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完Nomadland, 忍不住开贴说几句自己的看法,对不起哈!

p
pwwp
同意。
《The German Lesson》摄影一流。
minren 发表于 2021-03-06 17:45

是的。。。不过临时工说的也对,这两部电影相提并论不合适。。。我只是恰巧刚看完那部,接着看了这部,下意识关联而已。
o
otherspring
天啊,你看没看我自始至终说的啊?难道不是我始终说这是一部讲人性的文艺片的么?
诗意表达。。。你们一般观众或者一般影评人觉得有诗意,是可以理解的,正常的,我也说了。人性就是诗性。
但你非要,我们诗人没有get到里面的诗意。。。简直了!哎,诗意,首先要fresh的,要原创的,要有诗性的。。。这个片子整个人性、人文思考还是很cliche的,没什么突破。你看看什么叫非诗歌作品的诗意表达,你看看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委员会对Bob Dylon的歌词的评价,你看看Dylon的歌词。。。那叫诗意表达,我把他的这首歌的歌词,和我翻译的中文译本一并给你贴过来。你品品,这才叫诗意表达(我发表在我个人文学网页上了,见link:https://pwwp.us/2020/11/969/)。
当然,again,人性就是诗性。。。你说片子有,也没错。。。不吵架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eP4FFr88SQ

系统提示:若遇到视频无法播放请点击下方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embed/OeP4FFr88SQ
我的译作:《铃鼓先生》(Mr. Tambourine Man)
朋友圈里有朋友提到Bob Dylan今年的演唱会。我曾经翻译过他的名作《Mr. Tambourine Man》,见下。他创作这首作品时只有二十多岁,确实才华横溢。很多人对他去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觉得不可理解,但如果读过他的诗或者听过他的歌,你一定会被他的才华所折服。正如英国诗人菲利普·拉金(Philip Larkin)所说的,他的歌词是用一种“鸦叫般的嘲弄之声”唱出,这嗓音从来无伤大雅,似乎承载了神话与预言的重量。也像诺贝尔文学奖评委所评价的:“在伟大的美国传统歌曲中注入诗意的表达。”
听着他的音乐,读读我翻译的他这首《铃鼓先生》吧!这首译作也收录进了我的个人诗集《敦煌的两个身影》中。
铃鼓先生 (Mr. Tambourine Man)
嗨!铃鼓先生,为我奏一曲 我睡不着,也没地方可去 在铃鼓声灵脆的清晨 我跟你一起去远行吧! 是的,我知道 夜的帝国那时已回归尘埃 从我的指缝间消逝 我茫然伫立,却仍无困意
这疲乏劲儿可真奇妙 我的双脚像烙在地上 不过也没人等着和我见面 空旷的远古街道阴沉死寂 梦都无法做一个
带我去你涡漩的魔船上远行吧 我身心疲惫,双手麻木 脚也僵硬的迈不开步 哪都去不了,就靠靴子撑着 可我真的想离开,去哪儿都行 就这么消失在自己的足迹中
用你的舞蹈魔咒来蛊惑我吧 我保证会顺从的旋转、跳跃 或许你能听见笑声 在阳光下疯了般的舞动 那并不是因为谁,我只是想逃避 天空里没有任何围栏阻挡
要是还听到模糊的脚步声 和着你的铃鼓声,请不要在意 只是身后一个衣衫褴褛的小丑 他追逐的,只是你眼中的那个身影
带我消失在意识的迷雾里 穿过模糊絪缊的时光废墟 逃离片片冰封的树叶和阴森恐怖的森林 一路跑到海风拂面的细软沙滩 摆脱掉那些让人疯狂纠结的忧伤 在钻石般明快的天空下,尽情挥舞 心灵为细沙环绕,身影融入大海 海浪把所有记忆和宿命都深深湮没 让我忘掉今天,在清晨到来前
2016年5月31日










pwwp 发表于 2021-03-06 16:57

想请教一下歪哥对dylan, Leonard cohen和tom waits三人的评价。 我从小听Dylan早期和cohen的歌,搞得对现在的流行歌曲完全无法欣赏。
d
didadididadi
个人觉得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在片中提及不过是她的某种“职业习惯”+ 个人记忆的流露,她当过几年语文老师,除了诗,莎翁前面还被暗提一次,就是在超市碰到朋友,然后女主和对方女儿有了homeless vs houseless辩解那里。
话说莎翁真的无处不在,本人刚刚收割了侯麦(【冬天的故事】)😜
.
s
somuch
让我感动的是,就是电影里swankie说的那些英文台词本身啊。个人觉得这段台词中文翻译得挺好的,信达雅。
暖暖_恋尘 发表于 2021-03-06 11:40

