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逝世了

小雪人
伟人,RIP
D
DoDoLo
造福人类的科学家。 致敬!
C
Chiaseed
rip,一代伟人
2
2021majia
老爷子走好。
p
potatoball
RIP
P
Presentgift
RIP
L
LAZXC
RIP
霍伯森的选择
现在确认了,R.I.P.
多说两句吧,是直接从海南接回长沙抢救的,也就是最后难关之前还在水稻基地一线。
kaka924924 发表于 2021-05-22 01:51

听说是三月在三亚摔了,情况就不太好。怎么不早点接回长沙
m
minqidev
回复 106楼霍伯森的选择的帖子
3月摔的,4月多接回长沙住院
吃鸡蛋
年纪大了,摔一跤,完了得很常见
所有老了以后家里要改造成不易滑摔倒啥得,还不老得时候要确保vit d, 钙摄入合理
m
mylittle9
致敬!
老爷子走好。
花皮猪
又一个教科书中的符号成为历史了。如此标志性的人物,其实我们并不了解他。如果不是搞他的专业,我想绝大多数人对于他的了解不会比“杂交水稻”这个标签多多少。观感上来说他很低调,可能也跟他的专业曝光率不高有关,但在国人心中也应该封神了。只不过近20年风头完全被比他小几岁的带货院士盖过去了,让你平时根本不会想起他。所以消息突然传来,让你突然意识到他的存在,却是以这样的方式。
c
centenario
RIP
M
Moonwalking
令人敬佩的人!惋惜,RIP
c
cocolili
看他的以前在田里的几张照片,都需要两个人扶着,就感觉身体不是很好了。91岁也算长寿了
花皮猪
年纪大了,摔一跤,完了得很常见
所有老了以后家里要改造成不易滑摔倒啥得,还不老得时候要确保vit d, 钙摄入合理
吃鸡蛋 发表于 2021-05-22 02:08

真担心父母咋整,再健康岁数大了也不禁摔啊。 这种风险真的很难控制,要不干脆整个轮椅吧,不要上下楼。
吃鸡蛋
又一个教科书中的符号成为历史了。如此标志性的人物,其实我们并不了解他。如果不是搞他的专业,我想绝大多数人对于他的了解不会比“杂交水稻”这个标签多多少。观感上来说他很低调,可能也跟他的专业曝光率不高有关,但在国人心中也应该封神了。只不过近20年风头完全被比他小几岁的带货院士盖过去了,让你平时根本不会想起他。所以消息突然传来,让你突然意识到他的存在,却是以这样的方式。
花皮猪 发表于 2021-05-22 02:14

带货院士是谁?俺只知道袁老爷子
u
urthur
几十年前嘲讽他的同侪很多,说他没文化,学历不够高,走狗屎运。 现在不论国外国内他的声望都是极高的。不难理解,毕竟是解决一国温饱这样的大功德。反而是瞧不起他犯口业的那波人现在不知在哪里。人的颠倒梦想啊。 RIP
j
jessicamoi
致敬,走好。
l
lixbei
R.I.P.
花皮猪
几十年前嘲讽他的同侪很多,说他没文化,学历不够高,走狗屎运。 现在不论国外国内他的声望都是极高的。不难理解,毕竟是解决一国温饱这样的大功德。反而是瞧不起他犯口业的那波人现在不知在哪里。人的颠倒梦想啊。 RIP

urthur 发表于 2021-05-22 02:19

他的杂交稻都给什么人吃啊?我可能是没吃过,小时候家里买的大米都是散装的,也没听爹妈说这大米是他培育的杂交稻推广的。Costco的黄国宝应该不是吧? 之前看过一些材料,记不太清了,但说是杂交稻并不好吃。。。
m
minqidev
回复 119楼花皮猪的帖子
大学,餐馆,食堂很多地方用
L
Lxh
他一辈子没有遗憾离开这个世界,对他来说就是很好的结局
n
noshock
回复 1楼angel115520的帖子
RIP, 这样的一位科学创新大家,居然不是科学院院士!
f
florenced

看到这个评论才难过呢 哎
c
cathytree
谁造谣的,下辈子吃不上饭
w
wyz4632
突然细思极恐,我看朋友圈里经历了上午去世-辟谣没去世-最终没留住的过程,是不是过度抢救留了几个小时啊?
S
STEFANYMIMI
国士无双
f
florenced
回复 125楼wyz4632的帖子
应该是 哎
如如
他的杂交稻都给什么人吃啊?我可能是没吃过,小时候家里买的大米都是散装的,也没听爹妈说这大米是他培育的杂交稻推广的。Costco的黄国宝应该不是吧? 之前看过一些材料,记不太清了,但说是杂交稻并不好吃。。。
花皮猪 发表于 2021-05-22 02:26

