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的黄金时代 ---- 1930 - 1940 年代的经典电影

B
Biden
我也喜欢F.W. Murnau, Fritz Lang, 战后喜欢Wim Wenders
但是我更喜欢日本电影, 非常非常喜欢, LOL
genia 发表于 2021-03-24 14:50

B
Biden
我也喜欢F.W. Murnau, Fritz Lang, 战后喜欢Wim Wenders
但是我更喜欢日本电影, 非常非常喜欢, LOL
genia 发表于 2021-03-24 14:50

B
Biden
我也喜欢F.W. Murnau, Fritz Lang, 战后喜欢Wim Wenders
但是我更喜欢日本电影, 非常非常喜欢, LOL
genia 发表于 2021-03-24 14:50



獵魔 (Man Hunt)

《万里追踪》是一部1941年由弗里茨·朗执导的美国惊悚电影,由沃尔特·皮金和琼·贝内特主演。 郎已逃离德国流亡于1933年,这是第一次他的四个反纳粹的电影 。
B
Biden
我也喜欢F.W. Murnau, Fritz Lang, 战后喜欢Wim Wenders
但是我更喜欢日本电影, 非常非常喜欢, LOL
genia 发表于 2021-03-24 14:50

弗里兹·朗(Friedrich Christian Anton Lang,通常简称为Fritz Lang,1890年9月5日-1976年8月2日),出生于维也纳的德国人,知名编剧导演。1920年代早期,他出品一系列的犯罪题材影片,开启了世界电影的新风貌。1930年代,电影进入有声黑白电影后,他也编导了如《M》的精采剧作。之后,他屡屡尝试新的电影剧种,如有机器人剧情首部出现于电影银幕,就是他在1927年的作品《大都会》。战后,他仍持续编导许多作品,并从事电影宣导工作。因其贡献而常与希区柯克卓别林等人并列于电影百人之列,被认为是电影史上影响最大的导演之一。
1890年12月5日,弗立茨·朗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一个建筑商的家庭,父亲经营一家建筑公司,母亲是犹太人,后入天主教。朗自幼喜欢绘画,少年曾在维也纳学习艺术和建筑,十分崇拜奥地利画家E·L·阿道夫‧席勒(Egon Leo Adolf Schiele),席勒绘画作品中对死亡的崇拜给朗日后的电影艺术风格带来深远影响。 [1]  1910-1914年,朗因拒绝承袭他父亲建筑师职业,离家出走,周游世界,成了一个旅行画家和流浪者,先后在德国慕尼黑、法国巴黎继续学习绘画,并到亚洲及北非旅游,后在巴黎定居做画家和设计师。第一次世界大战争爆发后,朗于1915年离开巴黎回到奥地利参军,期间负伤三次,在负伤卧床期间,朗学习电影剧本写作。 [2]

1918年,朗在离开部队之后,结识德意志闪电影片公司(简称DECLA,即德克拉公司)制片人埃立克·庞茂,他邀请朗从事编写侦探片或恐怖片的剧本。朗写的第一个投入拍摄的电影剧本是1916年阿道夫·加特内导演的Die Peitsche,而朗真正获得好评的电影剧本则是由德国著名导演乔·梅伊导演《希尔德·瓦伦与死神》(Hilde Warren und der Tod),他本人也在本片出演了死神角色。此后他编写了《狂人俱乐部里的婚礼》(Die Hochzeit im Excentricclub)、《佛罗伦萨的鼠疫》(Die Pest in Florenz)等剧本。
在编写乔·梅伊导演作品的《印度坟墓》(Das Indische Grabmal: Der Tiger von Eschnapur)剧本时,结识了德国女作家娣娅·冯·哈布,两人相爱并共同编写这部巨型分集影片。 1922年,朗和娣娅·冯·哈布结婚,此后哈布在朗多部作品中担任编剧工作。
