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特兰大I-85和I-75合并以后从midtown到downtown那一段路让人恍惚到了曼哈顿 Littleman18 发表于 2021-04-26 00:23
回复 1楼墨西哥辣椒的帖子 在欧洲的人看了中文媒体自以为是的文章,更不明白美国为什么这么设计了。freeway是快速到达目的地的途径,local不是限速35就是不停的stop,我连送孩子去幼儿园Google导航都让我上freeway,蹭一段高速这个入口上下个出口出,分别在town的两边,很典型的设计 金言的马家 发表于 2021-04-26 00:51
最多死亡事故就是在高速进出口。 频繁进出高速,把它当local用是很危险的。 fitzroy 发表于 2021-04-26 04:54
其实欧洲这样把生活工作商业规划在一起的设计是更生活化,人性化和便利化的,很难想象送孩子上幼儿园还要走一圈freeway的日子,德国这边一般幼儿也都深入社区,步行十分钟以内。 Phantasialand 发表于 2021-04-26 05:04
我还耐着性子把帖子看完了 我真闲xingnan123 发表于 2021-04-26 05:50
美国的城市规划 是一切为了汽车啊 德国的城市 都是围绕 着 一个个 车站 发展起来的. 墨西哥辣椒 发表于 2021-04-26 04:55
我看了一楼就直接拉到最后一楼!这种把居住区和商业区混到一起不开车的诉求,只有中国人有😄😄!对火车地铁的执念也只有中国人和居住在纽约的加州的人有!😄😄😂 zhaojie2005 发表于 2021-04-26 09:38
楼主你说的挺对的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就很烦人 bangobunny 发表于 2021-04-26 09:40
德国没有黑人 goodluck23 发表于 2021-04-26 12:07
说穿了无非就是 因为美国先发明普及了汽车,随后才有城市大发展。。 而欧洲亚洲其它国家,都是先有大城市,随后才实现汽车普及。。 其实低人口密度区,有高速公路极其方便。。就是浪费土地了点。。。。 高人口密度区,到处步行+密集轨道交通,这也很方便。。 最讨厌的就是比如LA的一些街区,人口密度不高不低,刚好能把高速公路堵死,但又支撑不起轨道交通网,这个真心就是受罪。。 Namama 发表于 2021-04-26 17:58
正解, 好像有本书 The Address Book 讲的就是这个问题。 https://www.amazon.com/Address-Book-Street-Addresses-Identity/dp/1250134765 顺便说一下,拿德国说事没什么意思, 所有的建筑都是二战以后建的, 城市设计相当于一张白纸 。 ted.hanks 发表于 2021-04-26 18:09
柏林现在很多的超级市场上盖居民楼. 下楼就是各大超级市场和健身房啊!! 另外柏林市区任何一个地方, 出门不超过 200 米肯定有个公交车站啊. 墨西哥辣椒 发表于 2021-04-26 05:09
有很文明的黑人,哈哈 Phantasialand 发表于 2021-04-26 17:50
生活就是这样,有烟火气息,又便利,多好啊。 汽车对德国来说是一个option,不是一个must,尽管德国汽车千人保有量几乎达到600辆。 但对美国来说,绝大部分地区,汽车是一个must,没有其他option。 Phantasialand 发表于 2021-04-26 17:48
提起美国的城市, ——无边际的摊大饼、强迫症式的网格、没有汽车寸步难行、公共交通落后、治安状况恶劣、贫富阶级对立等等。
我在美国的这些年来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美国的城市会是今天的这个面貌?欧发达国家都还符合我们对城市的理想估计,乃至地理情况与美国相似的加拿大和澳大利亚都没有出现这种强烈的美国式城市演变现象,为什么唯有美国的城市变成了这副模样?一切需要从一场起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也是最饱受争议的基建工程之一开始讲起。
被割裂的美国城市
截图的这座城市——亚特兰大,算是典型的美国二线城市。而红圈圈出来的就是美国中小型城市普遍存在,但在世界其他地方都非常罕见的一个现象——
全国性高速公路,在美国叫Interstate,也就是地图上蓝底白字编号的道路,会直接穿越城市最中心的地带,乃至把市中心拦腰截断!
