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国内读过《南方周末》?

A
ArizonaGreenTea
楼主 (北美华人网)
年龄暴露贴。 20世纪最后几年在大学度过。 宿舍里大家都爱读《南方周末》,因为舍友们都要抢着读,每个周末经常一买就是两份。隔壁寝室也经常来借阅,当然是一借就不还了。 头版的深度报道都比较耸动。《南方周末》经常有大块文章,当时有时间有耐心一一读完。读完了大家常常做义愤填膺状。 《南方周末》的笑话每期很少,但是比较精到。 一些自由派记者和学者经常在上面发文,比如长平,比如贺卫方。 《南方周末》是朱镕基总理的超级粉丝,记得朱下台的时候,出了专刊。 后来我一个人去北方读研,自己坚持买了两年《南方周末》,没有人和我一起读后同仇敌忾,慢慢的兴趣也就淡了。 后来出国了,远离了国内媒体。南方报业集团听说也遭到很严厉的整肃,包括他们旗下的《新京报》。 当时的《南方周末》对于涉世未深的我们,很大程度上塑造了我们的世界观,超过一切政治课。而且在信息相对封闭的当年,它也拓展了我们的眼界。 虽然它的“敢言”今天看来也是非常受限的(比如当时就没重点报道东北下岗潮下工人的困顿生活),但是对比起如今中国的媒体环境,已经是前尘往事,不堪回首了。

 

🔥 最新回帖

治愈堡12
143 楼
回复 134楼月亮的雨的帖子
打有力量感
治愈堡12
142 楼
回复 110楼旧梦无恙的帖子
南方系很多名记都去了著名企业做公关….包括最近风口上的几个公司。很多记者出名的时候不过二十出头,一腔热血,一杆笔枪,满怀豪情,想的都是两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很快就被社会主义铁拳上下左右狠狠锤打,直面扇耳光扇到怀疑人生。灵活些的凭借旧时政商人脉下海做生意,操盘各种风投私募,稍微驽钝些的依托大企业做起大户人家的丫鬟,笔杆虽然还在,岂有豪情似旧时。
治愈堡12
141 楼
回复 109楼qrwht的帖子
大学和大学毕业以后都看了一阵子,总觉得一半的文章都很晦涩,得使劲儿读,另外一半讲点文人逸事,现在想来也是蛮无聊的。
治愈堡12
140 楼
回复 104楼kengdie的帖子
是读书不是读者。读者是中学文学读物,跟读书不是一回事儿….
g
godwot
139 楼
附上兩篇6年前的中國調查記者歷史回顧:樸素的理想主義時代 2001-2008-2013-
《刺耳的聲音不見了?中國調查報導的冬天》
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50813-china-investigative-reporting-one/ 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50814-china-investigative-reporting-two/
“各個報社的調查記者們藉助互聯網聯結在了一起。中國幅員遼闊,地方報紙之間的競爭並不激烈,反而,當重大新聞發生時,全國各地的記者聚攏在事發地,他們喬裝打扮、裏應外合,突破地方政府尚不嚴密的媒體防禦網,並迅速共用線索、聚合資源。
「我們共同的對手不是彼此,而是監管部門。」陸暉說。
2005年,時任《鳳凰週刊》記者的鄧飛組建了一個調查記者QQ群,取名「小刀」。小刀群很快達到了200名的人員上限,鄧飛又申請了一個可容納500位調查記者的超級QQ群,取名「藍衣」。不久,「藍衣」也滿員。
在「藍衣」群裏,各類飽滿多汁的料隨着QQ頭像的閃動在螢幕上爆開。「有人在群裏吆喝一聲:兄弟們,哪兒哪兒出事了!全國各地的記者就都跑過去了。」龍志記得,2007年湖南鳳凰縣在建的堤溪沱江大橋突然倒塌(事故共造成64人身亡,後被認定為「責任事故」),當地的記者立刻在QQ群裏放料,事故現場隨即被聞訊趕來的各地記者佔領了。
圈子裏衍生出一條默認的「行規」:A省記者爆料、B省記者接手,市縣級報紙難以吃下的題材讓給胃口更大、腰桿更硬的省級或全國性刊物,比如《南方都市報》和《南方週末》,甚至給友好的境外媒體同行。
「那個時候署名沒那麼重要。」時任《財經》記者的歐陽洪亮說,「大家有一個比較樸素的想法,把事情發出來。」
藍衣群孵化出一個臆想和現實交織的江湖。在那個江湖裏,調查記者以兄弟相稱,他們互通有無、行動一致,希望用自己的報導行俠仗義。「走到哪裏都有兄弟。」時任南都深度新聞部記者的龐皎明記得,他每去一個地方,當地的記者朋友都會幫忙找線索、安排車、請吃飯。
江湖也有「文人相輕」:六零年代生的王克勤被詬病為學養不深的草莽型記者;南方報業的報導被批評空有情懷;《財經》的稿子則被指為像圖書目錄一樣乾巴巴。記者們一邊惺惺相惜,一邊相互嫌棄。這種相愛相殺折射出一個行業的生機勃勃,它釋放的巨大能量也令當局驚懼。”

