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是如何内卷的

d
dingdingdddd
楼主 (北美华人网)

当代大学生是如何被内卷的?
小阔落哦
曾经是小学老师的大学老师 浙大有些课程是“正态课” 意思是:给分按照正态分布,90分及以上不大于20%、80分及以下不少于30%。 在实际登分过程中,人数超过比例则无法在教务网录入分数。(约等于成绩作废) 颇像如今阿里已经取消的361(必须得有10%的最差评分) 你考99,全班都考100,你也只有79分。 天生的卷课。



说起来,我上大学那会儿,还没有“内卷”这个词儿, 那时候叫“恶竞” 虽然没有内卷这个说法, 但2015年的我们,早就卷的跟卷心菜一样了。


毛概课, 发言环节之前,很多同学坐在离讲台最近的座位, 两只脚踩在过道,屁股只坐椅子的五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就等老师问有谁想发言,然后冲上讲台抢话筒 抢到的欢欣鼓舞,没抢到的垂头丧气 后来我做过一段时间小学老师,每次看见那些回答问题时候高喊着“我!我!”的小学生。 就在幻想他们10年后的样子。 你别说 不能说很相似吧, 简直是一毛一样。 绝了。




这还不算。 思修课,老师布置思维导图的作业,有人带来的导图可以直接当凉席 沟通领导课,有人生涯规划写了五万多字

选课时“绩杀”的老师被避之不及 矿爷的微积分课,提前半小时去,只有后两排有位置(这图是新闻的现场图)

考试周,图书馆开门前的队伍从门口快要排到阳明桥 我拖着小箱子回家的时候 恍惚间以为自己没上车就到了春运的杭州东站。

后来我想明白了: 当代大学生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不断增长的保研需求与保研比例固定不变之间的矛盾。 一旦有刷好感的机会,大学生们就活跃起来, 如果有10%的平时分,大学生们就趋之若鹜; 有20%的作业分,他们就刷夜爆肝; 有30%的论文分,他们就不怕猝死; 有50%得分高的概率,他们就敢冒着选不上课的风险删掉预置课程; 有100%的高绩点、二课分,他们就互相提防勾心斗角。



但! 但! 正态课你们这么拼我认了! 非正态课还是一样卷!

某天,某个非正态课(不会强制要求90分以上只有20%,按理说没这么卷), 老师下课随口说了一句:大家简单思考一下某个问题,下次上课的时候交一张纸。 我一想,非正态课,不用强制≤90分,那不是美滋滋 于是我啪的一声,真快呀的就把作业写完了。 过了两天继续上课,我拿着一张纸美滋滋地就去了。


结果。 到了之后发现很多同学拿着厚厚的一叠纸在交给老师 还加了浙大论文专用封面。 还加了浙大论文专用封面。

我一度怀疑如果不是不让讲PPT他能整全套路演出来。

我当时手里拿着小小的纸儿, 四四方方 可怜巴巴 风中凌乱。

这不算分啊! 不算分你们都鹅颈(恶竞)成这样??



虽然已经毕业多年。 但如今每当想起那些“正态课” 我都会情不自禁的 编辑于 2020-12-30
赞同 8542​

评论 436
收起​
Thomasz在一所卷王无处不在的顶尖985,对此真是不能再赞同。本来我也想去选些我真正喜欢的课,我期待更好的GPA,我也不愿意为了某些目的做我本不愿做的事。可是结果如何?有的人口口声声“你今天又去卷了啊,太强了”可是谁是这种事情的始作俑者你自己不清楚吗?不禁很怀念高中时那种真的发自内心想解决一个问题时成功的喜悦。 2020-12-30 · 热评 是UTeki呀
恶性内卷真的会浪费大量社会资源,在学校也是,在工作生活中也是。当衡量一个人一件事情有了参考的标准(尤其量化后)。很多竞争的结果为了完成一个数字目标往往会带来本质目标的偏差。另外一点我也觉得大部分人,其实不仅仅是现在,纵观历史,其实人们一直没变。大部分人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想要什么……那怎么办呢,就随大流混呗。当大家都把目光聚焦在别人身上的时候,内卷,恶竞自然就滋生蔓延了。唉,这还是个恶性循环,信不信… 当我们总盯着别人,还怎么自我审视呢?我记得谁谁谁说过,世界上只有很少很少一部分会去真正自我审视,然后呢,这部人中审视完了会真正做出改变的人又是凤毛麟角了。所以,成功的大神们永远都是极少数。但是一拥而上的韭菜们却数不胜数。分享一个另外的现象,和浙大形成完全相反的对比的,我之前本科大学在一个很一般的北方双非大学上的。大部分学生毫无斗志,整天宿舍打游戏谈恋爱……还打麻将通宵要么网吧开黑包夜…这种毛概课什么的,有些人一学期就去一次(最后考试那次)。唉,内卷和完全自我放弃都不行,归根结底还是环境所致…… 2020-12-3
2
212mr
挺好的,继续造墙,让他们永远在封闭世界里内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