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換28年」不代表就是錯愛一生

r
roseleezero
楼主 (北美华人网)

关注姚策的朋友,给大家分享这篇文章,写得很客观.
2021/02/26 來源:吐槽姬 《你好,李煥英》讓全體中國人為偉大的母愛鞠一把淚,然而這部作品卻沒有辦法回答以下的問題: 假如孩子不是李煥英親生的,李煥英還會繼續愛孩子嗎? 假如李煥英找到了親生的孩子,她又該如何看待與非親生的孩子相處的時光? 我們都認為李煥英式的母愛很偉大,卻沒有考慮到,這是以血緣關係作為基本前提的。而當生育和養育的職責分開的時候,事情就會變得非常複雜。 而這樣的考驗,就落在去年以來震動全中國的「錯換28年」案主角姚策的養母許敏身上。

1992年河南開封,產婦許敏、杜新枝在一家醫院待產。28年後,2020年初,許敏的孩子(即杜新枝的親生兒子)姚策被查出惡性腫瘤,許敏欲割肝救子,卻意外發現血型不符。通過追查,才發現,原來當年孩子被人「錯換」,自己的親生兒子郭威在河南駐馬店,成為杜新枝夫婦的孩子。 最近這樁曾經轟動的案件又重回到大眾視野,並且引發了震動。 原因是許敏一方的律師在直播中表述,這不是「錯換」而是「偷換」,並列舉了這恐怕不是醫院事故而是有人存心把兩個孩子「掉包」的幾點理由。而網友順著這個思路,開始網暴姚策的生母杜新枝等人。
當然,律師是當事人的代表,我相信這番話如果許敏本人不同意,大概也不會就這樣說出口。 據了解,曾經欲割肝救子的許敏和姚策母子,目前已經失和。而許敏的親生兒子郭威也站出來發聲,為養母杜新枝說話。 這是兩個家庭近30年的歷史,有許多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出場人物也比較多,每個看客都會有自己代入的角色。
而許多網友都代入姚策養母許敏的視角,認為她很不容易,特別是「偷換」一詞出現後,姚策生母包括重病的姚策,似乎都是站在她的對立面的「狠角色」。 我算是從割肝救子就開始關注這個家庭,可以說見證了這個故事從感人走向如今「宅斗劇」的過程,對目前許敏母子的反目成仇,更是感到唏噓不已。 從情感上,我也十分同情許敏,但是不太想因此就支持她提出的「偷換」說,更不希望他們這家人以這樣激烈的鬥爭結束這個故事。我相信,這對許敏本人的傷害也是很大的。 所以我想從許敏媽媽關心,同時也是許多站在許敏這邊的網友所關切的問題,和許敏媽媽談談心。 我認為,說一千道一萬,許敏心中有兩件事很難放下的,也是支持她的許多網友難以放下的: 1、被交換人生的親生兒子郭威,在杜新枝的家裡到底過的好不好? 2、自己養育養子姚策的28年,到底算什麼? 歸結起來:
這錯換的28年,是不是就是錯愛一生?

一、被交換人生的親生兒子,到底過的好不好? 一杯咖啡 我想先討論第一點。 1、「狸貓換太子」這種提法本身就不對。 在很多網友的敘述中,無論是「錯換」還是「偷換」,整件事就是「狸貓換太子」。 但是,我們現在還是封建社會嗎? 還是生活在印度,還把人分貴族,賤民? 憑什麼認為富裕家庭的小孩是「太子」,窮人家的孩子就是「狸貓」? 無論貧富,愛孩子的父母,都會把孩子當做「掌上明珠」,都是他們的「太子」。 請不要用這種詞和思想去貶低別人。當你有這種想法的時候,只會暴露出你的勢利和低俗。

最近天津就有一個這樣的老師,直接對比家長收入,以歧視學生: 「你媽媽一個月掙多少錢?你爸爸一個月掙多少錢?我班級里要麼是當官的,要麼事業單位的,家裡條件都很好。別怪我瞧不起你,某同學媽媽一年比你媽掙50年都多!你們素質是一樣的嗎?能一樣嗎?能有多少素質?」

