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文科的论文真是太水了

m
majia_2016
楼主 (北美华人网)
在海外入坑收藏好些年,很多资料都得是查国内的。 就在国内知网查资料和文献。 知网之前对国外IP是一年三次,每次一周。 可能因为疫情,现在变成一年一次,每次一周。 我一般是看着题目和大概内容相关,就花钱下载下来再慢慢看。 这几年前前后后,各个题目,看的知网论文(硕士博士论文,研究所大学的发表论文)最少4~5000篇了,涵盖内容包括清墨,鼻烟壶,瓷器,珐琅彩等等。论文的研究方向从考古,史料分析,美学角度, 工艺变革,对现代艺术的影响等等。 坦白说,这么5千篇文章里面有原创性,论点论据清楚,论证关系经得起考验,言之有物的真是极少。1% 都够呛。 最好的还真就是故宫博物院的,文章不见得很长,但是有真材实料的分析和论证。 很多其他的文章都是乱引用,比如说到雍正几年清档里关于一个珐琅彩的工期,和工匠待遇,无数文章引用来引用去。但是多半看完整整55卷的清档,每卷800多页的人,可能一个都没有。
甚至包括top 2的全国优秀博士论文。 中间一个清华美院的全国优秀博士论文。作者还是工作了好些年的景德镇陶瓷业专家。 300多页的论文,确实在我看的5000篇里面可以排到前10~20的言之有物。 前面一半提到珐琅彩的基础材料就是“二氧化矽”, 和玻璃是一样的。所以料胎珐琅彩特别难以制作。因为料胎本身是玻璃,熔点非常接近,造型和发色同时兼顾在当年很困难。 后面写珐琅彩的基础材料是“二氧化硅”。 天。。。二氧化硅和二氧化是矽一样的东西,就是SiO2. 肯定前面是抄了台湾的文章,后面是大陆的或者自己写的。 自己没意识到,也没改过来。审论文的也没提出来。
其他的文章更是抄来抄去,拼凑,没逻辑,甚至谬误的地方都非常的多。 回过头来看看香港中文大学和台湾的研究论文,整体就好了非常多。 最少老老实实的考据,举例,分析和原创的比例高了很多。 再对比一下英国人和欧洲人做的清代外销瓷研究和文献。真是极其详实的史料和论证。从英国和海牙文献档案馆查询400年前的订单,来推导徽章瓷 具体的生产年代。可以精确到2,3年。 不知道中国的工科和理科的论文怎么样。。。有没有懂行的姐妹来说说。
g
gzhsyw
不懂考古但二氧化硒和二氧化硅为什么是一样的?是原文说二氧化硒就是siO2?
c
cliu706
我知道的有人研究A的,另外一个人把A换成B,其他内容不变,直接当自己的毕业论文,他的老师是知道的,让他毕业了。
驫龘麤靐
清华历史系都能把常凯申整出来,就知道中国的文科能有多烂。
s
solar001
回复 1楼majia_2016的帖子
欧美不是一样。记得有个物理教授做过一个实验,他为了证明很多文科领域有多荒唐,用当时文科文章的流行词汇堆砌了一篇文章,文章故意不表达任何意思,智力正常的人都会认为它是完全不知所云。结果文章轻松发在了文科顶级期刊上。
v
vinco
不懂考古但二氧化硒和二氧化硅为什么是一样的?是原文说二氧化硒就是siO2?
gzhsyw 发表于 2021-04-16 14:56

台湾管硅叫矽
u
uchiming3
完全同意。中国历史政治社会科学的科研文章基本上全是灌水,随便整个文献梳理就发了,而且所谓梳理常常只是罗列论文名,根本没有自己的观点和深度的解析。即使是广义上的“中国学”,中国国产的研究水平都很堪忧,对外国历史政治文化法律的研究更是非常肤浅。我一直觉得理工科是中国重视的学科,中外科研差距还能小一点,文科科研的差距其实大很多。中国领导人一些闹笑话的政治、外交决策,也跟中国缺乏真正的文科专家、智囊有关。
d
dngdnhxqs
理科不水吗??
w
waterlilyshuo
同理可证?挺水的?
m
majia_2016
回复 2楼gzhsyw的帖子
台湾把硅谷叫矽谷,台湾的矽就是硅。 这两个东西是一回事。他前面抄的是台湾的论文。
阿肥
有认识的人在国内的智库工作,还是国内排得上名的智库。智库里云集了一大批人文社科类专业的人,最喜欢干的一件事情就是隔三岔五组织召开各种论坛、峰会。邀请嘉宾的排序是,来自发达国家的白人第一。不管官阶多低,学术水平怎样,反正是第一等嘉宾。第二等嘉宾是国内官员,当然是官阶越高越好。第三等嘉宾就是国内的学者和土豪。大家济济一堂,为国家,为世界献言献策。今天中美关系该如何发展,明天世界经济走向又是如何,指点江山挥斥方遒,各种恢宏话题,宾主相谈甚欢,然后智库的笔杆子们再写出一篇花团锦簇的报告。至于这报告给谁看,有谁看?who cares。反正只要高大上的论坛不断,智库的知名度就高,经费就容易拉进来。这不是我说的,这是智库里的人说的。这种闭门自嗨,没有繁荣制造繁荣,没有话题制造话题的状态不知道能给社会指出条什么明路来。
m
majia_2016
回复 5楼solar001的帖子
还是不一样的,最少比例完全不同。前面提到我看了大概4~5000篇国产知网的论文,看得过去的不超过1%。甚至更低,能有20~30篇不错了。 我说了我翻看香港中文大学和台湾的论文就好很多,灌水现象和比例少很多。 可能因为思辨过程和逻辑推导的教育不同,我看西方人写的中国瓷器和其他藏品的考证论文就好了非常多,内容详实,推理有力。 不要看翻译了的。直接看英文原版的就行。 他们研究的方法结合西方丰富船运资料,有很详尽和确实的证据。 但是国内文科好像完全不看西方人写的中国文物研究的东西,翻译得也很少。 我也没看到论文引用了海外的著作。 事实上丝绸之路和大航海时代几千年。尤其明清期间,大量的瓷器出口,以及丰富的对外交流。西方人对于那个年代的中国研究是很深入的。(想想前阵子说中国说得上的三甲医院,除了部队的,哪怕到了三线城市也大部分是当年的教会医院)。 比如清代和民国的时候英国人曾经深入中国云南,采集了很多植物学的资料,1929年还写了一本书,“中国,花园的母亲” China, mother of gardens (Book by Ernest Henry Wilson)。