同感
d
didadididadi
回复 75楼的帖子
层主呀,读您的文字让我记起离开祖国前阅读《看电影》的感受,一段小文里面不知藏了多少信息量,非资深影迷架不住侬的力道呀😊
.
s
somuch
你一直说贵在真诚,这个电影拍得太真诚了,没有一丝虚伪与矫情,大爱❤️
A
Aibaobeiba
你一直说贵在真诚,这个电影拍得太真诚了,没有一丝虚伪与矫情,大爱❤️
somuch 发表于 2021-03-06 18:38

很是,這部電影最感人就是真誠。
临时工
个人觉得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在片中提及不过是她的某种“职业习惯”+ 个人记忆的流露,她当过几年语文老师,除了诗,莎翁前面还被暗提一次,就是在超市碰到朋友,然后女主和对方女儿有了homeless vs houseless辩解那里。
话说莎翁真的无处不在,本人刚刚收割了侯麦(【冬天的故事】)😜
.
didadididadi 发表于 2021-03-06 18:21

+1 在超市她问女孩” still the smartest kid in School?” 然后问女孩还记不记得她tutor 她的,于是女孩背了麦克白里的这一段 To-morrow, and to-morrow, and to-morrow, Creeps in this petty pace from day to day, To the last syllable of recorded time; And all our yesterdays have lighted fools The way to dusty death. Out, out, brief candle!
后面的一句是Life's but a walking shadow "人生不过是一个行走的影子"这一段的基调还是消极的。
后来她找工作时提到自己当过五年代课老师。
最后她给年轻人背诵自己婚礼上的诗。 "And every fair from fair sometime declines, But thy eternal summer shall not fade, When in eternal lines to time thou grow'st: So long as men can breathe or eyes can see, So long lives this, and this gives life to thee." 这诗句的调子是积极的了。
一方面有一个非常subtle 的foreshadow, 前后呼应莎翁的作品,有助于塑造Fern的人物形象的完整性(代课老师,擅长语文课,喜欢莎翁作品,年轻时是文艺青年)
另外一方面,让我想起孤味里的歌,有一个从"请你盛乎满"到"免盛乎满"的转变。这里莎翁的两段台词,相信导演不会有废笔,似乎也是一种从"our out brief candle”到"eternal summer shall not fade”的转变

临时工
然后片子最后Fern在海边顶着风走,本来是很常用的cliche 的镜头,但是我又想起老邱说的"海鸥在水面上都是头朝风吹来的方向"。老邱比她还不如,连个van都没有,这么冷的冬天露宿在east river 边的长椅上。然后我就特别感慨。
所以看电影其实还是在看自己。自己此刻的心境,自己此刻的领悟,自己此刻的感动。如此而已
d
didadididadi
回复 106楼临时工的帖子
跟层主比起来,我倒是应该叫“临时工”,层主是八级工。额看电影从来不懂得这类分析。
学习了
.
临时工
回复 106楼临时工的帖子
跟层主比起来,我倒是应该叫“临时工”,层主是八级工。额看电影从来不懂得这类分析。
学习了
.
didadididadi 发表于 2021-03-06 19:20

哪里,我可能习惯性过度解读。lol 上次在孤味讨论楼里我就记住你了,咱俩看法很接近,我很欣赏你。:)
d
didadididadi
回复 109楼临时工的帖子
这个楼里面除了我跟层主您,还有前面提到的ID "Confuse",您也不妨留意他的讨论,他观影甚多,属于技术流,读他的见解常觉很“暴力”,因为干货太多。
还有楼主pwwp,非常温柔的心性,基本功扎实,厚重和灵气兼具,文学素养很好,可以从中学到很多。
我来时间尚短,就注意到以上几位😍
.
p
page394
完全同意。我也觉得这个电影一般。但是今年得奖可能大。 这个电影是要观众做一点努力才能沉浸,才能follow, 电影不是让人欲罢不能,而是在不想看下去,节奏慢得想刷手机的时候,努力想这是个高水平有内涵的影片,我要努力喜欢它!
p
page394
很是,這部電影最感人就是真誠。
Aibaobeiba 发表于 2021-03-06 19:03