举其他一些城市的例子,我们用卫星地图来更直观地表示。
比如这是位于美国中东部的城市辛辛那提:
位于中北部的明尼阿波利斯:
这几个都是美国很典型的城市规划现象。这种规划看起来似乎像中国城市的高架桥,但仔细看或者亲自来到实地就能立刻看出它们的差异了。 从地图上首先可以看出,这是道路都是美国的国家级州际高速公路(以蓝底白字表示),也就是说它们都是可以直接连接另一座城市的。在中国,相同级别的国家高速(编号G)一般会在城市外围的区域设置一个专门的高速起始点,或者让高速绕开城市中心区以环状铺展。
在其他高速公路发达的国家,这也是很自然的规划模式,比如这是德国首都柏林都市区的高速公路规划:
🔥 最新回帖
中国的城市-- 乱七八糟, 乌烟瘴气, 把人当成猪和垃圾, 穷人是垃圾和猪! 一个没有人性,人文主义的社会!
德国的城市 ---- 以人为本, 穷人也有生存的尊严!!
中国的城市 ---- 把人当成猪 和垃圾!
中国的城市 ---- 把人当成猪和垃圾! 混乱, 垃圾, 没有文明.
德国的城市 ---- 以人为本, 一切为了人和人性
🛋️ 沙发板凳
但美国的情况完全不一样,比如本文最开始举例的城市——亚特兰大,一开始提到的把亚特兰大市中心拦腰截断的那一段高速公路,它的实际景象是这样的:
可以看到,美国 城市的高速公路,很多时候都并不是高架路,而就是直接建在地面上,并且与两侧完全隔离的传统意义上的高速。 通常的城市立体空间规划是快速路位于上方,基础道路位于下方,快速路和基础道路可以平行通行,基础道路的横向穿梭也不受限制。但美国城市的公路规划完全相反,快速路是城市的主干,基础道路反而要让位,只能建在快速路的上方。很多穿梭市中心的高速的两侧都没有平行的慢速市区路,也无法让行人和其他车辆通行或穿梭,所以这种高速是名副其实地把城市给“拦腰斩断”了。 前面用红框圈出来的那一大坨拧麻花式的交叉点,也是大多数美国中型城市的一个标志性的景象,它在俯瞰视角下的实际面貌是这样的:
可以看出,这种立体交叉点本质上就是两条垂直高速的交叉,但由于每一条高速的正反方向隔离,这个交叉口最终演变成了四向八道的交叉(有时还要再建一条市区普通道路的专用联络通道)。这种交叉点占地面积极为庞大,道路下方无法开发其他功能,而且很不美观,对于高速上行驶的驾驶者来说也非常不方便,而且这样古怪的高速交叉口在美国往往就位于市中心,与市中心的办公楼一墙之隔,占据了市中心大量宝贵的土地。
被滥用的国家公路计划
这个问题,是被美国的城市规划界广为诟病的,美国城市规划的一大历史遗留烂账。它来自1956年,艾森豪威尔执政时期颁布的美国国家高速建设计划——《联邦高速公路援助法》(Federal-Aid Highway Act),这大概是美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由联邦政府牵头和投资的大规模基建计划,这项计划本意在于修建贯穿全美国的国家级高速公路网络(Interstate),连接全美国的各大城市。 时值美国在战后开展所谓“市区重建计划”,美国大量的中型城市展开了如火如荼的市区旧城区改造。当时美国联邦政府本意是牵头出资兴建美国的州际高速公路网络,但由于整个计划是联邦政府出资,美国地方政府看中了这个机会,一并开始将州际高速大规模移植到市区内部——藉由高速公路的修建完成市区的更新。当时以通用为首的汽车业也看中了此良机,开始频繁游说地方政府,希望政府将高速修进市中心,同时大规模拆除市中心区域的住宅区,迫使城市居民购买汽车、搬离市区并依赖于汽车通勤。 下面这个例子是美国的底特律在上世纪50年代高速兴建前,与如今的城市景象。可以看到,为了建设占地庞大的高速交叉口,城市中一整片原本是住宅区的区域被整体移除,而且甚至连一大片公路没有经过的区域也一并被拆除改造成了绿地。当然后来的底特律我们都知道,居民越来越往郊区迁移,市中心越来越衰败,实际上,这个问题在50年代的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
