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帖神器
北美华人网
追帖动态
头条新闻
每日新帖
最新热帖
新闻存档
热帖存档
文学峸
虎扑论坛
未名空间
北美华人网
北美微论坛
看帖神器
登录
← 下载
《看帖神器》官方
iOS App
,体验轻松追帖。
陈飞宇弃美籍入中国籍:富人的“制度套利”(图)
查看北美华人网今日新帖
最新回复:2021年8月20日 20点39分 PT
共 (5) 楼
返回列表
订阅追帖
只看未读
更多选项
阅读全帖
只看图片
只看视频
查看原帖
S
Stevisha
接近 4 年
楼主 (北美华人网)
陈凯歌之子陈飞宇近日发表声明,放弃美籍加入中国国籍,却换来网络嘘声一片。
就是因为他并不是一个普通的富二代。
他出生时父母都是中国人,而且他是第二胎,因为生在美国拿了美籍所以并没有像普通人一样被征收社会抚养费。
在美国出生可以直接拿出生证办美国护照,因为美国是承认双重国籍的,这个护照就代表了他美国国籍的身份。
然后去大使馆办回国旅行证,父母双方必须同时在场,这里是代替宝宝选择国籍(中国)。
也就是说,这个孩子虽然保留了中国国籍,但是也保留了美国国籍的欧式期权(注意是欧式)。
然后在北京落户口,按照正常流程上学。小学进入了北京最老N牌B的名校之一。
初中开始准备出国,高中在境外读了三年书,然后回国后申请中国的名校——作为外国人,没有笔试,只有面试。
面试过后作为外国人被录取,然后又选择现在重新成为中国公民。
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是什么?
现在国内最大的分流阶段并不是高考,而是中考。——我们经常能看到只有XX%的孩子能读普高的新闻。
所以孩子成绩很优秀就可以继续选择国内,如果不尽人意就选择出国,去国外读高中。然后再满足高中必须在国外呆满2年才能以外籍生身份参加国内大学本科录取的规定。
这里会给孩子第二次选择权,高三(四)毕业时,孩子如果很优秀,那么可以考虑参加当地大学的录取;如果不尽人意,那么就选择回国参加国内大学录取。
每个学校招外籍生的规定都略有不同,有些需要简单的笔试,有些需要考一下中文(...),有些甚至直接面试即可。
这里也涉及到了国内大学的KPI。山东那边女学伴事件出来时大家已经讨论过很多次了,国内大学的KPI里涉及了国际学生的比例,算在国际化的指标里,所以才会给这么宽松的录取条件。
这条路没什么大不了的,就是制度套利,有钱有条件有谁不想走啊。
只是有时恶心的地方在于,这些人好处占尽还要强行宣传自己爱国,又当又立。
陈飞宇当然不是第一个实现这条路线的人,只是他最有名。但是,这条路线坦白讲,会破坏掉很多民众从小建立起来的公平幻觉:
你怎么向大众解释陈飞宇所有的操作都合规正确,他自己今年也才不到20岁,所有的这些也都只是他父母的安排。
大众都很难接受自己内心的公平感被冲击。你越解释他没错,而且他还真没错,大众只会觉得这些规则错了——就是给国内某些阶层的“量身打造”。
所以,有钱和没钱的本质区别在于:就是给孩子3-4次,选择自己命运的机会,当然也有连续4次都给机会不中用的情况,而不像其他孩子那样,一考定终身。
所以我们也看到二代们选择普通职业、当宅男甚至搬砖的新闻,但是他们是有了ABC各种选择后,最后选择了搬砖。而你面前,只有一个选项——搬砖。 来源:转自 远见Vision
w
whatever.
接近 4 年
2 楼
公众为啥要有公平幻觉
c
ccchhh
接近 4 年
3 楼
避重就轻,真以为他是靠走捷径上了什么好大学赚钱的吗?错,讲白了他还是靠自己老爸的名气,吃娱乐圈暴富的饭。他如果没有那个老爸分分钟钟出圈。如果不为了在娱乐圈赚中国人人傻钱多的钱,他会回国读那所谓名校?拉倒吧,人家爸爸本来就打算让他出国读书凭本事吃饭的。可惜孩子不是那块料,只好回国混那个人傻钱多的娱乐圈。还有个祖宗荫庇。
r
redcy
接近 4 年
4 楼
其实哪儿都是拼爹妈,看开点。
S
Sataima
接近 4 年
5 楼
陈飞宇的工作室声明我看过,就是一个文字游戏,明明写的是“准备退出美籍,已经加入中籍”。他实际上就是双重国籍,只是在国内用“中国国籍”做门面而已。别跟我说“中国不承认双重国籍”,那和“有没有双重国籍”是两码事,我认识不少人都是中美两个国籍。
请输入帖子链接
收藏帖子
就是因为他并不是一个普通的富二代。
他出生时父母都是中国人,而且他是第二胎,因为生在美国拿了美籍所以并没有像普通人一样被征收社会抚养费。
在美国出生可以直接拿出生证办美国护照,因为美国是承认双重国籍的,这个护照就代表了他美国国籍的身份。
然后去大使馆办回国旅行证,父母双方必须同时在场,这里是代替宝宝选择国籍(中国)。
也就是说,这个孩子虽然保留了中国国籍,但是也保留了美国国籍的欧式期权(注意是欧式)。
然后在北京落户口,按照正常流程上学。小学进入了北京最老N牌B的名校之一。
初中开始准备出国,高中在境外读了三年书,然后回国后申请中国的名校——作为外国人,没有笔试,只有面试。
面试过后作为外国人被录取,然后又选择现在重新成为中国公民。
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是什么?
现在国内最大的分流阶段并不是高考,而是中考。——我们经常能看到只有XX%的孩子能读普高的新闻。
所以孩子成绩很优秀就可以继续选择国内,如果不尽人意就选择出国,去国外读高中。然后再满足高中必须在国外呆满2年才能以外籍生身份参加国内大学本科录取的规定。
这里会给孩子第二次选择权,高三(四)毕业时,孩子如果很优秀,那么可以考虑参加当地大学的录取;如果不尽人意,那么就选择回国参加国内大学录取。
每个学校招外籍生的规定都略有不同,有些需要简单的笔试,有些需要考一下中文(...),有些甚至直接面试即可。
这里也涉及到了国内大学的KPI。山东那边女学伴事件出来时大家已经讨论过很多次了,国内大学的KPI里涉及了国际学生的比例,算在国际化的指标里,所以才会给这么宽松的录取条件。
这条路没什么大不了的,就是制度套利,有钱有条件有谁不想走啊。
只是有时恶心的地方在于,这些人好处占尽还要强行宣传自己爱国,又当又立。
陈飞宇当然不是第一个实现这条路线的人,只是他最有名。但是,这条路线坦白讲,会破坏掉很多民众从小建立起来的公平幻觉:
你怎么向大众解释陈飞宇所有的操作都合规正确,他自己今年也才不到20岁,所有的这些也都只是他父母的安排。
大众都很难接受自己内心的公平感被冲击。你越解释他没错,而且他还真没错,大众只会觉得这些规则错了——就是给国内某些阶层的“量身打造”。
所以,有钱和没钱的本质区别在于:就是给孩子3-4次,选择自己命运的机会,当然也有连续4次都给机会不中用的情况,而不像其他孩子那样,一考定终身。
所以我们也看到二代们选择普通职业、当宅男甚至搬砖的新闻,但是他们是有了ABC各种选择后,最后选择了搬砖。而你面前,只有一个选项——搬砖。 来源:转自 远见Vi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