不好吃总比饿死强吧
弯弯
从今往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每次吃饭,我应该都会想到袁老。 以后,也不会浪费粮食了。
w
wsdmn
sigh,这次没人来辟谣了,好难过。袁老一路走好
C
Cath226
回复 1楼angel115520的帖子
RIP, 这样的一位科学创新大家,居然不是科学院院士!
noshock 发表于 2021-05-22 02:31

老人家是工程院院士。
C
Cath226
他的杂交稻都给什么人吃啊?我可能是没吃过,小时候家里买的大米都是散装的,也没听爹妈说这大米是他培育的杂交稻推广的。Costco的黄国宝应该不是吧? 之前看过一些材料,记不太清了,但说是杂交稻并不好吃。。。
花皮猪 发表于 2021-05-22 02:26

散装的大米一般是就近产地的,但现在超市一般产地都标得比较清楚,也应该有不同种类的大米。 杂交稻当初是为了解决粮食生产问题的,不是为了口味。去年有一阵子国内有可能闹粮荒的传言我还历历在目。中国现在有大批粮食是进口的,万一政治局势一变,进口不来了,国产的量能保证吃饭,不好吃也要吃啊。当然,口味也是重要的,所以还是要继续不断杂交看看能不能改善口味。
墨西哥辣椒
几十年前嘲讽他的同侪很多,说他没文化,学历不够高,走狗屎运。 现在不论国外国内他的声望都是极高的。不难理解,毕竟是解决一国温饱这样的大功德。反而是瞧不起他犯口业的那波人现在不知在哪里。人的颠倒梦想啊。 RIP

urthur 发表于 2021-05-22 02:19

欧美没人知道
欧美超市主要卖印度大米

印度大米和他没有关系
f
fredman
回复 1楼angel115520的帖子
RIP, 这样的一位科学创新大家,居然不是科学院院士!
noshock 发表于 2021-05-22 02:31

他要是能当科学院院士早就当上了。
杂交水稻不是他发明的,第一个推广的也不是他做的,理论上他也没啥贡献。但他的成果最大。

a
avo
回复 1楼angel115520的帖子
RIP 非常佩服,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像杨振宁活出精致的绵羊
p
pinkpiggie
真正的科学家,一生敬畏科学,袁老走好!
j
jiayusong
rip, respect
k
kangqiaof
讲句实话,我挺希望他安详的去世,不要有太多的抢救;或者完完全全脱离学术。
湖南那个地方小,像湖南农大,湖南师大这种学校,一个学校可能就一个两个,自己培养出来的院士。 到后来整个院系,就是围着那个院士转,他一在,整个国家,整个省,整个行业的资源都在倾斜,而且所有人都怕人走茶凉,感觉真的是耗尽人生的最后一口气,看着都累。
湖南有两大农业院士,一个袁隆平,一个刘云,一个搞水稻,一个搞湖南鲫鱼,也就有了解放后的湖南保持鱼米之乡。刘云是师大的,最后几年,真的是,你走不动,也要想着学校,专业的发展和基金,太累了。

minqidev 发表于 2021-05-22 00:23

袁老不是湖南农大的,是湖南农科院的,湖南农大目前有四位院士,油菜院士,茶学院士,养猪院士,辣椒院士。
湖南是农业大省,有科研环境和条件,不能简单地说一句小地方,感谢奋斗在农业一线的这些院士,为人类做的贡献!
R
Rain1278
史册留名的人,真正造福大众的人!
c
childefox
缅怀,致敬
m
miaka
讲句实话,我挺希望他安详的去世,不要有太多的抢救;或者完完全全脱离学术。
湖南那个地方小,像湖南农大,湖南师大这种学校,一个学校可能就一个两个,自己培养出来的院士。 到后来整个院系,就是围着那个院士转,他一在,整个国家,整个省,整个行业的资源都在倾斜,而且所有人都怕人走茶凉,感觉真的是耗尽人生的最后一口气,看着都累。
湖南有两大农业院士,一个袁隆平,一个刘云,一个搞水稻,一个搞湖南鲫鱼,也就有了解放后的湖南保持鱼米之乡。刘云是师大的,最后几年,真的是,你走不动,也要想着学校,专业的发展和基金,太累了。

minqidev 发表于 2021-05-22 00:23

国内不是65就退休了?人家都90了还能上班为单位拿funding?
s
shishuizl
R.I.P.
k
kangqiaof
国内不是65就退休了?人家都90了还能上班为单位拿funding?
miaka 发表于 2021-05-22 05:23