1919年,朗拍摄自己第一部作品《混血儿》(Halbblut),并尝试拍摄了《爱情大师》(Der Herr der Liebe)和《切腹》(Harakiri)等作品,其中分集侦探类电影《蜘蛛1:黄金湖》(Die Spinnen, 1. Teil - Der Goldene See)获得很好的反响,并于1920年拍摄该片第二部分《蜘蛛2:钻石船》(Die Spinnen, 2. Teil - Das Brillantenschiff)。按原计划《蜘蛛》将拍摄四集。
1921年,朗在拒绝埃立克·庞茂邀请他担任《加里加利博士》](Das Cabinet des Dr. Caligari)导演的建议后,自己同样放弃了《蜘蛛3、4》拍摄计划,编写并导演他电影生涯中第一部代表作品——同样是德国表现主义电影代表作之一的《三生记》(Der Müde Tod),本片通过一个少女为挽救自己的爱人,与死神进行对话的故事,死神通过三个不同国度里发生的爱情悲剧,告诉少女必须一命还一命。在所有人拒绝了少女的请求后,在一场突发火灾中,少女终于有机会用婴儿去换取爱人的生命,但是最终她还是拒绝将婴儿交给死神,最终她自己决定与爱人永远在一起。本片从场景布置到摄影,充分表现了朗对死亡、爱情等元素的理解,成为了解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必看影片之一,该片其中第三个爱情故事发生在中国,可惜朗对中国的建筑、服饰和文化等了解不多。
1922年,朗拍摄了第二部代表作《赌徒马布斯博士》(Dr. Mabuse, der Spieler - Ein Bild der Zeit),在这部长达290min的影片中朗将具有表现主义风格的布景和他所擅长的侦探故事结合了起来,通过通过一个高智商的罪犯刻画的令人不寒而栗,马布斯博士多少有着方·托马斯(Fantômas)和加里加利博士(Dr. Caligari)的影子——如易容、催眠等,但是更多是反映当时德国现实社会中的阴暗面,这部电影奠定了朗在德国电影中的重要地位。
1923年,德国宇宙电影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乌发公司,UFA)合并了德克拉公司,朗在乌发公司巨额投资下,拍摄了德国历史神话史诗《尼伯龙根》(Die Nibelungen),该片分两集——《齐格菲尔德之死》(Siegfrieds Tod)和《克利姆希尔德的复仇》(Kriemhilds Rache),上集讲述英雄齐格菲尔德短暂却伟大的一生,下集则描述了齐格菲尔德死后,克利姆希尔德公主疯狂复仇,本片在造型和建筑艺术包括特技等方面均有建树,如齐格菲尔德穿越魔幻森林,勇斗恶龙等场面,为他下一部作品《大都会》(Metropolis)奠定了基础。 [3] 
1924年开始,德国经济继续恶化,乌发公司为了避免倒闭同派拉蒙公司及米高梅公司签订了一个“派乌米协定”,根据这个协定,美国出资1700万马克并成立了管理机构,同时,德国应将它的优秀的电影创作者送往好莱坞去工作。同年,朗去美国进行考察,在纽约和好莱坞短分别暂停留后,朗回到德国。
1925年,朗着手拍摄了根据他妻子小说改编的《大都会》,这部耗资巨大的电影是德国乃至整个默片时代世界电影的重要作品之一,讲述在未来的一个都会中,两个不同阶段之间的斗争的故事,本片很多场景、摄影摄手法等对此后科幻电影影响巨大,如其女机器人的造型等等,本片在上映后,引起很大争论,不少影评家认为耗费如此巨大资金拍摄这样的作品让人难以置信,6个月后,乌发公司将电影进行了重新剪辑,使电影从原由的210分钟缩短成114分钟,导致如今观众再也无法观看当年真正的完整电影(本片曾经于30年代在中国上海上映,翻译《科学世界》)。
1928年,朗成立了自己的电影公司,相继拍摄了侦探片《间谍》(Spione)和科幻片《月里嫦娥/月宫女》(Frau im Mond),这两部作品与此前朗电影相比,水平明显下降,值得一提的是在《月里嫦娥》中,朗设计了火箭发射倒计时,至今在现实中仍然袭用。
