表于 2021-08-27 14:01
回复 28楼mise88的帖子 Amat的导演级别收入竟然如此不堪? anselyao1986 发表于 2021-08-27 14:53
其实这些年硬工收入也跟着马工涨了,base pay应该差不多,但RSU硬件公司一般没软件大厂多。 iammaja 发表于 2021-08-27 14:36
我和當時的女友一個念化工一個念EECS. 結果她現在Total Comp 可能是我的 50-100倍。 mise88 发表于 2021-08-27 14:49
代表吃瓜群众问一下,当时的女友是现在的太太吗?是的话大叔你很赚啊! 早早123 发表于 2021-08-27 15:15
家里队友就是做硬件的,自己都说,从新开始的话肯定选软件了 tncountrygal 发表于 2021-08-27 13:09
中美如果在半导体地位上反转一下,中国让美国朝东跪,美国不敢朝西。至于啥faang,中国全都不稀罕,写python就能进的公司有啥门槛去卡别人呢? aawolverine 发表于 2021-08-27 13:52
是別人家的太太! 我太太的好不是收入能衡量的。 mise88 发表于 2021-08-27 15:29
我也是做硬件的 9年经验扔掉重新开始了 现在两年软件经验 收入是以前9年工作经验时的三倍 当然也有地区差异在里面 没有地区差异的话也得有两倍 gudugudu 发表于 2021-08-27 15:42
俺是 eecs, 当年只有 UCB 有 eecs, 大叔前女友是 ucb 的吧。 btw 俺老公是 ChemE 的,怎么赶脚咱们认得啊,呵呵。 artdong 发表于 2021-08-27 18:31
家里队友就是做硬件的,自己都说,从新开始的话肯定选软件了
什么叫卡脖子?操作系统算不算卡脖子?
不懂瞎说啊,感觉硬件难,硬件工程师应该比软件工程师多挣一些才合理。
其实SWE 也就是那几间大厂挣的多,trickle down 到小公司的那些人薪金待遇差多了。
HWE / EE 的薪水比较平均,毕竟技术成分高,而且因为难读毕业人数也比较低。
Hardware 的 Peak Earnings Potential 在45-55歲。
是那種待越久越值錢的。
1)因为硬件需要长期积累,所以后发优势不强,先行者更容易维持自身优势
2)卡脖子和收入没啥关系。。 越是产业链上端的越容易卡别人脖子 但越是产业链上端的,市场也越小,value capture就越难。。
高科技来说,AMAT / LAM 这种半导体硬件厂商的潜在市场和利润,只有面向最终客户的Google/MSFT/Amazon等软件厂商的一个零头 但卡脖子能力前者强太多了
不算,操作系统技术上其实没啥难度,主要就是个生态系统建设的活。。 和技术不技术的,关系不大
工资和难易无关,完全是供求关系。
就算会屠龙之术,没有龙也是会饿死的。
哈哈哈哈,妹子太幽默了😂
中美如果在半导体地位上反转一下,中国让美国朝东跪,美国不敢朝西。至于啥faang,中国全都不稀罕,写python就能进的公司有啥门槛去卡别人呢?
做操作系统的又远不如做应用的
硬件难,每个工程师还要配几十万的设备给操作,芯片卖价跟白送似的,不可能有那么高的工资。
俺二十年前毕业的时候,绝对 hardware drive software, ee 拿到的 offer 更高。
如今已经是 software drive hardware 的年代了,俺娃今年毕业,cs 拿到的offer 明显比 ee 高啊。
大叔二十多年前被傻傻地叫去念化工。。。 說什麼出路最廣的
化工最难念啊,呵呵
我记得刚到美国的时候,EE 非常火热的专业。真是风水轮流转啊。说不定过不了多少年,风水会又转到搞硬件的工程师身上。
EDA不给你,还怎么搞硬件。 硬件还可以军阀割据,软件美国几乎一统江湖。你说哪个是真正卡。
sp500很多大公司,招的新毕业的软工,职位级别,相当于传统工程师/职员五六年经验。
不是吧?20年前是 .com bubble,那时候软件已经压倒硬件了。。。 可能要再往前的80年代啥的,软件业还没起来,ee才更吃香。。
不过20年前的码工和硬件工程师的工资差别确实没那么大, 其实码工工资暴涨也就是最近10年不到的事情。。
其实这些年硬工收入也跟着马工涨了,base pay应该差不多,但RSU硬件公司一般没软件大厂多。
化工的难念程度肯定比不上EE,但辛苦程度肯定远远超过EE,实验室那个脏乱,和EE实验室窗明几净没法比。
我和當時的女友一個念化工一個念EECS.
結果她現在Total Comp 可能是我的 50-100倍。
Amat的导演级别收入竟然如此不堪?
我低就算了,人家高啊!
你忽略了硬件大厂,比如apple amd NVDA AVGO qcom, 这几年股票涨得有点多,RSU不输软件大厂,尤其是高级别的IC。
代表吃瓜群众问一下,当时的女友是现在的太太吗?是的话大叔你很赚啊!
2001 bubble破了很多CS/CE硕士毕业找不到工作之好继续申请读博士.....
是別人家的太太!
我太太的好不是收入能衡量的。
我也是做硬件的 9年经验扔掉重新开始了 现在两年软件经验 收入是以前9年工作经验时的三倍 当然也有地区差异在里面 没有地区差异的话也得有两倍
Mech E 大眾哭暈在廁所
刘志军之后,国内谁还敢出头搞高技术实业啊?!
高铁之后,西方也警惕和惧怕用高技术产业换市场了…………
俺是 eecs, 当年只有 UCB 有 eecs, 大叔前女友是 ucb 的吧。
btw 俺老公是 ChemE 的,怎么赶脚咱们认得啊,呵呵。
软件是几年前的经验就没用了,其它行业你学一次够用半辈子,软件是学一次够用几年,按学习时间当然要高收费
我是Class of 99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