高校里男性工人55退休,教授60退休,博导65退休,院士没有退休年龄限制,可以一直干,有的65还没有评上院士,所以65还是科研的黄金年龄。 说实话搞科研身体要好,从年轻的时候就精力旺盛,八九十的院士还奋斗在一线太常见了,也大部分精神矍铄,很少有病怏怏的院士,我见过的大抵就是这样。
c
ca563
他要是能当科学院院士早就当上了。
杂交水稻不是他发明的,第一个推广的也不是他做的,理论上他也没啥贡献。但他的成果最大。


fredman 发表于 2021-05-22 03:40

当然都没有你的贡献大!
y
youyichanzi
致敬
x
xiaomaer
回复 97楼花皮猪的帖子
为啥年纪大怕摔跤啊 跌倒会伤到什么部位造成死亡呢
k
kangqiaof
他要是能当科学院院士早就当上了。
杂交水稻不是他发明的,第一个推广的也不是他做的,理论上他也没啥贡献。但他的成果最大。


fredman 发表于 2021-05-22 03:40

那你展开说说贡献和成果的区别和联系,袁老的贡献是什么成果是什么?
k
kangqiaof
回复 97楼花皮猪的帖子
为啥年纪大怕摔跤啊 跌倒会伤到什么部位造成死亡呢
xiaomaer 发表于 2021-05-22 05:44

其实不是年龄大了怕摔,是年龄大了容易摔,中风的先兆
l
laurenplus
现在确认了,R.I.P.
多说两句吧,是直接从海南接回长沙抢救的,也就是最后难关之前还在水稻基地一线。
kaka924924 发表于 2021-05-22 01:51

搞不懂现在为啥总是先谣言再辟谣然后再确认的方式....
转换跑道
Rip
M
MandyF
RIP.袁老一路走好🕯🕯🕯
爱做饭的男人
为人类和中国人民做了实事儿的人。Rip
a
aptorex
RIP
l
louaci
伟大的科学家,拯救世界
m
minqidev
袁老不是湖南农大的,是湖南农科院的,湖南农大目前有四位院士,油菜院士,茶学院士,养猪院士,辣椒院士。
湖南是农业大省,有科研环境和条件,不能简单地说一句小地方,感谢奋斗在农业一线的这些院士,为人类做的贡献!
kangqiaof 发表于 2021-05-22 04:54

我一直 以为两个单位是一个单位,因为袁老恰巧是农大的荣誉校长
m
mmyung
向袁老致敬 RIP
m
missyoungforever
rip
a
addi1234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饱食者当忆袁公。一路走好!
阡陌风不定
RIP
孔雀翎
他的杂交稻都给什么人吃啊?我可能是没吃过,小时候家里买的大米都是散装的,也没听爹妈说这大米是他培育的杂交稻推广的。Costco的黄国宝应该不是吧? 之前看过一些材料,记不太清了,但说是杂交稻并不好吃。。。
花皮猪 发表于 2021-05-22 02:26

这世界上还有很多地方粮食短缺 没饭吃的时候,谁还挑剔好不好吃,不好吃但是总能让人活下去。
b
bluecrab
因为他,中国不再有饥荒,九十岁的老人还在工作,什么样的头衔能够配得上这样的功德?今天给孩子说了这个人,这样的人才是值得去记住学习的。
k
kangqiaof
我一直 以为两个单位是一个单位,因为袁老恰巧是农大的荣誉校长
minqidev 发表于 2021-05-22 06:45

不是一个单位,但是两个单位物理位置很近,科研上也有很多交叉和合作,袁老在湖南农大农学院带学生,如果说行政职务有牵涉的话,那就是袁老的儿媳妇儿前几年开始在湖南农大担任副校长。
r
ruoyanduwu
RIP 袁老,一路走好!
H
Hardgrass
一代伟人,历史会铭记
a
afamilyman
伟人,袁老先生安息。
b
baileys
回复 92楼的帖子
还是去世了,我刚刚其实想说,他好像胖了些,像是回光返照,但又不敢说
minqidev 发表于 2021-05-22 01:51