同样,大多数美国城市的市中心在白天显得极为冷清,也是高速修进市中心的直接结果:通勤者从郊区直接把车开到市中心,直接停到地下停车场,下班后又直接由高速公路开出市中心,全程不仅人不需要出现在路上,甚至车都不需要驶入市中心的道路。于是白天在美国城市Downtown的街道上行走的通常只剩下两类人——游客和流浪汉。
美国的城市规划 —— 浪费土地资源, 无边际的摊大饼、强迫症式的网格、没有汽车寸步难行、公共交通落后、治安状况恶劣、贫富阶级对立等等
德国的城市规划思路 ----- 混合使用, 把居住、工作、文化和休闲等方面结合起来。
1999年由柏林的城市规划部门通过了正式的“内城规划方案”(Planwerk Innenstadt)。
在相关方案中,可认识性方面的内容在城市空间的塑造方面重新获得了关键性地位,主要的目标与措施包括:
1、保留城市平面、在可能情况下对城市平面进行恢复性重建; 2、保持建筑高度的规律性,主要是5-7层高的建筑群,符合柏林以前的檐口高度; 3、建筑物应当有一面朝向公共的道路空间,另一侧面向属于私人性质的宁静内院; 4、将首层地区预留作为服务整个城市片区的手工业、商业和服务企业; 5、限制道路建设,选择局部清除那些过于狭窄且交通拥堵的道路断面形式; 6、将绿地与住宅区域紧密联系起来,此外绿地的扩大应当与现有的城市结构相协调; 7、混合使用 ,应当把居住、工作、文化和休闲等方面结合起来。
德国的城市规划思路
1、保留城市平面、在可能情况下对城市平面进行恢复性重建; 2、保持建筑高度的规律性,主要是5-7层高的建筑群,符合柏林以前的檐口高度; 3、建筑物应当有一面朝向公共的道路空间,另一侧面向属于私人性质的宁静内院; 4、将首层地区预留作为服务整个城市片区的手工业、商业和服务企业; 5、限制道路建设,选择局部清除那些过于狭窄且交通拥堵的道路断面形式; 6、将绿地与住宅区域紧密联系起来,此外绿地的扩大应当与现有的城市结构相协调; 7、混合使用 ,应当把居住、工作、文化和休闲等方面结合起来。
德国的城市规划思路 ----- 建筑物应当有一面朝向公共的道路空间,另一侧面向属于私人性质的宁静内院;
这样一来保证城市的治安 (建筑物应当有一面朝向公共的道路空间 ! )
美国的城市规划
美国的城市规划
德国的城市规划
在欧洲的人看了中文媒体自以为是的文章,更不明白美国为什么这么设计了。freeway是快速到达目的地的途径,local不是限速35就是不停的stop,我连送孩子去幼儿园Google导航都让我上freeway,蹭一段高速这个入口上下个出口出,分别在town的两边,很典型的设计
德国的城市规划 ------ 把居住、工作、文化和休闲等方面混合起来。
德国的城市规划 ------ 把居住、工作、文化和休闲等方面混合起来。
美国的城市规划 ----- 汽车, 汽车, 汽车.................
美国的城市规划 ----- 汽车, 汽车, 汽车.................
德国的城市规划 -----轨道交通, 轨道交通, 轨道交通, 把火车站修到你家门口, 任何地方, 出门走几步就是火车站 !!!