 

🛋️ 沙发板凳

H
Heiniu
还有人没读过?
b
bangobunny
我比你小一些 我们那个时候看新周刊和上天涯论坛
d
dreamalittledream
读过。 南方是南周,北方是中青报的冰点。一时瑜亮。
大衣被禁
我还以为大家家里都定这报的。
孤傲招财猫
老读者来报道!记得长平!记得我09年去广州,晃到了南方周末报社门口,晃了两圈,show my respect 还记得某年的新年贺词:“阳光打在你脸上,温暖留在我们心里” 温暖有力又又伤感
i
iloveGelato
南周被整顿之前总买,那时候喜欢看沈宏非和赵赵的专栏。
孤傲招财猫
读过。 南方是南周,北方是中青报的冰点。一时瑜亮。
dreamalittledream 发表于 2021-08-26 18:46

谢谢提醒,说得太对了,差点把中青报忘了。冰点也常有真知灼见!
没有意思
在国内的时候是小学生。杂志每周买<当代歌坛>还有<卡通王>。报纸只会看新民晚报。
孤傲招财猫
想问问大家:有没有三联出版社旗下《读书》杂志的老读者?这是我的启蒙读物,父母家里还有半书柜
G
Gogoma
握手。我们宿舍那时订了一份。记得晚上躺在床上以后,大家一起做填字。
1
119ppp
想问问大家:有没有三联出版社旗下《读书》杂志的老读者?这是我的启蒙读物,父母家里还有半书柜
孤傲招财猫 发表于 2021-08-26 18:52

我。
1
119ppp
南方周末送了我一个车模型,好像是对订阅的奖励,被我放钢琴上了。
z
zenmebane
上世纪末,我也在国内。那时候有个新闻网站,叫深圳热线。有个政论版面,也非常厉害。 后来出国几年再看,政论版太监化了,整个网站也被租房二手货信息屠了。
斗罗
跟现在相比,当年真可谓百家争鸣。 可惜当初还不知道珍惜
f
fitfitfit
跟现在相比,当年真可谓百家争鸣。 可惜当初还不知道珍惜
斗罗 发表于 2021-08-26 18:56

一个时代结束了
1
119ppp
跟现在相比,当年真可谓百家争鸣。 可惜当初还不知道珍惜
斗罗 发表于 2021-08-26 18:56

八九前的时候才是真的百家争鸣,后来一直在一次次阉割。
孤傲招财猫
我。

119ppp 发表于 2021-08-26 18:54

握手🤝青春期的观念影响一生
孤傲招财猫
其实南周07年以后就很克制了,我不愿说南周已死,只是我们那个年代的南周已死……
山里红
现在还有南方周末?
p
pingpingpang
回复 16楼fitfitfit的帖子
老江的胸襟还是不错的,那时候在国内的GOOGLE,还可以搜到骂他的文章,而且靠前
s
shellfly
感谢《南方周末》,让我在青春最热血的年纪感受过这个国家的良知,目睹过这个民族那些真实的苦难,了解到一个真正的媒体的力量和影响,体验过90年代末那段文化开放和百花争鸣的及其短暂的窗口。南方周末以后,中国已无媒体。
x
xwei26
我有時候買,比較喜歡《三聯生活周刊》,後來三聯變成軟文大全了,受不了
X
Xiaoxiaohai
跟现在相比,当年真可谓百家争鸣。 可惜当初还不知道珍惜
斗罗 发表于 2021-08-26 18:56

