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证明了 “现在大家在一起只不过是因为局势困难hard模式不得不抱团”,如果人生选择的道路是“留在家乡生活轻松自在毫无身份和经济危机”的话可能就不选这个人了。。。。流落荒岛为了生存而走在一起,算什么爱情?回到人类社会之后还愿意在一起才是真的爱情。 越是困难的道路越不会有纯粹的爱情,同理所以青春期的感情才比较纯粹,因为发愁的事情不太多。 sasasasasa 发表于 2021-05-25 00:05
这不但不是什么新鲜发现,反而是大部分人结婚的原因:抱团生活成本较低和回报较高 Unicue 发表于 2021-05-25 00:12
脱离实际讨论问题没有意义。家里有矿的人考虑的婚姻因素跟普通人考虑的肯定是不同的。 而你说的“留在家乡生活轻松自在毫无身份和经济危机”这个不能认同,很多人的家乡工作机会其实很少,而且工资也低,并不见得会轻松自在。而且小城市收入低也导致购买力比大城市低很多,大城市的人能买得起的汽车和旅游消费,在小城市里面很多人是消费不起的。就像30年前的中国也是人人都有地方住,有饭吃,但能购买力会比当时的美国人低很多。 公用马甲44 发表于 2021-05-25 00:21
但是人的本性就是如果不是瞎子都看的见的差别通常会默认是自己亏了,所以如果一方觉得收益另一方八成觉得自己亏了,还有很多是双方都觉得自己亏了。这就是婚姻制度的难处,哈哈 spyj007 发表于 2021-05-25 01:12
也不是,现实中win-win的例子也很多。就像工作上跟同事打好关系,平时相互帮助,很明显就是win-win的结果。婚姻也一样。 我觉得没必要把婚姻看得太悲观,单身时候的生活压力和结婚后的生活压力,经历过的人会感受特别明显,当然每个人的感受也不同。 公用马甲44 发表于 2021-05-25 01:18
我对选择单身还是结婚没有任何judge的意思,不过现在很多mm可能过于强调失败婚姻影响,但没有理解一个成功甚至是普通的婚姻在经济收益上还是比单身要强不少,尤其是在高房价地区。 很多一代移民,读书,h1b, 申请绿卡,一路走来各种坑,只要其中有一步走错了,瞬间就蹉跎几年,甚至被迫回国。两个人相互cover身份真的可以减少很多压力,而且双职工的经济实力对比单收入的经济收益绝对1+1>2, 例如单身的时候只能买在上班单程一小时的地区(甚至买不起房),而双收入(贷款额度也是双倍)可以买在单程30分钟的学区房,生活质量绝对有质的飞跃。另外生活中如果生病了或者有什么急事,多一个人也是方便很多。 我觉得哪怕是一个普通的婚姻,就是相互过成了室友那种,只要不是天天吵架或者过的很压抑,生活的稳定性还是比自己单身的时候强很多,更不用说幸福的婚姻了。当然失败的婚姻还不如选择单身,这个不需要过多解释。 MaJiaAnyWay 发表于 2021-05-24 23:53
什么叫纯粹的爱情呀。郑爽和张恒初相识时是不是纯粹的爱情。还是纯粹的想象。唐太宗和独孤皇后呢。双方都是势力很大的贵族。也有外界压力。算不算抱团。 JBJ17 发表于 2021-05-25 00:14
这不就说明了过得不好勉强活着才需要婚姻, 如果生活条件好了就越不是必需品么 barbiebb 发表于 2021-05-25 13:11
很多一代移民,读书,h1b, 申请绿卡,一路走来各种坑,只要其中有一步走错了,瞬间就蹉跎几年,甚至被迫回国。两个人相互cover身份真的可以减少很多压力,而且双职工的经济实力对比单收入的经济收益绝对1+1>2, 例如单身的时候只能买在上班单程一小时的地区(甚至买不起房),而双收入(贷款额度也是双倍)可以买在单程30分钟的学区房,生活质量绝对有质的飞跃。另外生活中如果生病了或者有什么急事,多一个人也是方便很多。