1932年,朗拍摄了他自己第一部有声电影《凶手》(M)。本片是以轰动一时的“杀人恶魔杜塞尔道夫”的犯罪事件为题材而摄制的,朗本想把影片题名为《杀人犯就在我们中间》(M - Eine Stadt sucht einen Murder)。但据说他的制片人从纳粹党那里获悉希特勒在大选中可能获胜,因担心该片有被禁的危险,建设朗放弃了这一片名。这部影片被公认为朗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具有完美的艺术手法,将人物形象、音响和象征等细节完美结合在一起,如母亲的喊叫、凶犯口中轻轻吹着的葬礼进行曲、象征死去的孩子气球等等,同时,对政府冷酷的嘲讽可谓是开创黑色幽默电影的先河,如通过对比手法,将政府官员开会与非法组织聚会完美地剪辑在一起,达到一种极其巧妙的讽喻作用。 [4] 
1933年,朗继续拍摄犯罪类型电影《马布斯博士的遗嘱》(Das Testament des Dr. Mabuse),本片延续了他在1922年拍摄的《赌徒马布斯博士》故事,讲述了马布斯博士在关闭精神病院后,仍然有人在利用他的思想指挥手下犯罪的故事,当时德国纳粹执政,负责宣传的戈培尔禁止了该片的上映。此后,朗曾在美国作过这样的声明,说这部影片的故事描写一个疯狂的强盗贿赂疯人院院长收容他,然后躲在病房里指挥着一批强盗行劫,用意是谴责“希特勒恐怖主义,第三帝国的口号和教条,纳粹党企图毁灭一切对人民有益的事物的理论”,但这种事后的解释却很难使人相信,因为该片的剧本是由他的妻子娣娅·冯·哈布编写的,而冯·哈布那时已经加入了纳粹党。同年,冯·哈布和犹太人的朗离婚,朗发现此时德国形势危险,决定流亡法国。
1934年,流亡法国的朗拍摄了根据匈牙利剧作家莫尔纳(Franz Molnár)原作改编的电影《利里奥姆》(Liliom),该片描述了一个因现实生活压力大而犯罪的故事,同样是死亡与救赎的故事,据说朗本人很满意该作品,但是评论界并非认为如此。
1934年中期,朗去美国,此后在相继在米高梅等公司拍摄了《狂怒》(Fury)等21部作品,但是在美国商业环境下,朗的电影风格无法真正得到发挥,仅仅有数部电影有他当年的风采,但新浪潮派的评论家认为在美国时期的朗,真正将他艺术才华展现,而不是一味地对迷恋死亡与犯罪。 [5] 
1958年,朗回到德国,续拍了他早年与乔·梅伊合作的《印度的坟墓续集》(Das Indische Grabmal)以及《孟加拉虎》(Der Tiger von Eschnapur),1961年,朗拍摄了《马布斯博士一千只眼睛》(Die 1000 Augen des Dr. Mabuse)。
1963年,朗接受法国新浪潮导演让·吕克·戈达尔的邀请,在其作品《轻蔑》(Le Mépris)演出一位电影导演的角色。
1976年8月2日,朗在好莱坞贝弗利山去世,享年86岁。
B
Biden




玛琳·黛德丽 (Marlene Dietrich)

玛丽·玛德莲娜·“玛琳”·黛德丽, 德国演员兼歌手,拥有德国与美国双重国籍,在其近七十年的演艺生涯中持续自我革新,由此保持了颇高的受欢迎度。 黛德丽于1920年代柏林开始演艺生涯,出演戏剧及无声电影。1930年她凭借在《蓝天使》中的表演赢得国际声誉,也由此同派拉蒙电影公司签约,进军好莱坞。 黛德丽是好莱坞二三十年代唯一可以与葛丽泰·嘉宝分庭抗礼的女明星。1999年,被美国电影学会选为“百年来最伟大的女演员”第9位。
玛琳·黛德丽是一位少数于柏林发迹亦在好莱坞发展成功的女演员,1901年出生于柏林,出生时名为玛丽亚·梅格达莱纳·黛德丽(Maria Magdalena Dietrich)。1901年12月27日出生在柏林郊外的一个小镇。她是家里最小的女儿。父亲是一名皇家警察中尉。父亲的地位让玛琳和她的姐姐度过了一个舒适的童年。1911年,玛琳的父亲去世了,撇下母亲独自扶养两个女儿。10岁时父亲逝世,而后她的母亲和名普鲁士军官结婚。父亲的去世给玛琳留下一个长久的阴影。玛琳的童年嗜好是音乐。她喜爱演奏小提琴,并且梦想成为柏林爱乐乐团的职业小提琴手。但后来她的手受了伤,童年梦想也成为泡影。1918年,在魏玛的音乐学院学小提琴,并于1921年继续在柏林学习,但因生病而中断。一次在德国歌剧院的朗诵中,被著名剧院导演马格斯·安哈特选中后,得到首次演出的机会。