但又不是w纪录片。 对我来说,不讲故事的电影不是好电影。 说导演会讲故事,也许吧,这么个平淡的本子拍出来也挺不容易的。
p
page394
这个待遇不公平啊 ~~~~~~~~~~~~~~~~~~~
昨天我回顾了个经典老片, 老泪狂飙, 想找点同学们的共鸣, 结果一分钟时间就被移到了 文艺休闲版
https://forums.huaren.us/showtopic.html?topicid=2661293&postid=87335684#87335684 Brokeback Mountain 演得太好了, 眼泪稀里哗啦的。。 推荐下一个看什么 旧片重温。 真喜欢这种细腻的现实的感情片。每一个镜头都不是浪费的。 Heath Ledger 演技太好了, 英年早逝, 更是可惜。哎。

公用马甲2 发表于 2021-03-06 16:57

对啊,喜欢李安讲故事,细腻的情感,自然的带入。 记得我第一次看喜宴,是一个中国同学聚会,很多人,有聊天,有吃饭,另一个屋子就放这个有几个人看。就路过坐一下,半路就看下去走不开了。
p
page394
和 寄生虫 可以说是姐妹片
keaidedabaicai 发表于 2021-03-06 12:05

不如寄生虫。 这么说吧,今年如果有l绿皮书,这个片子根本没戏得奖。
p
page394
一人填补了两个指标
Clover4l 发表于 2021-03-06 07:52

加上最近亚裔歧视犯罪,土工把她禁了,简直了,不得奖说不过去了。
q
qxixi77
这个片实在太慢了,还不如动画片励志,soul还有raya都比这个好看
Geofan 发表于 2021-03-06 17:44

Soul我看过就不想看第二遍了。比inside out差太多。这部片子我肯定会看第二遍。
p
page394
Soul我看过就不想看第二遍了。比inside out差太多。这部片子我肯定会看第二遍。
qxixi77 发表于 2021-03-06 20:01

我觉得Soul 比这个好看。个人喜欢不一样吧。
临时工
回复 110楼didadididadi的帖子
是,我很enjoy和歪哥讨论。以后也会多关注Confuse。:)
金言的马家
正在看,稍后来点评.
慢慢来整理一下思路。
首先没感觉这部片子属于文艺片,很容易看懂,很通俗,这是一部跟大众看的休闲电影,所以歪歌关于不够文艺的评判不太准确,期望值过高。
第二,关于这部片子的情节和内容,更多表现的是主角内心对生活方式的坚持,也就是我选择我想要的生活,当然自由不是无代价的,必然要有付出。
第三,关于全球化和经济,感觉有点矫情,原文其实也没有延展,倒是亚马逊作为形象代表反复出现,我看到的是关于时代变化,作为个人的选择,无论是能不能够主动,还是无法做到适应,这个无论是全球(提前中国下岗潮)还是美国本土技术革命带来的岗位裁减(实体店关店),大家都在面临的,我只能庆幸作为个体比较年轻,但是在平衡家庭和生活时都会吃力,对传统行业和老年人的确是个大问题。
第四点还没想好
k
kengdie
我看了开头觉得太丧了,果断关了
我觉得电影的确不是"好到不行"的样子,不过在它自己的类别里还是比较出众的。
形式为内容服务,这部电影是散文电影,而且是偏向于散文诗化(和散文化小说对比)的电影。所以把它和通常我们看的戏剧化的电影(几乎所有好莱坞大片),甚至其他散文化故事片(比如边城,城南旧事等)来相比,是不在同一个类别里的审美。把它和the German lesson 对照,夸张点说相当于把一副倪瓒的山水和拉斐尔的人物进行对比。
我能想到的比较接近的是小津安二郎的作品。而且它比小津的作品架构更加扁平一些。就象前面层友讲到的flat. 但这种flat在这部影片中并不是缺点。
分割线。以下引用一些对小津东京物语评论,我觉得也可以用在无依之地上。 —————————————- "一种柔板的乐曲节奏,带着通透的情感与朴素的简洁。
其他导演会想,现在我有了电影中的各个元素,也有了去东京旅行的冬季,我能加入什么花样让剧情从头到尾都吸引人?”而小津和野田的话,只会想,“他们的人生是怎样的?他们真实的人生是怎样的?”与其注重于戏剧上的写实,小津更注重对人性真实的把握,他提供给我们一种双向发现的可能,对人物的发现还有对我们自身的发现。" ———————————————————
我个人觉得这电影的优点是,用这种很扁平,散淡,优美,细腻的方式,表现的却是一种非常 粗砺(rough and tough), 广阔,深刻甚至 苍凉(既悲凉又勇武,我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的生活状态和社会状态。形成的对比带来出人意料的冲击。
因为表现的是主人公这种低成本的生活状态,所以低成本的表现方式是合适的,如果光影,剪辑更加"高级",我觉得反而可能会有损成品的和谐感。一点愚见。
我很同意歪哥关于自由资本和自由巿场的看法。