我觉得哪怕是一个普通的婚姻,就是相互过成了室友那种,只要不是天天吵架或者过的很压抑,生活的稳定性还是比自己单身的时候强很多,更不用说幸福的婚姻了。当然失败的婚姻还不如选择单身,这个不需要过多解释。
越是困难的道路越不会有纯粹的爱情,同理所以青春期的感情才比较纯粹,因为发愁的事情不太多。
中东人靠社会救济生活的
结婚后 社会救济减少
单身母亲社会救济最多。福利房 优先
领取社会救济的话。不要结婚。不划算
有道理
单身大妈狂生 几个孩子。社会救济多
结婚后 按全家共同需求。社会救济减少
西欧比较少见
西欧有基本社会保障
美国 中国没有基本社会保障
德国大妈很少为了凑活
所以德国大妈比中国女生强
脱离实际讨论问题没有意义。家里有矿的人考虑的婚姻因素跟普通人考虑的肯定是不同的。
而你说的“留在家乡生活轻松自在毫无身份和经济危机”这个不能认同,很多人的家乡工作机会其实很少,而且工资也低,并不见得会轻松自在。而且小城市收入低也导致购买力比大城市低很多,大城市的人能买得起的汽车和旅游消费,在小城市里面很多人是消费不起的。就像30年前的中国也是人人都有地方住,有饭吃,但能购买力会比当时的美国人低很多。
抱团取暖没毛病啊。
生物最初是无性繁殖的,后来进化出双性繁殖就是基因的抱团取暖。
张翠山和殷素素 荒岛求生中的爱情只能是小说故事了
并不是在说“留在家乡生活所以必然导致生活轻松自在”,如果是这样的话还了得?谁愿意出国?谁愿意去北上?而是"留在家乡生活是面临更小的挑战,相对意义上来说生存困难程度不大,心里压力相对而言轻松”。你非要说“这些人哪里轻松了?想赚100万照样难!”,可是人家已经为人生设置了更小的目标这是既成事实,人家不会去想100万了,你不能拿你的目标来当做别人的目标,那些消费不起的东西人家也完全不会去想,比如一年两次夏威夷之类的。
啥是纯粹的爱情, 琼瑶剧里那种?正常人正常生活里受不了。没有什么是纯粹的就跟没有绝对的平面一样
我倒是觉得自己的爱情就是被岁月磨掉的
人如果可以不物质 不世俗 也许我的爱情可以长存
但这一点也许正是我在寻找配偶时最不应该忽略掉的 有谁可以长久的不食人间烟火呢?小清新也不过几年可以 那也是需要家里有矿才可以的
不过只羡鸳鸯不羡仙的事 目前看来 得之幸也
最圆满的爱情是双方都觉得是个deal
也不是,现实中win-win的例子也很多。就像工作上跟同事打好关系,平时相互帮助,很明显就是win-win的结果。婚姻也一样。
我觉得没必要把婚姻看得太悲观,单身时候的生活压力和结婚后的生活压力,经历过的人会感受特别明显,当然每个人的感受也不同。
prop 13造成的高房价将很多夫妻捆绑在了一起 是个婚姻稳定剂
但倒过来说 没有高房价造成的高压 。。。
所谓win win是你认为的,没准儿对方不这么想呢?这么想了也不会说吧,哦和你结婚我亏了,这么说的男人不是情商低吗能解决什么问题呢,是吧...当然双方觉得win win的婚姻肯定有,大概也不是太多惬以为?
这也不算悲观啦,人性就是这样,不知足才有进步嘛,希望自己的利益和基因更优化这是人类进化的本色
门当户对,叮噹馬頭,win-win situation
我觉得不应该分开来挨个分析,这是一个复杂的综合决定。有的人结婚因为爱情,有的因为利益,有的只是想抱团,什么样都有。又不是所有结婚都是为了抱团。我相信大部分人结婚还都是建立在互相喜欢的基础上的。
不过大部分人还是会选择婚姻的吧。
这不就说明了过得不好勉强活着才需要婚姻, 如果生活条件好了就越不是必需品么
看了你的帖子我差点笑喷了。
独孤皇后是唐太宗的姨奶奶,他两是怎么报团到一起取暖的?
这贴基本验证了昨天去那个热贴的内容:没钱的人只能去凑活起来
虽然我同意你的观点,但是唐太宗那是长孙皇后哈哈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