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期刊文章, https://journals.sagepub.com/doi/full/10.1177/1536504218812869 接近40%的亚裔年轻成年男性没有女朋友,所有族裔里面最高。 相反,年轻成年亚裔女性没有男朋友的,所有族裔里面最低。 不想读长篇大论的,看文章结论就可以了:Socioeconomic success doesn’t yet mean social or sexual acceptance for Asian American men. 很可悲吧?
2018年的期刊文章, https://journals.sagepub.com/doi/full/10.1177/1536504218812869 接近40%的亚裔年轻成年男性没有女朋友,所有族裔里面最高。 相反,年轻成年亚裔女性没有男朋友的,所有族裔里面最低。 不想读长篇大论的,看文章结论就可以了:Socioeconomic success doesn’t yet mean social or sexual acceptance for Asian American men. 很可悲吧? DannyCL 发表于 2021-08-08 23:21
19%是你们那位女同胞提出来的数据,你质疑得很好,和我的结论一样,她的数据说明不了任何问题 我提的数据和分析,在5楼和12楼,全部有分男女 也有期刊文章的链接,你有时间可以去看看 没时间看个作者的结论也可以:Socioeconomic success doesn’t yet mean social or sexual acceptance for Asian American men. 其实,这个结论不是常识嘛?我也不知道有什么好争执的
19%是你们那位女同胞提出来的数据,你质疑得很好,和我的结论一样,她的数据说明不了任何问题 我提的数据和分析,在5楼和12楼,全部有分男女 也有期刊文章的链接,你有时间可以去看看 没时间看个作者的结论也可以:Socioeconomic success doesn’t yet mean social or sexual acceptance for Asian American men. 其实,这个结论不是常识嘛?我也不知道有什么好争执的
哎呀,问题是吧,世上的事不是你希望是啥样就是啥样,我娃他不是你所希望的啊,对不起哈。。
我身边认识的ABC男生,最后都找了东南亚那边来的姑娘
实话实说,婚前的确是更加温柔一点
婚后一样bossy
可能的,所以说为啥我儿子东南亚同学总是盯着有潜力的小中男呢,而小中女的家长却不停push 女娃优秀。。
我听说的一个例子,就是两个人从高中开始谈恋爱,然后女生申请到了好很多的学校,但是她放弃了,要去男生申请到的学校
两个人毕业就结婚了,然后男生基本就女方的大家庭为主,出钱出力
我觉着ABC女生的家长不太会接受孩子放弃更好的大学
换我也不会啊,因为男朋友是可以换的,有不确定性,而好大学是跟随一生的加分。只是现在很多小中女家长从小就是push 太狠了呀,一眼看过去这奖那奖的,不是天才就是勤奋,要不就是push..这不是有点让人望而生畏吗。。
哦,你别把网上别人说笑的事当真。。
你看中的,别人也都盯着啊。。
这跟家庭没关系啊,你自己说你要平躺的呀,要平躺的话现在靠老公的,年纪大了老公靠不上的话,不是要靠儿子。
当然也许那时候你就不平躺也说不定?我是根据你说你要平躺才这样说的。
我躺平是因为我有政府养我啊,不信拉倒。。
哪里不对劲啊?就是上网聊个天而已。。
不会吧。政府到你家给你洗衣做饭?
我不操心你。 我跟那位I’d纯粹是在聊什么样的婆婆好。跟你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我说政府付钱养我就是政府养,政府养就是直接给钱。。
你一直点我的贴,你可真操心我啊。。
在美國的華女
獨立 自主 強勢
留給
留在美國的華南吧
我寧可回台灣找
更獨立 更自主 更強勢的
老中男 村支書
老俄男 普丁
你們美華女摸著良心講
你挑哪個?
你当年堂堂芝加哥大学博士毕业,青年才俊,在美国都找不到老婆,还不是因为被归入了村支书一栏,LOL。你以为你说你台湾人,人家会把你当普丁啊?
这是认真的么,哪里的大数据?我看看周围二三十岁的abc挺多挺优秀的,找的老婆不一定是abc吧但是都挺般配的(长相/工作/家庭背景都有某方面很突出). 年轻一代的ABC相信优秀的只会更多.
這跟人設有觀 我的人設是這樣 帶不走的 不追
當年博士後也沒打算在 西雅圖待太久 要不然 西雅圖朱茵......