此言一經網絡發酵,旋即引髮網友憤怒。目前這位老師已經被停職,正等候進一步處理。 這位老師之所以會說出這番話,不正是用金錢去衡量人的價值,並把學生分為「狸貓」、「太子」所致嗎? 2、原生家庭很重要,但原生家庭決定論要不得。 我想,無論是許敏,還是許多網友,都覺得許敏家家境更好,又是高級軍人家庭,如果孩子在這樣的家庭里出生、養育,一定會養育得更好,也是更幸福的事。 不可否認,原生家庭對我們每個人的成長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原生家庭並不具有決定性作用。 如果認為原生家庭就意味著一個人的命運,那麼這說明我們的社會已經出了嚴重的問題,整個社會是固化的。
如果你反對階層固化,就不應該鼓勵和支持這種原生家庭決定論。 實際上,這也是不成立的。 放眼望去,全世界多少經濟條件還不錯的貴族,他們的後代能夠真正繼承他們的這些財富?「富不過三」,才是常態。 而「只恨生在帝王家」是流傳多年的醒世名言。 這都說明了以為生在一個經濟條件、社會地位都很不錯的家庭中,就一定會過得很好、很幸福是一種虛妄的想法。 郭威、姚策當年如果沒有「錯換」,彼此的命運肯定會發生很大的改變。但是你能保證,郭威的命運會更好嗎? 姚策在許多人眼中,似乎是幸運兒,因為被換到了一個還不錯的人家,但是如果他不被換,從小接受B肝治療、產生抗體,他的壽命可能會更長。
我都不用舉其他人的例子,就已經說明,那種以為原生家庭好自己的命運就好的想法並不成立。
3、要接受命運的安排,但是不要接受宿命論。 與大時代的格局相比,我們都是渺小的存在。 你不可能在秦始皇時代,談民主、自由,也不可能在和平年代,期望通過一場戰爭改變你的命運。 但是,我們要學會在大的時代格局下,爭取自己的小幸運。 我們的人生雖然未曾被人「錯換」,但是我們的命運其實並非就此註定。人生會面臨許多選擇,一個選擇就是一個岔路口。 不說遠的,20年前,你家買房了嗎?
10年前,你家買房了嗎?
1年前,你家買白酒股了嗎?買房了嗎? 你看,人生機遇並非不可改變,關鍵是你怎麼把握。 一天到晚把命運如何掛在口中的人,註定無法掌握改變命運的契機,而自己的生活也註定是不幸福的。 4、親媽總覺得養母虧待孩子,這是正常的心理。 說了這麼多,還沒說到當事人郭威。 在許敏媽媽看來,這個親生兒子過得是一點都不好,所以網上流傳了許多他受到「虐待」的版本。 郭威在這個家裡不是獨生子女,很難享受姚策一般的獨寵,後來讀了一個高職,目前做協警的工作…… 覺得郭威沒有過好,這是誰的視角?
事實上,這是生母許敏的視角。母親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過上更好的生活,是沒有底線的,一定會想方設法把最好的給到他。 因此,在這個視角下,即便養母杜新枝做得再好,都一定會讓許敏不滿的。因為這就是人性。所有的生母,都會覺得養母肯定有不足。話說回來,杜新枝就一定滿意許敏對姚策的教育嗎? 然而,到底怎樣,難道不該問問當事人?他的感受才是最真實的。 郭威因為忍受不住養母被別人指責,專門發了一篇文章,其中寫道: 即便沒有生我,但養育我28年所花費的精力與心血,或許比正常家庭付出得更多。在我眼裡與親生無異,我對於他們的感情與廣大網友對自己親生父母無異。 這句話,其實已經說明一切了。

我們到底應該相信那些腦補網友意淫出來的「虐待」,還是相信當事人真實的感受呢?
這是不言自明的。 對許敏媽媽來說,如果要選擇相信宿命論,進一步認為杜新枝們有「虐待」,不是不可以,但是這個「相信」是非常殘酷的。 我反而覺得,對她來說,在這場不幸事件中,應該感到慶幸的是:自己骨肉分離的親生兒子,在28年間,其實一直是被愛著的。
要知道,在有些不太健康的家庭中,即便是親生的孩子被人虐待的可能性也確實存在。 因此,即便郭威的物質條件不如跟著你的姚策,但並沒有妨礙他被愛,他得到了很好的照料。否則,他是無論如何說不出這番評價的。你的親生兒子郭威的28年,並沒有被錯愛。 這難道不是你應該感到慶幸的嗎?