那时候真的很天真,以为社会一定会向越来越开明公正平等民主的方向发展,实现只是时间早晚问题。谁曾想到,时间也会把社会带向另一个完全相反的方向。 其实结合最近的阿富汗塔利班之战,越来越明白,文化才是决定一个国家政治形态的基础。
a
allissonlu
握个爪
d
dible
握爪 第一个想起来的居然是连岳 还有当年的焦点访谈
C
Confuse
孙小果案一开始就是靠南方周末。当时当地办案人员受到压力办不下去,偷偷把内幕透露给南方周末,报道出来引起中央重视。
在扫黑风暴里这段被改成女记者搞自媒体揭露这事了。
s
sakura_wind
老读者了,大学时候喜欢看,很敢说,也敢采访当时很敏感的话题。
1
119ppp
老读者来报道!记得长平!记得我09年去广州,晃到了南方周末报社门口,晃了两圈,show my respect 还记得某年的新年贺词:“阳光打在你脸上,温暖留在我们心里” 温暖有力又又伤感
孤傲招财猫 发表于 2021-08-26 18:49

哎,这期我当年也有,对,那时候读着真是充满力量。
s
sheorou
南周,三联,看电影,我三本最爱的杂志,现在估计都没落了,那些网上的up主短视频估计也对实体媒体冲击很大,哎,一个时代的结束
g
godwot
南方週末,王小波,賀衛方,長平,林達....
在千禧年之際,陽光灑在每個人的臉上,那時的人們還滿懷希望,飽含熱淚,期盼一個更加光明的21世紀
誰曾想,那已經是此後幾十年內最有希望的日子了呢
1
119ppp
握手🤝青春期的观念影响一生
孤傲招财猫 发表于 2021-08-26 18:58

读书真的是活到了现在,影响不了大众,所以还能在故纸堆里讨论一些隐晦的话题,就像深海下的里世界,古今不变。只有知道的人才知道,形而上学也是探讨生命本质的方法。
C
Confuse
八九前的时候才是真的百家争鸣,后来一直在一次次阉割。
119ppp 发表于 2021-08-26 18:58

老人家来说感觉还是八九以后言论开放多了。六四的一大作用就是推动民主。但是这个推进被某一个领导人给刹车了。但是从好处说,也只是换一个领导人就会转变的问题。
s
snoo
南周被整顿之前总买,那时候喜欢看沈宏非和赵赵的专栏。
iloveGelato 发表于 2021-08-26 18:50

怀念那时的专栏。。。有些文章一直记得。
深秋2020
年龄暴露贴。 20世纪最后几年在大学度过。 宿舍里大家都爱读《南方周末》,因为舍友们都要抢着读,每个周末经常一买就是两份。隔壁寝室也经常来借阅,当然是一借就不还了。 头版的深度报道都比较耸动。《南方周末》经常有大块文章,当时有时间有耐心一一读完。读完了大家常常做义愤填膺状。 《南方周末》的笑话每期很少,但是比较精到。 一些自由派记者和学者经常在上面发文,比如长平,比如贺卫方。 《南方周末》是朱镕基总理的超级粉丝,记得朱下台的时候,出了专刊。 后来我一个人去北方读研,自己坚持买了两年《南方周末》,没有人和我一起读后同仇敌忾,慢慢的兴趣也就淡了。 后来出国了,远离了国内媒体。南方报业集团听说也遭到很严厉的整肃,包括他们旗下的《新京报》。 当时的《南方周末》对于涉世未深的我们,很大程度上塑造了我们的世界观,超过一切政治课。而且在信息相对封闭的当年,它也拓展了我们的眼界。 虽然它的“敢言”今天看来也是非常受限的(比如当时就没重点报道东北下岗潮下工人的困顿生活),但是对比起如今中国的媒体环境,已经是前尘往事,不堪回首了。
ArizonaGreenTea 发表于 2021-08-26 18:44