临时工 发表于 2021-03-06 10:26

huaren上到了现在竟然还有这种人才!
t
thestral
huaren上到了现在竟然还有这种人才!
骏 发表于 2021-03-06 20:55

同感。爬完楼拜服临时工。
公用马甲2
同感。爬完楼拜服临时工。
thestral 发表于 2021-03-06 21:22

嗯,去年临时工mm 一开马甲我就成了她的粉丝。 可惜华人没有 follow 这个选项, 让我跟得紧一点。
s
sfbayarea
哪里能看
金言的马家
回复 124楼sfbayarea的帖子
Hulu 上有
d
didadididadi
楼里面谁说要把这部电影和【寄生虫】当姐妹片看的,突然想起来去年奥斯卡的最佳纪录片"American Factory"可以当成【Nomadland】的前传来看看。
"美国工厂"的出品方是Obama & Michelle的制作公司。Obama对文艺情有独钟啊,他现在每年推出他喜欢的十部,"Nomadland"也在他今年电影榜上。
还有,我特别想提到一点,"Nomadland"女主人公名字可是叫Fern,用这个带有植物性的名字在电影中是有所寓意的,以名言志在西片里常见。
.
m
maggie99
歪哥点评不错
s
sober
巧了 刚看完 老年版的on the road啊
c
chenbao
看了之后总体感觉确实很平,就像记录一个人camping吃喝拉撒,抹去这些人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其实我和挺向往过过这样的生活,在路上的生活,自由自在,一路风景相伴,但我是怕孤独的人,一定是lg一起才好。 有点无法理解Fern为什么可以忍受孤独,拒绝那个男的,一起浪迹天涯不是更好。
s
sober
看了之后总体感觉确实很平,就像记录一个人camping吃喝拉撒,抹去这些人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其实我和挺向往过过这样的生活,在路上的生活,自由自在,一路风景相伴,但我是怕孤独的人,一定是lg一起才好。 有点无法理解Fern为什么可以忍受孤独,拒绝那个男的,一起浪迹天涯不是更好。
chenbao 发表于 2021-03-06 22:30

那个男的是邀请他去他儿子家过日子啊 可不是去游牧 看完就觉得老了一个人无儿无女太可怕了 不过能独立生活还可以 比待在老人院强多了 唉
z
zhaopk
正在看,稍后来点评.
慢慢来整理一下思路。
首先没感觉这部片子属于文艺片,很容易看懂,很通俗,这是一部跟大众看的休闲电影,所以歪歌关于不够文艺的评判不太准确,期望值过高。
第二,关于这部片子的情节和内容,更多表现的是主角内心对生活方式的坚持,也就是我选择我想要的生活,当然自由不是无代价的,必然要有付出。
第三,关于全球化和经济,感觉有点矫情,原文其实也没有延展,倒是亚马逊作为形象代表反复出现,我看到的是关于时代变化,作为个人的选择,无论是能不能够主动,还是无法做到适应,这个无论是全球(提前中国下岗潮)还是美国本土技术革命带来的岗位裁减(实体店关店),大家都在面临的,我只能庆幸作为个体比较年轻,但是在平衡家庭和生活时都会吃力,对传统行业和老年人的确是个大问题。
第四点还没想好
金言的马家 发表于 2021-03-06 20:25

关于第三点,这部电影本身并没有引申那么远,大家更多的是说衰落的背后有全球化的影子。 这种影响波及到所有人,就像工作减少了,治安自然差了,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 当然这个扯的有点远了,还是回归电影本身吧。
N
Nurture
然后片子最后Fern在海边顶着风走,本来是很常用的cliche 的镜头,但是我又想起老邱说的"海鸥在水面上都是头朝风吹来的方向"。老邱比她还不如,连个van都没有,这么冷的冬天露宿在east river 边的长椅上。然后我就特别感慨。
所以看电影其实还是在看自己。自己此刻的心境,自己此刻的领悟,自己此刻的感动。如此而已