二、養育別人兒子的這些年,到底算什麼? 一杯咖啡 再來說說第二點。 這一事件,實際上至少有6個受害者,即姚策及其父母,郭威及其父母。 這六個人中,我是更加同情許敏的。 原因在於: 1、她養了28年的孩子不是自己的,而且這個孩子可能馬上就要告別人世。 2、而自己的親生兒子,因為跟自己分別了28年的時間,是很難馬上培養出深刻感情的,甚至一輩子都不可能。 從某種程度看,她似乎花費大半生培育孩子,最後到頭來什麼都沒得到。 這種接二連三的喪失感,是巨大的情感創傷。 希望許敏家人,包括現在跟許敏鬧翻的姚策等人,能站在這個角度為許敏想。
她所有的想法和情緒,都是對這一巨大情感創傷的回應——每到這個時候,我總是感嘆,中國的精神賠償標準實在太低太低了,即便再多的錢也無法換取情感創傷,但是也不能就幾十萬就打發人啊。 不僅是許敏,許多人都認為,許敏這28年是錯付了,是錯愛一生。 但是,我想說,事情並不是這樣的: 1、這28年,並不是只有艱苦付出,也有許多收穫。 許敏寫給公眾的長文中,雖然配圖是親生兒子一家,但是寫的大半內容,卻是自己養育姚策的28年。 我看到的是,這半輩子,你是真的把這個兒子捧在手心上,付出了一切。 或許這你看來,這些都應該是你給郭威做的,卻被姚策取代。這樣一看,好像是浪費了28年。 但是,養育姚策的過程,僅僅只有不斷付出嗎?僅僅只是因為這是一個親生兒子,所以才投入如此大的心血嗎?

姚策沒有給你帶來過快樂嗎?你們共同經歷的28年,難道他沒有為你做過什麼讓你感動的事嗎? 養育過程,其實是一個雙向滋養的過程。
我看到你是義無反顧地投入其中的,我相信那裡如果只是一片荒蕪,你斷然不至於如此投入。 養育姚策的28年,你和姚策的母子關係是真實存在的,他也給了你做一個母親的快樂。 錯換髮生在那一刻,但接下去的28年,並不見得都是錯的。認識到這一點,對你們每個人都很重要,對你尤其重要。
現在留給姚策的時間並不多了,你們的母子緣分也不會太長了。該如何度過這段寶貴的時光?請你再思量。 2、你作為一個中國傳統意義的偉大母親的付出,也會被看到,甚至被傳承下去。 你能夠做到為孩子捐肝,從那個時刻起,我就相信你是一個非常偉大的母親。 你對子女愛的模式,就是為孩子掏空自己。包括在他得病後,為他掏空了一切家財。我不評價這種愛的表達方式是否有可以更優化的空間,但是這一表現永遠值得被人記取。 姚策他們無論如何,都應該看到這一點,這是無論如何都不能否定的。 我相信,郭威作為親生兒子,即便沒能享受到,也是看得到的。 現在,我認為你之所以要關注房產等歸屬問題,顯然也不是為了自己著想,而是同樣從一個付出型母親的角度出發,希望把本來全部投擲在姚策治病身上的費用,能夠撥出一部分給你那個未曾照料過的親生兒子。 對這一點,我認為各方都不應進行道德綁架。她其實也挺難。因為這總是一個相對「惡人」的位置。