谢谢你! 热泪ing。。。曾经的南周一员(虽然短暂),在这里给你鞠躬感谢! 那过去了的。。。激情燃烧的岁月。

h
hang_out
读过,南方日报在以前算比较前卫的报刊了。
1
119ppp
老人家来说感觉还是八九以后言论开放多了。六四的一大作用就是推动民主。但是这个推进被某一个领导人给刹车了。但是从好处说,也只是换一个领导人就会转变的问题。
Confuse 发表于 2021-08-26 20:00

这样啊,我八十年代基本没有出生,所以不了解,我有八十年代很开放的感觉是因为小时候偶尔看了话说长江,觉得那时候的人真敢说啊……
原来还是老江最开放吗?续一秒续一秒。
兔子过敏
这是新年的第一天。这是我们与你见面的第777次。祝愿阳光打在你的脸上。
阳光打在你的脸上,温暖留在我们心里。这是冬天里平常的一天。北方的树叶已经落尽,南方的树叶还留在枝上,人们在大街上懒洋洋地走着,或者急匆匆地跑着,每个人都怀着自己的希望,每个人都握紧自己的心事。
本世纪最后的日历正在一页页减去,没有什么可以把人轻易打动。除了真实。人们有理想但也有幻象,人们得到过安慰也蒙受过羞辱,人们曾经不再相信别人也不再相信自己。好在岁月让我们深知“真”的宝贵——真实、真情、真理,它让我们离开凌空蹈虚的乌托邦险境,认清了虚伪和欺骗。尽管,“真实”有时让人难堪,但直面真实的民族是成熟的民族,直面真实的人群是坚强的人群。
没有什么可以轻易把人打动,除了正义的号角。当你面对蒙冤无助的弱者,当你面对专横跋扈的恶人,当你面对足以影响人们一生的社会不公,你就明白正义需要多少代价,正义需要多少勇气。
没有什么可以轻易把人打动,除了内心的爱。没有什么可以轻易把人打动,除了前进的脚步……
这是新年的第一天,就像平常一样,我们与你再次见面,为逝去的一年而感怀,为新来的一年作准备。祝愿阳光打在你的脸上。
阳光打在你的脸上,温暖留在我们心里。有一种力量,正从你的指尖悄悄袭来,有一种关怀,正从你的眼中轻轻放出。在这个时刻,我们无言以对,惟有祝福: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让往前走的继续走,让幸福的人儿更幸福;而我们,则不停为你加油。
我们不停为你加油。因为你的希望就是我们的希望,因为你的苦难就是我们的苦难。我们看着你举起锄头,我们看着你舞动镰刀,我们看着你挥汗如雨,我们看着你谷满粮仓。我们看着你流离失所,我们看着你痛哭流涕,我们看着你中流击水,我们看着你重建家园。我们看着你无奈下岗,我们看着你咬紧牙关,我们看着你风雨度过,我们看着你笑逐开……我们看着你,我们不停为你加油,因为我们就是你们的一部分。
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们抖擞精神,总有一种力量它驱使我们不断寻求“正义、爱心、良知”。这种力量来自于你,来自于你们中间的每一个人。
所以,在这样的时候,在这新年的第一天,我们要向你、向你身边的每一个人,说一声,“新年好”!祝愿阳光打在你的脸上。
因为有你,才有我们。
阳光打在你的脸上,温暖留在我们心里。为什么我们总是眼含着泪水,因为我们爱得深沉;为什么我们总是精神抖擞,因为我们爱得深沉;为什么我们总在不断寻求,因为我们爱得深沉。爱这个国家,还有她的人民,他们善良,他们正直,他们懂得互相关怀。
孤傲招财猫
读书真的是活到了现在,影响不了大众,所以还能在故纸堆里讨论一些隐晦的话题,就像深海下的里世界,古今不变。只有知道的人才知道,形而上学也是探讨生命本质的方法。
119ppp 发表于 2021-08-26 19:59