临时工 发表于 2021-03-06 19:18

老邱是大家说的mit的?是个真实存在的人物?是Homeless?
s
sober
隐约记得n年前一个徒步走美国的人 后来回国了
d
dingdang008
看到得奖后看的,可能期望太高,失望也越大。然后不死心去看了the Rider, 如出一辙的晚霞美景,昏暗的光洒在脸上,脸部近镜头,背影剪影。确实没看出新意。唯一厉害的是用的不是演员,而是故事本尊,能拍出专业演员的效果,点赞。nomadland里的景色很美,但旅游这么多年,看的七七八八,也没有太多惊喜。刚看完觉得影片在渲染困苦共情同情, 细细回味悟出另一番感慨。也许赵婷和影片都值得得奖。每个人永远在写自己故事的路上,不管时间空间,经历什么,自己的家才是最终的归宿,让人有所依,家才能给人力量和安全感。年纪越大,越期望落叶归根。是一种归属感。这些人虽然没有房子但心中都有自己的家,再破再烂再不方便都是家。清理车子,添置破烂,给车子加小桌板,收藏外婆的碟子,再不值得也要修,因为家给人坚强的理由,是生命中最后一根稻草。希望那位小哥最后会回家。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有家真好。 以上纯属自己yy
l
lolomao
看了之后总体感觉确实很平,就像记录一个人camping吃喝拉撒,抹去这些人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其实我和挺向往过过这样的生活,在路上的生活,自由自在,一路风景相伴,但我是怕孤独的人,一定是lg一起才好。 有点无法理解Fern为什么可以忍受孤独,拒绝那个男的,一起浪迹天涯不是更好。
chenbao 发表于 2021-03-06 22:30

最后有提啊,她走不出与老公的种种,而且因为独立。
l
lolomao
最后有提啊,她走不出与老公的种种,而且因为独立。
lolomao 发表于 2021-03-07 00:47

而且向往与现实不同,现实是不得不live那样的life,并非旅游。
l
life99f
人类发展进入平台期,没有暴利出现,一伙穷人和另一伙穷人为了一点面包渣互相仇恨伤害。这是资本家喜闻乐见的。
金言的马家
回复 134楼dingdang008的帖子
景色说实话很一般,从内华达到加州海边,类似的场景太熟悉了,我们去海边还见到过这样的camper,在海边的公共停车场过夜的,挺年轻的女孩,跟男友一起住van里。
我查了一下这个被废弃的empire,离burning man那个活动的沙漠真近
z
zhaoxiaoxi
这个电影需要有极其深刻的同理心才看懂。 或者那种经历过彻底打击,把痛苦埋下,用沉默将生活继续下去的人能看懂。
电影最大的特点是不像电影,像纪录片记录那群人的生活,不像有演员在演绎,没有戏剧性的高潮,起伏和如何发人深省的结局。 它是生活本身。 Frances 把Difficult women演绎的和真的一样,仿佛她就是那个角色真身。
f
flynnchomsky
今天下午看了,和老公一起看的。他对此类电影不感兴趣,只是陪我看而已,刚开始他以为看的是纪录片,认出Frances后才明白不是纪录片。他边弹吉他边看,大概不到三分之一时就没有了弹吉他的声音,老老实实看到结尾。 我们不住在美国,曾经去玩过几次,每次都是camper van在西部周游四五周,为不时之需我曾经做过blm land的功课,不过途经的地方只住过国家公园营地和收费的营地,我看电影的时候感叹如果我们住过blm land的话,可能就会遇到类似的人群。我们家里有一辆自己简单捯饬的van,周末会不时出去露营用。在路上的时间长了,我常有不如不归的冲动,Fern的眼神仿佛也是在这样诉说。 前面几位说的水墨画的意境,我的观感是类似小津的腔调,赵婷镜头里美国西部竟然有枯山水那种从容孤寂的感觉,alone不见得一定是悲伤的。 Nomad们以物换物,尤其是那个年轻人还给Fern一个打火机的行为有一种讲义气的感觉。我想起曾经听过一个人讲他很多年hitchhike的经历时说,通常停车搭他的,都是开很破车的人,看起来穷的人。那个年轻人最后背包的背影让我想起into the wild的主人公,其实美国从来就有不少这样的人,区别就在于他们在人生的哪个阶段决定要去上路。