回到 台灣 有工作了 安心了 才追老婆生小孩
要不然 一堆在美國念博交往的 後來為了找工作 兩邊鬧翻的故事太多了
還有些已經有小孩的 太狗血了 大西瓜了
不合我從一而終照顧小孩 清純的人設
不過華人在美國的確也吃了 村支書的拖累
你想想
女人是會看長遠的
1953年出生的 村支書 維持成那樣 1952年的普丁 維持成那樣
就耐久度來說
根本是 韓國車跟日本車的區別啊
2018年的期刊文章, https://journals.sagepub.com/doi/full/10.1177/1536504218812869 接近40%的亚裔年轻成年男性没有女朋友,所有族裔里面最高。 相反,年轻成年亚裔女性没有男朋友的,所有族裔里面最低。 不想读长篇大论的,看文章结论就可以了:Socioeconomic success doesn’t yet mean social or sexual acceptance for Asian American men. 很可悲吧?
啰啰嗦嗦讲那么多,你当年也不还是索南一个,烙跑回台湾找老婆,LOL 你要是留在美国,你找不找到老婆,都很难说 你算是跑对了,现在又有贤妻,又有两个小孩,家庭幸福
我回歸祖國 不在美國受
資本主義帝國主義的氣
其實祖國也沒那麼難回歸 也就是你家小孩將來念到這本 一到十六年級的必修課時
你得從 村支書的見識與角度 回答他一些問題
我和四匹教授老相识了,叙叙旧而已,哈哈哈
coupon
回台灣自動升級成 會員卡
你的细菌养的如何啦?最后成功了嘛?
我打算做
菌晶棘蛋白
但現在還沒有體力寫 ppt
御天之劍的最後大boss 還沒體力打.....
哦,我不知道现在的AI 这么牛逼了,能够变成真人啊!
符合你的风格啊,10年完成一篇文章 不鸣而已,一鸣惊人,LOL
绿苹果,你灌水的道行还是不够深 我看你前面,每个人的文,你都要回,LOL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 灌水也是一场修行 有些人,直接忽略 有些话,当看不见
這個是中國古文中有的
西游记》八四:“常言道:'
十日滩头坐,一日行九滩。'如今炎天,虽没甚买卖,到交秋时,还做不了的生意哩。
當然在 唯一天后眼中 我單純只是躺平....
你这个理由,10年前就在用了,LOL 我要向你学习,躺平,你是躺平届的前辈 哈哈哈
哦,我是新人,你是老手所以我来拉个关系,以后要多关照我哦。我就是闲得晃,谁叫我早早躺平了呀。。
你如果真的一个儿子,还这么想问题,太可悲了。还整出什么大数据来证明自己儿子没有人要?
那我也给你个大数据。第一张图是各族裔没有结婚的比例。我实在是没有看出亚裔未结婚比例比别的族裔有显著性地高?
还是那句话,现在社会谁也不是傻子,大多数华人孩子都没有学生贷款,家境不错,只要性格不错,结婚有什么困难?以前好莱坞文化的白人主导洗脑,现在也慢慢淡去,以前有一些女生喜欢嫁白人,现在越来越多的亚裔女生不嫁白人了,请看第二张图报导,我觉得亚裔嫁娶以后会越来越好。
纯学术讨论,没有公鸡,很好
1)你这个亚裔和亚裔结婚的趋势,其他文章早就分析过,是因为早期在美国的亚裔少,亚裔只要结婚,大多数都只能和外族结婚。你要摆到100年前,所有亚裔结婚的,几乎都是和外族结婚的。1980年代后,随着大量的亚裔移民和留学生移入,亚裔和亚裔通婚的比例提高了。 2)你这个文章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男女分开来分析。你看我上图,要是把亚裔男女放在一起分析,没有男女朋友的比例是20%几。但如果一分开分析,女的比例是百分之10几,男的比例是百分之30几。我们都知道,亚裔女在婚恋市场,比亚裔男受欢迎,你给的数据,把男女放在一起,然后用来说明男的问题,是完全不准确的。 3)我们亚裔注重家庭,理应结婚比例是最高的。但你给的图里面,居然不结婚的比例比白人还高?为什么?你的那张图里面,非洲裔不结婚比例高不奇怪,我有点奇怪的是西裔的比例。说回亚裔的比例,接近20%的亚裔没有结婚。那我想请教你一个问题,如果分开男女算,你觉得男亚裔没结婚的比例是多少?女亚裔没结婚的比例是多少?就象我在2)里面说的,你把男女合在一起看,根本看不出男女之间的区别。如果把你的图和我的图一起分析,我看没有异性朋友的比例,和没有结婚的比例,是符合的。没有异性朋友的亚裔男比例比女比例高了一倍,男女平均后20%几。然后,有些人后来结婚了,所以平均比例降到了19%。你的数据,既说明了问题,也说明不了问题。说明问题,是间接符合了我上图的数据。说明不了问题是没有把男女分开分析,无法直接看出亚裔男和亚裔女结婚的比例。 4)即使用你的数据,也隐隐证明了我说的,有20%-30%的找不到老婆,不要再掩耳盗铃了,除非你相信亚裔女不结婚的比例比亚裔男的高。
我100%希望我们亚裔男在美国地位提高,好不好?但女人感性,男人理性,女人会一心喊,我儿子最棒的,我儿子最棒的,我儿子最棒的。重要的事情喊三遍就会成真,对不对?但我是男人,我看到这些数据,再结合我现实生活中观察到的状况,我会忧心亚裔,特别是亚裔男未来在美国的命运。我也希望我们小中男会越来越好,绝对tmd是真心的!
