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和邓颖超的恋爱过程:唯有你,我希望有来生 (图)

R
Rebeccayy
楼主 (北美华人网)
天方破晓,黎明的天际打开了一丝缝隙,让新日的阳光,暖暖地、静静地撒落在新六所的大门前,照在刚走到门口的周总理的身上。 他的神色有些疲倦,结束了一夜的工作的他,抬眼看着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的一地白雪,不由得一愣,然后嘴角微微翘起,转身对秘书说:给大姐打电话,说我有急事找她。 邓颖超邓大姐接到电话,满腹狐疑:恩来这么早急着找我是出什么事了? 一边想着一边穿罢大衣,就急匆匆地出门朝总理的办公室赶去,一路上思绪犹如昨夜的雪,漫天飞舞。 一进门,邓大姐就迫不及待地问:什么事啊? 总理也不答话,起身穿上已跟随他多年的海军呢大衣,故作神秘地说:边走边说。 两人挽着手,相互依偎着在冬日的阳光下慢慢地走着。远远望去,蓝天、黑树、白雪之间,一对人影,默默地依偎着温暖着彼此,在身后皎洁蓬松的雪地上印出一大一小的两行脚印…… 许久之后,大姐忍不住问总理:到底什么事啊? 总理低下头笑着看向大姐,柔声说道:请你来踏雪啊。 好似闪电击中心灵,难以言喻的灼热从心底燃起,转瞬就传遍四肢百骸。但大姐却装作生气地对总理嗔怪说道:我还以为你有什么大事! 总理闻此很认真地正过身,看着大姐:这不是小事,你一直是喜欢踏雪的。 你喜欢的,都是大事。哪怕不过是一地白雪、一袭微风、一树新叶,都是爱你的人的心头最在意的事。 上面不过是周总理与邓大姐一生爱情的一帧剪影。 遥想数十年前的1923年。25岁的总理,在法国求学的同时也正苦苦求索着未来共产主义事业的道路。而此时邓颖超大姐年方19,正在天津作为五四运动中的“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的演讲队长,为中国的未来而不断奔走。 两人都是真正的“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唯独一人远在法兰西,一人在中国天津,或许在世间人的眼中,相隔两片大洋的二人,在通讯交通远不如今日发达的当时,此生很难再有什么交集。 可一封信,却让这两颗相距万里的心,从此永远贴在了一起。 某天,邓大姐收到了一封信,拆开是一张明信片,正面是卡尔·李卜克内西和罗莎·卢森堡的画像。(卡尔·李卜克内西与罗莎·卢森堡并非伴侣,但都是德国著名的无产阶级思想家、革命家,同为德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也都是是当时欧洲最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前者著有《军国主义与反军国主义》,后者被与其素有矛盾的列宁称赞为“革命之鹰”。两人在德国十一月革命失败后,于1919年1月15日,双双被捕杀害。) 而那张明信片的背后则写着: 希望我们两个人将来,也像他们两个人一样,一同上断头台。 ——周恩来 对于周总理的一生,我们总结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外交家,是伟大而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同时也是他自己所说的那样,是一个坚定的唯物主义者。 可他对邓大姐说: 我这一生都是坚定不移的唯物主义者,唯有你,我希望有来生。 我们见惯了他作为风度潇洒的美男子,智慧机敏的博学者,刚毅坚忍的革命家,鞠躬尽瘁的好总理的形象。 但同时他还有万般柔情似水,情深脉脉的一面。只是他把太多都奉献给了这个国家和人民,能留给自己挚爱的,已然不多。 而总理的幸福也源自于此,一个与他同样坚定的革命者的邓大姐,一个终生为人民而不懈奋斗不懈奉献的邓颖超,一个在背后默默支持他的灵魂伴侣,与他相伴厮守了终生。 1976年1月8日早上9点57分,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带着疲倦和对中国与人民的挂念,周总理离开了这个世界。我也希望这个世界有来生,他不用再降生在一个风雨飘摇、凄风苦雨的时代,能与邓大姐一起,体会一份安稳的生活和爱情。 总理离开后,邓大姐遵照他的嘱托,不建坟冢不保留骨灰,将他的骨灰分撒于北京、密云水库、天津海河、滨州黄河入海口的上空。 1992年7月11日,邓颖超同志逝世,遵照她的遗愿,不建坟冢不保留骨灰,骨灰装入曾盛装周总理骨灰的骨灰盒,撒到与周总理骨灰同样的地方。 冬日踏雪也好,上断头台也罢,祖国的山河大川天地之间,无论是在哪里,他们终究永远地依偎在了一起。他们的一生,无墓无碑无子无女无产,有的只有极为纯粹理想和爱情。 这,就是一对无产阶级革命者前辈的爱情 转自:古今历史拾遗
m
manibear
回复 1楼Rebeccayy的帖子
一个俊美无双,一个长相普通。
w
wsdy
周是g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