德国的城市规划 -----火车站, 火车站, 火车站, 遍地开花的火车站, 把火车站修到你家门口, 任何地方, 出门走几步就是火车站 !!!
德国的火车站 ---- 城铁, 地铁, 郊区火车, 长途火车, 高铁等等 全部混合一起!!
德国的城市规划 -----轨道交通, 轨道交通, 轨道交通,
德国的城市规划 ------ 区域混合 ---- 把居住、工作、文化和休闲等方面混合起来。
德国的城市规划 ------ 区域混合 ---- 把居住、工作、文化和休闲等方面混合起来。
美国的城市——无边际的摊大饼
美国的城市—— 无边际的摊大饼
德国的城市—— 紧凑 而 和谐
美国的廉租房 ---- 美国的公营住宅为由美国联邦、州、地方政府机关管理,向低收入家庭提供的资助住房
美国的廉租房 ---- 美国的公营住宅为由美国联邦、州、地方政府机关管理,向低收入家庭提供的资助住房
美国的廉租房 ---- 美国的公营住宅为由美国联邦、州、地方政府机关管理,向低收入家庭提供的资助住房
美国的廉租房 ---- 美国的公营住宅为由美国联邦、州、地方政府机关管理,向低收入家庭提供的资助住房
美国的廉租房 ---- 美国的公营住宅为由美国联邦、州、地方政府机关管理,向低收入家庭提供的资助住房
纽约的政府楼廉租房都是跟你们德国学的。
美国的廉租房 ---- 美国的公营住宅为由美国联邦、州、地方政府机关管理,向低收入家庭提供的资助住房
美国的廉租房 ---- 美国的公营住宅为由美国联邦、州、地方政府机关管理,向低收入家庭提供的资助住房
美国的廉租房 ---- 美国的公营住宅为由美国联邦、州、地方政府机关管理,向低收入家庭提供的资助住房
德国的廉租房 ------ 合作社住房 或者 当地政府所有的国有住房 .
60 - 70 年代建设的 德国的廉租房 ------ 合作社住房 或者 当地政府所有的国有住房 .
2000 年之后 建设的 德国的廉租房
2000 年之后 建设的 德国的廉租房
1920-1930年代 德国给工人建设的 德国的廉租房 ---- 这种住房分割隔离, 购物交通方便, 目前是德国租房市场的抢手货
1920-1930年代 德国给工人建设的 德国的廉租房 ---- 这种住房分割隔离, 购物交通方便, 目前是德国租房市场的抢手货
1920-1930年代 德国给工人建设的 德国的廉租房 ---- 这种住房分割隔离, 购物交通方便, 目前是德国租房市场的抢手货
美国公共住宅
美国公共住宅的历程
美国公共住宅
美国公共住宅
美国公共住宅
肯顿(英语:Camden)是美国新泽西州康登县的县治。[18][19]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本镇共有人口77,344人[8][10][11],相对2000年来说下降了2,560人,即下跌了3.2%。而2000年的人口相对1990年来说亦下降了7,588人,即下跌了8.7%。
2012年10月29日,美国联邦调查局宣布肯顿是美国人口超过50,000人的城市中暴力犯罪率最高的城市。[22]于2008年,肯顿的暴力犯罪率为2,333:100,000,而美国平均暴力犯罪率仅为455:100,000。[23]
根据美国联邦调查局的数据肯顿是美国2002年第三危险的城市,2004年和2005年是美国最危险的城市[29]。其中“最危险的城市”是按照六种罪行的统计数据来测定的:谋杀、强奸、抢劫、严重伤害、夜盗和偷车。
据美国人口统计数据市内三分之一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下。
美国的城市规划
德国的城市规划
德国的城市规划
美国的城市规划 ---- Camden
美国的城市规划 ---- Camden
美国的城市规划 ---- Camden
德国的城市规划 ---- Potsdam
德国的城市规划 ---- 海德堡 (Heidelberg)
德国的城市规划 ---- 海德堡 (Heidelberg)
美国的城市规划 ----- 底特律
德国的城市规划 ----- 柏林
德国的城市规划 ----- 柏林
美国的城市规划 --
德国的城市规划
最多死亡事故就是在高速进出口。 频繁进出高速,把它当local用是很危险的。
美国的城市规划 是一切为了汽车啊
德国的城市 都是围绕 着 一个个 车站 发展起来的.