谢谢你,朋友!我沉沦于柴米油盐很多年,只有夜深人静时才会想起承载了少年意气的读书。那一代知识分子的追求,是我心中知识分子的模样,他们的追求,是我的期待。
a
accm7475
哎,三联,南方周末,打开了我的世界。
a
amberhoho
曾经每周四会在学校报亭一块钱买一份 怀念以前的南周
u
underdoc
南方周末已经被橄榄了.
L
Lovesnowing
那时是1.5还是2.0元,别的报纸都是几毛钱。每到周末室友就催着我买南方周末,然后大家哄抢,一起做小强填字,自习时还有外院不认识的同学借着看, 俺在一个排不上名的大学
t
turtlezhu
怀念当年高中时每周和周围几桌同学传看南方周末的日子, 当时还是有一大批敢说真话的新闻业者的,媒体的自由程度放到在现在简直无法想象
c
cloudling
现在这个刊名在网上已经彻底污名化,成为“不实报道“的代名词,真是唏嘘!
c
craigslist
是我当年每周必买的报纸
隐河
我记得有一年的新年,我在胡同口买了一份南方周末,头版的新年贺词:总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我至今仍记得里面激扬的文字,那时候大学毕业一人孤身来到那个城市,每个月的工资除了吃饭剩不了多少钱,但是南方周末基本上每期必买。
p
pineappletin
我大学时经常读
c
christycwc
回复 1楼ArizonaGreenTea的帖子
南方周末,21世纪经济报道,大学每周必读。看着现在种种现状,回想当年那些文章报道愰如隔世。最可悲的是同年同读报纸的朋们如今已经成为卫道夫,大家也再无共同语言。
a
amandalee
年龄暴露贴。 20世纪最后几年在大学度过。 宿舍里大家都爱读《南方周末》,因为舍友们都要抢着读,每个周末经常一买就是两份。隔壁寝室也经常来借阅,当然是一借就不还了。 头版的深度报道都比较耸动。《南方周末》经常有大块文章,当时有时间有耐心一一读完。读完了大家常常做义愤填膺状。 《南方周末》的笑话每期很少,但是比较精到。 一些自由派记者和学者经常在上面发文,比如长平,比如贺卫方。 《南方周末》是朱镕基总理的超级粉丝,记得朱下台的时候,出了专刊。 后来我一个人去北方读研,自己坚持买了两年《南方周末》,没有人和我一起读后同仇敌忾,慢慢的兴趣也就淡了。 后来出国了,远离了国内媒体。南方报业集团听说也遭到很严厉的整肃,包括他们旗下的《新京报》。 当时的《南方周末》对于涉世未深的我们,很大程度上塑造了我们的世界观,超过一切政治课。而且在信息相对封闭的当年,它也拓展了我们的眼界。 虽然它的“敢言”今天看来也是非常受限的(比如当时就没重点报道东北下岗潮下工人的困顿生活),但是对比起如今中国的媒体环境,已经是前尘往事,不堪回首了。
ArizonaGreenTea 发表于 2021-08-26 18:44

南方系一直很好 后来有些记者好像也都跑出国了 毕竟在国内大环境没法和他们的人文符合
公用马甲9
回复 16楼fitfitfit的帖子
老江的胸襟还是不错的,那时候在国内的GOOGLE,还可以搜到骂他的文章,而且靠前
pingpingpang 发表于 2021-08-26 19:05

记得曾经有一小段时间(90年代末~二十一世纪初),有学者公开讨论过党内民主的问题,当时有些乡镇做试点,探索过基层选举的改革。
为屏蔽某人而注册
有人记得《世界经济导报》吗?
公用马甲9
有人记得《世界经济导报》吗?
为屏蔽某人而注册 发表于 2021-08-26 21:12