C
ChristinaW
回复 2楼gzhsyw的帖子
台湾把硅谷叫矽谷,台湾的矽就是硅。 这两个东西是一回事。他前面抄的是台湾的论文。
majia_2016 发表于 2021-04-16 15:40

这都不改改?
A
ArizonaGreenTea
理工科也一样 现在国际论文数据库里中国论文越来越多,特别是很多小的方向。本来以为终于有人研究过我关心的很小的niche了,结果一看作者全是中国来的,先提高警惕。再仔细一看论文内容,结论不敢用啊。 我也review过国内的论文。理工科论文,特别是工业界的论文,如果要重复实验要花不少钱。可是不重复,真是不敢采信里面的数据和结论。 本来论文的初心是有了发现共享。可是很多论文的目的就是评职称灌水,他灌完水升职了,你用他论文的数据,就被带到沟里去了。 就新冠来说,中国科学家在最初几个月独步全球。可是事后看他们的论文,内容可靠么?冷链传播、快递传播,坐个电梯就传播...
2
212mr
请勿再自己瞎下载了,去买个淘宝知网账号。
s
squirrel40
知网之前对国外IP是一年三次 -------------------------------------- 推荐你用些工具吧。换个IP还是很方便的。
A
ArizonaGreenTea
不说论文,从另外一件事就可见一斑。 中国上个世纪中叶的收藏鉴赏大家谢稚柳写过一本《唐五代宋元名迹》,品评了当时他过目的名画。后来这些画一部分流散到欧美,一部分进入国内博物馆的公藏,比如故宫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馆。 前几年谢稚柳的女儿想重新出版这本书,于是要把这些画的电子版找到,用作书的插图。 欧美博物馆,特别是美国博物馆提供的插图质量极高,而且入藏编号、画幅尺寸、年份数据齐全。 而国内博物馆呢,能给你提供个高清图就不错了,根本不提供入藏信息和其他重要信息。 做这种事都这个态度,何况写论文呢
m
majia_2016
回复 16楼squirrel40的帖子
我最近也开始用穿梭了。
m
majia_2016
回复 15楼212mr的帖子
哇。这个好,我原来居然不知道。多谢多谢。立刻去淘宝了。
m
majia_2016
回复 13楼ChristinaW的帖子
是的,就有这么夸张。也是表明他抄的时候根本也是一知半解。
暖暖_恋尘
本来就是八股文,你还有啥期待值呢?自己幼齿了不是?
暖暖_恋尘
有认识的人在国内的智库工作,还是国内排得上名的智库。智库里云集了一大批人文社科类专业的人,最喜欢干的一件事情就是隔三岔五组织召开各种论坛、峰会。邀请嘉宾的排序是,来自发达国家的白人第一。不管官阶多低,学术水平怎样,反正是第一等嘉宾。第二等嘉宾是国内官员,当然是官阶越高越好。第三等嘉宾就是国内的学者和土豪。大家济济一堂,为国家,为世界献言献策。今天中美关系该如何发展,明天世界经济走向又是如何,指点江山挥斥方遒,各种恢宏话题,宾主相谈甚欢,然后智库的笔杆子们再写出一篇花团锦簇的报告。至于这报告给谁看,有谁看?who cares。反正只要高大上的论坛不断,智库的知名度就高,经费就容易拉进来。这不是我说的,这是智库里的人说的。这种闭门自嗨,没有繁荣制造繁荣,没有话题制造话题的状态不知道能给社会指出条什么明路来。
阿肥 发表于 2021-04-16 15:42

国内大环境和风气一直不都是这样嘛,有啥好吐槽的?
E
EggMM
理科一样水
m
majia_2016
回复 21楼暖暖_恋尘的帖子
14亿人口的第一大国, 研究自己文化和文物的论文。这不是什么马列主义研究什么的纯理论文科研究。是有实物,有考古发掘,有传承的研究。居然能搞成这样。
t
tiffany2013
哪里的文科论文不水?
m
majia_2016
回复 25楼tiffany2013的帖子
前面说了,英国和欧洲研究中国古代文物的文献就不水。最少不水的比例高很多。
g
gzhsyw
当然知道矽就是硅 但你原文是硒 跟矽根本不是一回事啊
d
dpdpdp
这么多年扩招,印了多少学位证啊
d
dpdpdp
当年我们本科学习差的考不上研,找不到工作的,后来七拐八拐都成了明星教授,要冲院士了。
J
Jimatssf
理科也一样 我知道一个南开电子系的硕士毕业论文 题目是某芯片的功能测试 其实是把外网的user guide 直接翻译成中文,冒充自己的测试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