1923年,演出第一个角色。同年,与助理制作鲁道夫·任伯(Rudolf Sieber)结婚,并生下第一个女儿。1930年是玛琳·黛德丽事业起飞的开始,当年她在根据德国作家亨利希·曼的小说《垃圾教授》为蓝本改编的电影《蓝天使》(Der blaue Engel)中饰演罗拉一角,其中演唱了歌曲《我从头到脚为爱而生》(Ich bin von Kopf bis Fuß auf Liebe eingestellt)而红遍全球,然后同导演约瑟夫·冯·斯登堡前往美国派拉蒙电影公司,陆续拍摄六部电影。1935年,玛琳·黛德丽结束了与斯登堡的合作。
1936年,纳粹德国宣传部长约瑟夫·戈培尔邀请她回到德国,并保证除了提供高薪之外,还给予她完全修改剧本与挑选合作伙伴的自由,但被玛琳·黛德丽拒绝。她留在在美国跟着多位导演包括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恩斯特·刘别谦奥逊·威尔斯(电影“公民凯恩”的导演)与比利·怀尔德合作电影。1937年的奥地利短暂之行后,她开始了常年的旅途。两年后她接受了美国国籍,尽管当时她的母亲还住在柏林。
1939年加入美国国籍。后来她减少拍片,到北非和意大利前线为士兵们演出。战后获美国政府颁发的“和平奖章”和德国政府颁发的荣誉军团军官勋章。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她成为宣慰非洲与欧美军队艺人中最受欢迎的一位,为此她中断了自己的正职,一直积极参与并资助战时的避难和流亡者。战争结束前,她随着最早进入德国的美军部队重新回到了德国,并寻找自己的母亲与姐妹。而她的母亲于1945年11月过世。
在1923至1929年间,黛德丽出演了18部无声电影,但直到1929年遇到好莱坞导演约瑟夫·冯·斯坦伯格,她的命运才发生了彻底转变。斯坦伯格邀请黛德丽加盟他的影片《蓝天使》。果然,这部影片让黛德丽一跃成为国际影星。1930年,黛德丽随斯坦伯格到好莱坞发展。黛德丽纯德国式的美丽和冷艳的气质,很合希特勒的“胃口”。1933年上台后,希特勒非常希望黛德丽回国“报效”。1936年,纳粹德国宣传部长戈培尔在巴黎会见黛德丽,并开出颇为诱人的条件,希望她成为“第三帝国”艺术界的标志性人物。
纳粹德国当时印制了各种好莱坞影星的香烟画片集、书籍等,主角都是黛德丽。希特勒还在柏林附近修建电影基地,准备打造德国的好莱坞。据说,希特勒还向黛德丽求婚,但她一再拒绝。一年后,黛德丽在英国拍摄电影《天命》时,突然有几名希特勒的特使找到她,递上空白支票,表示只要她返回德国任她开价,希特勒答应把她捧为德国首席女星,但黛德丽拒绝了。 黛德丽曾对好友说,她拒绝返回德国,就是不愿为“第三帝国”做宣传,不然,她将成为人类的罪人。出于对纳粹崛起的担心,有一天,黛德丽甚至向好莱坞情人道格拉斯·范朋克说了一个异常大胆的计划:把希特勒杀死在床上。
“我会让他感觉我是真爱他的。”黛德丽说,希特勒对她留下了深刻印象,已经深深爱上了她。她将与戈培尔商谈返回德国的事情,还会向他提出一个条件:与希特勒单独见面。由于意识到她将会被搜身,如有必要的话,黛德丽准备裸身进入希特勒的卧室,而她使用的武器是一个毒发夹。
这听起来像好莱坞电影情节的计划让费尔班克斯非常吃惊,他后来说:“她是一个勇敢的女孩。我确信,她准备冒生命危险,如果她有一丝机会的话。”不过,也许早知道黛德丽不会对元首“死心塌地”,在接到黛德丽的要求后,戈培尔显得非常矜持。他虽然表示欢迎她回到德国,却对会见希特勒一事没有回应。
“二战”开始后,黛德丽马上表示效忠并且参加了美国军队,她亲赴前线,为美军士兵慰问演出,结果在美军士兵中大受欢迎,成为“二战”期间最受欢迎的慰问演出明星。她演唱的歌曲《莉莉·玛莲》成为传唱在美军与德军士兵两个阵营中的流行歌曲,也是流行歌曲中的经典。这首歌几乎成了“二战”中士兵们的精神支柱。这首歌曲既是控诉战争,也是一份无法释怀的乡愁。