记得,江总时任上海书记时关了该报。
p
py45084508
还有三联书店出版的三联生活周刊,也非常有深度
N
Namama
在当初那个年代,南方周末是股正面力量。。。
但当初的很多文章放到现在来看,那就是浓浓的公知味,动不动就定体问。。 当然这也是受限于那些记者和编辑在当时那个年代的见识。。。
现在的话,财新还是可以的
M
MajiaX
二十年前我上高中的时候每周都买,规律到报摊摊主一看到我骑车过来就把报纸拿出来卷好递给我。 记得最清楚的是有一期头版写的是某人做腹腔手术后偶然发现自己少了一个肾的新闻,文章明里暗里地指责就是医生在术中偷割了人家一个肾,少不更事的我那时候看得真是义愤填膺。 等我后来进了医学院在外科实习过之后才发现,这种推测完全站不住脚,因为取肾是俯卧位手术,是根本不可能经由腹腔手术的入路进行操作的。从此对记者、尤其是南方系的记者的报道都不再全信。
话说回来,当年南方周末的调查记者也是很猛的,经常乔装打扮深入虎穴取得一手资料,只是后来经过几轮大的整改,已经完全变了味。
N
Namama
二十年前我上高中的时候每周都买,规律到报摊摊主一看到我骑车过来就把报纸拿出来卷好递给我。 记得最清楚的是有一期头版写的是某人做腹腔手术后偶然发现自己少了一个肾的新闻,文章明里暗里地指责就是医生在术中偷割了人家一个肾,少不更事的我那时候看得真是义愤填膺。 等我后来进了医学院在外科实习过之后才发现,这种推测完全站不住脚,因为取肾是俯卧位手术,是根本不可能经由腹腔手术的入路进行操作的。从此对记者、尤其是南方系的记者的报道都不再全信。
话说回来,当年南方周末的调查记者也是很猛的,经常乔装打扮深入虎穴取得一手资料,只是后来经过几轮大的整改,已经完全变了味。
MajiaX 发表于 2021-08-26 21:20

re
当时那些记者确实敢调查,敢说话 但报导上,分析上,也确实受限于个人眼界/学识/当时的社会背景。。很多分析啥的都不是很靠谱。。 描述上有意无意的夸大也是常态。。典型公知范。。
l
la90039
对南方周末印象最深的是某年春季广交会同事买了一份,头版全是OKC爆炸的新闻。
l
lambofgod168
老读者来报道!记得长平!记得我09年去广州,晃到了南方周末报社门口,晃了两圈,show my respect 还记得某年的新年贺词:“阳光打在你脸上,温暖留在我们心里” 温暖有力又又伤感
孤傲招财猫 发表于 2021-08-26 18:49

1999年的新年贺词: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们抖擞精神,总有一种力量它驱使我们不断寻求“正义、爱心、良知”。这种力量来自于你,来自于你们中间的每一个人。
那些年看到,真的热血沸腾,热泪盈眶。
h
hylei
1996年接触到2002年,都是南方周末的忠实读者。 感谢南方周末,让我对那个时候的中国充满希望,觉得民主自由好像真的不远,觉得记者就应该那么有良知
i
iloveGelato
回复 1楼ArizonaGreenTea的帖子
南方周末,21世纪经济报道,大学每周必读。看着现在种种现状,回想当年那些文章报道愰如隔世。最可悲的是同年同读报纸的朋们如今已经成为卫道夫,大家也再无共同语言。
christycwc 发表于 2021-08-26 21:09

我特别怀念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旗下的明星周刊,当时主编是广州知名女作家黄爱东西,每次的序言写得特别好,娱乐新闻和专版做得特别好看还有深度,好后悔没有保存下来。
治愈堡12
回复 4楼dreamalittledream的帖子
有幸跟钱纲老师李大同老师一起工作过,哎,白发宫女在,闲话说玄宗。连离南方系被整肃都好多年了。中国也是有过一个媒体头条改变一个罪恶制度的时代的
b
badgerbadger
也不用捧得太高了,各种视角都看看挺好的。
g
godwot
回复 38楼兔子过敏的帖子
2000新年獻詞實在是太經典了
20年過去,經歷了許多,如今讀來依然心潮澎拜
w
wudiyuyu
我看,最喜欢的杂志
B
Blublu
看的。敢说真话的真心不多。
h
hippogirl
弱弱举个手,每周比买
G
GLKEYD
我我我,每周必买。
猪舌头
南方周末真的是曾经的一扇窗。现在想想更明白它的价值
烟熏三文鱼
我特别怀念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旗下的明星周刊,当时主编是广州知名女作家黄爱东西,每次的序言写得特别好,娱乐新闻和专版做得特别好看还有深度,好后悔没有保存下来。
iloveGelato 发表于 2021-08-26 22:03