害,回光返照是指去世前的一两天吧
c
chinaren000
真的,一辈子不为名利,专心干自己想干的事的科学家 值得敬佩 今天长沙街头十里人民送他,真的都是自发的
c
chances0are
致敬,rip
h
happy62
了不起的人
g
gaogao0115
珍惜粮食,永远缅怀!袁老走好!
J
Jimatssf
散装的大米一般是就近产地的,但现在超市一般产地都标得比较清楚,也应该有不同种类的大米。 杂交稻当初是为了解决粮食生产问题的,不是为了口味。去年有一阵子国内有可能闹粮荒的传言我还历历在目。中国现在有大批粮食是进口的,万一政治局势一变,进口不来了,国产的量能保证吃饭,不好吃也要吃啊。当然,口味也是重要的,所以还是要继续不断杂交看看能不能改善口味。
Cath226 发表于 2021-05-22 03:26

央视采访袁,袁清清楚楚说中国粮食不够吃,有缺口。
g
graceka
RIP.
一生有个好开始
先生千古,一路走好,🙏🙏🙏
m
minqidev
回复 173楼的帖子
湖南去年产量630亿斤,一般是放中央储备粮。湖南这么年一直是防饥荒的,压舱底的。
这就是好几个搞农业的院士都在湖南的原因
虎皮猫大人
祖国的栋梁啊,一路走好
花皮猪
其实不是年龄大了怕摔,是年龄大了容易摔,中风的先兆
kangqiaof 发表于 2021-05-22 05:48

这是一方面,这么大岁数肯定有基础病,另外也看摔的部位,脑出血啊,动脉瘤破裂啊,血栓脱落啊,骨折导致脂肪栓塞啊,太多了。
t
terriblewind
RIP
花皮猪
搞不懂现在为啥总是先谣言再辟谣然后再确认的方式....
laurenplus 发表于 2021-05-22 05:49

cgtn应该是没造谣,只是想抢个大新闻,只不过上面可能还想抢救一下,另外没有统一好口径。这种符号性人物,你怎么能抢新华社的风头。
N
NJ橘猫
国内不是65就退休了?人家都90了还能上班为单位拿funding?
miaka 发表于 2021-05-22 05:23

认识的几个院士都六十五岁以上
N
NJ橘猫
先生千古!一路走好!
花皮猪
这世界上还有很多地方粮食短缺 没饭吃的时候,谁还挑剔好不好吃,不好吃但是总能让人活下去。
孔雀翎 发表于 2021-05-22 07:16

那就是说更多用于(技术)援助或出口?
p
pantheonduwu
Rip
x
xjwbbs
早上醒来还是走了,RIP
e
elina1007
RIP
m
majiapajama
他要是能当科学院院士早就当上了。
杂交水稻不是他发明的,第一个推广的也不是他做的,理论上他也没啥贡献。但他的成果最大。


fredman 发表于 2021-05-22 03:40

诺贝尔奖获得者 之所以会算算数 是不是还得感谢九九乘法表啊?什么技术不是靠前人的路走出来的? 你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没妈会有你么
b
brookhollow
袁老一路走好🕯🕯🕯
水月笑
R.I.P.
l
littlelittle
RIP...
A
Amyfang2006
RIP 真正的科学家, 解决了中国和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吃饭问题。
l
lunaeve
rip
J
Jimatssf
中国现在水稻单产世界排名弟13。美国亩产比中国高25%。最高的是澳大利亚。 而中国单产最高的米是东北米。不是杂交水稻。当然东北米和日本米有关,也算是其它国家的杂交技术受益者。
袁最主要的意义是野外品种基因保留。用于抗虫害。其次也就是转基因水稻的研究。
d
dallaswest
科学家一路走好。
k
kangkang66
袁老一路走好!
m
minqidev
回复 192楼Jimatssf的帖子
所以袁隆平是对中国有意义,南方不用杂交稻,亩产大概500-600斤,杂交稻一季稻可以1000斤,湖南,江西是双季稻就可以吨粮田
2
201120152019
讲句实话,我挺希望他安详的去世,不要有太多的抢救;或者完完全全脱离学术。
湖南那个地方小,像湖南农大,湖南师大这种学校,一个学校可能就一个两个,自己培养出来的院士。 到后来整个院系,就是围着那个院士转,他一在,整个国家,整个省,整个行业的资源都在倾斜,而且所有人都怕人走茶凉,感觉真的是耗尽人生的最后一口气,看着都累。
湖南有两大农业院士,一个袁隆平,一个刘云,一个搞水稻,一个搞湖南鲫鱼,也就有了解放后的湖南保持鱼米之乡。刘云是师大的,最后几年,真的是,你走不动,也要想着学校,专业的发展和基金,太累了。

minqidev 发表于 2021-05-22 00:23

湖南地方小。。。
m
minqidev
回复 196楼201120152019的帖子
我们那时上湘土历史就这么说。 好像还没有柴达木沙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