被黛德丽吸引的还不止希特勒,她情人的名单就像是电影世界里的“名人”杂志,有长长一大串。1936年,黛德丽在英国拍戏时,通过与英国王室关系密切的费尔班克斯了解到,英国国王爱德华八世计划退位迎娶辛普森夫人。在黛德丽眼中,辛普森夫人是名“平凡的平胸女人”,于是她突然生出一个“拯救英国”的想法—她决定“插上一脚”,向爱德华八世证明“这个世界不只辛普森夫人一个女人”。不过,在一番精心准备后,黛德丽却没能见到英国国王。
1939年,在同范朋克、詹姆斯·斯图尔特的恋情先后告吹后,黛德丽开始追求当时的美国驻英国大使老约瑟夫·P·肯尼迪。那个夏天,他们在法国南部度假时相遇,不过黛德丽和拘谨的约瑟夫之间没太大进展,倒是当时在场的22岁的约翰·肯尼迪(约瑟夫的儿子)对这位女明星印象深刻。肯尼迪后来成为美国总统后,曾邀请黛德丽去白宫,并特意询问她跟他父亲的关系。
“二战”期间,黛德丽结识了陆军五星上将艾森豪威尔和巴顿将军。从此,巴顿将军迷上了她。还有大名鼎鼎的作家海明威,两人主要借助书信调情。在一封写于1950年6月19日的信中,海明威这样写道:“你真是越来越漂亮了……你这一生究竟想做什么样的工作呢?是想要轻易地让每个人都为你而心碎吗?你总是如此让我心碎,而我竟是那么的心甘情愿。”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她几乎只发展歌唱事业,并取得极高的成就,当时她的音乐指导是伯特·巴卡洛克(Burt Bacharach)。在1960年一次欧洲巡回演出中,她再次回到德国柏林。和在波兰、俄国或以色列演出不同的是,在这里迎接她的不只是喜欢她的观众,还有另一群敌视她的人与媒体,他们视她为“叛国者”,甚至对她进行炸弹恐吓。1961年,黛德丽拍摄最后一部影片《纽伦堡的判决》(Das Urteil von Nürnberg),这是一部关于法律工作者被卷入纳粹非法体系的电影。
1992年,玛琳·黛德丽在巴黎逝世,官方发布的死因是心脏问题与肾衰竭。但身为她秘书与女友的诺玛波克却有不同说法,她认为真正死因很可能是玛琳·黛德丽在两天内第二次中风后,服用过量安眠药以结束自己生命。诺玛波克在黛德丽的过世的数周前频繁的造访她的住所,根据玛琳·黛德丽生前愿望,她被葬在柏林斯都本劳赫大街(Stubenrauchstrasse)43—45号市立墓园中一座朴素的墓中。





B
Biden
B
Biden
永远的小飞侠
mark! 最近也在看老电影!这个是今天最有营养的贴没有之一:P
B
Biden


凯瑟琳·霍顿·赫本(英语:Katharine Houghton Hepburn,1907年5月12日-2003年6月29日)是好莱坞长达六十余年间极具影响的女演员,从广播到舞台、电视到电影,从脱线喜剧到文学戏剧,她出演的作品类型多种多样,先后四次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另有八次提名。1999年,美国电影学会将她评为古典好莱坞电影百年最杰出的女演员。赫本以坚强独立和个性鲜明著称,还一生致力促进妇女权利。
赫本出身康涅狄格州富裕家庭,父母思想进步,就读布林莫尔学院期间就开始表演。她在百老汇的演出颇受好评,引起好莱坞注意。她初涉影坛的作品非常成功,出演的第三部电影《牵牛花》就夺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但此后参与的多部都沦为票房毒药,并在与加里·格兰特合作的《育婴奇谭》达到高潮,该片获评论界一致好评,但商业上同样惨淡收场。赫本决心自创复出机遇,她买断与雷电华电影签订的合约离开好莱坞,取得《费城故事》的电影改编版权后以由她主演等条件转让给米高梅。电影《费城故事》的大卖令她回复好莱坞一线女星地位并第三次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提名,詹姆斯·斯图尔特也因该片拿下生命中唯一的奥斯卡奖。如今,《育婴奇谭》和《费城故事》都已公认为史上喜剧片杰作。进入20世纪40年代后,赫本开始与斯宾塞·屈塞持续超过四分之一个世纪的合作,共合演九部电影。