对对,我当时觉得明星周刊竟然这么有深度,被惊到了!特别喜欢,可惜没有留下纪念。
张国荣
想问问大家:有没有三联出版社旗下《读书》杂志的老读者?这是我的启蒙读物,父母家里还有半书柜
孤傲招财猫 发表于 2021-08-26 18:52

你喜欢读书!
张国荣
谢谢你,朋友!我沉沦于柴米油盐很多年,只有夜深人静时才会想起承载了少年意气的读书。那一代知识分子的追求,是我心中知识分子的模样,他们的追求,是我的期待。
孤傲招财猫 发表于 2021-08-26 20:43

出国的时候背了一书包读书和万象。
孤傲招财猫
回复 71楼张国荣的帖子
非常喜欢,从高中开始每期都买,买了7年。读书为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w
wcy19491983
南方周末 朴树 都是青春的记忆 可惜时代一去不复返 新世界也终究只是梦一场 不过还是感谢自己能出生在那个虽然物质没有现在丰富但却精神世界远比现在富足的年代
是的我看见到处是阳光 快乐在城市上空飘扬 新世界来得像梦一样 让我暖洋洋

x
xiazheteng
我小时候就读啊…
近猪者肥
我呀,南周铁粉,高中时每周20块的生活费都一点要留2块买南周。后来有一天,发现南周文风突变,才知道从主编到记者被抓了一大批,大换血,难道变味儿了。从那以后再不看了。
j
jayatla
上大学那会每次都冲着王小波的专栏买南方周末。
宇猫
当年读南方的时候有种自己也是个知识分子的错觉
p
pipal.
上大学前一直看,印象深刻的有沈宏非的美食专栏,司马南的气功打假系列(那个时候感觉他还是很正面的),每期封面文章都是蛮耐读的社会新闻
s
spyj007
我有份工作离它家好近啊,没地铁之前有一站就在它家门口,我经常走过去等车呢,哎呀好老的回忆!
s
spyj007
上大学前一直看,印象深刻的有沈宏非的美食专栏,司马南的气功打假系列(那个时候感觉他还是很正面的),每期封面文章都是蛮耐读的社会新闻
pipal. 发表于 2021-08-27 00:29

沈宏非专栏我记得,他说老广这么瘦就是忙着吃累瘦的,好搞笑
s
spyj007
南周之前有份杂志叫南风窗,我家也是每期必买
阿席达卡98
大学时候很爱读的!2000年左右。。。
z
zhongxiaye
回复 83楼阿席达卡98的帖子
南方周末,参考消息
不娶何撩
南方周末,参考消息。 必买。
还有译林。

I
IsabellaQ
那个时候还看混球时报娱乐版
t
tigerpie
回头看,南方周末的鼎盛时期,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文化和精神上最自由的时期。
花兒..
那时候真的很天真,以为社会一定会向越来越开明公正平等民主的方向发展,实现只是时间早晚问题。谁曾想到,时间也会把社会带向另一个完全相反的方向。 其实结合最近的阿富汗塔利班之战,越来越明白,文化才是决定一个国家政治形态的基础。
Xiaoxiaohai 发表于 2021-08-26 19:13

那时大学课堂上老师可以聊64,讲民主和宪政,调侃大boss也没关系。现在和国内同学聊天大家都尽量避免聊政治.
k
kingcythia
还有三联生活周刊,对很多社会话题有了认识,真的比现在的social media bubble好太多了
麻花辫
最爱看《羊城晚报》, 《南方周末》。
m
mouton
南周是唯一信得过媒体,谁还记得南周开天窗?媒体用自己方式抗议打压
A
Annsriver
除了南方周末,有谁还记得岭南时报?曾经给岭南时报写信指出错别字词,竟然被感谢并赠送半年还是一年的免费报纸。纵古论今启民智砭时弊,岭南时报在当时是比较激进民主的立场。可惜后来被停刊,仍然记得最后一期的画面上一只将要熄灭的蜡烛。
z
zhengxumaomao
回复 1楼ArizonaGreenTea的帖子
南方周末,21世纪经济报道,大学每周必读。看着现在种种现状,回想当年那些文章报道愰如隔世。最可悲的是同年同读报纸的朋们如今已经成为卫道夫,大家也再无共同语言。
christycwc 发表于 2021-08-26 21:09