其实欧洲这样把生活工作商业规划在一起的设计是更生活化,人性化和便利化的,很难想象送孩子上幼儿园还要走一圈freeway的日子,德国这边一般幼儿也都深入社区,步行十分钟以内。
柏林现在很多的超级市场上盖居民楼.
下楼就是各大超级市场和健身房啊!!
另外柏林市区任何一个地方, 出门不超过 200 米肯定有个公交车站啊.
柏林新盖的居民楼社区里,
一般底层就是幼儿园啊.
上学直接下楼就可以啊!!
为啥非得开车啊?
我看了一楼就直接拉到最后一楼!这种把居住区和商业区混到一起不开车的诉求,只有中国人有😄😄!对火车地铁的执念也只有中国人和居住在纽约的加州的人有!😄😄😂
禁止汽车
楼主有让人讨厌的本事。
要是家门口和幼儿园有地铁 还会开车
生活就是这样,有烟火气息,又便利,多好啊。
汽车对德国来说是一个option,不是一个must,尽管德国汽车千人保有量几乎达到600辆。
但对美国来说,绝大部分地区,汽车是一个must,没有其他option。
因为屁股决定脑袋呗,那么简单
有很文明的黑人,哈哈
说穿了无非就是 因为美国先发明普及了汽车,随后才有城市大发展。。 而欧洲亚洲其它国家,都是先有大城市,随后才实现汽车普及。。
其实低人口密度区,有高速公路极其方便。。就是浪费土地了点。。。。 高人口密度区,到处步行+密集轨道交通,这也很方便。。
最讨厌的就是比如LA的一些街区,人口密度不高不低,刚好能把高速公路堵死,但又支撑不起轨道交通网,这个真心就是受罪。。
正解, 好像有本书 The Address Book 讲的就是这个问题。 https://www.amazon.com/Address-Book-Street-Addresses-Identity/dp/1250134765
顺便说一下,拿德国说事没什么意思, 所有的建筑都是二战以后建的, 城市设计相当于一张白纸 。
除了国土一片废墟外,城市设计一张白纸外,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德国二战后还损失了大量土地,这些土地原本居住的数千万德国人被强行驱逐,造成了海量难民问题。。
这导致了战后的德国必须快速建造大量住宅楼来满足需求, 最后就是这种严格规划的,大规模的,小高层住宅区。。。有时候有点千篇一律,但满足当时德国的需求。。
美国这样的地方很多,我家小区里对面山上的,能盖的地方都盖上了
美国City里也是很多这样的apartment,但是治安不好,homeless没车都在downtown转悠,美国中产很早就开始搬离市区了,这些年又搬回市里,有些是工作压力大,交通不方便外加加班。去年多次零元购以后这不又是外迁在郊区抢房。
美国的城市规划 ---- 私有化的恶果 --- 乱七八糟, 乌烟瘴气, 哎
德国的城市
德国大城市的公共交通交通太多太多了. 密密麻麻的城铁, 地铁, 有轨电车,
地铁, 城铁, 郊区火车, 长途火车等等全部混合在一个个大型火车站.
谁有病非得开车干什么啊?
德国的城市规划 ---- 地铁, 有轨电车, BUS, 城铁, 郊区火车, 普通火车, 长途火车, 高铁等等 全部融合为一个整体!!!
和中国, 美国的变态思维天壤之别!!
美国的城市规划
美国的廉租房---public housing
美国的廉租房---public housing
美国的廉租房---public housing
德国的廉租房--- Baugenossenscha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