进入后半生的赫本继续自我挑战,积极投身莎士比亚戏剧制作并出演各种各样的文学角色。她发现扮演中年单身女子的利基市场,《非洲女王号》就为她再获奥斯卡金像奖提名。《夏日痴魂》是赫本又一部名利双收的作品,为她赢得第八次奥斯卡金像奖提名。此后,她还因《猜猜谁来吃晚餐》、《冬狮》和《金色池塘》三次拿下奥斯卡影后桂冠。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赫本开始参演电视电影,这也成为她演艺生涯后期的重点。1994年,87岁高龄的赫本最后一次在大银幕上亮相,此后不再参加演出,身体状况逐渐恶化。2003年6月29日,凯瑟琳·霍顿·赫本在家中谢世,享年96岁。
赫本以拒不遵从社会对女人的期望且不配合好莱坞宣传机器闻名。她直率、自信,身体健壮,在女人纷纷身着裙装的年代就一直穿长裤。她一度嫁人,但很快就恢复独立生活。赫本在银幕上塑造大量特立独行的人物,是20世纪美国“现代女人”的缩影,并成为重要的文化人物为后世铭记。
B
Biden


加里·格兰特 (Cary Grant)

加里·格兰特(Cary Grant,1904年1月18日—1986年11月29日),出生于英国布里斯托尔,英国男演员。1932年出演个人首部电影《金发维纳斯》,从而正式出道。1935年通过主演喜剧片《塞莉娅·斯卡利特》确立表演风格。1938年因主演喜剧片《育婴奇谭》而获得关注。1940年凭借爱情片《费城故事》奠定其在影坛的地位。1942年凭借爱情片《断肠记》获得第14届奥斯卡奖最佳男主角奖提名 [1]  。1946年主演的惊悚片《美人计》成为其表演生涯的代表作品之一。1950年主演剧情片《血泊鸳鸯》。1955年主演悬疑片《捉贼记》。1960年凭借悬疑片《西北偏北》获得第4届意大利大卫奖最佳外国男演员奖 [2]  。1964年凭借爱情片《谜中谜》获得第21届美国金球奖音乐喜剧类最佳男主角奖提名 [3]  。1966年退出影坛。1970年获得第42届奥斯卡奖终身成就奖。1986年11月29日,加里·格兰特因心脏病去世。1999年被美国电影学会选为“百年来最伟大的男演员”第2名 [4]  。
1910年,加里·格兰特随父亲一起观看戏团的表演,从而对表演产生了兴趣。1914年,加里·格兰特的母亲被送进精神病院,缺乏母爱的加里·格兰特把注意力转向电影和戏剧。1920年,他辍学以后报名参加了鲍勃·潘德的喜剧团,之后他学会了哑剧和杂技,并跟随剧团去各地演出;7月28日,他第一次前往美国演出。演出结束后,加里·格兰特没有随剧团回英国,而是选择留在美国发展事业。在美国生活期间,他为了赚钱担任过各种工作 [5]  。
1931年,加里·格兰特经过朋友介绍获得在派拉蒙影业公司试镜的机会,这次试镜让他获得派拉蒙行政人员B.P. Schulberg的注意;同年,他与派拉蒙公司签下五年的演员合同 [5]  。1932年,出演电影处女作《金发维纳斯》;同年,参演喜剧片《今夕何夕》,在片中扮演一个具有潇洒风度和绅士气质的美男子;之后,参演爱情片《阳光下的罪人》 [6]  。1933年,美国女演员梅·韦斯特邀请加里·格兰特共同主演爱情喜剧片《侬本多情》,这也是他首度担任男主角 [7]  ;2月17日,主演的剧情片《被控告的女人》在美国上映;之后,参演奇幻片《爱丽斯梦游仙境》;同年,在喜剧片《我不是天使》中与梅·韦斯特有对手戏 [4]  。 1934年5月18日,主演的爱情片《天生反骨》在美国上映;同年,与弗朗西斯·德雷克爱德华·艾沃瑞特·霍顿合作主演喜剧片《女士应倾听》(又名《女人应当服从》) [8]  。 1935年,出演冒险片《黑暗之翼》;同年,他被借调到雷电华电影公司,与凯瑟琳·赫本联袂主演喜剧片《塞莉娅·斯卡利特》,在片中饰演足智多谋、善于阿识奉承的行骗者吉米·蒙克莱;通过该片,他不仅形成了带有浪漫情调的喜剧表演风格,同时也确定了以喜剧为主的发展路线 [4]  。 1936年,出演悬疑片《棕色的大眼睛》;7月28日,主演的喜剧爱情片《欧内斯特的奇遇》在英国上映;同年,在剧情片《苏西》中扮演一位外表英俊的军人 [9]  。