21世纪经济报道 也是每周必读
近猪者肥
我当时还爱看环球时报呢,现在都不好意思提。
细眉桃子
每周必买
l
lulu_lemon
南周是最早的公知发源地,心灵鸡汤的大本营!
O
Oixiyii
大学时候每周都买,周末不回家就在宿舍看,周末回家的话九买一份在火车上看。记得有一版讲农名工的整版故事,在宿舍里看的泪流满面。或许那些故事或多或少的塑造了现在的自己。好怀念那个岁月。
O
Oixiyii
这是新年的第一天。这是我们与你见面的第777次。祝愿阳光打在你的脸上。
阳光打在你的脸上,温暖留在我们心里。这是冬天里平常的一天。北方的树叶已经落尽,南方的树叶还留在枝上,人们在大街上懒洋洋地走着,或者急匆匆地跑着,每个人都怀着自己的希望,每个人都握紧自己的心事。
本世纪最后的日历正在一页页减去,没有什么可以把人轻易打动。除了真实。人们有理想但也有幻象,人们得到过安慰也蒙受过羞辱,人们曾经不再相信别人也不再相信自己。好在岁月让我们深知“真”的宝贵——真实、真情、真理,它让我们离开凌空蹈虚的乌托邦险境,认清了虚伪和欺骗。尽管,“真实”有时让人难堪,但直面真实的民族是成熟的民族,直面真实的人群是坚强的人群。
没有什么可以轻易把人打动,除了正义的号角。当你面对蒙冤无助的弱者,当你面对专横跋扈的恶人,当你面对足以影响人们一生的社会不公,你就明白正义需要多少代价,正义需要多少勇气。
没有什么可以轻易把人打动,除了内心的爱。没有什么可以轻易把人打动,除了前进的脚步……
这是新年的第一天,就像平常一样,我们与你再次见面,为逝去的一年而感怀,为新来的一年作准备。祝愿阳光打在你的脸上。
阳光打在你的脸上,温暖留在我们心里。有一种力量,正从你的指尖悄悄袭来,有一种关怀,正从你的眼中轻轻放出。在这个时刻,我们无言以对,惟有祝福: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让往前走的继续走,让幸福的人儿更幸福;而我们,则不停为你加油。
我们不停为你加油。因为你的希望就是我们的希望,因为你的苦难就是我们的苦难。我们看着你举起锄头,我们看着你舞动镰刀,我们看着你挥汗如雨,我们看着你谷满粮仓。我们看着你流离失所,我们看着你痛哭流涕,我们看着你中流击水,我们看着你重建家园。我们看着你无奈下岗,我们看着你咬紧牙关,我们看着你风雨度过,我们看着你笑逐开……我们看着你,我们不停为你加油,因为我们就是你们的一部分。
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们抖擞精神,总有一种力量它驱使我们不断寻求“正义、爱心、良知”。这种力量来自于你,来自于你们中间的每一个人。
所以,在这样的时候,在这新年的第一天,我们要向你、向你身边的每一个人,说一声,“新年好”!祝愿阳光打在你的脸上。
因为有你,才有我们。
阳光打在你的脸上,温暖留在我们心里。为什么我们总是眼含着泪水,因为我们爱得深沉;为什么我们总是精神抖擞,因为我们爱得深沉;为什么我们总在不断寻求,因为我们爱得深沉。爱这个国家,还有她的人民,他们善良,他们正直,他们懂得互相关怀。
兔子过敏 发表于 2021-08-26 20:41

这新年献词如今读来虽然有点腐朽气,但是想想如今的报纸还能看到这样的不带一个党字的话语吗?如今这年月,连明星发微博都要时时刻刻感谢个党,00后都是发个小红书能晒个人民日报的截图。只能说,活久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