但是,我也想提醒你,雙方孩子都成家了,有自己另一半,他們還有自己的孩子。如果說父母之愛子女,就是為他們計長遠,那麼換位思考,他們或許也會站在自己的角度,而不是你的角度,為自己的孩子打算。 無論是姚策也好,郭威也罷,或許他們現在要考慮的人,都不見得首先是你這個母親了。 這個事實很殘忍,但是這何嘗不是一種代代傳承?他們也在複製你的付出模式,在竭盡所能為自己孩子的將來考慮。特別是姚策,即將告別人世,他或許更想給孩子留一個更加能被依靠的未來。 3、你的命運是不幸的,但是命運依然有憐惜你。 對你而言,這一切來得都很突然。 養育了28年的兒子,突然患重病,即將不久於人世。 而且,竟然還發現,這個兒子就不是自己生的。 這實在命運造化弄人。 所以,在這樣的打擊之下,向外尋找宣洩口是很正常的事。 第一,朝向那個不負責的醫院。 第二,找到那個需要為此負責的人——比如,有人「偷換」了孩子,是有人存心害你的。 有了這樣的想法,很容易找到一些「線索」,進而進一步確認,這就會變成一場「陰謀」。 然而,我想告訴你,老天並沒有對你那麼壞。 首先,在那個混亂的年代,也被「錯換」的小孩遠不止這一對。更多人只是未曾有這個契機發現,這輩子就過去了。 當然,這樣的「錯換」沒人願意發生。
但是,30年前的中國醫療環境,確實不容樂觀。
許多參與討論的網友還是太年輕了,他們無法想像,在一個沒有網際網路、電腦的時代,精細化管理是多麼困難的事情,完全就是靠一個人的細心程度——如果不是依靠科技進步,現如今這樣的事情一樣會有一定的發生率。 這也就是為何十幾年前,類似這樣的題材,如《錯愛一生》、《玻鑽之爭》會那麼有市場的一個原因。因為在人們的記憶中,這樣的「錯換」確實有存在的可能。

因此,比起那些一輩子都蒙在鼓裡的人,你是幸運的。 其次,要不是姚策得了是肝癌——是一個需要移植器官的疾病,你或許都沒有機會知道這個孩子不是你的。 他要是就是突發疾病,就這麼走掉,你該怎麼辦? 對你來說,這會是非常沉重的喪子之痛。而且是一個人獨自承受這些,一點盼頭都不給你。

從某種程度上,割肝救子,以及之後郭威的出現,可能是老天看到你即將失去一個孩子,所以再給你送來一個孩子,讓你可以沒有那麼那麼痛苦,也讓你的餘生有點念想吧。 而且,我也相信,以郭威對待養父母的善良和盡心,這個兒子是會代替姚策的位置,把你的晚年照顧好的。
三、兩個被忽略卻非常重要的問題 一杯咖啡 最後想說兩點,我認為都是這件事中,尤其被忽略掉但又至關重要的。 第一,人與人的信任是非常脆弱的,也很容易被外部所攻破。 在我看來,兩個家庭還是非常不錯的,夫妻關係也挺好,親子關係在沒有發生後面事情之前還是不錯的,是有一定的韌性,可以面對一些風雨的。 但是,即便是血緣關係作為紐帶,也不能高估人與人的信任。我們正身處一個海量信息的時代,除了那些資訊時代的原住民,中老年人是不太適合通過網絡渠道來獲取正確信息的,特別是關於自身事件的判斷。 因為那些原住民很清楚,網際網路上的很多人、很多信息,跟他們自己、他們自己發的消息是一樣的,往往是不負責任的口嗨,經不起推敲,你認真就輸了。 但是中老年人不會,他們反而很容易聽進去。 而聽信這些,他們就會在你的心中埋下各種懷疑和仇恨的種子。 因此,奉勸許敏一家六個人,特別是許敏媽媽,遠離網絡,別再成為部分人收割流量的工具人。

第二,高度重視重大疾病的社會救助機制。 對我們這個社會而言,整件事中,最被忽略的恐怕就是這個重大疾病的社會救助機制。 在眾多網友心中,許敏的家庭算是非常不錯的。但是姚策的一場病,就讓他們從還不錯變成了貧困家庭。 郭威的家庭雖然沒有許敏家庭富裕,不過父母在他讀大學的時候,給他買房、買車。全國並不是很多家庭能夠做到這點。 總的來說,這兩個家庭,都不能算中國的貧困家庭,相反,已經是處於當地中上以上經濟水平的家庭。 但是,這兩個家庭加起來,都很難支撐起一個重大疾病患者的治療和照顧負擔。 這是何等令人悲哀和害怕的局面? 我們誰都不能自認自己、自己家就一定會有這樣的幸運,可以避免成為下一個姚策。 而且當你們碰到這樣的局面,可沒有第二個家庭能夠來支持,甚至連像許敏這樣的媽媽都未必會有。 像這樣因為財務問題最後鬧得不可開交的局面,相信會更早發生。 而阻止這件事發生,幫助重大疾病患者家庭能夠體面地、持久性地度過難關,才是我們真正應該努力的方向。

原文網址:http://read01.com/BJPPGOm.html
r
roseleezero
看这篇吧,这里面说的还挺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