所以有資格當
先知啊
西台灣區現在才喊出
躺平
我20年前就發覺
躺平的歷史必然性
這個分析上還有個問題
如果一個亞裔女 男 結婚超過一次以上 怎麼算?
如果一次跟同族 一次跟外族 怎麼算?
參考
武漢肺炎病毒疫苗的 接種 與 混打....
never married 哪来的结婚一次以上?你躺平太久了,分析的能力大大下降了
你的第一段啊
這樣看啦
跟亞裔結婚好比第一季打的國產疫苗
然後第二季外嫁 打的莫德納跟嬌生
比照方法分析
1)你这个亚裔和亚裔结婚的趋势,其他文章早就分析过,是因为早期在美国的亚裔少,亚裔只要结婚,大多数都只能和外族结婚。你要摆到100年前,所有亚裔结婚的,几乎都是和外族结婚的。1980年代后,随着大量的亚裔移民和留学生移入,亚裔和亚裔通婚的比例提高了。
这要看它的数据是怎么算的,如果是current,那就是看现在身边的人,如果是historical, 那结了两次婚就算两次。 那位女士给的文章没有说是怎么算的。但亚裔和亚裔通婚的比例提高,在其他研究里面都有提过。结论就是,pool大了,人多了。以前亚裔身边都很难碰到亚裔,所以只好找外族结婚。
我没有看懂数学题
怎么也算不到层主说的30%啊
可爱漂亮温柔的MM,你数学体育老师教的吧?LOL
我给你举个例子,100个亚裔女,50个嫁外族,50个嫁本族,比例多少? 50%对不对?那现在只有1个亚裔男,娶外族。就只多1个男人,你男女平均起来,和外族结婚的比例都会超过50%。而男的比例是100%,不是,50% x 1/101, 你听懂了没?
這沒問題啊
當年台灣也流傳說 只有 唐山公 沒有 唐山媽
像我林家祖上開墾了回 西台灣區去把老婆小孩都搬過來的祖先算是少數了
用80年代之前亚裔和亚裔结婚的比例和现在比,本来就说明不了什么问题啊,很多其他文章都已经研究过这个问题了。和种族地位无关(至少不是主要关系),和人数有关。
還是得看指標案例啊
無意凡 回 西台灣區了
林志豪 回 西台灣區了
畢竟樣品量大多了
可以挑到
遠超過標準值的標的
有吴亦凡的五官和林志豪的身高,去到哪都没问题,当然,再加上他们的收入,更是无敌
哎呀,被你看出来了,确实是体育老师教的。
这个比例还好吧?和白人差不多。
人家白人也很重视家庭传统的,而且亲戚朋友比我们多,虽然有天时地利,但是没结婚的人也不少。墨西哥人也很重视家庭传统的,不比亚裔差,光棍的比例还挺高的。。
大家纠结这些做什么呀,每家有自己家情况。
各家情况不一样,经济条件,层次学历都不一样。所以有的妈妈觉得儿子结婚很容易,有的妈妈觉得儿子结婚困难。各自圈子都不一样,谁也说服不了谁。
無意凡太娘了
也就回 西台灣區有市場
都是被 韓團給帶壞了
离说到谁家还差的10万8千里远呢,根本不存在说服的问题 数字摆在那里,可以选择看,也可以选择不看 统计反映的是总体,去到个人,意义不大
光看数字确实和第一族裔白人差别不大呀,比第二大族裔也还好呢。
一個人過日子多好
自己存錢養老
不給國家添麻煩
那位层主给的数字没有分男女,分男女看,就可以看出区别了。用男女平均来说明男的问题,你体育老师也应该告诉过你,这样做不准确吧?LOL
吴亦凡是娘,我同意。不过你当初要是有吴亦凡的五官,你也不用从美国逃跑了。在美国找个老婆,十拿九稳。
不是黑南受欢饮,是黑女不被待见,但凡出息一点的黑男,找非黑女的非常多
我十八歲的時候有啊
念博士念到胖 沒辦法
博士的代價....