1937年,加里·格兰特与派拉蒙公司的合约到期,他决定不续约,并与哥伦比亚公司签约;同年,他在爱情喜剧片《逍遥鬼侣》中饰演殷勤世故而又放荡不羁的乔治,并凭借该片跻身好莱坞一线演员之列;同年,主演喜剧片《春闺风月》,在片中与艾琳·邓恩联袂演绎了一段关于婚姻的故事 [4]  。1938年,与凯瑟琳·赫本联袂主演爱情片《休假日》,在片中饰演思维活跃的青年约翰尼·凯斯;同年,在喜剧片《育婴奇谭》中饰演英俊潇洒、举止文雅的大卫;该片不仅入选BBC“百大美国电影”榜单,亦被《首映》杂志评选为“史上最伟大的50部喜剧”之一 [10-11]  ;加里·格兰特在片中摒弃了以往过于夸张的表演方式,展现了轻松幽默的表演风格,并入选《首映》杂志评选出的“史上最伟大的百大表演”之一 [12]  。 1939年,主演冒险片《天使之翼》,在片中饰演个性勇敢的飞行员杰夫·卡特。同年,主演爱情片《徒有虚名》 [4]  。1940年,参演爱情喜剧片《女友礼拜五》,他在片中的部分对白来自于他个人的即兴创作;同年,与凯瑟琳·赫本、詹姆斯·史都华共同主演爱情片《费城故事》 [13]  ,因在片中饰演轻浮的花花公子迪克而获得更多的关注;该片不仅获得第13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电影提名 [14]  ,还被美国电影学院评选为“美国电影史上十大浪漫喜剧电影”之一 [15]  。 1941年,出演爱情片《断肠记》 [16]  ,并凭借该片获得14届奥斯卡奖最佳男主角奖提名 [1]  ;同年,与琼·芳登联袂主演由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执导的悬疑片《深闺疑云》,他在片中突破以往形象,饰演充满魅力而又隐藏着阴暗面的强尼 [17]  。该片是加里·格兰特演艺生涯中具有转折意义的作品,并获得14届奥斯卡奖最佳电影提名 [18]  。 加里·格兰特(2张)
1942年,与琪恩·亚瑟罗纳德·考尔曼合作主演惊悚片《城中头条》;11月12日,参演的喜剧片《蜜月往事》在美国上映 [19]  。1943年,出演喜剧片《幸运儿》;同年,在战争片《直捣东京》中饰演一位冒着生命危险完成密航任务的船长 [4]  。 1944年,主演奇幻片《很久很久以前》;同年,首度尝试流浪汉的角色,在剧情片《寂寞芳心》中饰演无所事事的伦敦青年欧尼·摩特,并凭借该片获得第1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提名 [20]  。 1946年7月2日,参演的歌舞片《丽日春宵》在美国上映;同年,与英格丽·褒曼联袂主演由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执导的惊悚片《美人计》 [21]  ;在片中特饰演具有冒险精神的FBI特工迪普 [22]  ;而他在影片中的演出亦被《首映》杂志评选为“史上最伟大的百大表演”之一 [23]  。 1947年,在爱情片《主教之妻》中饰演陷入财政困境的主教达德利;同年,与秀兰·邓波儿玛娜·洛伊共同主演喜剧片《单身汉与时髦女郎》,在片中饰演具有幽默感的画家理查德 [24]  。 1948年,参演喜剧片《燕雀香巢》,在片中饰演为住房烦恼的吉姆;12月25日,与戴安娜·琳法兰奇·汤恩合作主演的喜剧片《每个女孩都应该结婚》在美国上映 [25]  。 1949年,在爱情片《战地新娘》中饰演法国军官亨利·罗察,并首度尝试男扮女装的造型。1950年,与吉尔伯特·罗兰宝拉·雷蒙德共同主演剧情片《血泊鸳鸯》,在片中饰演虽然身处险境,但仍然坚持道德操守的脑科医生尤金 [26] 
1951年8月29日,主演的爱情片《人言可畏》在美国上映;1952年,主演喜剧片《额外添丁》;同年,参演科幻片《妙药春情》,在片中饰演热衷于研究药物的化学家富顿 [27]  。1953年,参演爱情片《梦中情人》;之后,加里·格兰特逐步减少拍片数量。1955年,与格蕾丝·凯利联袂主演由阿尔弗雷德·希区柯执导的悬疑片《捉贼记》,在片中饰演风度翩翩的罗比 [28]  。 1957年,在动作片《气壮山河》中饰演坚韧、勇敢的海军上校安东尼;同年,与黛博拉·蔻儿联袂主演爱情片《金玉盟》,在片中饰演玩世不恭的富家子弟尼克 [29]  。1958年,在爱情片《钓金龟》中与英格丽·褒曼联袂演绎了一段爱情故事 [30]  。 1959年,凭借爱情片《钓金龟》获得第16届美国金球奖音乐喜剧类最佳男主角奖提名 [31]  ;之后,他在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执导的悬疑片《西北偏北》(又名《谍海疑云》)中饰演具有幽默感的广告商罗杰·索荷 [32-33]  ;其中罗杰在麦田被飞机追逐的段落成为观众熟知的场景之一 [34]  ;同年,主演战争片《粉红色潜艇》,并凭借该片获得第17届美国金球奖音乐喜剧类最佳男主角奖提名 [35]  。 1960年,首度担任制作人,制作并主演喜剧片《绿苑春浓》;同年,凭借悬疑片《西北偏北》获得好莱坞多纳特略表演奖以及第4届意大利大卫奖最佳外国男演员奖 [2]  。1961年,凭借喜剧片《绿苑春浓》获得第18届美国金球奖音乐喜剧类最佳男主角奖提名 [36]  。 1962年,主演喜剧片《春泪溅花红》。1963年,主演爱情片《谜中谜》 [37]  ;同年,凭借喜剧片《春泪溅花红》获得第20届美国金球奖音乐喜剧类最佳男主角奖提名 [38]  。 1964年,凭借爱情片《谜中谜》获得第21届美国金球奖音乐喜剧类最佳男主角奖提名 [3]  ;同年,主演冒险片《呆鹅爸爸》,在片中饰演被困在南海一座小岛上的沃尔特。1965年,凭借惊悚片《谜中谜》获得第18届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最佳外国男演员奖提名 [39]  。 1966年,出演最后一部电影《走,别跑》;同年宣布退出影坛 [7]  。1970年4月7日,获得第42届奥斯卡奖终身成就奖 [40]  。 1986年11月30日,因心脏病发作去世 [4] 。
1995年,被英国电影杂志《帝国》选为“电影史上百位最性感的明星第22名” [41]  ;
1997年,在《帝国》评出的“电影史上百位顶级明星榜”上,他排名第7 [41]  。
2005年11月,美国电影杂志《首映》评选出“历史上最伟大的50位电影明星”,加里·格兰特排名第1位 [42]  。

B
Biden
B
Biden
B
Biden
B
Biden
B
Biden
B
Biden
B
Biden
B
Biden
B
Biden
B
Biden
B
Biden
B
Biden
B
Biden
B
Biden
B
Biden
B
Biden
B
Biden
B
Biden
B
Biden
B
Biden
B
Biden
B
Biden
B
Biden
B
Biden
B
Biden
B
Biden
B
Biden
B
Biden
B
Biden
B
Biden
B
Biden
B
Biden
B
Biden
B
Biden
B
Biden
B
Biden
B
Biden
B
Biden
B
Biden
B
Biden
B
Biden
B
Biden
B
Biden
B
Biden
B
Biden
B
Biden
B
Biden
B
Biden
B
Biden
B
Biden
B
Biden
B
Biden
B
Biden
B
Biden
B
Biden
B
Biden
B
Biden
B
Biden
B
Biden
B
Biden
B
Biden
B
Biden
B
Biden
B
Biden
B
Biden
B
Biden
B
Biden
B
Biden
B
Biden
B
Biden
B
Biden
B
Biden
B
Biden
B
Biden
B
Biden
B
Biden
B
Biden
B
Biden
B
Biden
B
Biden
B
Biden
B
Biden
B
Biden
B
Biden
B
Biden
B
Biden
B
Biden
B
Bid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