畢竟是個
離開美國 老婆還是其次 沒有控肉飯 是主因
十八岁的在美国嘛?我说的是你从美国逃跑。 我18岁的时候还呼风唤雨咧 来了美国后发现,艹,大条了,女同学里面单身的都没几个,LOL
有了老婆,没有控肉飯就不是主因了 因为没老婆,所以控肉飯就变主因了 大家都是男人,都理解 我要不是在美国结了婚,我也回中国去了
我跟你又不一樣
我可以回台灣 台灣很好回
西台灣區 就沒那麼好回了
儒家傳統
食色性也
食 在性之前
畢竟
我比你年轻,好吧?我要回中国的时候,也很好回。
西台灣區能回去的
也就那個窄窄的 windows
六年前開始 也不好回了
我那年頭還沒有 西台灣區的 小留 小小留
我就是在那个窄窄的window的时候毕业的
還好你沒回去
要是回去
現在也得開始承受
雕 的雨露了
在哪里生活都一样,主要是我在美国安家了,那去哪里就不是我一个人的事了
我等著兩個小的離巢
要一個人背著背包去採藥
你当年在mitbbs还说我去台湾要请我吃饭呢,LOL 结果,一溜烟跑来大妈网
請吃飯這沒問題
海拉魯三層架
蒲燒鰻 乾拉麵 控肉販
mitbbs 現在沒啥活人啊 大概剩 14個
資深美少女網這邊人多多了 而且 還能寫 詩
怕的不是父母喜不喜歡
是孫子女喜不喜歡來報到....
哎呀,体育老师教的数学被你强调两回了😅,确实差。😀
因为数学不好,不太会过度迷信某一篇文章统计结果。 这未结婚的19%,多少是男,多少是女? 这未婚的19%, 多少没有college degree? 看调查说亚裔46%没有college degree. 这到是没想到。 这未婚19%,多少是收入低于中产阶级的?这些问题你也没讨论一下。
因为我不知道具体以上数字,我只好看周边喽,我住在一个亚裔不少的好学区,当然人数肯定比不上宇宙中心了,周围认识的婚姻适龄男ABC都结婚了,有娶白人,苏格兰人,韩裔,华裔,国内小留等等。只认识一个长辈的儿子因为有自闭症没有结婚。
好佩服mm,多发点帖子给我们讲讲吧!
正常,实际上就是内卷,卷赢了最底层的那20%-30%
不懂.你是想显摆你儿子呢还是想埋汰小中女?只是埋汰自己的朋友圈也是埋汰自己啊.
还有人给这种玩意儿点赞,现在华人上都是什么垃圾啊!?
第一,不确定那19%是不是可以等于你所声称的20~30% 第二,不确定那19%未婚所占男女比例,女生多少,男生多少 第三,不确定有多少有没有college degree, 第四,不确定有多少中产阶级,中产阶级收入最低限只是48,000. 第五,不确定那19%,多少是国外移民亚裔,还是美国出生的亚裔。
这么多不确定因素,然后你就大笔一挥说,”20~30%ABC男找不到老婆?” 你数学这么好,怎么会犯这样错误,希望只是逻辑错误,而不是对ABC男有满满的恶意。
你在垃圾堆中混,到底是怎样的金子啊。。
你脑筋没办法想象的,难道就可以说别人是癔症?
普通人本來就應該有自信
19%是你们那位女同胞提出来的数据,你质疑得很好,和我的结论一样,她的数据说明不了任何问题
我提的数据和分析,在5楼和12楼,全部有分男女 也有期刊文章的链接,你有时间可以去看看 没时间看个作者的结论也可以:Socioeconomic success doesn’t yet mean social or sexual acceptance for Asian American men.
其实,这个结论不是常识嘛?我也不知道有什么好争执的
在美國
交女朋友也是有儀式的
除非真的只交 同樣是中國去的女生
不過這 儀式我就懶得學了 有那功夫
研究一下量子力學多好
四匹,你那么晚还不睡觉?台湾时间都3点半了,LOL 怪不得你注册1年多时间,可以灌到1万多贴,我要向你学习,哈
最近那個
菌晶棘蛋白 塞在腦中等著被我寫成 ppt 有點睡不著
年紀大了也是個問題啊
一萬多帖是去年疫情時灌的 今年少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